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届四川省成都七中高三上学期入学摸底考试(2014.09)地理卷

读我国河流径流量季节分配表,回答1——2题。

1.甲乙丙丁四地河流径流季节变化最大的是

A. 甲    B. 乙    C. 丙    D.丁

2.关于河流径流量的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区河流径流量过分集中于夏季,主要是受夏季风的影响

B. 乙区河流径流量过分集中于春夏季,主要是因为降水季节分配均匀

C. 丙区河流径流量过分集中于夏秋季,主要是因为夏秋季节气温高,冰雪融水多

D.丁区河流春季径流量略高于秋季,主要是因为降水多。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陆地水体类型、特点及其相互关系

1.A 2.B

【知识点】本题考查河流径流量变化分析、河流补给类型。

解析:1题,根据图中信息可知,西北地区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最大,夏季最高65%,冬季最小2%,A正确。

2题,甲区河流径流量过分集中于夏季,主要是夏季气温高,冰川融水量大,A错;乙区河流径流量过分集中于春夏季,主要是因为华南地区降水时间长,降水季节分配均匀,B正确;丙区河流径流量过分集中于夏秋季,主要是因为华北地区夏秋受夏季风的影响大,降水较多,C错;丁区河流春季径流量略高于秋季,主要是东北地区春季季节性冰雪融水造成的,D错。

【思路点拨】我国不同地区的河流流量季节变化原因及特点是常考的知识点,要注意总结和灵活应用,本题对图表的解读能力要求较高,难度不大。

补充:

河流的补给

补给来源

特点

我国典型分布

备注

雨水

河流的流量与雨量呈正相关

东部季风区

不同气候类型的降水季节分配不同,如季风气候区、地中海气候区与海洋性气候区;流量的最大值与雨量的最大值相比有滞后性

积雪融水

在春季会形成春汛

东北地区

最大补给量在春季;夏季气温最高,冰雪融化能力最强,但此时已无积雪

冰川融水

夏季时水量大,形成汛期;冬季常无补给,河流断流

西北地区

全球变暖使短时间内冰川融化量加大,增加了这些地区河流的流量;但最终它们会失去水源

湖泊水

补给量比较稳定,对河流水量有调节作用

长江中下游地区

湖泊对河流起着削峰补枯的作用

地下水

补给量最稳定可靠

东部第三级阶梯平原上的河流

取决于河水位与地下水位的高低关系;一般洪水期时,河水位高,河水补给地下水;枯水期时,地下水位高,地下水补给河水;黄河下游为地上河,只能是河水补给地下水

     

在理论上,垂直自然带与相应水平自然带如图所示对应关系,读图完成3-4题:

3.据图计算,水平方向的针叶林带分布的纬度范围约为

A.62°N~68°N 

B.52°N~58°N

C.50°N~54°N 

D.52°N~62°N

4.从赤道向较高纬度地区,针叶林带在山地分布的海拔高度

A.逐渐升高 

B.保持不变 

C.逐渐降低 

D.变化无序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3.B 4.C

【知识点】本题考查地带性分异规律判读。

解析:3题,根据图中信息可知,水平方向的针叶林带分布范围在42°N以北的1100——1800千米;而纬度相差一度距离相差111千米,所以相差1100——1800千米的距离,纬度相差大约10°—18°之间,即水平方向的针叶林带分布纬度在52°N——60°N之间,B正确。

4题,从赤道向较高纬度地区,气温越来越低,而针叶林生长需要的热量相对固定,所以针叶林带在山地分布的海拔高度也会越来越低,C正确。

【思路点拨】准确解读图中信息是解题的关键,本题难度中等

     

“莫问桑田事,但看桑落洲。数家新住处,昔日大江流。 古岸崩欲尽,平沙长未休。想应百年后,人世更悠悠。”读唐朝诗人胡玢的诗,结合图和所学知识,回答5-6小题。

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曲流的东岸是侵蚀岸 

B.“数家新住处”应位于乙地

C.诗中叙述的情境一般发生在河流的上游

D.河流流向为自西北向西南

6.内力作用主要影响河流的

A. 流量    B. 含沙量     C. 汛期    D.流向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陆地水体类型、特点及其相互关系

5.B 6.D

【知识点】本题考查河流水文特征。

解析:5题,根据河流“凹岸侵蚀,左岸堆积”规律可知,该河流西岸为凹岸,即侵蚀岸,A错;乙地位于河流堆积岸,面积不断扩大,为诗句中“数家新住处”,B正确;诗句描述的主要是河流的沉积作用及河流与地转偏向力的关系,所以应该位于地势低平的河流下游位置,C错;据“等高线弯曲方向与河流流向相反”的规律可知,该河流流向先东北向西南,后西北向东南,D错。6题,内力作用主要是会造成大的地势起伏,影响河流整体流向,D正确。

【思路点拨】本题对文本信息和图表解读能力要求较高,难度较大。

     

下图为非洲大陆局部区域某月份平均气温(单位:℃)分布图,读图完成7——9题。

7.影响图中①②③三条等温线基本走向及数值递变的主导因素是

A. 地形    B. 洋流     C. 海陆位置    D.纬度

8.图中R地的气温数值,最可能是

A. 16       B. 20       C. 23    D.13

9.图中甲乙丙丁四地,年降水量最多的是

A. 甲   B.乙      C. 丙    D.丁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等高(深)线、等值线图和地形图

7.D 8.A 9.B

【知识点】本题考查等温线判读、降水量分析。

解析:7题,①②③三条等温线基本走向基本与纬线平行,且逐渐递减,这是受纬度差异影响造成的,D正确。

8题,图中R地位于山地,气温较周围地区低,结合等值线分布规律可知,R地气温数值在15——20之间,A正确。

9题,根据图中信息可知,乙地冬季位于盛行西风的迎风坡,而且受盛行西风影响时间最长,降水量最大,B正确。

【思路点拨】熟悉等温线判读规律和影响降水量变化因素是解题的关键,本题难度中等。

补充:

等温线的弯曲特征及影响因素

如果地球表面性质是均一的,则等温线分布与纬线平行(这是因为太阳辐射是地球表面热量的主要来源,如果表面均一,同一纬度获得的太阳辐射相同,同一纬度气温相同,等温线与纬线平行)。但地球表面海陆相间、陆地上地形起伏,表面性质并不均匀,所以等温线并不完全与纬线平行,而是弯曲的。只要等温线发生了弯曲,就说明该地气温除受纬度(太阳辐射)影响外,还受海陆分布、地形起伏、洋流、大气运动等因素的综合影响,就要从这几个因素入手,进行分析,以便找出原因。

1.等温线的弯曲特征:①气温高向高纬凸,气温低向低纬凸(图示:作两条纬线,但各点气温不同,作等温线);②凸低为高,凸高为低

1.海陆分布与等温线弯曲

由于海陆热力差异,夏季大陆增温比海洋快,冬季大陆比海洋降温 快。 夏季大陆气温高于海洋,冬季大陆气温低于海洋,使同纬度大陆与海洋气温。这就造成等温线在 通过大陆、海洋时发生弯曲。

7月大陆等温线向北凸出1月向凸出海洋上正好相反(如图一)

2.洋流与等温线弯曲

暖流能使其所经地区增温,寒流则相反。因而暖流使等温线向高纬凸出,寒流使等温线向低纬凸出。

3.地形、地势与等温线弯曲

地形、地势高低也会使大陆上的等温线发生弯曲。盆地、谷地往往会使等温线向高纬度地区凸出(如汾河谷地),高原、山地则会使等温线向低纬度地区凸出(如科迪勒拉山系)。

4.大气运动与等温线弯曲

亚洲东部和北美中部受冬季风影响,等温线向低纬凸出;而位于背风坡的东北平原冬季等温线则向高纬凸出,东北平原位于大兴安岭东侧,冬季风越过大兴安岭,下沉增温,东北平原气温高于同纬度两侧,致使等温线向北弯曲

     

在拼搏中放飞青春梦想,让奥林匹克精神薪火相传。第二届夏季青年奥林匹克运动会于北京时间2014年8月16日20时在中国南京正式开幕。据此回答10——11题。

10.在南京青奥会开幕时,西五区的区时是

A.  2014年8月16日7 时     B. 2014年8月16日17时

C.  2014年8月17日9时      D. 2014年8月15日17时

11.开幕式次日,运动员们观察到南京日落的方位最可能是

A. 西北    B. 西南    C. 正西    D.东南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时差

10.A 11.A

【知识点】本题考查区时计算、日落方位。

解析:10题,北京时间是东八区区时,与西五区区时相差13小时,所以当北京时间2014年8月16日20时,西五区的区时是2014年8月16日7 时,A正确。

11题,当北京时间为2014年8月16日20时,此时南京地区昼长夜短,太阳东北日出,西北日落,所以开幕式次日,运动员们观察到南京日落的方位最可能是西北,A正确。

【思路点拨】本题设问比较常规,难度不大,都是最常考的知识点,尤其是区时的计算和日出、日落方位问题,是应该掌握熟练的基本知识点。

     

根据板块构造学说理论,洋脊(海岭)的形成主要是由于

A. 地震使海底抬升         B. 板块碰撞挤压抬升

C. 海底扩张处岩浆涌出     D.海底扩张处沉积物大量堆积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板块运动对地貌的影响

C

【知识点】本题考查板块运动。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洋脊(海岭)的形成主要是由于海底扩张处岩浆涌出造成的,C正确。

【思路点拨】板块运动规律及分布特点是常考的知识点,一定要掌握熟练,本题难度不大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30分)

材料一:我国某区域图(图a为Q地地貌景观示意图)

材料二:图中P河流流量年际变化小,具有“天旱年河水不少,多雨年河水不多”的特点。每当夏季来临,图示区域的大部分河流明天都会出现一次洪峰。

(1)简述图示地区年降水量分布状况并分析原因。(6分)

(2)简析图中P河“天旱年河水不少,多雨年河水不多”的自然原因。(8分)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图示区域大部分河流“一日一峰”的形成原因。(4分)

(4)指出图中Q处的地貌类型,并说明其形成过程。(8分)

(5)据图说明影响该区域铁路走向的最主要因素是——。制约图示区域农业生产的主要限制性因素是——。(4分)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陆地水体类型、特点及其相互关系

(1)来自天山山脉向其南北两侧递减。(2分) 该地深居欧亚大陆内部(距海远),海洋水汽难以到达,降水少;(2分)来自大西洋、北冰洋的水汽在天山北坡和西坡形成降水,天山山脉降水较多。(2分)

(2)P河流的补给以高山冰雪融水和山地降水为主(2分);冰雪消融量主要受气温影响(2分);天旱年份降水少,晴天多,山地气温高,冰雪消融量大,补给量较多(2分);多雨年份降水多,晴天少,气温低,冰雪消融量少,补给量不多。(2分)

(3)白天气温升高,大量积雪、冰川融化,形成洪峰,(2分)夜晚气温降低,冰雪融化少,洪峰消退。(2分)

(4)冲积扇(洪积扇) 山区河流流出山口,流速减缓,其携带的大量碎石和泥沙在山前堆积。(答题要点:流水堆积、山区出山口、流速减缓,各2分)

(5)城市 降水(或水源)(每一个空2分)

【知识点】本题考查降水量分布及成因、河流补给类型、地貌类型判断、农业区位、铁路建设区位分析等。

【答案解析】

(1)题,解析:根据题目信息可知,该地位于我国西北地区的天山山脉附近,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该地区深居欧亚大陆内部,海洋水汽难以到达,降水少;另外在天山北坡和西坡受来自大西洋、北冰洋的水汽的影响,多地形雨,导致天山山脉降水较多。

(2)题,解析:本题要抓住P河流的补给类型来分析。P河流的补给以高山冰雪融水和山地降水为主,而高山冰雪融水量与气温高低有关。所以天旱年份降水少,晴天多,山地气温高,冰雪消融量大,补给量较多;多雨年份降水多,晴天少,气温低,冰雪消融量少,补给量不多。这样就使得P河“天旱年河水不少,多雨年河水不多”。

(3)题,解析:本题和上一问一样,主要抓住气温与冰雪融水量之间的关系。白天气温升高,大量积雪、冰川融化,形成洪峰,夜晚气温降低,冰雪融化少,洪峰消退。

(4)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冲积扇的判断及形成过程分析。冲积扇主要是形成在河流山区出山口;三角洲主要形成在河口处,要注意二者的不同。

(5)题,解析:该地铁路走向受到绿洲发布的影响。该地区降水少,水资源不足,因此制约该区域农业生产的主要限制性因素是水源。

【思路点拨】天山地区降水分布是常考的知识点,也是热点之一,平时要注意总结和灵活分析应用。本题设问比较灵活,整体难度中等。

补充:

影响交通线建设的区位因素

1.自然因素:地形、地质、气候、水文

影响线路选择,工程施工、维修养护;其评价性语言应当从有利因素和限制性因素进行分析、评价。

例1、分析该横断山区不利自然条件对昆曼公路建设的影响,并列举两例修建该公路可能给沿线地区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

地势起伏大(或山谷相间),地质条件复杂,选线受限制大(或工程量大);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频发,多暴雨、洪水等气象灾害,增加了施工难度。

原始森林遭破坏;野生动物生存环境受到影响;水土流失加剧;泥石流、滑坡等灾害加剧。

2社会经济因素:经济、社会、技术。已成为决定性因素。

①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合理布局交通网,沟通地域联系;促进沿线经济的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巩固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促进文化传播。(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促进区域优势产业的形成和壮大,以及相关产业的形成;拉动内需,吸纳劳动力就业,加强加快起止点及沿线的人员、物资、文化、信息交流和贸易的发展。)为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交通运输不断增长的需

②经济因素:交通线的建设一般投资大

③技术:是保障,可以克服不利的自然条件的制约

3.选线原则

在起点和终点既定的情况下,线路的选择就是在交通量最大、线路最短、占用耕地最少、节约成本、对环境的破坏少、对居民区的干扰少等之间寻求平衡。

①一般来说,干线的走向要根据主要经济据点的分布而定;所经地区人口较稠密,城市多,经济相对发达,交通需求量大。

②国道以直达为主,适当照顾沿线重要经济点,尽量缩短线路长度节约运营时间;省道等地方性公路,则以满足地方经济发展和居民需要为主,要尽可能多连接一些聚落,可以通过当地的居民点、车站、码头等,对经济的辐射带动作用大

③过境道路应从城市边缘经过(减轻对市内交通的影响;减轻市内交通污染;同时提高过境道路交通流量。

④自然因素对线路选择影响很大:

地形:①平原:对线路限制少;选线时要尽量少占好地,处理好与农田水利建设、城镇发展关系

②山地:尽量开地形地质复杂的地,线路尽量沿等高线修筑,上修成“之”字型弯曲或开凿隧道

地质:避开断层带和滑坡、泥石流多发区,特别是开凿隧道时尽量避开断层带,从背斜部位穿越

水文:避开沼泽地,尽量避免跨越河流,减少桥梁总长度、投资、施工量

气候:注意暴雨、大风等出现的强度和频率、冻土、积雪的深度,桥涵孔径大小、路基高都需要根据当地暴雨强度来设计

环境:考虑交通线在施工过程中和运营后对环境的影响,如原始森林遭破坏;野生动物生存环境受到影响;水土流失加剧;形成局部地区土地沙化;泥石流、滑坡等灾害加剧;耕地占用和人口搬迁多;造成一定的交通污染。

总之要趋利避害,从而使选出的线路方案既能够满足运输能力的要求,又能减少工程量,并便于维修养护。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N国是发达的工业化国家,该国水电生产列世界第六位,本国99%的电力来自水电。N国渔业闻名于世,捕捞的水产品大部分出口,而粮食基本靠进口。

材料二:N国地形图。

(1)图中洋流按照性质属于——(寒流或暖流),对沿岸气候的影响是——————————————。(4分)

(2)分析N国大力发展水电的原因。(10分)

(3)N国大量出口水产品,粮食却依赖进口,分析其原因。(10分)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洋流等海水运动的分布规律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暖流(2分) 增温增湿(2分)

(2)降水丰富且季节分配均匀,河流流量较大且稳定(2分);地形以山地为主,地势起伏较大,河流落差较大,水能资源丰富;(2分)经济发达,能源需求量大;(2分)科技水平高,水能开发技术成熟;(2分)水能属于可再生能源,且水电清洁无污染。(2分)

(3)该国有漫长的海岸线和广阔的海域(沿岸有寒暖流交汇处或临近世界著名渔场),渔业资源丰富;(2分)渔业捕捞和加工技术先进;(2分)交通运输便利,便于出口到国际市场(任答2点得4分)该国纬度较高,光热不足;地形以山地为主,平原面积狭小,不适宜大面积发展粮食种植。(2分)

【知识点】本题考查洋流性质、水电站建设区位、粮食问题。

【答案解析】

(1)题,解析:根据图中经纬网可知,该地位于欧洲西部,该洋流为北大西洋暖流,对沿岸起到了增温增湿的作用。

(2)题解析:本题要抓住三点来分析。一是水电资源丰富;二是水电需求及开发技术;三是水电本身的优点。结合题目信息可知,该国为温带海洋性气候,降水丰富且季节分配均匀,河流流量较大且稳定;该国等高线密集,说明其地势起伏较大,河流落差较大,所以水能资源丰富。该国经济发达,能源需求量大;科技水平高,水能开发技术成熟;水能属于可再生能源,且水电清洁无污染。

(3)解析:本题要抓住两点来阐述。一是渔业资源丰富的原因分析,二是种植业不发达的原因分析。该国有漫长的海岸线和广阔的海域(沿岸有寒暖流交汇处或临近世界著名渔场),渔 业资源丰富;渔业捕捞和加工技术先进;另外该国能够大量“出口水产品”得益于交通运输便利。该国为温带海洋性气候,而且纬度较高,所以光热不足;地形以山地为主,平原面积狭小,不适宜大面积发展粮食种植。

【思路点拨】欧洲西部乳畜业发达,但种植业条件不好,这是常考的知识点,要注意总结,本题难度不大。

补充:

乳畜业

典型地区:西欧、美国东北部、新西兰等地区和国家

区位因素:

1)自然因素:气候温和湿润(美国东北部为冷湿),不利于农作物成熟,适宜生长多汁牧草;草场面积广阔;地形平坦,平原面积广(新西兰除外)

2)社会经济因素:人口密集,城市分布集中,消费市场广阔;交通便捷;科技水平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