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2018届高三7月联考生物试卷

下列句子出自某报文章“一支‘甲流’疫苗的‘成长自述’”,其中表述有误的是(   )

A. 一枚枚鸡胚——处于孵化过程中的鸡蛋,是我成长的“土壤”

B. 我在鸡胚里头快速分裂繁殖,一个变两个,两个变四个……

C. 工作人员用一种叫裂解剂的物质使我由一个完整的病毒分开成碎片,除去我身上的核酸

D. 我需要在2℃—8℃的温度下避光保存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免疫调节

B

病毒需要在活细胞内寄生,鸡胚是活细胞,A对;病毒只能在宿主细胞内复制增殖而不是裂殖,B错;疫苗是灭活的病毒,让病毒保留衣壳上的抗原决定簇使人能发生特异性免疫产生抗体等,除去其核酸是为了让其丧失增殖使人致病能力,以制成疫苗,C对;为避免疫苗被一些微生物分解破坏,故需要低温避光以抑制微生物的代谢,保存疫苗,D对。

     

下图所示是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几何图形,①~⑥是有关显微镜的几个操作步骤。要将图甲转化成图乙,所列A、B、C、D四种操作顺序中,正确的是(    )

①转动粗准焦螺旋      

②转动细准焦螺旋       

③调节光圈   

④动转换器         

⑤右上方移动玻片     

⑥向左下方移动玻片

A. ①③④⑤    B. ⑥④③②    C. ⑤④③②    D. ⑥④⑤③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细胞的分子组成

C

甲为低倍镜视野,乙为高倍镜视野,故从甲视野转化为乙视野时,需经过的操作程序是⑤向右上方移动玻片→④转动转换器→③调节光圈→②转动细准焦螺旋,C正确。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显微镜的使用。

【名师点睛】使用高倍镜观察物体时,由于物镜与标本的距离较近,此时不能动粗准焦螺旋,只能用细准焦螺旋进行微调。

     

下列关于科学史中研究方法和生物实验方法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①研究光合作用的反应过程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同位素标记法

②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提出遗传定律﹣﹣假说一演绎法

③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和研究某种群数量变化规律﹣﹣模型建构法

④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对比实验法

⑤分离各种细胞器和叶绿体中色素的分离﹣﹣差速离心法.

A. ①②④⑤    B. ①②③④    C. ①②③⑤    D. ②③④⑤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光合作用

B

试题分析:研究光合作用的反应过程是用14C标记的二氧化碳来研究暗反应过程,而噬菌体侵染实验分别用35S和32P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研究遗传物质,①正确;孟德尔利用豌豆进行杂交实验采用假说——演绎法提出两大遗传定律,②正确;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建构物理模型,研究某种群数量变化规律建构数学模型,③正确;通过对比无氧和有氧条件下酵母菌的呼吸方式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④正确;分离各种细胞器用差速离心法,而叶绿体中色素的分离用的是纸层析法,⑤错误;所以选B。

考点:本题考查生物学实验方法,意在考查学生能独立完成“生物知识内容表”所列的生物实验,包括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并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

     

下图表示某真核细胞内三种具有双层膜的结构(部分示意图),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 图a表示线粒体,[H]与氧结合形成水发生在有折叠的膜上

B. 图b表示叶绿体,其具有自身的DNA和蛋白质合成体系

C. 图c中的孔道是大分子进出该结构的通道,不具有选择性

D. 图a、b、c中内外膜化学成分差异最大的是图a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C

试题分析:图a表示线粒体,[H]与氧结合形成水发生在线粒体内膜上,线粒体内膜的不同部位向内腔折叠形成嵴,A项正确;图b表示叶绿体,含有核糖体和少量的DNA,核糖体是蛋白质合成的场所,因此叶绿体具有自身的DNA和蛋白质合成体系,B项正确;图c表示细胞核,其中的孔道即核孔是大分子进出该结构的通道,具有选择性,C项错误;线粒体内膜上含有多种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因此与叶绿体和细胞核相比,线粒体内外膜化学成分差异最大,D项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线粒体、叶绿体、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从题图中提取有效信息并结合这些信息,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

     

列关于真核生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溶酶体是“消化车间”,能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菌和病毒

B. 细胞膜上的受体是细胞间信息交流必需的结构

C. 癌细胞不能正常分化,机体清除癌细胞与细胞凋亡无关

D. 高尔基体膜结构的成分可以通过内质网转移到细胞膜中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蛋白质

A

试题分析:溶酶体是由单层膜构成的细胞器,含有多种水解酶,对细胞有营养作用,是细胞的“消化车间”;溶酶体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杀死入侵的病毒或病菌,具有一定防御作用A正确;植物细胞间可通过胞间连丝交流信息,B错误;机体清除癌细胞主要通过通过细胞免疫,是细胞凋亡的过程,C错误;内质网膜结构的成分可以通过高尔基体转移到细胞膜中,D错误。

6. 下列各组化合物中,都含有肽键的是(  )

A. 载体和激素 B. 受体和抗体 C. 抗体和酶 D. 维生素和激素

【答案】B

【解析】载体的本质是蛋白质,一定含有肽键,部分激素是蛋白质,激素不一定含有肽键,如性激素的本质是脂质,不含肽键,A错误;受体和抗体的本质都是蛋白质,一定含有肽键,B正确;抗体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一定含有肽键,酶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化学本质是RNA的酶不含有肽键,C错误;维生素不是蛋白质,不含肽键,部分激素是蛋白质,激素不一定含有肽键,如性激素的本质是脂质,不含肽键,D错误

【点评】解题关键是明确肽键是蛋白质和多肽中的特有的结构,判断选项中各化合物的化学本质是解题的关键

     

下列有关细胞生命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分裂期的细胞不进行DNA复制和蛋白质合成

B. 免疫系统中的记忆细胞既有分化潜能又有自我更新能力

C. 凋亡细胞内的基因表达都下降,酶活性减弱

D. 原癌基因突变促使细胞癌变,抑癌基因突变抑制细胞癌变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细胞的减数分裂与配子形成

B

试题分析:细胞增殖的分裂期不能进行DNA复制,但要进行蛋白质的合成.凋亡细胞内与调亡有关的基因表达增强,与调亡有关的酶活性也增强.原癌基因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过程;抑癌基因主要是阻止细胞不正常的增殖;在致癌因子的作用下抑癌基因和原癌基因发生突变,使细胞发生转化而引起癌变.

解:A、分裂期细胞不再进行DNA复制,但分裂期需要很多酶的参与,所以有蛋白质的合成,A错误;

B、记忆细胞在二次免疫中,在接受到相同抗原的再次刺激后会迅速增殖分化成相应的效应细胞和记忆细胞,故具有分化和自我更新能力,B正确;

C、细胞凋亡是基因程序性表达的结果,不是所有基因的表达都下降,而酶活性减弱是细胞衰老的特征不是细胞凋亡的特征,C错误;

D、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突变都会使细胞癌变,D错误.

故选:B.

考点: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细胞的分化;细胞癌变的原因;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比较生物膜和人工膜(双层磷脂)对多种物质的通透性,结果如图,据此不能得出的推论是(  )

A. 生物膜上存在着协助H2O通过的物质

B. 生物膜对K+、Na+、Cl﹣的通透具有选择性

C. 离子以协助扩散方式通过人工膜

D. 分子的大小影响其通过人工膜的扩散速率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细胞膜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C

试题分析:图中看出,生物膜对水分子的通透性大于人工膜,说明生物膜上存在着协助H2O通过的物质,A正确;图中看出,人工膜对三种离子的通透性相同,并且均处于较低值,而生物膜对三种离子的通透性不同,说明生物膜对K+、Na+、Cl-的通透具有选择性,B正确;协助扩散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而人工膜是由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的,不含载体蛋白,C错误;图中看出,分子量越小,人工膜对其的通透性越强,D正确;答案是C。

考点:本题考查生物膜和人工膜比较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

     

图为生物膜简明结构模式图,a、b表示两种物质,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若该图表示内质网膜局部,则b可表示性激素

B. 若b表示抗体,则该膜为核糖体膜局部

C. 若该图表示细胞膜局部,则膜两侧还应分布着多糖

D. 若a表示水,b表示氧气,则该过程的进行需要消耗ATP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细胞膜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A

试题分析:由图可知该膜可以参与将物质a合成物质b,如果表示内质网膜局部,b可以表示性激素,故A正确。如果b表示抗体,该膜应是内质网膜或高尔基体膜,核糖体是无膜的,故B错误。如果该图表示细胞膜局部,只有膜的外侧分布有多糖,内侧没有,故C错误。如果a表示水,b表示氧气,水的光解不需要消耗ATP,故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生物膜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和对图形分析能力。

     

图表示小肠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的过程和将葡萄糖运出细胞的过程 示意图。其中●、的个数代表分子(离子)的浓度。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   

A. 葡萄糖通过主动运输的形式进入此细胞,需要消耗ATP

B. 葡萄糖通过协助扩散的方式从此细胞中运出,不需要消耗ATP

C. 钠离子通过主动运输的方式进入此细胞,需要消耗ATP

D. 载体■和载体◆的组成单体相同,但结构有差异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

C

从题图中可以看出,葡萄糖逆浓度梯度进入小肠上皮细胞,顺浓度梯度出小肠上皮细胞,故可知葡萄糖通过主动运输的方式进入小肠上皮细胞,需要消耗 ATP,通过协助扩散出小肠上皮细胞,不需要消耗ATP。A、B正确;同理可知,钠离子进入小肠上皮细胞是顺浓度梯度,需载体协助,不需要消耗能量,方式为协助扩散,C错误;载体的本质是蛋白质,组成单位都是氨基酸,但载体具有特异性,不同载体的结构不同,运输的物质也有差异,D正确。

【考点定位】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及特点

【名师点睛】比较三种跨膜运输方式——自由扩散、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

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
 

细胞膜内外物质浓度的高低
 

是否需要
载体
 

是否消耗
能量
 

举例
 

被动
运输
 

自由扩散
 

高浓度→低浓度
 

不需要
 

不消耗
 

O2、CO2、H2O、甘油、乙醇、苯等
 

协助扩散
 

高浓度→低浓度
 

需要
 

不消耗
 

红细胞吸收葡萄糖
 

主动运输
 

低浓度→高浓度
 

需要
 

消耗
 

各种离子、氨基酸等
 

 

     

一组学生测量了在不同温度下l0天内同种种子的发芽数,实验组的温度是25℃,而对照组的温度是l8℃,他们把实验所得数据绘制成右图,你认为该实验的自变量是(    )

A. 环境温度    B. 萌发的时间    C. 种子的种类    D. 种子的发芽数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酶与ATP

A

自变量指的是实验中人为控制的实验变量,一组学生测量了在不同温度下10天内种子的发芽数,实验组的温度是25℃,而对照组的温度是18℃,所以自变量应该是温度.因变量是种子的萌发数量.

【考点定位】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细胞呼吸的过程和意义

【名师点睛】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生物催化能力的有机物,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酶的催化具有高效性(酶的催化效率远远高于无机催化剂)、专一性(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的进行)、需要适宜的温度和pH值(在最适条件下,酶的催化活性是最高的,低温可以抑制酶的活性,随着温度升高,酶的活性可以逐渐恢复,高温、过酸、过碱可以使酶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使酶永久性的失活),据此分析解答.

     

下图是物质甲与物质乙相互转化的反应式,其中“~”代表高能磷酸键。下列相关描述,正确的是( )

A. 葡萄糖进入红细胞时,图中酶1催化的反应会伴随着发生

B. 物质乙中的高能磷酸键断裂,得到的产物中含有RNA的组成单体

C. 图中酶2催化的反应,可发生在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和叶绿体基质中

D. 图中物质甲与物质乙的相互转化可发生在所有生物体内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B

试题分析:分析图可知,该图表示ATP与ADP相互转化的方程式。葡萄糖进入红细胞的方式为协助扩散,不消耗ATP,A错误;ADP中高能磷酸键断裂,得到的产物中有磷酸和腺嘌呤核糖核苷酸,而腺嘌呤核糖核苷酸是RNA的组成单体之一,B正确;ATP合成的场所有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和内膜、叶绿体类囊体薄膜,而叶绿体基质是消耗ATP的场所,C错误;病毒属于生物,其体内不能发生ATP与ADP的相互转化,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ATP与ADP相互转化,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能从图形中获取有效信息,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判断或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

     

下列关于光合作用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 黑暗情况下叶肉细胞内无ATP产生

B. 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含有自身光合作用所需的各种色素

C. 光照下叶绿体中的ATP主要是由光合作用合成的糖经有氧呼吸产生的

D. 光合作用强烈时,暗反应过程直接将3个CO2分子合成一个三碳化合物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B

     

提取鼠肝细胞的线粒体为实验材料,向盛有线粒体的试管中注入丙酮酸时,测得氧的消耗量较大;当注入葡萄糖时,测得氧的消耗量较小,同时注入细胞质基质和葡萄糖时,氧消耗量又较大。下列叙述中与实验结果不符合的是(  )

A. 有氧呼吸中,线粒体内进行的是第二、三阶段

B. 线粒体只能分解丙酮酸,不能分解葡萄糖

C. 葡萄糖只能在细胞质基质内被分解成丙酮酸

D. 水是在细胞质基质中生成的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细胞呼吸

D

试题分析:根据题干可知,向盛有线粒体的试管中注入丙酮酸时,测得氧的消耗量较大;当注入葡萄糖时,测得氧的消耗量较小,同时注入细胞质基质和葡萄糖时,氧消耗量又较大,说明丙酮酸的氧化分解场所是线粒体,同时葡萄糖不与线粒体反应,葡萄糖在细胞质基质中能分解成丙酮酸后,继续反应,故ABC正确;本题中不能得出水是在细胞质基质中合成的,故D错。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有氧呼吸过程,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和获取信息的能力。

     

科学家将两种植物的叶片以不同温度处理,然后测量这两种植物叶片的离子渗漏量(叶片细胞内的离子通过细胞膜渗漏到细胞外的情况),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植物甲比植物乙对温度升高更加敏感

B. 植物乙可能生长在沙漠地带

C. 图示说明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

D. 可推测离子渗漏透出细胞膜的方式属于主动运输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D

由图可知植物甲52左右时,离子渗透作用加剧植物乙55时,离子渗透作用加剧,植物甲比植物乙对温度升高更加敏感,A正确;由图可知,乙植物的耐高温的能力高于甲,植物乙可能生长在沙漠地带,B正确;根据离子渗透作用,在温度低于52左右时,离子很少渗漏到细胞外,可见细胞需要的离子是不能随便出细胞的,体现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C正确;当温度变为52左右时,且开始发生离子渗透,很可能是高温使细胞膜失去选择透过性,蛋白质载体变性失活;膜的通透性增大,D错误

     

关于真核细胞呼吸,正确的说法是(  )

A. 无氧呼吸是不需氧的呼吸,因而其底物分解不属于氧化反应

B. 水果储藏在完全无氧的环境中,可将损失减小到最低程度

C. 无氧呼吸的酶存在于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D. 有氧呼吸的酶存在于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线粒体内膜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细胞呼吸

D

试题分析:由细胞呼吸的定义知:无氧呼吸虽然分解底物不彻底,但仍属于氧化反应;A错误。水果应储存于低氧环境中,完全无氧有机物消耗要比低氧时大;B错误。无氧呼吸整个过程都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所以无氧呼吸的酶存在于细胞质基质;C错误。有氧呼吸进行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线粒体内膜,因此有氧呼吸的酶存在于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内膜、线粒体基质;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细胞呼吸知识,意在考查对知识的识记及理解。

     

科学家研究小麦20 ℃时光合作用强度与光照强度的关系,得到如图曲线。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在25 ℃条件下研究时,cd段位置会上移,a点会下移

B. a点时叶肉细胞产生ATP的细胞器有线粒体和叶绿体

C. 其他条件适宜,当植物缺Mg时,b点将向右移动

D. c点之后小麦光合作用强度不再增加,可能与叶绿体中酶的浓度有关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光合作用

B

当环境温度由20℃升高至25℃时,细胞呼吸逐渐增强,a点和cd段位置均会下移,A项错误;a点时光照强度为零,叶肉细胞不进行光合作用,但能进行细胞呼吸,因此产生ATP的细胞器只有线粒体,B项正确;其他条件适宜,当植物缺Mg时,叶绿素含量减少,光合作用强度减弱,细胞呼吸强度不变,b点将向右移动,C项正确;c点之后限制小麦光合作用强度的因素可能是叶绿体中酶的浓度、光合色素的含量等,D项正确。

【考点定位】光合作用、细胞呼吸。

【名师点睛】本题以坐标曲线为情境,考查学生对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的关系和影响因素的理解能力以及实验分析、处理能力。解答此类问题,关键在于熟练掌握相关的基本过程,明确横、纵坐标的含义以及曲线的起点、转折点、终点等点的含义。易错提示:理清(实际)光合作用强度、净光合作用强度、呼吸作用强度的三者关系,(实际)光合作用强度=净光合作用强度+呼吸作用强度;当光照强度为0时,光合作用不能进行,但呼吸作用照常进行,此时若纵坐标对应的数值为负,则表示净光合作用强度,若纵坐标对应的数值为0,则表示(实际)光合作用强度。

     

在光合作用中,RuBP羧化酶能催化CO2+C5(即RuBP) →2C3。为测定RuBP羧化酶的活性,某学习小组从菠菜叶中提取该酶,用其催化C5与14CO2的反应,并检测产物14C3的放射性强度。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 菠菜叶肉细胞内BuBP羧化酶催化上述反应的场所是叶绿体基质

B. RuBP羧化酶催化的上述反应需要在无光条件下进行

C. 测定RuBP羧化酶活性的过程中运用了同位素标记法

D. 单位时间内14C3生成量越多说明RuBP羧化酶活性越高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酶与ATP

B

菠菜叶肉细胞内RuBP羧化酶是植物体内催化CO2固定的酶,反应的场所是叶绿体基质,A正确;CO2+C52C3的反应需要在二氧化碳供应和五碳化合物存在条件下进行,B错误;测定该酶活性的方法用到了14C3,属于同位素标记法,C正确;根据题意,单位时间内14C3生成量越多说明RuBP羧化酶活性越高,D正确。

【考点定位】光反应、暗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和物质变化

【名师点睛】光合作用的过程图解:

     

a、b、c、d分别是一些生物细胞某个分裂时期的示意图,下列有关描述正确的是(  )

A. a图表示植物细胞有丝分裂中期

B. b图表示人的红细胞分裂的某个阶段

C. c图细胞可能来自于d图所示细胞

D. d图细胞中含有8条染色体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细胞的减数分裂与配子形成

C

试题分析:a图表示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因为有细胞板的出现,故A错误。b表示的是无丝分裂是蛙的红细胞,故B错误。c图是有丝分裂后期d是有丝分裂中期,故C正确。d图中有4条染色体,故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细胞分裂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和对图形分析能力。

     

下列关于细胞的生命历程,叙述错误的是(    )

A. 细胞增殖过程中,一定有基因的表达,也一定有ATP的合成与分解

B. 细胞分化过程中,基因选择性表达使细胞的结构与功能发生改变

C. 细胞衰老过程中,细胞代谢速度变慢,胞内大部分酶活性会降低

D. 细胞癌变过程中,抑癌基因的功能丧失,而原癌基因功能会增强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酶与ATP

D

.............................................

考点:本题考查细胞的生命历程,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的能力。

     

对于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下列相关分析中正确的是(  )

A. 可分别用含有35S、32P的培养基来培养噬菌体

B. 35S标记组中沉淀物也有一定的放射性,与保温时间过长有关

C. 该实验中搅拌的目的是使吸附在细菌上的噬菌体与细菌分离

D. 该实验能够说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蛋白质

C

噬菌体是病毒,是营活细胞寄生生活的生物,不能直接在培养基上培养,A错误;在用35S标记的一组实验中,沉淀物也有一定的放射性,这是由于搅拌不充分,少数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没有与细菌分离,B错误;该实验中搅拌的目的是使吸附在细菌上的噬菌体与细菌分离,使蛋白质外壳进入上清液中,C正确;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只说明DNA是遗传物质,D错误

     

如图表示蓝藻DNA上遗传信息、密码子、反密码子间的对应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由图分析可知①链应为DNA的a链

B. DNA形成②的过程发生的场所是细胞核

C. 酪氨酸和天冬氨酸的密码子分别是AUG,CUA

D. 图中②与③配对的过程需要在核糖体上进行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遗传的基本规律

D

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可知①是β链;A错误;由于蓝藻属于原核生物,没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所以完成此过程的场所在拟核,B错误;tRNA的一端的三个相邻的碱基是反密码子,密码子在mRNA上,C错误;图中②到③的过程是翻译,需要在核糖体上进行,D正确。

【考点定位】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

【名师点睛】遗传信息、遗传密码和反密码子:

(1)遗传信息:基因中能控制生物性状的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

(2)遗传密码:又称密码子,是指mRNA上能决定一个氨基酸的 3个相邻的碱基;

(3)反密码子:是指tRNA的一端的三个相邻的碱基,能专一地与mRNA上的特定的3个碱基(即密码子)配对。

     

为控制野兔种群,从美洲引入一种主要由蚊子传播的兔病毒,引入初期强毒性病毒比例最高,兔被强毒性病毒感染后很快死亡,致兔种群数量大幅下降.兔被中毒性病毒感染后可存活一段时间,几年后中毒性病毒比例最高,兔种群数量维持在低水平,由此无法推断出(  )

A. 病毒感染对兔种群的抗性具有选择作用

B. 毒性过强不利于维持病毒与兔的寄生关系

C. 中毒性病毒比例升高是因为兔抗病毒能力下降所致

D. 蚊子在兔和病毒之间的协同(共同)进化过程中发挥了作用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C

病毒感染对兔种群的抗性具有选择作用,病毒感染在选择兔子,作为宿主来讲同样也在选择寄生的生物,这是生物之间的相互选择,A正确;毒性过强不利于维持病毒与兔子的寄生关系,毒性过强虽然病毒活性很强,但是由于宿主大量死亡,并不利于兔子与病毒的寄生关系,B正确;中毒性病毒比例升高是因为兔子的抗病毒能力下降所致,物种基数小,抗病毒的能力并不是下降,从这里得不出这样的结论,C错误;蚊子在兔和病毒之间的协同(共同)进化过程中发挥了作用,原因是该病毒是一种主要由蚊子传播的兔病毒,D正确.

【考点定位】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名师点睛】首先病毒感染对兔种群的抗性具有选择作用,病毒感染在选择兔子,作为宿主来讲同样也在选择寄生的生物,这是生物之间的相互选择;毒性过强不利于维持病毒与兔子的寄生关系,毒性过强虽然病毒活性很强,但是由于宿主大量死亡,并不利于兔子与病毒的寄生关系;蚊子在兔和病毒之间起到非常重要的传播作用.

     

下列有关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孟德尔在豌豆开花时进行去雄和授粉,实现亲本的杂交

B. 孟德尔研究豌豆花的构造,但无需考虑雌蕊、雄蕊的发育程度

C. 孟德尔根据亲本中不同个体表现型来判断亲本是否纯合

D. 孟德尔利用了豌豆自花传粉、闭花受粉的特性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遗传的细胞基础

D

A孟德尔在杂交实验前先去除未成熟花(花蕾期)的全部雄蕊,然后套上纸袋,待雌蕊成熟时授粉,实现亲本杂交,A错误;需要考虑雌蕊和雄蕊的发育程度,在花蕾期去雄,确保实现亲本杂交,B错误;孟德尔根据亲本的杂交后代有无性状分离来判断亲本是否纯合,C错误;孟德尔利用了豌豆自花传粉、闭花受粉的特性,D正确。

【考点定位】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

     

艾弗里和同事用R型和S型肺炎双球菌进行实验,结果如下表.从表可知(  )

实验组号

接种菌型

加入S型菌物质

培养皿长菌情况

R

蛋白质

R型

R

荚膜多糖

R型

R

DNA

R型、S型

R

DNA(经DNA酶处理)

R型

A. ①不能证明S型菌的蛋白质不是转化因子

B. ②说明S型菌的荚膜多糖有酶活性

C. ③和④说明S型菌的DNA是转化因子

D. ①~④说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蛋白质

C

由①、②、③组相比较可知DNA是S型细菌的转化因子,再通过④组可进一步证明DNA是S型细菌的转化因子,蛋白质、多糖以及DNA水解产物都不是S型细菌的转化因子;③和④形成对照,也能说明DNA是S型菌的转化因子;①~④说明DNA是遗传物质,不能说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在含有R型细菌的培养基中加入S型细菌的蛋白质,R型细菌没有转化成S型细菌,说明S型菌的蛋白质不是转化因子,A错误;表中实验结果不能说明S型菌的荚膜多糖有酶活性,B错误;③和④形成对照,说明DNA是S型菌的转化因子,C正确;①~④说明DNA是遗传物质,但不能说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D错误。

     

研究发现,胰岛素必须与细胞膜上的胰岛素受体结合,才能调节血糖平衡.如果人体组织细胞膜缺乏该受体,则可能导致(  )

A. 细胞减缓摄取血糖,血糖水平过高    B. 细胞减缓摄取血糖,血糖水平过低

C. 细胞加速摄取血糖,血糖水平过高    D. 细胞加速摄取血糖,血糖水平过低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糖类、脂质

A

试题分析:胰岛素的作用是促进血糖进入细胞进行氧化分解,从而降低血糖.根据题干信息“细胞缺乏了胰岛素作用的受体”,这样会导致胰岛素无法发挥降低血糖的作用,因此会使细胞摄取葡萄糖的速度减缓,从而使血糖处于较高的水平.

故选: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