山东省临沂市某重点中学2013-2014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

二战后期,主要大国为了争取反法西斯战争的最后胜利和对战后世界进行安排,召开了一系列重要的国际会议。下列各项条款中,属于雅尔塔会议内容的是(  )

A.“三国之宗旨……在使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领土,……归还中国。”

B.“霸王战役应……同法国南部的战役相配合。”

C.“德国无效果及无意识抵抗……所得之结果,……可为日本人民之殷鉴。”

D.“我们的宗旨是……消灭德国的军国主义和纳粹主义。”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战争历史专题

C

考点:波茨坦公告。A是“开罗会议”的内容,B是代号为“霸王行动”的诺曼底登陆,D是波茨坦公告的内容,只有C是雅尔塔会议的内容。

     

下列表述能够体现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与雅尔塔体系共同点的是(  )

A.大国凭借实力建立国际关系格局      

B.形成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政治格局

C.惩治了法西斯战犯                   

D.确立了新的世界殖民体系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两极世界

A

考点:战后国际体系。此题考查学生的比较分析能力。“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中以英、法、美三大国为主导,雅尔塔体系中以美、苏为主导,故A正确;B、D两项叙述不符合雅尔塔体系,C项叙述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无关

     

美国学者沃尔特·拉弗贝指出:希腊打的是内战,美国没有理由介入。然而美国选择了戏剧性的办法,要求国会在一场世界性的反共战争中支持政府。他所指的是

A.遏制理论的提出             

B.杜鲁门主义的提出

C.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D.北约组织的建立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两极世界

B

考点:冷战。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从材料中文字“然而美国选择了戏剧性的办法,要求国会在一场世界性的反共战争中支持政府。”中的关键词“世界性的反共战争”可以推知这场战争应该是对整个社会主义国家进行冷战,所以答案选B,A C D三项不符合上述题意特征。

     

赫鲁晓夫在古巴导弹危机发生后说:“苏联政府将不会作出任何鲁莽决定,将克制自己不发火,……我们将尽一切力量防止战争爆发。我们充分认识到,这场战争一旦爆发,从它开始那一刻起,就会成为一场热核战争和世界大战。”赫鲁晓夫的这段话表明苏联

A.致力于世界和平      

B.被迫放弃原有企图

C.停止军备竞赛   

D.对外战略由攻转守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两极世界

B

考点冷战下的国际关系。古巴导弹危机反映出美苏争霸中美国占据了优势,从赫鲁晓夫的讲话“苏联政府将不会做出任何鲁莽决定,将克制自己不发火”即可知此时的苏联被迫让步,放弃了原来在古巴设置导弹基地的企图,但ACD是反映不出的,从美苏争霸的发展也可知ACD是错误的,选择B项。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丘吉尔曾经说“和平是恐怖(编者注:指核武器)生出来的健壮的孩子”。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核武器的产生有利于实现和平  

B、脆弱的和平会被核武器所打破

C、核恐怖平衡维持了和平局面     

D、美苏核竞争给世界带来了和平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两极世界

C

考点:美苏冷战的影响。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丘吉尔话语的含义是核威胁维持了世界的和平局面,A项说法错误,B项说法与丘吉尔表达的意思相反,C项正确表述了丘吉尔的意思,D项说法不准确,核武器并非美苏两国独有。

     

战争宣传单是一方为了瓦解敌人意志、鼓舞自己士气而印制的宣传材料。右图为二战后某次局部战争时期的宣传单,对该图分析正确的是(   )

A.这场战争爆发前两极格局正逐步走向解体

B.这是联合国军为瓦解志愿军士气而印制的

C.中国的出兵援助使这一地区得到彻底解放

D.美国在这场战争中使用了所有现代化武器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战争历史专题

B

考点:“冷战”下的国际关系。从图中的信息可以判断,这是朝鲜战争时期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的宣传单。本题可以采用排除法。两极格局正逐步走向解体是在20世纪80年代末,故A不正确;中国抗美援朝只是把美帝国主义赶出三八线,朝鲜半岛问题仍未彻底解决,故C不正确。D项无法从图片获得信息。故选B。

     

以色列前总理佩雷斯表示:“假如当初我们能够将这场胜利转化为和平,我们也许可避免1973年的赎罪日战争。”这说明赎罪日战争(十月战争)是

A、以色列为扩大“六日战争”的胜利而发动的

B、英法为恢复在中东的地位而联合以色列挑起的

C、阿拉伯国家为收复“六日战争”的失地而发动的

D、通过战争,埃及和叙利亚收复了失地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战争历史专题

C

考点:海湾战争。材料“假如当初我们能够将这场胜利转化为和平”中这场战争是指“六日战争”,“1973年的赎罪日战争”是阿拉伯国家为收复“六日战争”的失地而发动的。

     

右图是20世纪60年代后期在越南发表的反映当时战争的漫画,能直接体现作者意图的标题是

A.“怎么会这样?”              

B.“糟糕的战争!”

C.美国侵略者的命运              

D.法国侵略者的下场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战争历史专题

C

考点:越南战争。在20世纪60年代,在越南发动战争的是美国,结合图片内容:飞机坠毁,士兵陷入泥潭,根据题干中的在越南发表,标题应该是C项美国侵略者的命运。

     

20世纪下半期,南亚次大陆冲突不断,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

①克什米尔问题是冲突的焦点 

②第一次印巴冲突后双方确定了停火线 

③第二次印巴战争结束后,克什米尔问题得以解决 

④在第三次印巴冲突中,印度的行为存在干涉别国内政的性质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战争历史专题

A

考点:克什米尔问题。克什米尔至今仍是印巴冲突的焦点问题;第一次印巴冲突后划定的停火线,成为双方后来的实际控制线;第三次印巴冲突是因印度支持东巴基斯坦的自治运动而引起。

     

萨达特墓碑上写着这样的铭文:“萨达特总统,是战争的英雄,和平的英雄,他为和平而生,为原则而死。”说他是“和平的英雄”主要是因为()

A.主持巴以和谈,帮助建立巴勒斯坦自治政府

B.与以色列签署“戴维营协议”,实现双方和解

C.收回苏伊士运河主权,维护民族利益

D.接受“土地换和平原则”,正式启动中求和平进程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战争历史专题

B

考点:巴以关系。A 项 1993 年巴以在美国和谈,随后巴勒斯坦自治政府成立;C 项收回苏伊士运河主权的纳赛尔(埃及第二任总统);D 项巴勒斯坦和以色列和谈与萨达特无关;答案应该是 B 项, 1978 年在美国萨达特与以色列签署“戴维营协议”,实现双方和解,结束长达二十多年的对抗。

     

恩格斯曾预言:“一旦技术上的进步可以用于军事目的并且已经用于军事目的,它们便立刻几乎强制地,而且往往是违反指挥官的意志而引起作战方式上的改变甚至变革。”这一预言在海湾战争中得到了体现。它主要表现为高(   )

A.石油资源成为现代战争争夺的主要目标       

B.高科技的运用直接影响了战争的进程

C.高科技的运用模糊了战争的正义和非正义的性质

D.美国以高科技确立了世界霸主地位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战争历史专题

B

考点:海湾战争。材料信息反映的是军事技术的进步与战争作战方式的关系,故B正确。

     

有人形容20世纪四、五十年代的国际格局时说:“华盛顿利用它的多数席位可使控制票数不足的莫斯科屡次行使否决权却归于无效。”下列对此理解最恰当的是(   )

A.联合国成立之初曾经被美国控制和操纵

B.一段时间内联合国没有实行大国一致原则

C.导致联合国在最初的十多年中无法采取维和行动

D.中苏两国一度被排斥于五大常任理事国之外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战争历史专题

A

考点:本题考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联合国的相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和材料信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美国凭借其强大的政治、经济、军事实力,在一段时间内控制了联合国。B与材料信息不符,C、D在材料中不能体现,也与史实不符,故选A。

     

“鉴于未来任何世界大战必将使用核武器,而这种武器威胁着人类的继续生存,我们敦促世界各国政府认识到并且公开承认,它们的目的决不能通过世界大战来达到,因此,我们也敦促它们寻求和平办法来解决它们之间的一切争端。”上述材料出自(   )             

A.《波茨坦公告》                 

B.《联合国家宣言》

C.《罗素一爱因斯坦宣言》             

D.《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战争历史专题

C

考点:《罗素一爱因斯坦宣言》。材料的核心内容是反对核战争,维护和平。是此判断属于《罗素一爱因斯坦宣言》的主题,敦促各国政府作出承诺,不将科学家的科研成果用于战争。故选择C项。

     

20世纪上半叶,人类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的浩劫,“战争与革命”成为这个时代的主题。20世纪下半叶,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已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和平与发展”成为这个时代的主题。以下对于20世纪后半期的时代主题转变的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

①二战后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发展和瓦解

②全球化发展,国与国之间相互依存程度加深

③广大亚、非、拉国家独立后,努力争取民族的繁荣富强

④经历两次世界大战,维护世界和平是世界人民强烈愿望,也是世界各国共同责任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世界多极化趋势

C

考点:战后国际格局。20世纪后半期时代主题转变的最主要原因是两级格局瓦解,故错误,②③④都是原因之一,排除,C正确。

     

冷战时期,北约和华约等军事政治性组织是影响世界格局的重要因素;冷战结束后,各类国际经济组织的重要性与日俱增。这一变化趋势主要反映了当今世界(  )

A.国家之间的经济差距加大

B.可持续发展问题受到普遍关注

C.市场经济制度得到普遍认可

D.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两极世界

D

考点:当今世界局势。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分析、理解历史问题的能力。两极对立的世界政治格局结束后,世界形势的总趋势是走向缓和,尽管天下并不太平,但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故选B。ACD项材料都明显可以看出未体现。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47年3月,杜鲁门在国会发表咨文。说明要援助受共产主义威胁的希腊、土耳其;宣称世界已分为两个敌对的营垒,一边是“极权政体”,一边是“自由国家”,因而“美国的政策必须是支持那些正在抵抗武装的少数人或者外来压力的征服企图的自由民族”。他宣布:“不论在什么地方,不论直接或间接侵略了和平,都与美国安全有关。”并说:“我相信,这是美国外交政策的转折点”。——《战后世界历史长编》

材料二:尼克松说:美国不再负起保卫世界自由国家的全部责任。“在涉及其他形式的侵略场合,我们将根据条约的义务,在被要求时提供军事、经济的援助。但我们指望遭受威胁的国家承担为本身防务提供人员的主要责任。“——《第二次世界大战经济政治和国际关系》

(1)根据材料一,指出杜鲁门主义的核心。文中所说的“转折点”表现在哪些方面?

(2)对比材料一、二,概况美国的对外政策有何变化?变化的原因又是什么?

材料三:全世界的人都仇视“冷战”,他们要求结束“冷战”。现在这种愿望已经如此强烈,以致一切国家的政府都不得不加以考虑了……自然财富、人们的劳动、科学的进步,这一切在很大程度上都被用来准备战争。军事开支不断地降低了各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并且阻碍经济发展。在扩大贸易联系的道路上存在的障碍损害着普遍繁荣。国家主权和各民族自决权由于国家的内政经常受到干涉遭到了破坏。由于存在新旧军事条约以及在外国领土上建立军事基地和驻扎军队,使得国家主权和民族自决权遭受着威胁。有人正企图利用“冷战”来为殖民统治辩护。他们正使用武力,在某些地区甚至用战争来蹂躏各国人民独立的权利。——《世界和平理事会常委会关于永远结束冷战的声明》(1959年)

(3)据材料三,概括指出“全世界的人都仇视‘冷战’”的原因。

(4)二战以来局部战争和军事冲突此起彼伏,但并没有演变为新的世界大战,为什么?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两极世界

(1)核心:反对苏联扩张(遏制共产主义),称霸世界。

表现:由战时同盟转变为敌对营垒;

由反法西斯转变为干涉具有社会主义性质的革命和别国内政;

由反法西斯同盟的一员转变为要担当“世界警察”的责任,称霸世界。

(2)变化:由战略进攻转为战略防御。

原因:经济陷入困境;

国内反战和平运动高涨;

霸主地位动摇。

(3)人类物质和精神财富被用于准备战争;阻碍经济和贸易发展;

降低人民生活水平;国家主权和民族自决权受到破坏和威胁;

⑤维护殖民统治,破坏独立等。

(4)二战后形成的美苏两极格局,一方面互相争夺,危机不断,另一方面又竭力避免直接碰撞,避免了战争的发生;

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加强,有利于抑制战争的爆发;

联合国在维护世界和平方面做出了积极地贡献;

二战后反战和平运动的发展,有利的制约战争的爆发;

⑤和平与发展已成为世界历史潮流等。

考点:(1)从材料“不论在什么地方,不论直接或间接侵略了和平,都与美国安全有关。”可以看出来杜鲁门主义的核心是对外扩张,遏制共产主义,进而称霸世界。转折点说的是前后两个时期的变化。在二战期间的盟友变成了敌人。

(2)材料一主要体现的是美国的霸权政策,是对苏联战略进攻的局面,到了材料二尼克松时期,由于美国的国力衰退,在与苏联的争霸中处于守势地位,不得不调整战略,由战略进攻转为战略防御。主要原因包括美国陷入侵越战争的泥潭和国内经济放缓,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等因素构成。

3问根据材料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例如“这一切在很大程度上都被用来准备战争” “阻碍经济发展”等等。

(4)此题考查的是战后维护世界和平的因素,可从积极地和平因素和消极的和平因素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世界上最不平静的半岛——朝鲜半岛,一直是这个世界上最易燃的地区之一。一家日本媒体将朝鲜半岛比喻为“危险的大国竞技场”,而另一位专家说,大国权力政治的行使埋下了朝鲜问题的祸根,但同时也约束了这一祸根的恶化。在这个多方利益博弈的舞台上,剧终会是和平吗?——《朝鲜半岛——高危之下60年》

(1)结合所学知识,概述60多年前中、美两国出兵朝鲜半岛这个“危险的大国竞技场”的原因。

(2)分析说明朝鲜战争与当时世界格局的关系。

(3)历史总是让人惦记,60多年后的朝鲜半岛依然不太平静,尤其是朝鲜核危机。2013年2月12日朝鲜进行了第三次核试验,更是加剧了朝鲜半岛乃至整个世界的紧张局势。在当前新的世界形势和条件下,针对材料中“在这个多方利益博弈的舞台上,剧终会是和平吗?”这个问题,请论述一下你的看法。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战争历史专题

(1)美国:从意识形态领域看,它仇视社会主义;

从经济利益方面看,它要维护本国在东亚的利益;

从全球霸权政策看,控制朝鲜是其全球战略的一部分。

中国:①维护国家安全,巩固新中国政权;

②当时“冷战”全面开始,中国和朝鲜同属社会主义阵营。

(2) ①从战争的起因看:朝鲜战争是“冷战”的产物;

②从战争的过程看,朝鲜战争是从内战扩展到国际性的局部战争,是“冷战”格局之下的热战;

③从战争的结果看,进一步固定了朝鲜半岛的分裂局面和亚洲地区的冷战格局。

(3) ①一方面,今天的时代主题已经发生转变。由“战争与革命”转变为“和平与发展”。世界人民厌恶战争、要求和平,和平力量的增长超过了战争力量的增长。联合国等国际组织在制约国际冲突等问题上起到了越来越大的作用。

②另一方面,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因素相互交织,美国等少数国家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狭隘民族主义、地区霸权主义、历史遗留问题等又严重威胁着朝鲜半岛的和平。因此,朝鲜半岛的和平道路艰难而曲折。

考点:第(1)问美国出兵原因从社会意识形态差异、经济利益和美国推行的霸权政策方面回答;中国出兵需要从国家安全、社会形态等方面作答;

第(2)问分析说明朝鲜战争与当时世界格局的关系,注意考虑朝鲜战争起因、过程、结果的特点和世界格局的关系;

第(3)问应注意从结合当今世界形势,当今世界缓和与动荡并存,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对于朝鲜核试验,既要从时代主流分析,又要注意当今世界并不太平,局部战争时有发生。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参战各方伤亡情况统计

       参战方

 

伤亡人数

伊拉克军队

美军

其他国家军队

战斗伤亡

非战斗伤亡

死亡

约2万人

148人

138人

192人

受伤

约8 万人

458人

2978人

318人

(1)结合材料一和二分析说明高科技战争的特点。

材料三:人类最可尊敬的高尚品格是通过战争而揭示和显露出来的。没有战争,世界将陷入自私自利之中……永久和平是一个梦,并且还不是一个美梦,而战争是上帝安排的世界秩序的一部分。在战争中得到发展的是人类的最高贵的美德,包括勇敢、克己、忠于职责,以及甘冒生命危险的自我牺牲。 ——德军参谋总长毛奇

(2)概括材料三的主要观点和意图。试从战争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简要批驳上述观点。

材料四:《罗素—爱因斯坦宣言》:“有鉴于在未来的世界大战核子武器肯定会被运用,而这类武器肯定会对人类的生存产生威胁,我们号召世界各政府体会并公开宣布它们的目的不能发展成世界大战,而我们号召它们,因此在解决它们之间的任何争执应该用和平手段。”

(3)材料四的核心内容是什么?这一宣言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4)针对21世纪人类和平事业面临的挑战,我国应该坚持怎样的立场?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战争历史专题

(1)①各种先进武器装备的运用;电子战、信息战;

战场空间的高度立体化;规模大、节奏快;⑤双方伤亡人数悬殊。

(2)观点:战争能重新安排世界秩序;战争揭示人类的高尚品德;

意图:歌颂与美化战争,宣扬军国主义。

反驳:战争本身是一种巨大的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投入到战争中;

战争对社会生产力造成严重破坏,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严重障碍之一。

(3)内容:反对核战争。影响:使越来越多的科学工作者投身到反战和平运动中来。

(4)①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反对和打击恐怖主义活动;

化解民族矛盾和宗教矛盾。

考点:回答第(1)问时要注意结合图表材料和教材有关知识,从图表中作战双方可知这次战争是海湾战争,这是二战结束后第一次大规模的高科技战争,图中反映出多国部队采用了海陆空立体作战方式,双方的伤亡数字悬殊,反映出了高科技在现代战争中的重要性。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能力,注意材料的出处“德军参谋总长毛奇”,由此可知其意图是歌颂战争的,观点则可从材料中找到。第二问,考查运用已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涉及到战争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反驳必须提出有力的证据,抓住“战争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来组织答案。回答第(4)问时要注意结合21世纪人类所面临的潜在的战争威胁来组织答案。

     

阅读下面材料:    

材料一:(1919年美国总统威尔逊带着“十四点原则”,参加了巴黎和会)西方一评论家说:威尔逊的原则征服了欧洲,《国联盟约》无疑是他努力的一座纪念碑,但是新大陆的政治是否与旧世界一样尚不可知。威尔逊的理想征服了欧洲,他是否能征服美国呢?——《国际关系史》

材料二:早在20世纪60年代,非洲与亚洲的成员国已经占有联合国大会过半数的席位。美国失去了原先能够组成的对付苏联的多数。第三世界国家尽管奉行不结盟政策,但却百般挑剔美国,他们大多数一贯在所有的问题上投票反对美国。——R·帕尔默等《现代世界的历史》下册

材料三:

请回答:

(1)威尔逊的理想为什么没有征服美国?

(2)依据材料二分析,20世纪60年代联合国的作用有何变化?引起这一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3)依据所学知识分析,国联、0世纪60年代联合国的作用有何变化平?

(4)根据材料三图示回答,你怎样看待今后联合国的作用?当前,八国角逐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反映了联合国在发展中的什么问题?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政治文明发展史综合运用

(1)美国妄图利用控制国联特别是联合各小国与英法抗衡,以达到称霸世界的目的,但由于英法的联合反对,遭到失败。

美国国会拒绝批准《国联盟约》,反对加入国联。

(2)变化:成为发展中国家伸张正义的讲坛。

原因:第三世界国家加入联合国,取得多数席位,联合进行反帝、反殖、反霸斗争。

(3)国联、联合国在制止一些重大危机时,往往不被重视,起不到应有的维护世界和平的作用。

因为一些大国为谋取霸权,推行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无视有关国际公约和国际法准则。

(4)作用:联合国在维护世界和平,缓和国际紧张局势,推行国际间合作,解决地区冲突,协调国际关系以及促进各国经济发展等方面将起到更加积极的作用。

问题:两极格局解体后,世界政治格局朝着多极化的方向发展,联合国面临着重大改革。

考点:本题考查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和归纳、概括问题的能力。

第(1)问结合国联成立的相关知识回答

第(2)问结合所学知识并概括材料2所反映的信息总结归纳

第(3)问从国联和联合国的风雨历程中去分析,第(4)问结合图示及当今世界形势去分析归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