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2016届高三第二次联考文综历史试题

史载唐朝附马(公主夫婿)选取注重门第出生,多出自勋贵名臣,而明朝严禁皇室与大臣联姻,故附马多出自寒门。这种变化反映了(  )

A.中央集权的加强                   B.专制皇权的强化

C.血缘政治的衰落                   D.科举制度的成熟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B

中央集权是中央与地方关系,而材料反映的是皇室问题,故A项错误;附马选取注重门第出生,有可能威胁皇权。明代附马多出自寒门,不容易形成势力,专制皇权得到加强,故B项正确;血缘政治衰落是在西周时期,故C项错误;附马多出自寒门不一定是通过科举考试,故D项错误。

     

“化性以起伪,伪起而生礼义,礼义生而制法度”,该言论最有可能出自(  )

A.商鞅              B.孔子        C.荀子           D.韩非子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百家争鸣

C

商鞅是法家代表,主张法治,故A项错误;孔子主张礼义,但不主张法,故B项错误;荀子主张礼法并施,故C项正确;韩非子是法家代表,主张法治,故D项错误。

     

1847年初,经历流放重回政坛、时任陕西巡抚的林则徐,在给友人文海的书信中提到:“鄙意亦以内地栽种罂粟,于事无妨。所恨者,内地之民嗜洋烟而不嗜土烟。若内地果有一种芙蓉胜于洋贩,则孰不愿买贱而食?……(若白银在)内地自相流通,如人一身血脉贯注,何碍之有?……但恐此等食烟之人未必回心向内耳。”该材料说明此时的林则徐(  )

A.仍主张严禁鸦片                    B.彻底反省了鸦片战争失败的原因

C.仍主张师夷长技                    D.考虑问题的主要出发点依然没变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鸦片战争

D

由材料“鄙意亦以内地栽种罂粟,于事无妨。所恨者,内地之民嗜洋烟而不嗜土烟”可知,林则徐允许鸦片行业,只是反对洋烟,故A错误。材料没有对鸦片战争失败原因的思考,B错误。师夷长技是主张向西方学习,材料没有体现向西方学习的信息,C错误。材料的意思是,林则徐允许鸦片行业,他禁的是进口,想把鸦片行业转为国产,就可以增加满清政府的财政收入,防止白银外流。这说明林则徐考虑问题的主要出发点仍是维护清王朝的统治,D正确。

     

北京大学校徽由鲁迅先生于1917年8月设计完成,从图案设计中可以看出的正确信息是(  )

A.北大是洋务运动的产物              B.学校的校训是“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C.要遵守儒家伦理道德              D.以人为本的人文主义精神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新文化运动

D

洋务运动发生在19世纪60年代~90年代,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图案设计无法得出学校的校训,故B项错误;鲁迅是新文化代表人物,对儒家思想猛烈批判,故C项错误;从图案中“北大”排成人字形,说明图案设计是以人为本的人文主义精神,故D项正确。

     

毛泽东在《复李济深等56人电》中说:“……(蒋)求喘息谓为求和平,待外援名曰待谈判,口诵八条,眼望美国,脚向广州……”,当时的历史背景是(  )

A.抗日战争刚刚取得胜利              B.国共第一次合作宣告破裂

C.渡江战役刚刚取得胜利              D.三大战役中共取得胜利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抗日战争

D

抗日战争刚刚取得胜利,虽然有进行重庆谈判,但与根据材料“八条”信息不符,故A项错误;国共第一次合作宣告破裂,蒋介石刚建立政权,没有进行和谈,故B项错误;渡江战役刚刚取得胜利,国民党统治被推翻,故C项错误;信息“和平”、“ 谈判”、“八条”等信息可以判断是北平和谈,北平和谈中共提出八项条件,北平和谈是在三大战役中共取得胜利的历史背景下发生的,故D项正确。

     

从已解密的档案判断,赫鲁晓夫是反对中国“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一些苏联学者认为,“大跃进”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是异想天开。这可以反映出当时(  )

A.社会主义国家之间关系微妙

B.苏联不愿意帮助中国建立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

C.西方“和平演变战略”奏效

D.苏联已经清醒认识到斯大林模式的弊端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经济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A

20世纪60年代末,中苏关系恶化,苏联认为“大跃进”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是异想天开,故A项正确;苏联建立的是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苏联推行大国沙文主义,故B项错误;西方“和平演变战略”是指资本主义国家,与材料不符,故C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苏联对中国政策的反对,与斯大林模式无关,故D项错误。

     

罗马法规定“四条脚动物致人损害的,该动物的所有人应对受害人给予赔偿。有人从非洲带回来一只二条脚的鸵鸟,致他人受到了损害,被害人便将鸵鸟的所有人告上法庭,要求损害赔偿,引起争议。原因是,罗马法只规定了四条脚动物致人损害其所有人应负赔偿责任,而没有规定二条脚的鸵鸟致人损害其所有人应否承担赔偿责任?”罗马法学家认为:“鸵鸟的所有人应承担责任。”罗马法学家得出结论是依靠(  )

A.有罪推定          B.法律条文    C.个人权威       D.类推解释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罗马法

D

罗马法规定四条脚动物致人损害的该动物的所有人应对受害人给予赔偿”,并没有规定“二条脚的鸵鸟致人损害其所有人应当承担赔偿责任”,不属于有罪推定,故A项错误;法律条文只规定四条脚动物致人损害的要承担责任,故B项错误;得出结论的是罗马法学家,不是个人权威,故C项错误;罗马法学家根据四条脚动物致人损害的要承担责任,类推二条脚的动物致人损害的也要承担责任,故D项正确。

     

“英国是最先发生工业革命的国家……再不需要把黑人当作商品从非洲运走,而要把他们当作劳动力留在非洲来生产原料,并为资本主义国家准备市场。”材料认为黑人奴隶贸易停止的主要原因是(  )

A.黑奴贸易无利可图                  B.英国文明程度的提高

C.非洲人民的反抗                    D.工业革命发展的要求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第一次工业革命

D

黑奴贸易可以获取高额利润,故A项错误;黑人奴隶贸易停止与英国文明程度的提高无关,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非洲人民的反抗,故C项错误;材料表明,英国开展工业革命,需要大量劳动力,黑人成为劳动力,故D项正确。

     

恩格斯指出:它实际上是“一个调节生产为目的的联盟,他们规定应该生产的总生产量,在他们之间加以分配,并且强制实行预先规定的出售价格”,实质上是“资本家本身不得不承认生产力的社会性”。下列与材料中所指的“它”最相关的是(  )

A.早期殖民扩张                      B.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C.第一次工业革命                    D.第二次工业革命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第二次工业革命

D

早期殖民扩张与“一个调节生产为目的的联盟”信息不符,故A项错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造成生产力破坏,与材料信息不符,故B项错误;“一个调节生产为目的的联盟,他们规定应该生产的总生产量,在他们之间加以分配,并且强制实行预先规定的出售价格”反映的是垄断组织,垄断组织产生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故C项错误,D项正确。

     

1774年,路易十六上台时,杜尔阁应邀参加内阁,并被任命为财政大臣。为他进行经济改革获得了实验场所。他提出并采取的改革计划包括取徭役制、取消手工业行会,开放谷物国内自由贸易以及改革不合理的粮食税法、粮食运输规定、动物油专卖制等。杜尔阁的主张(  )

A.体现了启蒙思想家的思想            B.代表了重商主义学派

C.体现了凯恩斯主义思想              D.代表了封建地主的利益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启蒙运动

A

取徭役制、取消手工业行会,开放谷物国内自由贸易以及改革不合理的粮食税法、粮食运输规定、动物油专卖制等体现的是自由平等思想,体现了启蒙思想家的思想,A正确。重商主义是奖励出口,限制进口,与材料信息不符,B错误。凯恩斯主义出现是在19世纪30年代,C错误。取徭役制、取消手工业行会,开放谷物国内自由贸易以及改革不合理的粮食税法、粮食运输规定、动物油专卖制等”与封建地主利益不符,D错误。

     

1921年7月,苏俄政府公布《租借条例》,决定把一批中小工厂和商店租借给本国的公民、合作社和其他联合组织。对该条例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租让和租借企业是国家资本主义企业  B.租让和租借企业所有权属于私人

C.反映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本质      D.发生在赫鲁晓夫改革期间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新经济政策”

A

材料反映的是苏联实行新经济政策,苏联新经济政策允许资本主义在一定范围内存在,故A项正确;租让和租借企业所有权属于国家,故B项错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取消自由贸易,故C项错误;新经济政策发生在列宁时期,故D项错误。

     

1984年,撒切尔夫人对企业领袖说:“我任职只有一个意图:改变英国,从仰赖他人转为自力更生。从‘拿来给我’的国家变为‘自己动手’……而不是等着东西掉到我们手上的国家。”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她认为英国应该(  )

A.制定经济发展计划                  B.削减社会福利开支

C.出售大型国有企业                  D.加大经济干预力度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B

制定经济发展计划的是法国,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从仰赖他人转为自力更生。从‘拿来给我’的国家变为‘自己动手’”说明英国是在削减社会福利开支,故B项正确;出售大型国有企业与材料“从‘拿来给我’的国家变为‘自己动手’”信息不符,故C项错误;20世纪70年代后,西方国家受经济危机影响,开始减少对经济的干预,故D项错误。

     

(25分)三百多年前,在地球的东西两端,几乎同时上演了一部长达数十年的政治喜剧,其主角就是中国清王朝的康熙皇帝和法国波旁王朝的路易十四皇帝。 

材料一  康熙十六岁的时候,便机智地通过玩“掼跤”游戏,将大权独揽、骄横跋扈的辅助大臣鳌拜革职囚禁,从此自己亲政。为了化解当时最突出的满汉对峙问题,他双管齐下,软硬兼施。一方面保留汉族文化风俗,修纂明史,开设博学鸿儒科,招抚网罗汉族文人,另一方面则大兴文字狱,对于汉人所表露出的任何不满大打出手。康熙王朝曾发生两起历史上有名的文字狱,事主庄廷龙和戴名世一个被戮尸,一个被满门抄斩,全族弃市,株连致死者分别多达七十余人和数百人。为了巩固和加强专制统治,他在严申法纪,“讲法律以儆愚顽”的同时,尤其重视德治,以儒家理学思想对天下施以教化,要人们遵行礼法,“敦孝悌以重人伦”、“和乡党以息争讼”、“明礼让以厚风俗”。……为了巩固统治,康熙一朝还穷二十年之功,多次用兵,平定三藩,收取台湾,平定蒙古,平定西藏。

材料二  路易十四在加强专制统治方面也有他的一套。他提出“朕即国家”,认为由臣民来决定一切是歪曲了事物的本来面目,惟有君主才有权思考和决策,其他人只不过是执行君主的命令而已。在思想统治方面,他只准信奉天主教,将冉森教和加尔文教作为异教加以扑灭。他还建立了一支欧洲最强大的常备军队,对外进行了一系列征服战争。靠着这些手段,路易十四将法国的封建专制制度推到了极点,使法国成为当时欧洲中央集权制最强的国家。

——以上材料均摘自《欧洲时报周末特刊 (2003年8月23日星期六) 》

(1)根据材料一概述康熙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8分)

(2)根据材料二概述路易十四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6分)

(3)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康熙和路易十四加强君主专制时期两国国内背景有何不同,分别导致怎样不同的结果。(11分)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1)措施:清除对皇权构成威胁的大臣,大权独揽;化解满汉矛盾,主动学习和保留汉文化;大兴文字狱;以德辅刑;用武力维护统一多民族国家。

(2)措施:提出“朕即国家”,加强思想专制;实行宗教迫害政策;依靠武力对外征服

(3)不同:清朝资本主义萌芽发展很不充分,而法国工场手工业较为发达,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迅速;清初出现了具有启蒙色彩的民主思想,但没有产生广泛的社会影响,理学思想仍为社会主流,而法国经历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启蒙思想运动呼之欲出。

结果:中国长期徘徊在农耕文明的藩篱,最终在鸦片战争的打击下被动地进入工业文明,而法国不久发生了资产阶级革命,主动地步入了工业文明时代。

解析:1)根据材料一“康熙十六岁的时候,便机智地通过玩“掼跤”游戏,将大权独揽、骄横跋扈的辅助大臣鳌拜革职囚禁,从此自己亲政。”归纳为清除对皇权构成威胁的大臣,大权独揽;根据材料“为了化解当时最突出的满汉对峙问题,他双管齐下,软硬兼施。一方面保留汉族文化风俗,修纂明史,开设博学鸿儒科,招抚网罗汉族文人”归纳为化解满汉矛盾,主动学习和保留汉文化;根据材料“另一方面则大兴文字狱,对于汉人所表露出的任何不满大打出手……”归纳为大兴文字狱;根据材料“为了巩固和加强专制统治,他在严申法纪,……以儒家理学思想对天下施以教化”归纳为以德辅刑;根据材料“康熙一朝还穷二十年之功,……平定西藏”归纳为用武力维护统一多民族国家。

2)根据材料二“路易十四在加强专制统治方面也有他的一套……其他人只不过是执行君主的命令而已。”归纳为提出“朕即国家”;根据材料二“在思想统治方面,他只准信奉天主教,将冉森教和加尔文教作为异教加以扑灭。”归纳为实行宗教迫害政策;根据材料“他还建立了一支欧洲最强大的常备军队,对外进行了一系列征服战争”归纳为依靠武力对外征服。

(3)第一小问背景,回答18世纪中西方时代特征,可以从经济、思想两方面来比较。第二小问结果,结合所学可知,中国逐渐落后,在鸦片战争的打击下被动地进入工业文明;而法国发生了资产阶级革命,主动地步入了工业文明时代。

 

     

(12分)材料  由于中国人闭关自守,骄傲自满,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使他们受到了巨大的刺激:第一次1839—1842年同英国的战争,第二次1856—1858年同英法的战争,第三次是1895年同日本的战争。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斯塔夫里阿诺斯提到的“三次灾难性的战争”时间与人教版高中历史教材均有出入,请指出人教版高中历史教材关于“三次灾难性战争”的准确时间,并选择任意一次战争分析出现这种分歧的可能性原因,只要言之成理即可得分。(要求语言流畅、条理清晰)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近代侵略与反侵略斗争综合运用

时间:第一次1840——1842鸦片战争;第二次1858——1860第二次鸦片战争;第三次1894——1895中日甲午战争

分析1:斯塔夫里阿诺斯将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开始时间认定为是1839年,这一年林则徐在虎门销烟,而教材中1840年开始鸦片战争是以英国实际发动侵略战争的时间为准。

西方学者普遍认为这场战争是一场通商战争,英国人以虎门销烟事件作为借口发动了战争。该说法有掩饰侵略本质之嫌,作者也受到了西方话语霸权的影响。

分析2:斯塔夫里阿诺斯将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结束时间认定为1858年,因为这一年中英中法签订了《天津条约》,而教材中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结束时间是1860年,这一年签订了《北京条约》。

西方学者认为《天津条约》的签订标志着战争结束了,西方殖民者获得了更多得通商口岸,尤其是汉口南京的开放便利了西方的商品输出与原料掠夺,后来因换文路线之争引起的火烧圆明园等事件不过是保证条约的履行而已;中国教材视英法联军侵略北京火烧圆明园为英法扩大侵略权益而进行的进一步侵略行为。

分析3:斯塔夫里阿诺斯将中日甲午战争的时间局限于1895年,这一年发生了辽东之战、威海之战;教材强调1894年丰岛牙山海面之战、平壤之战中日已处于战争状态。清朝与朝鲜存在宗藩关系,日本在朝鲜的侵略行为触犯了清朝的利益。而西方史学家无视日本侵略本质抛弃历史传统以日本在中国本土发生战争为限。

解析:第一小问时间,根据所学知识回答。第二小问结合三次灾难性的战争爆发的原因以及标志、经过来回答。

 

     

(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从西奥多·罗斯福任职开始,美国政府先后对40多家公司提起诉讼。牛肉托拉斯、石油托拉斯和烟草托拉斯在司法部的起诉之下被迫解散。政府通过宪法对垄断进行限制的原则也由此被确立起来。西奥多·罗斯福设立了公司管理局,专门处理反托拉斯诉讼。此后,反托拉斯的行动被正式纳入到美国政府制度化的长久政策之中。

在解决垄断问题的同时,西奥多·罗斯福也在着手解决劳资矛盾。他甚至把劳资双方请到了白宫来商议,在美国历史上这还是第一次。同时,一些州政府也陆续出台了旨在保护工人权益的法律条文,明确了工伤赔偿标准和工人的劳动时间。有的州政府,还对与公众生活相关的企业进行管制,建立了公开的听证会制度。

就在美国政府对经济生活的管理见出成效的时候,国际舞台也给美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了机遇。1914年,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了。来自欧洲的军火和钢铁方面的订单使美国的工业生产更加活跃起来。美国由战前的债务国变成了欧洲的债权国,拥有了世界40%的财富。在这次战争中,美国和英国、法国等国家一道成为了战胜国。

——摘自《大国崛起》

(1)根据材料指出西奥多·罗斯福任职后进行了哪些经济改革?西奥多·罗斯福在实施经济改革措施时有何特点?(9分)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奥多·罗斯福经济改革与富兰克林·罗斯福经济改革的主要相同点和不同点?(6分)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改革历史专题

(1)改革:反托拉斯解决垄断;着手解决劳资矛盾(4分)

特点:通过司法程序逐步进行,宪法保障,成立专门机构(每点2分,共5分)

(2)相同:都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未改变资本主义制度本身,从根本上是维护资本主义制度服务(2分)

不同:前者的改革以不妨碍自由主义经济为目的,后者强调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是对自由放任资本主义的一种反动。(4分)

解析:(1)根据材料“西奥多·罗斯福设立了公司管理局,专门处理反托拉斯诉讼”归纳为反托拉斯解决垄断;根据材料“在解决垄断问题的同时,西奥多·罗斯福也在着手解决劳资矛盾……”可以归纳为着手解决劳资矛盾。

2)第一小问相同,都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未改变资本主义制度本身,从根本上是维护资本主义制度服务;第二小问不同,从西奥多·罗斯福经济改革措施可以看出,改革是以不妨碍自由主义经济为目的;富兰克林·罗斯福经济改革强调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  1912年2月23日,梁启超给身为临时大总统的袁世凯写信,……他说:“旧革命派自今以往,当分为二,其纯属感情用事者,殆始终不能与我公合作……但此派人之性质,只宜于破坏,不宜于建设……政府所以对待彼辈者,不可威压之,威压之则反激,而其焰必大张;……为由利用健全之大党,使为公正之党争,彼自归于劣败,不足为梗也。健全之大党,则必求之于旧立宪党,与旧革命党中之有政治思想者矣。”

但在同一封信中,他又坦言:“既以共和为政体,则非有多数舆论之拥护,不能成为有力之政治家……善为政者,必暗中为舆论之主,而表面自居舆论之仆,夫是以能有成。今日之中国,非参用开明专制之意,不足以奏整齐严肃之治。……然在共和国非居服从舆论之名,不能举开明专制之实。”

                                                 ——摘自袁伟时著《昨天的中国》

(1)根据材料,概括梁启超给袁世凯的政治建议。(9分)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梁启超提出该建议的历史背景。(6分)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民主历史专题

(1)建议:对革命派保持警惕;反对用暴力手段对付革命派;利用立宪派和革命派中有政治思想者构建两党制的政治框架;名义上尊重舆论,实际上主导舆论,行开明专制。(每一点2分,见4点给9分)

(2)背景:辛亥革命发生,清帝退位;革命派在南方仍有一定实力,且对袁世凯心存疑忌;原立宪派希望与北洋军政派合作排挤革命派势力。

解析:1)根据材料“旧革命派自今以往,当分为二,其纯属感情用事者,殆始终不能与我公合作……但此派人之性质,只宜于破坏,不宜于建设……”可以归纳为对革命派保持警惕;根据材料“政府所以对待彼辈者,不可威压之,威压之则反激,而其焰必大张”可以归纳为反对用暴力手段对付革命派;根据材料“为由利用健全之大党,使为公正之党争,彼自归于劣败,不足为梗也。健全之大党,则必求之于旧立宪党,与旧革命党中之有政治思想者矣”可以归纳为利用立宪派和革命派中有政治思想者构建两党制的政治框架;根据材料“既以共和为政体,则非有多数舆论之拥护,不能成为有力之政治家……然在共和国非居服从舆论之名,不能举开明专制之实。”归纳为名义上尊重舆论,实际上主导舆论,行开明专制。

2)根据材料“1912年2月23日,梁启超给身为临时大总统的袁世凯写信”可以归纳出辛亥革命发生,清帝退位;结合梁启超措施可以归纳出革命派在南方仍有一定实力,且对袁世凯心存疑忌;原立宪派希望与北洋军政派合作排挤革命派势力。

 

     

(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朝鲜战争的爆发对于中国来说,是不情愿的事情。但战争已经爆发了,中国就面临是支持还是不支持的选择,毛泽东选择了支持。

一个问题就是他要对社会主义阵营负责,因为1949年刘少奇去莫斯科的时候,当时苏联共产党和中国共产党有过一个分工。斯大林说以后欧洲的事情、欧洲的革命是苏联共产党来管,亚洲的革命、东方的革命就由中国共产党来管。

——《复兴之路》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为什么“朝鲜战争的爆发对于中国是不情愿的事情”(8分)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毛泽东选择支持的原因。(7分)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战争历史专题

(1)说明:新中国刚刚成立不久,百废待兴;国内还有国民党残余势力,台湾问题没有解决,还有部分领土尚未解放;中国人民经过长期的战争,渴望和平安定的国内国际环境;战争的爆发意味着跟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帝国主义国家美国抗衡,综合国力相差悬殊,要付出巨大牺牲。(每点2分)

(2)原因:中国采取了一边倒战略,倒向了社会主义阵营一边,出于意识形态的考虑要对社会主义阵营负责;参加朝鲜战争有利于维护亚洲地区的和平与稳定,有利于遏制美帝国主义的扩张;参加朝鲜战争能够保证国内和平稳定,为经济的恢复与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能够巩固中苏联盟;有利于提高中国的国际威望;有利于朝鲜半岛的和平与稳定。(每点2分,答4个点给7分)

解析:(1朝鲜战争发生在1950年,结合新中国建立初的国内环境以及中国人民经过长期的战争,渴望和平;战争的爆发意味着跟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帝国主义国家美国抗衡,综合国力相差悬殊,要付出巨大牺牲等来回答。

2)结合新中国初期外交方针、维护亚洲地区和平、保证国内和平稳定、巩固中苏联盟、提高中国的国际威望等角度回答。

     

(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曼德拉个人生平:

1918年7月18日生于南非特兰斯凯豪萨部落的酋长家庭,曾先后就读于南非两所大学,获法学士学位。

1943年创建非洲人国民大会(简称非国大)青年联盟。

1944年放弃继承其父的酋长地位,参加非国大。

1951年任非国大青年联盟主席。

1952年在约翰内斯堡成立第一所非洲人律师事务所,同年任全国志愿队总指挥。

1960年3月参加了南非人民在沙佩维尔举行的反对“通行证法”大示威。

1961年5月领导抗议和抵制白人种族主义者成立“南非共和国”的罢工、罢课、罢市运动,后转入地下武装斗争,被任命为非国大领导的军事组织总司令。

1962年8月被南非当局逮捕,同年11月以“颠覆罪”被判刑5年,1964年6月又被控“企图以暴力推翻政府”,改判无期徒刑,终身监禁。

1991年7月5日,当选非国大主席。

1994年5月9日,在南非首次多种族大选后当选南非第一位黑人总统,任期至1999年6月。

1994年12月19日,再次当选非国大主席。

1997年12月17日,辞去非国大主席职务。

1998年9月2日,担任不结盟运动执行主席。

2004年6月1日,宣布将减少在公开场合露面,开始过“隐居生活”。

2009年11月10日,第64届联大通过决议,自2010年起,将每年7月18日曼德拉的生日定为“曼德拉国际日”,以表彰他为和平与自由作出的贡献。

2013年12月5日,曼德拉去世,终年95岁。

                                                     ——新华网北京12月6日电

(1)根据材料概述曼德拉一生经历了哪些转变?(8分)

(2)根据材料谈一谈曼德拉对人类的主要贡献?(7分)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人物历史专题

(1)转变:从部落酋长的儿子变为非国大党的领袖;从暴力革命到和平抗争从牢狱到和解从总统到平民(8分)

(2)贡献:曼德拉毕生致力于黑人解放事业,为反对种族歧视和种族隔离制度奋斗终生;曼德拉的宽容与和解为解决种族歧视开辟了一条光明的大道,也是其人格魅力所在;曼德拉遇到困难和挫折始终坚持理想、永不言弃,根据时代变化与时俱进的精神品质也是人类的共同财富。(7分)

解析:1)根据材料可以概括为从部落酋长的儿子变为非国大党的领袖;从暴力革命到和平抗争从牢狱到和解从总统到平民

2)根据材料,曼德拉毕生致力于黑人解放事业以及其精神品质来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