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生物试卷

下列实验操作能够达到预期效果的是

A. 在“用过氧化氢酶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中,过氧化氢分解速率最慢的实验组的PH就是过氧化氢酶的最适PH值

B. 在“探究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实验中,琼脂块越小,NaOH扩散的深度越大,说明NaOH进入琼脂块的扩散速率越高

C. 用澄清的石灰水是否变浑浊,可准确判断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

D. 在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的变化实验中,利用卡诺氏液固定细胞形态后,需用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冲洗两次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酶

D

在最适PH条件下,过氧化氢酶的活性最高,过氧化氢分解速率最快,A项错误;在探究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实验中,NaOH在不同大小的琼脂块上扩散的深度相同,B项错误;CO2可以使澄清石灰水变混浊,酵母菌的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都能产生CO2,因此用澄清的石灰水是否变浑浊,不能准确判断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C项错误;在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的变化实验中,用卡诺氏液固定细胞形态后,残留的卡诺氏液需用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冲洗2次, D项正确。

【点睛】本题考查学生对教材中生物知识内容表所列的相关生物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的能力。理解该实验的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是解答此题的关键,这需要学生在平时学习时注意积累,以达到举一反三。

 

     

为探究酵母菌的细胞呼吸,将酵母菌破碎并进行差速离心处理,得到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与酵母菌分别装入A-F试管中,加入不同的物质,进行了如下实验(见下表)。

试管编号

细胞质基质

线粒体

酵母菌

加入的物质

A

B

C

D

E

F

葡萄糖

-

-

丙酮酸

-

-

-

-

氧气

-

-

-

 

 

 

 

注:“+”表示加入了适量的相关物质,“-”表示未加入相关物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会产生酒精的试管是B、D、F

B. 会产生CO2和H2O的试管只有C

C. 根据试管B、D、F的实验结果可判断出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的场所

D. A试管中会有CO2的产生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细胞呼吸

C

分析表中信息并结合细胞呼吸的过程可知:A试管中因缺乏将丙酮酸分解的酶,不能进行细胞呼吸;BF试管中因缺乏氧气,不能进行有氧呼吸,但可通过无氧呼吸将葡萄糖分解为CO2和酒精;C试管中含有氧气,分布在线粒体基质和内膜上的酶,可将丙酮酸彻底分解成CO2H2OD试管中因缺乏将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的酶,因此细胞呼吸不能进行;E试管中含有氧气,而酵母菌细胞中既有细胞质基质又有线粒体,所以可将葡萄糖彻底分解成CO2H2O。综上分析:会产生酒精的试管只有试管BFA项错误;会产生CO2H2O的试管是CEB项错误;试管D中的葡萄糖不能进入线粒体,即使不提供氧气也不能产生酒精,说明无氧呼吸的场所不在线粒体,与BF试管中的结果相对照,可以确定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C项正确,D项错误。

【点睛】本题以探究实验为载体,考查学生对细胞呼吸过程的掌握情况及其分析问题的能力。熟记并理解有氧呼吸的过程及其三个阶段所需要的酶依次分布在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和线粒体内膜上,无氧呼吸的全过程所需要的酶都分布在细胞质基质中,据此结合表中信息即可对各选项作出准确的判断。

 

     

动植物细胞均具有高尔基体,依据高尔基体囊泡内容物对细胞作出的判断,正确的是

A. 若为消化酶,则一定会被排出细胞到达内环境中

B. 若为神经递质,则该细胞会出现核膜核仁周期性变化

C. 若为胰岛素,则该细胞表面有神经递质、血糖、胰岛血糖素的受体

D. 若为抗体,则该细胞能特异性识别抗原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

C

消化酶属于分泌蛋白,分泌蛋白是在细胞内合成后,分泌到细胞外起作用的一类蛋白质,但消化酶是通过导管排到消化道中,消化道不属于内环境,A项错误;若为神经递质,则该细胞为神经细胞,神经细胞已经失去分裂能力,不会出现核膜核仁周期性变化,B项错误;血糖的调节途径有两条:一是血糖浓度的变化直接作用于胰岛B细胞或胰岛A细胞,进而引起机体分泌胰岛素或胰高血糖素,二是血糖浓度的变化引起下丘脑有关神经兴奋,进而调节胰岛B细胞或胰岛A细胞分泌相关的激素,当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多时,会促进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据此可推知:若为胰岛素,则该细胞为胰岛B细胞,其表面有神经递质、血糖、胰岛血糖素的受体,C项正确;若为抗体,则该细胞为浆细胞,浆细胞不能识别抗原,D项错误。

 

     

经研究发现,垂体分为腺垂体和神经垂体两部分结构,其中神经垂体无合成激素的功能。图中甲、乙表示垂体的两个部分。a~d表示物质,已知a为蛋白质类激素。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 下丘脑合成后通过结构乙释放的d只作用与肾小管和集合管

B. 若给动物饲喂含a的饲料,则c的含量将升高

C. 物质c对下丘脑和垂体的调节作用为负反馈调节

D. 图中结构甲表示腺垂体,可分泌促甲状腺激素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人和高等动物的激素调节

B

由图和题意可知,a是蛋白质类激素——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b是促甲状腺激素、c是甲状腺激素、d是抗利尿激素。甲是腺垂体、乙是神经垂体。A.下丘脑合成后通过结构乙释放的d只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 A正确;Ba是蛋白质类激素,通过饲喂后会被消化道内的蛋白酶分解,失去活性,若给动物饲喂含a的饲料,则c的含量不变,B错误;C.物质c是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对下丘脑和垂体的调节作用为负反馈调节,C正确;D.由以上分析可知,图中结构甲表示腺垂体,可分泌促甲状腺激素,D正确。

【考点定位】脊椎动物激素的调节

 

     

将基因型为Aa的高茎豌豆幼苗(品系甲)用秋水仙素处理后,得到四倍体植株幼苗(品系乙),将品系甲、品系乙混合种植,在自然状态下生长、得到它们的子一代。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品系甲植株与品系乙植株杂交可得到三倍体的后代,所以它们为同一品种

B. 取品系乙的花药进行离体培养再经秋水仙素处理获得的植株都为纯合子

C. 将品系乙植株上所结种子单独种植,矮茎植株占1/36

D. 品系甲、品系乙混合种植后,产生的子代中有二倍体、三倍体和四倍体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染色体变异

C

依题意可知:二倍体的品系甲植株(Aa)与四倍体的品系乙植株(AAaa)杂交,其后代三倍体不可育,说明二者之间存在生殖隔离,所以它们为不同品种,A项错误;品系乙产生的配子及其比例为AAAaaa=141,因此取品系乙的花药进行离体培养再经秋水仙素处理获得的植株的基因型及其比例为AAAAAAaaaaaa=141,既有纯合子,又有杂合子,B项错误;豌豆为自花传粉植物,品系乙产生的基因型为aa 的配子的概率为1/6,所以其后代矮茎植株占1/6aa×1/6aa1/36aaaaC项正确;豌豆为自花传粉植物,因此将品系甲、品系乙混合种植后,不会出现三倍体,D项错误。

 

     

 

A. 图中b=h+c+d+e+f

B. 生产者与初级消费者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b/a×100%

C. “草→兔→狼”这一关系中,狼粪便的能量属于d

D. 缩短食物链可以提高能量传递效率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C

图中b=h+cA错误; 生产者与初级消费者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b-h/a×100%B错误;这一关系中,狼粪便中的能量未被利用,仍属于其上一个营养级,即属于dC正确;缩短食物链可以减少能量的损耗,但不能提高能量传递效率,D错误。

【考点定位】生态系统的功能

【名师点睛】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生产者与初级消费者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b-h/a×100%,缩短食物链可以提高能量利用率。

 

     

某科研人员研究了日光温室中的黄瓜叶片的光合作用

(1)与大田相比,日光温室光照强度不足,生长的黄瓜植株形态上出现植株高大、___________等适应性特征,导致叶片相互遮荫严重。 

(2)研究者分别测定日光温室中同一品种黄瓜____________叶片的光合速率,实验结果如图所示。据图可知,日光温室内黄瓜叶片的光合速率从大到小依次为____________。研究者推测,这与叶片中叶绿体的发育状况不同有关。 

(3)为证实(2)的推测,研究者进一步观察不同叶位叶片的叶绿体超微结构,得到下表所示结果。

叶位

基粒厚度(μm)

片层数

上位叶

1.79

10.90

中上位叶

2.46

17.77

基部叶

3.06

17.91

 

①叶绿体基粒厚度和片层数等超微结构必须在____________下观察。实验结果表明,不同叶位叶片光合速率的高低与叶绿体超微结构的观察结果__________。 

②叶绿体中____________分子对光的吸收发生在____________上,虽然基部叶的叶绿体超微结构特征是对____________的一种适应,但是基部叶光合速率仍然最低。因此进一步推测,除了叶龄因素外,光合速率的差异可能还与叶片接受的光照强度不同有关。 

(4)为证实(3)中推测,可在同一光照强度下测定不同叶位叶片的光合速率,与(2) 的结果相比较,若____________,则证实这一推测。

(5)根据上述研究结果,请你为温室栽培提高黄瓜产量,提出可行建议:____________。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

叶片多、叶面积大不同叶位中上位叶、上位叶和基部叶电子显微镜不一致(或“不完全一致”)叶绿体色素类囊体膜弱光不同叶位叶片光合速率的差异减小摘除基部叶(或“衰老叶片”)、适当补光(写出其中一点可得分)

试题分析:从题表中提取信息并结合题意,据此梳理叶绿体结构和功能、与光合作用的相关知识点,进而进行相关问题的解答。

(1) 因日光温室光照强度不足,所以生长的黄瓜植株在形态上会出现植株高大、叶片多、叶面积大等增大光面积的适应性特征,导致叶片相互遮荫严重。

(2)题图显示:研究者分别测定日光温室中同一品种黄瓜上位叶、中上位叶、基部叶,既不同叶位叶片的光合速率。据图可知,日光温室内黄瓜叶片的光合速率从大到小依次为:中上位叶、上位叶和基部叶。

(3) ①叶绿体基粒厚度和片层数等超微结构必须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综合分析曲线图和表中信息可知:上位叶、中上位叶和基部叶的基粒厚度和片层数依次增加,而光合速率由小到大却依次为基部叶、上位叶和中上位叶,因此不同叶位叶片光合速率的高低与叶绿体超微结构的观察结果不一致(或不完全一致)。②叶绿体中的叶绿体色素分子对光的吸收发生在类囊体膜上。由于叶片相互遮荫导致基部叶接受的光照强度较弱,所以基部叶的叶绿体超微结构特征是对弱光的一种适应。

(4) 为证实光合速率的差异还与叶片接受的光照强度不同有关这一推测,可在同一光照强度下测定不同叶位叶片的光合速率,与(2)的结果相比较,如果不同叶位叶片光合速率的差异减小,则可证实这一推测 成立。

(5) 根据上述研究结果,可通过 摘除基部叶(衰老叶片)、适当补光为温室栽培提高黄瓜产量。

【点睛】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是抓住题表中的关键信息:同一品种黄瓜上位叶、中上位叶和基部叶的基粒厚度和片层数依次增加及其光合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走势,据此结合题意将这些信息与所学知识有效地联系起来,进行图文转换、实现对知识的整合和迁移。

 

     

为了研究生长素的运输特点,某科研小组分别作了两个实验:

实验一:切取某植物幼苗上胚轴并纵切成a和b两部分,进行如图实验一处理,6小时后检测另一端含14C的生长素含量。

实验二:切取同种植物幼苗上胚轴,分别切去上胚轴a侧和b侧形态学上端的一部分,在未切的一侧放置含14C的生长素琼脂块,如图实验二处理,6小时后检测各部分含14C的生长素含量。

(1)生长素的合成部位是幼苗的________________。

(2)实验一的自变量是______,分析实验数据说明生长素的运输______,且_________侧的能力较强。

(3)由实验二数据可判断,a侧和b侧对IAA的运输能力___________,被切去的一侧也检测到14C-IAA,说明IAA存在____________运输。若将实验二中切去b侧的上胚轴放在左侧单侧光照的环境中,胚轴将向__________侧弯曲。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植物激素调节

尖端植物形态学上端和下端放置方向及胚轴纵切成的a侧和b侧两部分有极性运输与非极性运输二种形式,且极性运输强于非极性运输a不同横向右侧

 

试题分析:本题以反映实验过程和结果的实验示意图为依托考查学生对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和处理的能力。梳理相关的知识点,从题图中提取关键信息并结合题意进行分析作答。

(1) 生长素的合成部位是幼苗的尖端。

(2) 由题意和图一所示的两组实验处理的差异可推知,实验一的自变量是植物形态学上端和下端放置方向及胚轴纵切成的a侧和b侧两部分。实验结果显示:a侧中的乙端(形态学下端)检测到的含14C的生长素的含量大于甲端(形态学上端),b侧也是如此,这说明生长素的运输具有极性运输与非极性运输两种形式,且极性运输强于非极性运输。植物形态学上端和下端同方向放置的a侧和b侧对比,a侧另一端检测到的含14C的生长素的含量高于b ,说明a侧的能力较强。

(3) 分析实验二中的数据以及数据所在的部位可判断,a侧和b侧对IAA的运输能力不同。被切去的一侧也检测到14C-IAA,说明IAA存在横向运输。若将实验二中切去b侧的上胚轴放在左侧单侧光照的环境中,因没有尖端,所以单侧光照不会对生长素的分布产生影响。由于左侧生长素的含量高于右侧,所以左侧生长速度快于右侧,胚轴将向右侧弯曲。

【点睛】知道生长素的生理作用、明确极性运输的概念及实验设计的原则等是分析、解决本题的关键所在。解答此题应依据实验遵循的单一变量原则,通过对比分析实验图示处理的异同(具有单一因素不同)找出实验变量(自变量、因变量、无关变量),在此基础上联想有关生长素的知识来逐一分析各问题。

 

     

玉米为遗传常用材料,其籽粒的颜色有紫色、黄色和白色三种,味道有甜味和非甜味两种。某科研人员做了一系列的杂交实验,结果如下表。请分析回答有关问题: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第四组

第五组

第六组

亲本

组合

纯合紫色×

纯合紫色

纯合紫色×

纯合黄色

纯合黄色×

纯合黄色

黄色×黄色

紫色×紫色

白色×白色

F1籽

粒颜色

紫色

紫色

黄色

黄色、白色

紫色、黄色、

白色

白色

 

(1)若第五组实验的籽粒颜色及比例为紫色:黄色:白色=12:3:1,则F1紫色籽粒的基因型有______种,F1中所有黄色籽粒的玉米自交,后代中白色籽粒的比例应是______________。

(2)若只研究黄色和白色玉米籽粒颜色的遗传,发现黄色基因T与白色基因t是位于9号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含有异常9号染色体的花粉不能参与受精作用)。现有基因型为Tt的黄色籽粒植株A,其细胞中9号染色体有一条异常。

①为了确定植株A的T基因位于正常染色体还是异常染色体上,让其进行自交产生F1.如果__________则说明T基因位于异常染色体上。

②以植株A为父本,正常的白色籽粒植株为母本杂交产生的F1中,发现了一株黄色籽粒植株B,其9号染色体上基因组成为Ttt,且T位于异常染色体上。该植株的出现可能是由于____________造成的。

③若②中的植株B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3条9号染色体会随机地移向细胞两极并最终形成含l条和2条9号染色体的配子,那么以植株B为父本进行测交,后代中得到的含异常染色体的植株占_________。

(3)科研人员将纯合甜昧和纯合非甜味玉米间行种植,如图所示,且雌蕊接受同株和异株花粉的机会相等。请通过分析各行玉米的种子性状,判断甜味和非甜味的显隐性关系。

①若A、C行的植株种子是____________,B、D行的植株种子是____________,则甜味是显性。

②若A、C行的植株种子是____________,B、D行的植株种子是____________,则非甜味是显性。

(4)若(3)中非甜昧是显性,现将B行植株的种子发育成的新个体(F1)进行随机交配,则所得种子的甜味与非甜味比例是____________。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基因自由组合定律

16 1/6

2①F1表现型及比例为黄色:白色=1:1

父本形成花粉过程中,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两条9号染色体未分开

③3/5

3甜味 甜味和非甜味 甜味和非甜味 非甜味

41:15

 

试题分析:(1)由F1籽粒颜色及比例为紫色:黄色:白色=1231,该性状涉及2对等位基因;F1中紫色的基因型有6种;第五组F1中黄色籽粒的玉米有两种,一种是纯合子,占1/3,另一种是单杂合子,占2/3,它们分别自交后,后代中白色籽粒所占的比例是2/3×1/4=1/6

2确定植株AT基因位于正常染色体还是异常染色体上,最简便的方法是让其自交,如果T在异常染色体上,则父本产生的精子中T不能参与受精,只有t的精子能参与受精,但是母本能产生Tt两种配子,因此经过受精后后代的基因型有Tttt,比例为黄色:白色=11

由于T位于异常染色体上,而无正常9号染色体的花粉不能参与受精作用,即含有T的精子不能参与受精作用,所以黄色籽粒植株BTtt)中有一个t来自母本,还有Tt都来自父本,由此可见,该植株出现的原因是由于父本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未分离。

植株BTtt)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39号染色体会随机的移向细胞两极并最终形成含1条和29号染色体的配子,则该植株能形成3种可育配子,基因型及比例为Ttttt=221,以植株B为父本进行测交,即与tt个体进行杂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黄色(2Ttt):白色(2tt1ttt=23,其中异常植株(Tttttt)占3/5

3)由于纯合甜味和纯合非甜味玉米间行种植,它们之间既有同株异花传粉,也有异株杂交.因此AC行的植株种子是甜味,而BD行的植株种子是甜味和非甜味,则甜味是显性.AC行的植株种子是甜味和非甜味,BD行的植株种子是非甜味,则非甜味是显性.

4)若非甜味是显性,则B行植株的种子基因型为AAAa,比例11A的基因频率为3/4a的基因频率为1/4,现将B行植株的种子发育成的新个体(F1)进行随机交配,则所得种子中甜味所占比例为1/16,因此,所得种子的甜味与非甜味比例是115

考点: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判断方法、基因的分离定律和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实质

 

     

据图回答以下有关生态学问题。

I.某地区曾做过一项实验:将大量的鸭子引入农田水稻蝗虫,对蝗虫进行了有效控制。为研究蝗虫种群数量变化规律,该实验还建立了如图1所示的模型。

(1)从模型建构的类型角度分析,图1模型属于数学模型,该模型表明,引入鸭子后该地区蝗虫的K值为______________。

(2)引入鸭子前,若蝗虫每天增加3%,并呈“J”型增长,最初有N0只,则t天后种群数量为______________只。

(3)通过研究蝗虫种群数量变化规律,该地区又进一步提出“改治结合、根除蝗害”的治蝗战略,一方面通过改造蝗虫发生地,降低蝗虫的K值;另一方面利用雌信息素诱捕蝗虫通过降低________________使种群密度下降。

II.弃耕农田在气候条件适宜的情况下,最终将演替到相对稳定的________________阶段。如图2所示的物种甲、乙、丙在演替的不同阶段开始生长,最终三者在垂直结构上的分布自下而上依次为________________。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种群的数量变化

I.(1)数学 N22N0103t 3K值(环境最大容纳量) 生物 化学

II森林(树林) 丙乙甲

 

试题分析:

I.(1)图1的曲线图是数学模型的一种表现形式,所以从模型建构的类型角度分析,图1模型属于数学模型。引入鸭子后该地区蝗虫的数量围绕N2上下波动,因此蝗虫的K值为N2

2)依题意可知:蝗虫种群的数量最初有N0只,蝗虫种群的数量为前一天的倍数λ13%103,则t天后种群数量为NtN0λtN0103t 只。

3)改造蝗虫的发生地,可以降低蝗虫的K值(环境最大容纳量);利用昆虫信息素诱捕蝗虫属于生物防治,昆虫信息素属于化学信息。

II弃耕农田最终将演替到相对稳定的森林阶段。分析图2可知:物种丙在最初时的光合速率较高,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光合速率逐渐下降,甲、乙的光合速率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增加,而且甲的光合速率达到最高,说明甲和乙出现后影响了丙光合速率,主要是影响了光照强度,所以在垂直结构上,丙应在最下方,甲在最上方,即三者在垂直结构上的分布自下而上依次为丙乙甲。

考点:本题考查种群数量的变化、群落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从题图中提取有效信息并结合这些信息,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

     

【生物-选修模块1:生物技术实践】

我国规定每升饮用水中大肠杆菌不能超过3个。某兴趣小组尝试对某品牌饮用水的大肠杆菌含量进行检测,操作简图如图甲,伊红美蓝培养基配方如图乙。

 

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图甲中滤膜的孔径应______(“大于”或“小于”)大肠杆菌。受此启发,对某些不耐高温的试剂可以怎样除菌? ______。

(2)配制图乙中的基础培养基时,除了水分、无机盐以外,还应加入______(一种营养成分),以及______。伊红美蓝培养基上生长的大肠杆菌菌落呈现黑色,从功能上划分,该培养基属于______培养基。

(3)该小组通过统计______的数目,计算出单位体积样品中大肠杆菌数目。理论上他们的统计值要比实际______(“偏高”或“偏低”),理由是______。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生物技术在食品加工及其他方面应用

小于用滤膜过滤除菌氮源琼脂鉴别黑色菌落偏低两个或多个大肠杆菌连在一起时,平板上只能观察到1个菌落

(1)图甲操作的目的是用滤膜过滤待测水样,以获得大肠杆菌,因此滤膜的孔径应小于大肠杆菌。受此启发,对某些不耐高温的试剂,可以用滤膜过滤除菌。

(2)各种培养基的具体配方不同,但一般都含有水、碳源、氮源和无机盐。图乙中的乳糖可为微生物的生长提供碳源,据此可知:在配制图乙中的基础培养基时,除了水分、无机盐以外,还应加入氮源。在固体培养基上大肠杆菌才能形成菌落,因此还需要加入琼脂。伊红美蓝培养基上生长的大肠杆菌菌落呈现黑色,从功能上划分,该培养基属于鉴别培养基。

(3)伊红美蓝培养基上生长的大肠杆菌菌落呈现黑色可知:该小组通过统计黑色菌落的数目,计算出单位体积样品中大肠杆菌数目。当两个或多个大肠杆菌连在一起时,平板上只能观察到1个菌落,所以理论上他们的统计值要比实际偏低。

【点睛】本题是对微生物的培养和分离的原理的考查,回忆并理清相关的知识点即可作答。

     

【生物-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

2016年4月6日,世界上首个拥有“三位亲生父母”的健康男婴在墨西哥诞生。其培育过程采用如下技术路线。

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由于女性的自然周期产生的卵子太少,捐献者在取卵前通常需要注射______________激素,促使一次有更多的卵泡发育。

(2)重组细胞需培养到MⅡ中期的原因是该时期的卵母细胞才具备____,精子还要经过____处理。

(3)从受精卵到三亲婴儿的培育需要____和____等技术。

(4)三亲婴儿的培育技术____(填“能”或“不能”)避免母亲的线粒体遗传病基因传递给后代,而____(填“能”或“不能”)避免母亲的红绿色盲基因传递给后代.三亲婴儿的染色体____(填比例)来自母亲提供的细胞核。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哺乳动物的受精作用和胚胎发育

促性腺(与精子)受精的能力获能早期胚胎培养胚胎移植能不能1/2 (或50%)

(1) 在取卵前,给捐献者注射促性腺激素,可促使其一次有更多的卵泡发育,使其超数排卵。

(2)只有 处于MⅡ中期的卵母细胞才具有(与精子)受精的能力。精子需进行获能处理。

(3) 从受精卵到三亲婴儿的培育需要早期胚胎培养和胚胎移植等技术。

(4) 红绿色盲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分析图示可知:三亲婴儿的线粒体来自捐献者卵母细胞,细胞核来自母亲的卵母细胞,因此三亲婴儿的培育技术能避免母亲的线粒体遗传病基因传递给后代,但不能避免母亲的红绿色盲基因传递给后代。三亲婴儿的染色体有1/2来自母亲提供的细胞核。

【点睛】本题以培育三亲婴儿所采用的技术路线流程示意图为情境,综合考查学生对胚胎工程等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答本题需熟记并理解相关的基础知识、形成清晰的知识网络,并且在平时的复习中要注意图文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