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届内蒙古鄂尔多斯市高三一模考试地理试卷

下图为某地一年中日落时间统计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该地可能位于

A.欧洲  B.南美洲  C.非洲  D.北美洲

2.M-N期间内

A.是地中海沿岸的旅游旺季                              B.该地正午杆影不断加长

C.北印度洋洋流流向翻转                              D.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昼夜长短变化

B C

解析:1.本题旨在考查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和对区域定位能力.

首先要解读图的含义,日落时间越晚,则日出时间越早,昼就越长,反之就越短,从图中看出一年周期的某地日落时间时间最晚为北京时间5:35,表示达到一年昼最长,而最早日落时间为北京时间5:25,表示达到一年昼最短,由于不能确定南北半球,只能确定这两个时刻对应的太阳直射点位置在南北回归线。而北京时间5:30恰好是处于中间时刻,说明当地地方时为18:00,为春秋分时刻,利用地方时计算出大约在52°W,又通过比较春秋分时日落时间比冬夏至时相差仅5分钟,说明年昼夜长短变化幅度很小,所以该地靠近赤道。而北美洲最低纬度约10°N左右,因而选择南美洲。本题关键是要从图中分析出二分二至之间的中银长度关系。

2.本题旨在考查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和读图能力.

日落时间越晚,则日出时间越早,昼就越长,反之就越短,从图中看出一年周期的某地日落时间最晚为北京时间5:35,表示达到一年昼最长,而最早日落时间为北京时间5:25,表示达到一年昼最短,由于题中为表明该地是南半球还是北半球,所以不能确定南北半球,只能确定这两个时刻对应的日期是二至,因而只能肯定M-N期间太阳直射点经历了南北回归线的移动。也就是南北半球多地在该期间发生了季节改变.A地中海旅游旺季是在每年的夏季,D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也是在夏季。均有季节性,因而不对。由于该地纬度接近赤道,所以不管从北回归线还是南回归线开始移动,该地的正文太阳高度都是先增后减。所以D错。由于北印度洋洋流有季节变化,所以C正确。

 

     

下图是某类型企业迁移动因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3.该企业类型可能是

A.建筑材料业  B.啤酒工业                C.电器装配工业    D.有色冶金工业

4.为发展循环经济,该企业加强了对原料的综合利用,其开发重点是

A.废水   B.废渣                              C.废气                  D.废热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产业转移及其带来的影响

D B

解析:3.本题旨在考查影响工业选址的区位因素。

从图中可以看出影响该工业迁移的最大的是电力价格,其次是原料产地,则表明该类工业需要电价便宜,原料丰富的地方建厂,属于动力主导型工业。啤酒工业一般靠近市场,电器装配工业需要廉价劳动力,有色冶金工业和建筑材料业相比耗能更多,需要耗更多的电能,所以选D。

4.本题旨在考查工业对环境的影响和可持续发展。

本题强调对原料的综合利用,有色冶金工业过程中原料被提炼后往往留下较多的废渣,如铜渣、铝渣等属于固体废弃物,可进行回收利用。

 

     

下图是某四个地区的城市和农村人口增长趋势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5.图示期间,城市化水平变化最小的地区是

A.     甲  B.乙                              C.丙  D.丁

6.图示期间,总人口增长最缓慢的地区是

A.     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城市化的不同进程

A D

解析:5.本题旨在考查城市化水平的标志和读图能力。

四个地区图给出的均是区域人口的增长变化,而城市化水平的主要标志就是城区人口比重。城市人口比重的变化幅度反映出城市化的水平的变化幅度。图中看出乙地前期城市和农村人口增长平稳,而后期时段城市人口迅速增加,而农村人口增长缓慢,城市人口比重变化肯定大;同样可以判断丁地城市人口比重变化也大;甲地和丙地相比城市人口增长缓慢,可以选择几个时段人口计算得出甲地城市人口比重变化最小,所以选A。

6.本题旨在考查区域总人口增长的快慢,主要是考察考生读图能力和分析能力。

区域总人口包括城市人口与农村人口。甲乙丙三个地区的城市人口和农村人口均在增加,所以总人口增加较快,丁地城市人口增加的同时,农村人口下降,总人口增长最缓慢。

 

     

下图为“世界某区域图”,右图实线为等高线(单位:米),虚线a、b、c为等压线,箭头表示P地的风向;左图为甲区域的放大图,实线为等高线(单位:米),虚线为地层界线,X、Y、Z为不同地层。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7.关于m、n两河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n河下游西南岸冲刷严重      ②m河的水能比n河更丰富

③与m河相比,n河的航运条件更好  ④与n河相比,m河径流的季节变化更小

A.     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8.下列能反映甲地地层剖面的是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等高(深)线、等值线图和地形图

C B

解析:7.本题旨在考查区域河流、风向判断的知识和考生的读图分析能力。

从四个选项中可以看出需要判断河流位于哪个半球,右图等压线图中P地风向指向a,说明图中a气压最小,根据风向作图方法,过P地先做出气压梯度力,可以判断出实际风向往左偏。因而该区域位于南半球。一般情况下河流左岸冲刷严重,结合等高线可知n河自西南向东北流,所以下游流水确实向河流的西南岸冲刷,①对;结合信息可以判断图中所示纬线为40°S纬线,该区域位于大陆西岸,可以判断m河处于地中海气候区,n河处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区,所以n河年降水量丰富且季节分配均匀,季节变化比m河小;图中两河的等高线疏密程度相差不大,说明两地落差差异小,n河径流量更丰富,因而水能比m河大;航运条件需要是径流量越平稳越好,所以在落差相差不大的条件下,n河的航运条件也比m河要好。

8.本题旨在考查对地质地貌的读图分析能力。

等高线向高值凸,表明为山谷,符合山谷地形的为②④。材料中并没有说明地层的新老关系,所以可能是是背斜谷或向斜谷。

 

     

第22届冬奥会于2014年2月7日在俄罗斯索契举行,为期16天,索契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读下列图表资料(加拿大温哥华是2010年冬奥会主办城市),完成下列各题。

表一: 温哥华、索契冬季日照时间和降雨日数对照表

 

城市

12月

1月

2月

日照时间

(小时)

索契

86.8

96.1

106.4

温哥华

52.7

55.8

86.8

降雨日数

(天)

索契

14

13

10

温哥华

21

19

16

表二:1961~1990年索契气候统计资料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月均温(℃)

5.9

6.5

8.3

12.1

16.1

19.9

22.7

22.6

19.6

15.1

11.6

7.9

降雨量(mm)

184.5

117.2

116.0

112.8

89.6

99.7

93.3

111.7

134.0

132.7

177.0

203.2

9.索契是位于世界上纬度最高的亚热带气候分布区,关于其气候成因叙述正确的是

①北部有高大山脉,阻挡了南下的寒冷气流

②临海,冬季有增温增湿作用

③位于大陆内部,夏季受大陆气团控制,气温高,降水少

④冬季受中纬西风影响,降水较多

A.     ①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10.关于索契地区建冰雪场的有利条件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北部有高大山地,坡度适宜,有利于滑雪场的建立

②冬季严寒,利于冰场封冻,投资少,建设便利

③冬季山地气温低,受中纬西风影响,降雪量大,山地积雪多

④亚热带季风区,冬季温和,有利于保护运动员不受冻伤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

11.关于索契比温哥华冬季日照时间长的原因,下列叙述不准确的是

A.索契纬度较低,冬季白昼时间较长

B.索契面向黑海,温哥华临近太平洋

C.索契降雨日数较少,晴天较多

D.温哥华沿岸有暖流经过,多云雾天气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及全球气候变化

D C B

解析:9.本题旨在考查气候成因和考生的读图分析能力。

亚热带气候的特点之一是冬季月均最低温高于0,所以选项只要切实符合区域的情况,就可以选择,从表二中可以分析出索契属于地中海气候,夏季是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而不是大陆气团控制,所以③错,

10.本题旨在考查滑雪场的有利形成条件和考生的应用能力。

满足滑雪场的有利条件是有一定的积雪雪、和适宜的坡度,从该区域的地形和气候特点来看①③正确。气候统计表显示冬季并不严寒,运动员受伤与否与气温高低没有直接关系。

11.本题旨在考查影响区域日照时数的因素和考生的图标解读能力。

分析现象的差异肯定是影响因子存在差异,从图中提供的纬度信息看出两地纬度不同,索契纬度低,冬季白昼时间长;表一中提供的降雨日数也有差异,索契雨天少,晴天多;温哥华沿岸受北太平洋暖流影响,在冬季多形成大雾,而索契沿岸没有喊暖流的影响;B项表明两地都临海的海陆位置关系,就这个影响因素而言没有构成明显差异,所以B项不准确。

 

     

(22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左图是我国某地区图,图中虚线为不同时期种植业分布北界。右图是位于陕蒙交界的红碱淖,属于国家级的重要湿地,是世界上最大的遗鸥繁殖与栖息地,素有“大漠明珠”之称。近几年来,红碱淖的水位以每年20-30厘米的速度下降,如果不采取紧急措施,红碱淖未来几十年内很可能完全干涸,难以摆脱成为“第二个罗布泊”的命运。

(1)下图为①区域近年大力推广的生产模式,简述其优势。(6分)

(2)③地是国家级商品粮基地和自治区水果蔬菜基地,评价③地发展农业的气候条件。(8分)

(3)结合以上图文材料分析红碱淖萎缩的原因。(8分)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中国地理分区及区域差异

(1)(6分)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2分),减轻了对环境的污染(2分),实现了经济的增长(2分)。

(2)(8分)优势条件:光照充足;气温日较差大(每点2分,共4分);

不利条件:降水少;冬季气温低;风沙危害严重。(每点2分,共4分)

(3)(8分)气候干旱,蒸发旺盛;上游河流修建拦水坝使入湖径流减少;过度抽取地下水,地下水位下降;开矿(煤矿采空区)导致地面塌陷与水源枯竭(每点2分,共8分)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资源的综合利用、农业生产的条件以及生态环境退化的原因等知识。考查学生基础知识掌握能力和信息的解读能力。

第(1)问,就工业生产模式的优点可以从资源循环利用、环境保护和资源综合开发利用获得效益等方面来分析,需要考生能把图中相关信息能够提炼出来。第(2)问,③地农业的气候条件要注意从有利和不利两方面来分析,主要从光照、气温和降水量等方面思考。第(3)问,有关湿地退化原因,可以迁移所学过的湿地相关知识结合图中给出的信息来作答,主要从气候变干等自然因素以及人为因素来思考,图中给出的人为因素信息包括开矿、机井、水库等。

     

(24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瓜达尔港毗邻巴基斯坦和伊朗边界,靠近霍尔木兹海峡。2013年2月18日,巴基斯坦正式向中国海外港口控股有限公司移交瓜达尔港的运营权。中国可利用在瓜达尔港的影响力,铺设通往中国喀什的石油管道和铁路,翻越帕米尔高原,连接两大沙漠。

材料二:左图为中巴铁路模拟路线图,右图为铁路两端的气候统计图。

(1)比较瓜达尔与喀什气候特征的异同点。(6分)

(2)若修建中巴铁路和石油管道,试分析需要克服哪些自然障碍。(6分)

(3)喀什准备在管道建成后大力发展炼油业,你认为可行吗?为什么?(6分)

(4)试分析中巴铁路建成后,将给我国带来的有利影响。(6分)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世界主要地理分区

(1)(6分)相同点:年降水量少。(2分)不同点:瓜达尔常年高温;冬季降水较多。(任答一点2分)喀什冬季寒冷,夏季炎热;全年降水稀少。(任答一点2分)

(2)(6分)沿线多风沙;中途高寒、缺氧;地形起伏大;地质条件复杂。(任三点6分)

(3)(6分)可行。管道修建后,原料充足;路途短,运费低;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就业机会,促进当地经济发展。(言之有理酌情给分,总分不超过6分)

不可行。距消费市场远;当地水资源不足;污染当地环境。(言之有理酌情给分,总分不超过6分)

(4)(6分)通过陆路运输石油等物资,减少对马六甲海峡的依赖,保障我国能源安全;成为我国西部地区新的出海通道,带动西部地区对外贸易发展;促进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增加就业,促进民族团结,巩固国防。(每点2分,共6分)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区域气候特征比较、修建交通线路的限制因素、发展工业的利弊以及交通线路的影响等知识以及学生读图能力和知识应用能力。

第(1)问,比较区域气候特征差异,主要从图中分析出气温、降水的年变化特点。第(2)问,交通线路工程建设所处的环境从材料和图中可以得出沿线距离长、经过高原和山地,地质环境复杂;沿途多荒漠环境,结合气候统计图可以判断温带大陆性气候区多风沙。第(3)问属于开放型试题,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工业发展的条件和影响有利有弊,若支持可以从工业发展对经济、社会的影响来答,若反对则主要是从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反面分析。第(4)问,跨国铁路修建的意义可以借鉴铁路交通的意义模板来答,主要有对边境、沿线经济的发展、巩固国防的安全、维护民族的团结、等方面来作答。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云南腾冲是我国著名的地质景区,火山景区正申报为国家4A级景区,世界地质游客逐年增加。下图是云南主要旅游景点的分布图。

(1)腾冲旅游资源独特,游客却少于路南石林景区,试分析原因。(6分)

(2)试简析旅游业的发展对腾冲经济发展的有利影响。(4分)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旅游资源的综合评价

(1)(6分)景点类型单一,地域组合较差;位于云南省西部边境地区,市场距离较远;地形以山地为主,交通不便。(每个得分点2分)

(2)(4分)改善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发展;增加就业机会;提高居民收入。(每点1分,共4分)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旅游资源开发的条件评价、旅游业发展的经济意义以及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

第(1)问,旅游区开发的条件不仅受到其独特的游览价值的影响,还有其地理位置和交通条件、环境承载力基础设施的完善程度、资源组合状况等因素。第(2)问,旅游业对当地经济的积极影响可以从产业结构、就业岗位、居民收入等方面回答。

     

(10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为中日地震死亡人数比较图。

(1)中国历次大地震中死亡人数差异较大,其自然原因除震级、震源深度外还有哪些原因?(2分)

(2)简述图示时间内中日地震死亡人数差别,并分析原因。(8分)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主要自然灾害的类型与分布

(1)(2分)地震时间、震中位置、地形等(任答两点2分)

(2)(8分)中国死亡人数多,且波动较大;日本死亡人数少,且1923年关东地震后,历次大震死亡人数都很少。(4分)日本地震预报技术、防震技术水平高;防震意识强;救援机制完善。(每点1分,共4分)

解析本题在考查有关地震的危害、防震减灾的措施等知识以及学生读图分析能力。

第(1)问,要求从自然原因方面回答,就要结合所学知识与材料来总结原因,除了震级、震源深度外还有震中距、地质条件、发生时间等。第(2)问,先要对比读出两国的地震灾害导致的死亡人数特点,可以看出日本自关东地震后发生的地震导致的死亡人口数相对很低。其原因除了自然原因还有关于防灾减灾的措施,如科技水平、公民防灾意识、救灾应急措施和急救基础设施等差异。

     

(10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下图为2013年12月24日发布的雾区预报图。

(1)分析A、B两地多雾霾的原因。(6分)

(2)针对雾霾,政府应该采取哪些措施。(4分)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环境污染与防治

(1)(6分)A地人口众多,工业发达,工业废气排放量大;交通发达,汽车尾气排放量大;冬季取暖,粉尘浓度高;冬季多晴朗天气。(每点1分共3分)

B地气候湿润,水汽充足;盆地地形,空气流动性差,水汽不易扩散;易出现逆温现象。(每点1分共3分)

(2)(4分)加强监测和预报,及时发布信息;暂时关停严重污染大气的企业或施工单位;积极寻求产业结构调整,以促进环境好转;鼓励扶持新能源或节能产业;提倡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减少小汽车使用;加强绿化(答出4点得4分)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雾霾发生的原因。、如何减轻和预防雾霾危害的措施以及学生读图能力和知识应用能力。

第(1)问,雾霾主要雾和霾的结合,通常大气稳定的天气有利于雾的形成,空气中还含有一定的粉尘等颗粒物,两者组合形成了雾霾。由此我们可以推断两地多雾霾的原因。A地处华北平原,人口众多、汽车量大、重工业发达,冬季取暖燃烧煤,冬季又多晴天。B地处四川盆地,城市建设扬尘、汽车尾气排放产生污染物,盆地地形比较封闭,又水汽丰富,多逆温现象,污染物不易扩散。第(2)问,应对措施可以从减轻污染物的排放、治理污染物、以及加强监测预报等方面来作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