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高考真题——理科数学(新课标II卷)

已知集合A={-2,-1,0,1,2},B={x|(x-1)(x+2)<0},则A∩B=(    )

(A){-1,0}  (B){0,1} (C){-1,0,1}  (D){0,1,2}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数学

A

由已知得,故,故选A

     

为实数且,则=(     )

   (A)-1     (B)0      (C)1      (D)2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数学

B

由已知得,所以,解得,故选B.

     

根据下面给出的2004年至2013年我国二氧化硫排放量(单位:万吨)柱形图。以下结论不正确的是(      )

(A) 逐年比较,2008年减少二氧化硫排放量的效果最显著

(B) 2007年我国治理二氧化硫排放显现

(C) 2006年以来我国二氧化硫年排放量呈减少趋势

(D) 2006年以来我国二氧化硫年排放量与年份正相关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数学

D

由柱形图得,从2006年以来,我国二氧化硫排放量呈下降趋势,故年排放量与年份负相关.

     

等比数列满足,则(     )

(A)21      (B)42       (C)63     (D)84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数学

B

设等比数列公比为,则,又因为,所以,解得,所以,故选B.

     

设函数,则 (     )

(A)3      (B)6       (C)9      (D)12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数学

C

由已知得,又

所以,故

     

一个正方体被一个平面截去一部分后,剩余部分的三视图如右图,则截去部分体积与剩余部分体积的比值为(     )

(A)        (B)       (C)       (D)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数学

D

由三视图得,在正方体中,截去四面体,如图所示,,设正方体棱长为,则,故剩余几何体体积为,所以截去部分体积与剩余部分体积的比值为

     

过三点A(1,3),B(4,2),C(1,-7)的圆交于y轴于M、N两点,则= (     )

(A)2      (B)8       (C)4      (D)10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数学

C

由已知得,所以,所以,

为直角三角形,其外接圆圆心为,半径为5,所以外接圆方程为,令,得所以,故选C.

     

右边程序抗土的算法思路源于我国古代数学名著《九章算术》中的“更相减损术”。执行该程序框图,若输入a,b分别为14,18,则输出的a= (     )

A.0                B.2           C.4                D.14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数学

B+

程序在执行过程中,的值依次为此时程序结束,输出的值为2,故选B.

     

已知A,B是球O的球面上两点,∠AOB=90,C为该球面上的动点,若三棱锥O-ABC体积的最大值为36,则球O的表面积为(     )

A.36π    B.64π    C.144π    D.256π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数学

C

如图所示,当点C位于垂直于面的直径端点时,三棱锥的体积最大,设球的半径为,此时,故,则球的表面积为,故选C.

     

如图,长方形ABCD的边AB=2,BC=1,O是AB的中点,点P沿着边BC,CD与DA运动,记∠BOP=x.将动点P到A、B两点距离之和表示为x的函数f(x),则f(x)的图像大致为(     )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数学

B

由已知得,当点P在BC边上运动时,即时,

;当点P在CD边上运动时,即时,

,当时,;当点在AD边上运动时,即时,,从点P的运动过程可以看出,轨迹关于直线对称,且,且轨迹非线型,故选B.

     

已知A,B为双曲线E的左,右顶点,点M在E上,∆ABM为等腰三角形,且顶角为120°,则E的离心率为(     )

(A)    (B)2     (C)    (D)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数学

D

设双曲线方程为,如图所示,

,过点轴,垂足为N,在中,,故点M的坐标为,代入双曲线方程得

,即,所以,故先D.

     

设函数是奇函数的导函数,,当时,

,则使得成立的x的取值范围是(     )

(A)         (B)

(C)        (D)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数学

A

记函数,因为当时,

,故当时,,所以单调递减;又因为函数是奇函数,故函数是偶函数,所以单调递减,且.当时,,则;当时,,则,综上所述,使得成立的的取值范围是

,故选A.

     

设向量不平行,向量平行,则实数_________.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数学

因为向量平行,所以所以

     

若x,y满足约束条件,则的最大值为____________.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数学

画出可行域,如图所示,将目标函数变形为,当取到最大时,直线的纵截距最大,故将直线尽可能地向上平移到,则的最大值为.

     

的展开式中x的奇数次幂项的系数之和为32,则__________.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数学

由已知得,故的展开式中x的奇数次幂项分别为其系数之和为,解得

     

是数列的前n项和,且,则________.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数学

由已知得,两边同时除以,得,故数列是以为首项,为公差的等差数列,则,所以

     

∆ABC中,D是BC上的点,AD平分∠BAC,∆ABD是∆ADC面积的2倍。

(Ⅰ)求;

(Ⅱ) 若=1,=的长.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数学

()()

试题分析:()面积关系得边的关系,进而在中,利用正弦定理求解;

()面积关系得边的关系,结合可求BD,分别在两个三角形中利用余弦定理求解.

试题解析:().

因为,,所以,由正弦定理可得

.

(Ⅱ)因为,所以.在中,由余弦定理得

.由(Ⅰ),所以

考点:1、三角形面积公式;2、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

     

某公司为了解用户对其产品的满意度,从A,B两地区分别随机调查了20个用户,得到用户对产品的满意度评分如下:

A地区:62  73  81  92  95  85  74  64  53  76

        78  86  95  66  97  78  88  82  76  89

 

B地区:73  83  62  51  91  46  53  73  64  82

        93  48  65  81  74  56 54  76  65  79

(Ⅰ)根据两组数据完成两地区用户满意度评分的茎叶图,并通过茎叶图比较两地区满意度评分的平均值及分散程度(不要求计算出具体值,得出结论即可);

(Ⅱ)根据用户满意度评分,将用户的满意度从低到高分为三个不等级:

满意度评分

低于70分

70分到89分

不低于90分

满意度等级

不满意

满意

非常满意

记事件C:“A地区用户的满意度等级高于B地区用户的满意度等级”。假设两地区用户的评价结果相互独立。根据所给数据,以事件发生的频率作为相应事件发生的概率,求C的概率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数学

(Ⅰ)详见解析;(Ⅱ)

试题分析:(Ⅰ)将两地区用户对产品的满意度评分的个位数分别列与茎的两侧,并根据数字的集中或分散来判断平均值和方差的大小;(Ⅱ)事件“A地区用户的满意度等级高于B地区用户的满意度等级”分为两种情况:当B地区满意度等级为不满意时,A地区的满意度等级为满意或非常满意;当B地区满意度等级为满意时,A地区满意度等级为非常满意.再利用互斥事件和独立事件的概率来求解.

试题解析:(Ⅰ)两地区用户满意度评分的茎叶图如下

通过茎叶图可以看出,A地区用户满意度评分的平均值高于B地区用户满意度评分的平均值;A地区用户满意度评分比较集中,B地区用户满意度评分比较分散.

(Ⅱ)表示事件:“A地区用户满意度等级为满意或非常满意”;

表示事件:“A地区用户满意度等级为非常满意”;、

表示事件:“B地区用户满意度等级为不满意”;

表示事件:“B地区用户满意度等级为满意”.

独立,独立,互斥,

由所给数据得发生的概率分别为.故

,故

考点:1、茎叶图和特征数;2、互斥事件和独立事件.

     

如图,长方体ABCD—A1B1C1D1中,AB = 16,BC = 10,AA1 = 8,点E,F分别在A1B1,D1C1上,A1E = D1F = 4,过点E,F的平面α与此长方体的面相交,交线围成一个正方形。

(1)在图中画出这个正方形(不必说明画法和理由);

(2)求直线AF与平面所成的角的正弦值。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数学

(Ⅰ)详见解析;(Ⅱ)

试题分析:(Ⅰ)由线面平行和面面平行的性质画平面与长方体的面交线(Ⅱ)由交线围成的正方形,计算相关数据.以为坐标原点,的方向为轴的正方向,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并求平面的法向量和直线的方向向量,利用直线与平面所成角的正弦值

试题解析:(Ⅰ)交线围成的正方形如图:

(Ⅱ),垂足为,则,因为为正方形,所以.于是,所以.以为坐标原点,的方向为轴的正方向,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则.设是平面的法向量,则所以可取.又,故.所以直线与平面所成角的正弦值

考点:1、直线和平面平行的性质;2、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

     

已知椭圆C:,直线不过原点O且不平行于坐标轴,与C有两个交点A,B,线段AB的中点为M。

(1)证明:直线OM的斜率与l的斜率的乘积为定值;

(2)若l过点,延长线段OM与C交于点P,四边形OAPB能否为平行四边形?若能,求此时的斜率;若不能,说明理由。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数学

(Ⅰ)详见解析;(Ⅱ)能,

试题分析:(Ⅰ)题中涉及弦的中点坐标问题,故可以采取“点差法”或“韦达定理”两种方法求解:设端点的坐标,代入椭圆方程并作差,出现弦的中点和直线的斜率;设直线的方程同时和椭圆方程联立,利用韦达定理求弦的中点,并寻找两条直线斜率关系;(Ⅱ)根据(Ⅰ)中结论,设直线方程并与椭圆方程联立,求得坐标,利用以及直线过点列方程求的值.

试题解析:(Ⅰ)设直线

代入

.于是直线的斜率

,即.所以直线的斜率与的斜率的乘积为定值

(Ⅱ)四边形平行四边形.

因为直线过点,所以不过原点且有两个交点的充要条件是

(Ⅰ)的方程为.设点的横坐标为.由,即.将点的坐标代入直线的方程得,因此.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当且仅当线段与线段互相平分,即.于是.解得.因为,所以当的斜率

时,四边形平行四边形.

考点:1、弦的中点问题;2、直线和椭圆的位置关系.

     

设函数

(1)证明:单调递减,在单调递增;

(2)若对于任意,都有,求m的取值范围。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数学

(Ⅰ)详见解析;(Ⅱ)

试题分析:(Ⅰ)先求导函数,根据的范围讨论导函数在的符号即可;(Ⅱ)恒成立,

等价于.由是两个独立的变量,故可求研究的值域,由(Ⅰ)可得最小值为,最大值可能是,故只需,从而得关于的不等式,因不易解出,故利用导数研究其单调性和符号,从而得解.

试题解析:(Ⅰ).

则当时,;当时,

则当时,;当时,

所以,单调递减,在单调递增.

(Ⅱ)(Ⅰ)知,对任意的,单调递减,在单调递增,故处取得最小值,所以对于任意的充要条件是:

,即①,设函数

.当时,,当时,,故单调递减,在单调递增.又,故当时,.当时,,即①式成立.当时,由的单调性,,即时,,即,综上,的取值范围是.

考点:导数的综合应用.

     

选修4 - 1:几何证明选讲

如图,O为等腰三角形ABC内一点,⊙O与ΔABC的底边BC交于M,N两点,与底边上的高AD交于点G,且与AB,AC分别相切于E,F两点。

(1)证明:EF∥BC;

(2)若AG等于⊙O的半径,且,求四边形EBCF的面积。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数学

详见解析;

试题分析:由已知得,欲证明,只需证明,由切线长定理可得,故只需证明是角平分线即可;连接,在中,易求得,故都是等边三角形,求得其边长,进而可求其面积.四边形的面积为两个等边三角形面积之差.

试题解析:由于是等腰三角形,,所以的平分线.又因为分别与相切于两点,所以,故.从而

知,,,故的垂直平分线,又的弦,所以上.连接,则.由等于的半径,所以.所以都是等边三角形.因为,所以

因为,所以.于是

所以四边形的面积

考点:1.等腰三角形的性质;2、圆的切线长定理;3、圆的切线的性质.

     

选修4 - 4:坐标系与参数方程

在直角坐标系xOy中,曲线C1:(t为参数,t ≠ 0),其中0 ≤ < π,在以O为极点,x轴正半轴为极轴的极坐标系中,曲线

(1)求交点的直角坐标;

(2)若相交于点A,相交于点B,求的最大值。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数学

试题分析:将曲线的极坐标方程化为直角坐标方程,联立求交点,得其交点的直角坐标,也可以直接联立极坐标方程,求得交点的极坐标,再化为直角坐标;分别联立的极坐标方程,求得的极坐标,由极径的概念将表示,转化为三角函数的最大值问题处理.

试题解析:曲线的直角坐标方程为,曲线的直角坐标方程为.联立解得所以交点的直角坐标

曲线的极坐标方程为,其中.因此得到极坐标为的极坐标为

所以,当时,取得最大值,最大值为

考点:1、极坐标方程和直角坐标方程的转化;2、三角函数的最大值.

     

选修4 - 5:不等式选讲

设a,b,c,d均为正数,且a + b = c + d,证明:

(1)若ab > cd;则

(2)的充要条件。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数学

详见解析;详见解析.

试题分析:要证明,只需证明展开结合已知条件易证;充分条件的证明需要分为两步,即充分条件的证明和必要条件的证明。证明的关键是寻找条件和结论以及它们和已知之间的联系.

试题解析:因为,由题设因此.

(i)若.因为所以,由.

(ii)若,则

,因为,所以

于是.因此

综上,的充要条件.

考点:推理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