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2017-2018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理

读“迁移农业造成的土壤肥力变化”图,回答下列各题。

1. 目前热带迁移农业的分布地区主要是

A. 美国中部平原    B. 巴西亚马孙平原

C. 阿根廷潘帕斯草原    D. 非洲东非高原

2. 关于图中土壤肥力变化及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A. a土壤肥力最高,原因是植被被焚烧养分回归到土壤中

B. b土壤肥力不断降低,原因是森林被焚烧后枯枝落叶减少

C. c土壤肥力保持较低水平,原因是连续耕作和高温多雨的淋洗作用

D. d以后,随着植被恢复,土壤肥力有所下降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主要农业地域类型及特点

1. B 2. C

1. 迁移农业是一种古老的比较原始的粗放型农业生产方式。如今只在南美洲、非洲和东南亚的热带雨林地区中的低地与丘陵地区还能见到,是由一些土著部族中进行着的一种农业耕作类型。故B正确。

2. 图中显示c土壤肥力保持较低水平,原因是连续耕作和高温多雨的淋洗作用。故C正确。土壤肥力最高为b,原因为因为森林焚烧土壤肥力增加;d弃耕后土壤肥力慢慢提高。A、B、D错误。

     

下图是我国部分干湿地区及农业生产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3. 导致图中农业发展方向不同的主要因素是

A. 气候    B. 交通    C. 土地    D. 历史

4. 要监测草原放牧草场面积的变化,运用的主要技术手段为

A. 数字地球    B. 遥感技术(RS)

C. 全球定位系统(GPS)    D. 地理信息系统(GIS)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遥感技术及其应用

3. A 4. B

3. 图中显示草原放牧区主要分布于年降水量小于400mm的半干旱地区,农耕区为降水量大于400mm的湿润、半湿润地区。在农耕区又以年降水量800mm1月均温0℃分为旱地和水田。降水和气温为气候要素,因此导致图中农业发展方向不同的主要因素是气候。A正确。

4. 遥感技术(RS)主要应用于资源普查和环境灾害监测,故B正确。全球定位系统(GPS)主要应用于授时、定位和导航;地理信息系统(GIS)是对地球上存在的现象和发生的事件进行成图和分析;数字地球是一个以地球坐标为依据的、具有多分辨率的海量数据和多维显示的地球虚拟系统。故A、C、D错误。

点睛注意地理信息技术各内容的具体应用。

     

下图是东北地区人均耕地面积及谷物单产与长江三角洲的比较图,回答下列各题。

 

5. 东北地区谷物单产与长江三角洲存在明显差异,影响该差异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A. 地形因素    B. 河流因素

C. 气候因素    D. 市场因素

6. 东北平原取代长江三角洲成为全国“粮仓”的主要原因是

A. 水网密集,河流众多    B. 人口密集,市场广阔

C. 劳动力充足,精耕细作    D. 沃野千里,人均耕地面积大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区域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问题

5. C 6. D

5. 东北地区谷物单产低于长江三角洲,主要是因为东北纬度高,热量不足,只能一年一熟,而长江三角洲为一年两熟。C正确。

6. 长江三角洲水网密集,河流众多,因此耕地破碎,无法施行大规模机械化生产,属于精耕细作的自给化农业。而东北地区地广人稀,可以施行大规模机械化生产,商品率高,因而有全国“粮仓”之称。D正确。A、B、C错误。

     

目前,地理信息技术已经渗透我们生产、生活的许多方面,下列人类活动中,主要采用遥感技术的是

A. 洪涝灾情监测    B. 商业网点查询

C. 公交车实时预报    D. 交通线路选择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遥感技术及其应用

A

洪涝灾情监测可以用遥感技术,故A项正确;商业网点查询主要靠地理信息系统,故B项错误;公交车实时预报主要靠GPS技术,故C项错误;交通线路选择主要靠地理信息系统,故D项错误。

     

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由东向西植被由草原——荒漠草原——荒漠的变化原因是

A. 人类耕作方式的不同    B. 水分差异

C. 地形差异    D. 热量差异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的成因

B

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由东向西距海洋越来越远,降水逐渐减少,因此植被呈现出草原——荒漠草原——荒漠的变化,B正确。

     

新疆南部种植棉花的有利条件之一是

A. 光照充足    B. 土壤为肥沃的黑土

C. 降水丰富    D. 地块小,利于机械化生产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农业区位因素

A

本题考查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主要有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和技术条件。自然条件包括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社会经济因素包括市场、交通运输、政府政策、劳动力、土地价格等。新疆位于内陆地区,降水少,故气候干旱,但光照强,昼夜温差大,利于棉花生长。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

     

下列关于全球定位系统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GPS是利用卫星进行导航、定位的系统

B. GPS包括三大部分,即空间部分和地面控制部分及传输部分

C. GPS 卫星星座由24颗卫星组成

D. 野外旅行,只要拥有GPS信号接收机,可随时知道自己所处的经纬度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全球定位系统及其应用

B

本题考查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的领域主要表现为:遥感(RS)在资源普查、环境和灾害监测中的应用(可对农作物进行估产、有助于防灾减灾);全球定位系统(GPS)在定位导航中的应用(主要用于位置方面的定位和导航);地理信息系统(GIS)在城市管理中的功能(用于城市的信息管理与服务、交通道路管理、环境管理以及城市规划、防灾减灾等)。GPS包括三大部分,空间部分—GPS卫星星座;地面控制部分—地面监控系统;用户设备部分—GPS信号接收机。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城市地域结构图层与城市人口分布图层的叠加,可应用于

A. 城市交通网、点的布局

B. 预测城市洪涝灾害的发生

C. 预测城市降水变化趋势

D. 估算城市工农业生产总值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A

     

目前世界上有少数几个国家掌握“煤”变“油”技术,煤炭变成的汽油和柴油不含硫、氮等污染物,是高质量的洁净油品。硫、氮污染物进入大气后,产生的环境问题是

A. 放射性污染    B. 臭氧层空洞

C. 酸雨、酸雾    D. 重金属污染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地理

C

放射性污染与排放放射性污染物质有关,故A项错误;臭氧层空洞与氟氯昂有关,故B项错误;硫和氮等酸性气体在大气中与水分子结合会形成酸雨和酸雾,故C项正确;不会有重金属污染,故D项错误。

【知识拓展】主要环境问题的产生和表现

1、生态破坏:

(1)环境问题:包括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等。

(2)成因:自然植被遭破坏;生物的生存环境遭到破坏或过度捕猎。

(3)典型事例: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中国荒漠化趋势与沙尘暴,古巴比伦王国的小时;大熊猫、华南虎、藏羚羊等日益减少。

2、环境污染:

环境问题

成因

典型事例

大气污染、水污染、

土坡污染

工业“三废”和有害人体健康的农药任意排放

泰晤士河的悲剧

固体废弃物污染

生产、生活中大量的垃圾任意堆放

街道垃圾的任意堆放

嗓声污染

交通、工厂等

噪声—无形杀手

放射性污染

放射性物质泄漏

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泄漏

海洋污染

各类污染物排人海洋

渤海湾赤潮、日本水误湾事件、墨西哥湾石油泄漏

 

     

藏族的传统服饰是掉袖藏袍,与这一服饰文化形成有关的自然条件是当地

A. 气压低    B. 降水稀少    C. 地形崎岖    D. 昼夜温差大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D

藏袍主要是适应当地气候条件---昼夜温差大的环境特征,D正确。

     

国家气象局每天为电视新闻提供的卫星云图主要使用了

①遥感技术②地理信息技术③全球定位技术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①②③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A

     

测量某地海拔高度,所用最便捷的技术是

A. 遥感    B. 全球定位系统

C. 地理信息系统    D. 近地遥感技术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全球定位系统及其应用

B

本题考查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的领域主要表现为:遥感(RS)在资源普查、环境和灾害监测中的应用(可对农作物进行估产、有助于防灾减灾);全球定位系统(GPS)在定位导航中的应用(主要用于位置方面的定位和导航);地理信息系统(GIS)在城市管理中的功能(用于城市的信息管理与服务、交通道路管理、环境管理以及城市规划、防灾减灾等)。测量某地的海拔高度,所用最便捷的技术是全球定位系统。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嫦娥一号”卫星将直接执行月球表面三维影像探测,月表化学元素与物质探测,月壤厚度探测等项科学任务。该探测技术属于

A. 地理信息技术    B. 全球定位技术

C. 遥感技术    D. 导航技术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遥感技术及其应用

C

遥感技术(RS)主要应用于资源普查和环境灾害监测,故C正确。全球定位系统(GPS)主要应用于授时、定位和导航;地理信息系统(GIS)是对地球上存在的现象和发生的事件进行成图和分析;数字地球一个以地球坐标为依据的、具有多分辨率的海量数据和多维显示的地球虚拟系统。故A、B、D错误。

     

对不同程度荒漠的治理思路,正确的是

A. 半干旱农牧过度区和旱农区应当建立以绿洲为中心的防护林体系

B. 对正在发展中的荒漠化土地设法扭转

C. 对已经发生荒漠化的土地主要还是放弃

D. 防治荒漠化的核心问题是植树造林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荒漠化的防治

B

人与自然的协调是荒漠化防治的核心,它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预防具有潜在荒漠化危险的土地,二是扭转正在发展中的荒漠化土地的退化,三是恢复已经发生荒漠化的土地的生产力。B正确,C、D错误半干旱的农牧业过渡地带由于过度开垦而导致荒漠化加重,故应合理开垦,退耕还草,恢复植被,A错误

     

在西北地区荒漠化发展中,人类活动不合理是主要原因。人类活动导致土地荒漠化比重最大的是

A. 过度樵采    B. 过度放牧    C. 水资源利用不当    D. 过度农垦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荒漠化的防治

A

人类活动的不合理是造成土地荒漠化的决定性因素其中过度樵采最为严重占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的人为因素的32.7%,其次依次是过度放牧(30.1%)、过度农垦(25.9%)、水资源利用不当(9.6%)和工矿交通建设中不注意环保(0.7%)。A正确。

     

西北地区的荒漠化,其关键是缺水,为了解决水资源问题,行之有效的是

A. 启动“南水北调”西线方案,再从黄河引水到甘肃和新疆

B. 利用科技手段,增加山岳冰川融水量,使塔里木河水量增加

C. 限制畜牧业发展,使草场得到生息和恢复

D. 发展节水灌溉、绿洲农业,采取休耕制,退耕还草、退耕还林保护生态资源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荒漠化的防治

D

我国西北地区水资源短缺,为了解决水资源问题,行之有效的是发展节水灌溉、绿洲农业,采取休耕制,退耕还草、退耕还林保护生态资源。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下图示意我国东部某山地垂直带谱,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20. 导致山地两坡自然带分布高度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 热量    B. 水分    C. 光照    D. 土壤

21. 对该山区植物资源相关数据进行综合分析的主要技术手段是

A. 遥感系统    B. 全球定位系统    C. 地理信息系统    D. 数字地球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的成因

20.B 21. C

试题分析:

20. 该山位于我国东部,属于季风区,东坡是迎风坡,降水多,森林带分布的海拔较低,西坡是背风坡,降水较少,森林带分布的海拔较高所以是水分的差异,B对。山地的东西两坡,纬度相同,热量、光照、土壤差异不大,不是主要影响因素,A、C、D错。

21. 遥感系统只是感知,不能进行分析,A错。定位系统主要是定位、导航,不能分析,B错。地理信息系统主要是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存储等,C对。数字地球是把各种信息转化成数据,不进行分析,D错。

     

下图为“我国部分地区荒漠化状况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22. 图示区域荒漠化加剧的主要原因有

①过度放牧  ②环境污染加剧  ③地处西北内陆,降水稀少   ④过度农垦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23. 下列对图中荒漠化扩展及治理措施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整个华北地区受到荒漠化的威胁

B. 荒漠化正向东、向北推进

C. 土地荒漠化的扩展与冬季风有关

D. 在绿洲采取封沙育草等工程措施进行治理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荒漠化的防治

22. B 23. C

试题分析:

22. 读图可知,图示区域位于我国的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发生土地荒漠化的原因主要是过度放牧、过度农垦、过度樵采,水资源不合理利用等人为原因。

23. 读图可知华北北部地区受到荒漠化的威胁;根据图中箭头方向可知,荒漠化正在向东、向南推进,与冬季强劲的西北季风有关;封沙育草是针对绿洲边缘地带的荒漠化所采取的生物工程措施。

     

下列有关区域含义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区域是指一定范围的地理空间

B. 区域具有一定的面积、形状、范围或界线

C. 区域没有明确的区位特征

D. 区域是人们在地理环境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区域的含义

C

试题分析:区域是某项指标或某几个特定指标的结合,在地理环境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划分出来。故D项正确。在地球表面划分出具有一定范围的连续而不分离的一定范围的地理空间。区域具备一定面积大小、几何形状,具有一定边界范围,具有一定地理位置特征(即区位特征)。故A、B项正确,C项错误。C项为符合题意的选项。

     

我国能源供求面临的挑战正确的有

①人均资源量少②人均能源消费量高③单位产值能耗低④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⑤能源安全受到威胁

A. ①③④⑤    B. ①②③④

C. ①②③④⑤    D. ①④⑤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中国的能源利用与经济发展

D

试题分析: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量少;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空气污染严重;石油进口量大,能源安全受到威胁;而经济发展水平低,人均能源消费量低;生产技术水平低,单位产值能耗。故选D。

     

有关热带雨林的全球环境效应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热带雨林通过光合作用影响地球上大气中的碳氧平衡

B. 热带雨林蒸发、蒸腾的水分数量有限,对全球水循环、水平衡影响不大

C. 亚马孙热带雨林每年释放氧气占全球氧气总量的1/3

D. 热带雨林是全球最古老的植物群落,是地球上繁衍物种最多、保护时间最长的场所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森林的开发和保护

B

热带雨林的全球环境效应有热带雨林通过光合作用影响地球上大气中的碳氧平衡;热带雨林对全球水循环、水平衡影响大;热带雨林是全球最古老的植物群落,是地球上繁衍物种最多、保护时间最长的场所。

     

热带雨林对水循环的影响叙述,不正确的是

A. 调节全球水平衡    B. 增加当地降水

C. 减小地下径流量    D. 促进全球水循环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森林的开发和保护

C

雨林是巨大的储水库,强大的涵养水源和蒸腾作用等,增加了地下径流,促进了水循环,有助于调节全球水平衡C错误,A、D正确热带雨林蒸腾作用强,降水丰富,B正确。本题要求选择不正确答案,故C正确。

     

关于亚马孙雨林被毁原因的叙述,错误的是

A. 过度的迁移农业    B. 商业性伐木

C. 雨林光合作用强烈,生物循环过于旺盛    D. 开辟大型农牧场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森林的开发和保护

C

雨林光合作用强烈,生物循环过于旺盛是雨林的脆弱性的体现,不是亚马孙雨林被毁的原因。亚马孙雨林被毁的原因是过度的迁移农业,商业性伐木,开辟大型农牧场等。

     

下列行动有利于亚马孙雨林保护的是

A. 修建贯穿亚马孙雨林的公路       B. 移民亚马孙平原

C. 吸引国外投资在此开辟肉牛牧场    D. 建立自然保护区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森林的开发和保护

D

试题分析:

修建贯穿亚马孙雨林的公路,移民亚马孙平原,吸引国外投资在此开辟肉牛牧场都会破坏雨林的环境,不有利于保护,ABC错。建立自然保护区有利于保护雨林,D对。

     

热带雨林除被称为“绿色腰带”外,还被称为“绿色水库”,其主要原因是

A. 增加湿度    B. 涵养水源

C. 保持水土    D. 调节气候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森林的开发和保护

B

试题分析:

热带雨林除被称为“绿色腰带”外,还被称为“绿色水库”,其主要原因是能够涵养水源,B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