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2019届高三毕业生第一次调研测试语文试题

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中华民族创造了      的灿烂文化,而优秀的传统文化也始终      地影响着华夏儿女的思想和行为方式。      中华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是中华儿女的共同职责。

A. 独树一帜  耳濡目染  宣扬    B. 独树一帜  潜移默化  弘扬

C. 别出心裁  耳濡目染  弘扬    D. 别出心裁  潜移默化  宣扬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词语运用

B

试题分析:独树一帜比喻与众不同,自成一家。别出心裁意思是表示与众不同的新观念或办法用来形容诗文、美术、建筑等的构思设想独具一格,与众不同。文段中说的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用“独树一帜”恰当。耳濡目染:形容听得多了,见得多了,自然而然受到影响。潜移默化:意思是指人的思想或性格不知不觉受到感染、影响而发生了变化。文段中说的是文化对人的影响,用“潜移默化”恰当。宣扬:广泛宣传,使大家知道;传布。弘扬:发扬光大。文段中说的是使中华文化发扬光大,用“弘扬”更恰当。

点睛:本题考查近义词辨析的能力。辨析近义词的基本原则是同中求异,具体方法:从色彩方面辨析,包括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两方面;从词的意义方面辨析,包括词义的范围大小、词义的侧重点、词义的轻重、词义的具体与概括等方面;从运用上辨析,包括习惯搭配、词性和句法功能、适用的对象等。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根据此次公布的数据显示,新机发布5个月后,大多数可以用5到7折的价钱买到,而华为、苹果等手机的保值率较高。

B. 新城小区自去年开展垃圾分类回收试点后,小区居民逐渐养成了分类投放垃圾的习惯,小区环境也更加整洁美观了。

C. 我国十分重视教育的均衡发展,近年来,投入数千亿资金,改善了义务教育薄弱学校的办学条件和校舍安全。

D. 国家网信办牵头开展的“清朗”下列专项行动,打击了网络空间违法违规行为,促进了互联网行业的健康发展。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病句考析

D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先抓典型的语病标志,比如两面词、判断词、并列动词;然后压缩句子,保留主干,看是否残缺、是否搭配。A项,结构混乱,句式杂糅,去掉“根据”;B项,成分残缺中途易辙,把“自”调至句首;C项,搭配不当,“改善”和“安全”不搭配。故选D。

【点睛】语病主要分为两大类:结构性语病和语义性语病。对于结构性病句,考生应多从语法角度分析,先压缩,再看搭配。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

     

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借代手法的一项是

A.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B. 世事茫茫难自料,春愁黯黯独成眠。

C.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月夜魂。

D. 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修辞辨析

B

试题分析:A项,诗句的意思是男子汉大丈夫为什么不腰带武器去收取关山五十州呢?带吴钩运用了借代的手法,指从军的行动。B项,诗句意思是世事渺茫自我的命运怎能预料,只有黯然的春愁让我孤枕难眠。没有使用借代手法。C项,诗句意思是只依凭画图识别昭君的容颜,月夜里环佩叮当是昭君归魂。环珮运用了借代的手法,代指昭君。D项,诗句的意思是身战士身穿铁甲守卫边疆辛勤已长久,在家的妻子应在离别之后思念丈夫而啼哭。铁衣”,代指士兵。“玉箸”,玉做的筷子,指代指兵士的妻子。故此题答案应为B项。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斑马与老虎的斑纹相近——      ,      。      。      ,      ,      ,甚至伪造上面的破损和虫斑。

①这种现象在昆虫世界里更为普遍

②不知道谁抄袭谁

③昆虫身怀非凡的拟态本领

④伪装成枯叶、竹节或花朵

⑤逃亡者与捕猎者的谋划一致

⑥把生存环境以极其精湛的写实笔法复述出来

A. ①⑤②③④⑥    B. ①⑤②③⑥④

C. ②⑤①③④⑥    D. ⑤②①③⑥④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语句衔接

D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解答连贯题最重要的方法就是根据上下文意进行推断。解答此题,⑤逃亡者与捕猎者”照应上文“斑马和老虎”,因排在首位;“抄袭”与“谋划一致”相呼应,因排在后;“这种现象”指斑马与老虎斑纹一致的现象,由动物转向昆虫,继续说“昆虫”,由此可确定②①③的顺序;是对的具体举例说明,因此④⑥应该在一起,故选D。

     

下列各句中,所引诗词不符合语境的一项是

A.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王朝的更迭在这里曾如走马灯般上演,只有这秦淮河水依然脉脉流淌,诉说着历史的沧桑。

B.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时光短暂,倏忽而逝。我们只有把握人生中美好的春光,努力拼搏,才能收获沉甸甸的硕果。

C. “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你到首都求学,一定要静心地多学些本领,切莫贪图安逸,虚度年华,迷失方向。

D.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何必总想那些烦恼的事!不如趁此佳节,抛开纷扰,尽情享受节日带给我们的欢乐。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诗词赏析

B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语言表达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需要理解诗句的内容,结合句意语境内容分析。B项,诗句与“时光短暂,倏忽而逝”不合。“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别以为一年的好景将尽,你必须记住,最美的景是在初冬橙黄橘绿的时节啊!是用来比喻人到壮年,虽已青春流逝,但壮年是人生成熟、大有作为的黄金阶段,勉励朋友珍惜这大好时光,乐观向上、努力不懈,切不要意志消沉、妄自菲薄。故选B。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赠盖邦式序

【宋】马存

予友盖邦式,尝为予言:“司马子长之文章有奇伟气,窃有志于斯文也,子其为说以赠我。”予谓:“子长之文章不在书,学者每以书求之,则终身不知其奇。予有《史记》一部,在天下名山大川、壮丽奇怪之处,将与子周游而历览之,庶几可以知此文矣。”

“子长生平喜游,方少年自负之时,足迹不肯一日休,非直为景物役也,将以尽天下大观以助吾气,然后吐而为书。今于其书观之,则其平生所尝游者皆在焉。南浮长淮,泝大江,见狂澜惊波,阴风怒号,逆走而横击,故其文奔放而浩漫;望云梦、洞庭之陂,彭蠡之渚,涵混太虚,呼吸万壑,而不见介量,故其文停滀而渊深。见九疑之芊绵,巫山之嵯峨,阳台朝云,苍梧暮烟,态度无定,靡曼绰约,春妆如浓,秋饰如薄,故其文妍媚而蔚纡。泛沅渡湘,吊大夫之魂,悼妃子之恨,竹上犹斑斑,而不知鱼腹之骨尚无恙乎,故其文感愤而伤激。北过大梁之墟,观楚汉之战场,想见项羽之喑呜,高帝之谩骂,龙跳虎跃,千兵万马,大弓长戟,俱游而齐呼,故其文雄勇猛健,使人心悸而胆栗。西使巴蜀,跨剑阁之鸟道,上有摩云之崖,不见斧凿之痕,故其文斩绝峻拔而不可攀跻。讲业齐鲁之都,观夫子之遗风,乡射邹峄,彷徨乎汶阳洙泗之上,故其文典重温雅,有似乎正人君子之容貌。凡天地之间,万物之变,可惊可愕,可以娱心,使人忧,使人悲者,子长尽取而为文章,是以变化出没,如万象供四时而无穷,今于其书而观之,岂不信哉!”

“予谓欲学子长之文,先学其游可也。不知学游以求奇而欲操觚弄墨,纫缀腐熟者,乃其常常耳。昔公孙氏善舞剑而学书者得之,乃入于神;庖丁氏善操刀,而养生者得之,乃极其妙,事固有殊类而相感者,其意同故也。今天下之绝踪诡观,何以异于昔?子果能为我游者乎?吾欲观子矣。醉把杯酒,可以吞江南吴越之清风;拂剑长啸,可以吸燕赵秦陇之劲气,然后归而治文著书,子畏子长乎?子长畏子乎?不然断编败册,朝吟而暮诵之,吾不知所得矣。”

6.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南浮长淮,泝大江   泝:逆流而上

B. 态度无定,靡曼绰约  靡:没有

C. 今于其书而观之,岂不信哉  信:确实

D. 然后归而治文著书   治:研究

7. 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子长,是司马迁的字。古人既有“名”又有“字”,“名”是成人后由自己或请名人取的,“字”是出生时由长辈取的。

B. 太虚,指空寂玄奥之境,如《红楼梦》“太虚幻境,即是真如福地”。这里是指天,突出洞庭湖雄奇壮阔的景象。

C. 楚汉,分别指西楚霸王项羽与汉高祖刘邦,他们曾为争夺政权而发动了战争,历史上称为“楚汉之争”。

D. 庖丁,“庖”指厨师,“丁”是名。古代称呼以某种技艺为职业的人,常在其名前加上表其职业的词,如优孟、优旃。

8.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子长之文章不在书,学者每以书求之,则终身不知其奇。

(2)今天下之绝踪诡观,何以异于昔?子果能为我游者乎?

9. 作者对盖邦式提出了怎样的写作观点?请结合文意作简要概括。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文言文阅读

6. B 7. A

8. (1)司马迁的文章精髓不在书上,求学的人常根据书探求文章的精髓,那么终其一生也不能知晓它奇特之处。

(2)现在天下的无人到达的地方和奇异的景观,怎么会与过去不同?你果真能替我游历吗?

9. ①深入实际考察,拓宽视野;②深切感悟,触类旁通;③切忌死读书,因循前人。

【6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实词的意思。实词类题目答题的方法有“结构分析法”“语法分析法”“形旁辨义法”“套用成语法”“套用课本法”,解答此题要注意上下文,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文中去,依据上下文的语意来推导之,应该很容易判断出来。B项,“靡”,结合语境内容分析,译为细小、美好。故选B。

【7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识记并理解文化常识的能力。该类题目涉及的内容一般为古代的习俗、礼仪、官职、纪年方法、作家、作品等,考生应注意对这方面常识的了解和积累,同时注意词语的古今意义和用法的变化。A项,“‘名是成人后由自己或请名人取的,是出生时由长辈取的”错误。“名”是出生时由长辈取的,“字”是成人后由自己或请名人取的。故选A。

【8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语句翻译。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1)“学者”译为求学的人(古今异义词);“以”,介词,根据、凭;“求译为探究、探求;“之”,代词,它;“则”,连词,那么;“奇”译为奇特之处(形容词活用为名词)。(2)“之”,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诡”译为奇异的;“何以异于昔”(状语后置句);“果”译为果真;“子果能为我游者乎”(反问句)。

点睛:准确翻译文言句子的方法:①要在语境中理解句子。无论何种句子,都不能脱离语境去理解,要注意作者的基本观点和感情倾向。要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②要注意词类活用、通假字这些文言现象,对这些文言现象的正确理解和把握,是翻译好文言文语句的前提。③对句子中难懂的地方,不能采取忽略或笼统翻译的办法去逃避,而应该前后推导,认真理解。④要善于调动已学知识进行比较,辨析异同。特别是对一词多义、古代文化知识的积累,有助于我们把握文言词语在句子中的具体用法和含义。

【9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作者对盖邦式提出了怎样的写作观点,结合文本内容分析。结合“在天下名山大川、壮丽奇怪之处,将与子周游而历览之,庶几可以知此文矣”“予谓欲学子长之文,先学其游可也。不知学游以求奇而欲操觚弄墨,纫缀腐熟者,乃其常常耳”分析可知,深入实际考察;结合文本第二节内容分析,应该深切感悟,触类旁通;结合“昔公孙氏善舞剑而学书者得之,乃入于神;庖丁氏善操刀,而养生者得之,乃极其妙,事固有殊类而相感者,其意同故也。今天下之绝踪诡观,何以异于昔?子果能为我游者乎?”分析可知,切忌死读书,因循前人。

【点睛】参考译文:

我的友人盖邦式,曾经对我说:“司马迁的文章有奇特雄伟的气韵,我私下有意对这文章进行研习,你可要陈述见解送给我。”我说:“司马迁的文章精髓不在书上,求学的人常仅从他的书中去探求其精髓,便会终其一生也不能真正知晓其新奇之处。我有一部《史记》,它就蕴藏在天下的名山大川、壮丽奇异的地方,将给你在到各地游历时一一地品读它,希望你可以凭借它知晓司马迁的文章的真正精髓。

司马迁平生喜好游历,正当他年少自负的时候,游历的脚步一天也不肯停下,不仅是被奇景异物役使,(更)是想通过看尽天下的大好景象来提升自己的气质修养,然后化为文辞。现在从他的文章来看,他平生曾经游历的收获便都融汇在文章中。向南漂流淮河,溯游长江,看到惊涛骇浪,阴风怒号,逆奔横冲,所以他的文章奔放旷远;泛游沅江湘江,凭吊屈原的亡魂,悼念舜的二妃的遗恨,湘妃竹上还有很多斑点,不知道屈原和二妃的尸骨还完好吗?所以他的文章感伤愤激;向北经过大梁的废墟,看着楚汉之战的古战场,浮想中仿佛看到了项羽的怒气,刘邦的谩骂,龙腾虎跃,千军万马,大弓长戟,同时出现,一齐呐喊,所以他的文章雄勇猛健,使人胆战心惊;向西出游巴蜀,跨越剑阁险道,上有接天的高崖,却无斧凿的痕迹,所以他的文章斩绝峻拔因而不可攀登;在齐鲁一带的大都市研习儒学,观瞻孔子的遗风,邹峄的礼仪,在汶阳洙泗之上回转,所以他的文章典重温雅,好似正人君子的仪容面貌。天地之间变化的万物,大凡可以使人惊愕,使人快乐,使人忧伤,使人悲苦的,司马迁全都把它们吸收来写成文章,因此变化出没,如同四时变化无穷的景象,现在从他的文章看来,难道不确实这样吗!

“我认为要学司马迁的文章,可以先学他的游历观察。如果不懂得先学他通过游历观察来探求新奇就要下笔写文章,写出陈词滥调的文章,也就很正常了。从前,公孙大娘擅长舞剑,学习书法的张旭从中获得了启示,这是进入到了神会的境界;庖丁擅长运刀,庄子从中领悟出了养生之道,这是达到了精妙的境界,事情本来就有不同事物却相感应的情况,是它们内在规律相同的缘故。现在天下的奇踪异观,怎么会与过去不同,你果真能替我游历吗?我想看到你能做到这一点呢。醉意把酒,可以吞吐江南吴越的清风;拂剑长啸,可以吸纳燕赵秦陇的劲气,然后回来研文著述,你不是敬服司马迁吗?做到了这一点,司马迁不也敬服你吗?如果不这样,仅拿着断编败册,早晚吟诵,我就不知道能得到什么了。”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春夜别友人

陈子昂

其一

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

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

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

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

其二

紫塞白云断,青春明月初。

对此芳樽夜,离忧怅有馀。

清冷花露满,滴沥檐宇虚。

怀君欲何赠,愿上大臣书。

10. 明代蒋一葵称赞《春夜别友人(其一)》中“五、六语佳”,请简要赏析其一中五、六句的表达效果。

11. 这两首诗都写别友人,但表达的情感有所侧重,请结合两首诗的尾联加以分析。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诗词赏析

10. ①选取典型景象“明月”“长河”“晓天”点明时间,照应题目“夜”;②用词准确,“隐”“没”既使画面富有动感,又暗示时间之长;③寓情于景(借景抒情、以景衬情),通过“隐”“没”表明时光流逝,催人离别,衬托与友人难分难舍的深情。

11. 《其一》“此会在何年”句,重在表达与友人深厚情谊和后会无期的离别伤感之情;《其二》“愿上大臣书”句,重在表达自己向朝廷上书论政、为国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

【10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赏析诗句内容,需要注意表达技巧的分析,结合诗词内容分析,点明表达效果及情感等。“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承上文写把臂送行,从室内转到户外的所见。这时候,高高的树荫遮掩了西向低沉的明月;耿耿的长河淹没在破晓的曙光中。选取典型景象“明月”“长河”“晓天”点明时间这里一个“隐”字,一个“没”字,使画面富有动感表明时光催人离别,不为离人暂停须臾,难舍难分时刻终于到来了。

【11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歌的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字词语进行分析。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目送友人沿着这条悠悠无尽的洛阳古道踽踽而去,不由兴起不知何年何月再能相聚之感。末句着一“何”字,强调后会难期,流露了离人之间的隐隐哀愁。怀君欲何赠,愿上大臣书”,表明作者此行非为其他,而是向国家献书论政,本是为了政治事业。因此他对友人没有什么世俗礼品可赠,只愿他们能理解和支持自己的这次远行。

【点睛】如何才能快速的理解诗歌的思想感情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切入:一、从题目。标题是文章的眼睛。许多古代诗歌,标题对文中的内容就有很明显的提示总括作用。二、从诗人交代了创作的年代,有的交代了创作的缘由,有的交代了创作的经过,有的交代了创作的背景,有的又为整个作品奠定了情感基调,它对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也是至关重要的,因而不能忽视。三、从诗句,这是最重要的依据。从全诗的角度理解诗中所写之事,运用的意象,描写的画面,所写的典故,以及直接抒情的词句来考虑。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妆成每被秋娘妒。(白居易《琵琶行》)

(2)钉头磷磷,______。(杜牧《阿房宫赋》)

(3)______,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劝学》)

(4)可堪回首,______,一片神鸦社鼓。(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5)______,在洞庭一湖。(范仲淹《岳阳楼记》)

(6)伤心秦汉经行处,______。(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7)______,玩物丧志。(《尚书·旅獒》)

(8)看似寻常最崎岖,______。(王安石《题张司业诗》)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名言名句

(1). 曲罢曾教善才伏 (2). 多于在庾之粟粒 (3). 故不积跬步 (4). 佛狸祠下 (5). 予观夫巴陵胜状 (6). 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7). 玩人丧德 (8). 成如容易却艰辛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此类试题解答时,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罢”“”“”“”“艰”要理解字义去记忆。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列小题。

奶奶

【美】雷·布莱德伯里

她手里拿着扫帚、畚箕、抹布,或是汤题。她的两只手忙忙碌碌,做个不休,这里整一整,那里弄一弄。把垒球和鲜艳的棒球棍放回原位,给黑色的土地撒上种子,给馅饼包皮,给红烧肉浇汁,给酣睡的孩子盖被,无数次地拉下百叶窗,吹熄蜡烛,关上电灯——于是,她老了。

她不再忙碌了。她绕着屋子不断转来转去,观看每一样东西。最后,她到了楼梯口,谁也没有告诉一声便爬上了三道楼梯,到了她的屋子,拉直了身子躺下,准备死去,像一个化石的模印打在越来越冷的雪一样的被窝里。

一家人围在她的床边。

“让我躺躺吧。”她轻声地说。

她的孩子们和孩子们的孩子们仿佛觉得她如此简单的动作——世界上最轻微的动作,不可能引起这样严重的恐慌。

“祖奶奶,听我说,你现在不过是在闯过难关。这屋子没有你是会塌的呀!你至少得让我们有一年的准备时间。”

九十岁的祖奶奶睁开了一只眼睛,静静地望着她的医生。

“汤姆呢?”

汤姆被送到她那悄声低语的床边。

“汤姆,”她说,声音微弱而辽远,“在南海的岛屿上每个人都有这么一天。那天到了,他自己也明白,于是他和亲友们握手告别,坐上帆船离开了。他走了,那是很自然的——他的时候到了。今天也是这样。我有时非常像你。你星期六要看日场演出,到晚上九点才回来,还得打发你爸爸去接你。汤姆,当你看到同样的西部英雄在同样的高山顶上跟同样的印第安人打仗的时候,那就是离开座位往剧院大门走的时候了,你必须毫不留恋,不要回头。因此,我也该在看得津津有味的时候离开剧院了。”

第二个被叫到身边来的是道格拉斯。

“奶奶,明年春天叫谁去给房顶换木瓦呢?”

“道格拉斯,”她细声细气地说,“不觉得盖屋顶挺有趣的人就别让他去盖。”

“是,奶奶。”

“到了四月,你向四面看看再问:‘谁愿意盖屋顶去?’谁脸上放出光彩你就叫谁去,道格拉斯。在房项上你可以看到全城的人往乡下走,乡下的人往天边走,往波光粼粼的小河上走;还看得到清晨的湖泊,脚下树梢上的小鸟。最舒畅的风在你周围呼呼地吹。这些东西哪怕只是为了一样,也值得我一个春天的黎明往屋顶那儿爬一趟。那是很动人的时刻,只要你有机会去试试……”

她的声音低弱了,像在轻轻地颤动。

道格拉斯哭了。

她鼓起劲来:“唉呀,你哭什么?”

“因为,”他说,“你明天就不在了。”

她把一面小镜子转向孩子。在镜子里他看了看她的脸,看了看自己的脸,又看了看她的脸。她说:“道格拉斯,道格拉斯,你真丢脸!你剪手指甲吧?”

“剪的,奶奶。”

“你的身子每七年左右就全体更新一次,指头上的老细胞,心上的老细胞都得死去,新的细胞长出来。你不会为这个哭吧?不会为这个难过吧?”

“不会的,奶奶。”

“那么,你想想看,孩子。那把剪下的手指甲收藏起来的人不是个傻瓜么?今天躺在这里的我也就跟手指甲差不多,一口气就能把我吹得片片飞落。重要的不是躺在这儿的我,而是那个坐在床前回头望我的我,在楼下做晚饭的我,躺在车库汽车底下的我,在藏书室里读书的我。起作用的是这许许多多的新我。我今天并不会真正死去。人只要有了家就不会死了,我还要活许久许久。一千年后会有多得像一座城市的子孙,坐在橡胶树荫里啃酸苹果。谁拿这种大问题来问我,我就这么回答他!好了,快把别的人也都叫进来吧!”

全家人来齐了,站在屋子里等着,像是在火车站给旅客送行。

“好了,”祖奶奶说,“我在这儿。很荣耀。看见你们围在我床边,满心欢喜。下一周该让孩子们给园子松土和打扫厕所,也该买衣服了。既然你们为了方便起见称之为祖奶奶的那一部分我不会在这儿督促你们了,那么我的另外的部分,你们称作贝特大伯、利奥、汤姆、道格拉斯等等的部分,就要接过我这项工作。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工作。”

“是的,奶奶。”

“不要为我难过。现在,你们都走吧,我要去寻找我的梦了……”

门在某个地方静静地关上了。

(孙法理译,有删改)

13. 文章开头叙写了奶奶劳作的场景,这对人物刻画和情节发展各有什么作用?

14. 文中画线句表达了奶奶什么样的情感?请结合文章内容作简要分析。

15. 请理解文中加点的“新我”的含义。

16. 本文写了奶奶离世前的故事,却少有哀伤的笔调,请探究作者的意图。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现代文阅读

13. ①突出了奶奶一生勤劳和对家人无微不至的关怀的品性;②引出下文奶奶因年老不再忙碌的叙写,与家人希望有一年的准备时间的情节相呼应。

14. ①“睁开了一只眼睛”,表现了奶奶心中有牵挂,放心不下子孙及其家事;②“静静”表现了奶奶面对死亡的平静和坦然,又表现了奶奶对家人的自信,相信每个人都会做好自己的工作。

15. 指懂得反省白己、充满温情、辛勤劳作,内心充实、追求精神生活(丰盈精神世界)的人。

16. ①有助于表现奶奶面对生老病死的坦然态度;②有助于表现人类生生不息的生命状态;③作者借奶奶的故事表达热爱生活、拥抱生活的人生情怀;④揭示了只有奉献,才能使精神长存的生命意义。

【13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开头段的作用。从内容上看,开头段写了奶奶忙碌的场景,忙碌的内容包括收拾房间、种地、做饭、照顾孩子等等,忙碌的时间是一生,表现出奶奶的勤劳和对家的贡献。从结构上看,“于是,她老了”自然而然引出下文对奶奶因年老而不能再忙碌的叙写。因为奶奶一生都在忙碌,所以奶奶突然倒下,家人并不适应,这就与下文“这屋子没有你是会塌的呀!你至少得让我们有一年的准备时间”形成了呼应。

点睛:本题考查段落在文章中的作用,要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来答,内容就是段落大意,结构上主要看这一段在文章中的位置如果在开头,可是引出下文,为下文作铺垫,为全文奠定一种感情基调,与下文作对比,也可以是交待有关背景,与结尾呼应等如果在中间,在结构上的作用都是过渡、承上启下如果是在结尾,一般都是对文章的总结、深化、升华,是对全文主旨的概括。

【14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句子的能力,也考查鉴赏人物形象的能力。解答时应把句子放回到原文中,结合上下文,抓住重点词来分析。画线句子是对奶奶神态及动作的描写,奶奶听了孩子们的话“睁开眼睛”,然后问“汤姆呢?”开始对孩子们的嘱托,可见奶奶心中有牵挂,不放心家事及子孙们。“医生”是给奶奶治疗的人,奶奶“静静地望着她的医生”,表明奶奶面对死亡内心平静和坦然,再结合后文奶奶对儿孙们的教导,可以看出奶奶对家中的事是放心的,她相信儿孙能做好自己的工作。

【15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能力。解答时可将词语放回到原文中,结合句意及上下文语境来分析。文中说“起作用的是这许许多多的新我”,“这”指代的是上文所说的坐在床前回头望我的我,在楼下做晚饭的我,躺在车库汽车底下的我,在藏书室里读书的我”,“回头望我”指的是学会反省,“做晚饭的”“躺在车库汽车底下”指的是辛勤劳作,“读书的”是说追求精神生活,这样的“我”是充满温情的、内心充实的“我”。考生依据这些信息进行概括即可。

【16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作者写作意思和文章主题的理解能力,可从人物形象塑造和主题表达等角度分析。从表达人物的角度来看,奶奶面对生死有一种坦然的态度,认为死亡就如同按时出门看演出一样,作者不用哀伤的笔调来叙述,突出了奶奶的形象。从表达主题的角度来看,首先,奶奶是一个为家庭操劳一生,奉献一生的人,她说“人只要有了家就不会死了,我还要活许久许久。一千年后会有多得像一座城市的子孙……”揭示出只有奉献才能使精神长存的生命意义;其次,文中奶奶用指甲的新陈更替、老细胞新细胞的更替告诉孙子们不要悲伤,作者借奶奶的故事告诉读者生命也是一种生生不息的状态;再者,从奶奶的讲述中,可以看出奶奶对生活的热爱,这也正是作者要表达的主题。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列小题。

交往见人品

周国平

①使一种交往具有价值的不是交往本身,而是交往者各自的价值。高质量的友谊总是发生在两个优秀的独立人格之间,它的实质是双方互相由衷的欣赏和尊敬。因此,重要的是使自己真正有价值,配得上做一个高质量的朋友,这是一个人能够为友谊所做的首要贡献。

②人们常常误认为,那些热心于社交的人是一些慷慨之士。泰戈尔说得好,他们只是在挥霍,不是在奉献,而挥霍者往往缺乏真正的慷慨。

③那么,挥霍与慷慨的区别在哪里呢?我想是这样的:挥霍是把自己不珍惜的东西拿出来,慷慨是把自己珍惜的东西拿出来。社交场上的热心人正是这样,他们不觉得自己的时间、精力和心情有什么价值,所以毫不在乎地把它们挥霍掉。相反,一个珍惜生命的人必定宁愿在孤独中从事创造,然后把最好的果实奉献给世界。

④交往为人性所必需,它的分寸却不好掌握。帕斯卡尔说:“我们由于交往而形成了精神和感情,但我们也由于交往而败坏着精神和感情。”我相信,前—种交往是两个人之间的心灵沟通,它是马丁·布伯所说的那种“我与你”的相遇,既充满爱,又尊重孤独;相反,后一种交往则是熙熙攘攘的利害交易,它如同尼采所形容的“市场”,既亵渎了爱,又羞辱了孤独。相遇是人生莫大的幸运,在此时刻,两颗灵魂仿佛同时认出了对方,惊喜地喊出:“是你!”人一生中只要有过这个时刻,爱和孤独边都有了着落。

⑤对于人际关系,我逐渐总结出了一个最合乎我性情的原则,就是尊重他人,亲疏随缘。我相信,一切好的友谊都是自然而然形成的,不是刻意求得的。我还认为,再好的朋友也应该有距离,太热闹的友谊往往是空洞无物的。

⑥从一个人如何与人交往,尤能见出他的做人。这倒不在于人缘好不好,朋友多不多,各种人际关系是否和睦。人缘好可能是因为性格随和,也可能是因为做人圆滑,本身不能说明问题。在与人交往上,孔子最强调一个“信”字,我认为是对的。待人是否诚实无欺,最能反映一个人的人品是否光明磊落。一个人哪怕朋友遍天下,只要他对其中一个朋友有背信弃义的行径,我们就有充分的理由怀疑他是否真爱朋友,因为一旦他认为必要,他同样会背叛其他的朋友。“与朋友交而不信”,只能得逞一时之私欲,却是做人的大失败。

⑦在一次长途旅行中,最好是有一位称心的旅伴,其次好是没有旅伴,最坏是有一个不称心的旅伴。

(有删改)

17. 文章第②段引用泰戈尔的话,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18. 请简要概述文章第④段的论述层次。

19. 请结合全文,阐释最后一段中“称心的旅伴”的内涵。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现代文阅读

17. ①泰戈尔指出了社交场上的热心人并非“慷慨”而是“挥霍”的实质。②有力地证明了作者否定无视时间、精力、心情的价值,肆意挥霍生命的做法的观点。③引出下文进一步论述“挥霍”与“慷慨”的区别。

18. 首先,提出交往是人性的必需,而分寸难以把握的观点。接着,通过引用、对比手法阐释了掌握交往分寸的重要性。最后,得m精神相遇是人生最大的幸运的结论。

19. ①人格独立,且能由衷地欣赏和尊敬对方的精神伙伴。②懂得珍惜时间、精力和心情的价值,进而珍惜生命之人。③能诚信待人,而义能在交往中保持合适距离之人。

【17题详解】

试题分析: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需要联系上下文内容分析,主要从内容和结构等方面分析。直接采用大量原始材料——引用,可以增加作品真实性,更好地突出人物的特点,揭示人物的精神面貌,对人物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第②段引用泰戈尔的话,结合“他们只是在挥霍,不是在奉献,而挥霍者往往缺乏真正的慷慨”分析,泰戈尔指出了社交场上的热心人并非“慷慨”而是“挥霍”的实质。结合“社交场上的热心人正是这样,他们不觉得自己的时间、精力和心情有什么价值,所以毫不在乎地把它们挥霍掉”分析,有力地证明了作者否定无视时间、精力、心情的价值,肆意挥霍生命的做法的观点。引出下文。

【18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论述层次。分析论证思路,就是在段落层次的基础上加上如“首先”“然后”“接着”“最后”一类表承转的词语。将文段(文章)内容进行分层。开始概括每层次所写的内容。概括时尽量使用原句,并把原句用引号引起来。根据内容层次决定答题时使用连接词语,如“首先、接着、然后、最后”连接你的分析句子。结合首句内容“交往为人性所必需,它的分寸却不好掌握”分析,提出交往是人性的必需,而分寸难以把握的观点;结合帕斯卡尔尼采等人的名言,采用引用、对比手法,论述了掌握交往分寸的重要性;结合“相遇是人生莫大的幸运……爱和孤独边都有了着落”分析可知,最后,得出精神相遇是人生最大的幸运的结论。

点睛:论证思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对于论证思路的把握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明确文章的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结合文章具体内容,分析文章先说了什么,后说了什么。明确论证中使用了论证方法。明确论证的角度,即是正面论证还是反面论证。分析论证思路,就是在段落层次的基础上加上如“首先”“然后”“接着”“最后”一类表承转的词语

【19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阐释最后一段中“称心的旅伴”的内涵,结合文本内容分析。结合“高质量的友谊总是发生在两个优秀的独立人格之间,它的实质是双方互相由衷的欣赏和尊敬”分析,指的是人格独立,且能由衷地欣赏和尊敬对方的精神伙伴;由“他们不觉得自己的时间、精力和心情有什么价值,所以毫不在乎地把它们挥霍掉。相反,一个珍惜生命的人必定宁愿在孤独中从事创造,然后把最好的果实奉献给世界”分析可知,懂得珍惜时间、精力和心情的价值,进而珍惜生命之人;由“再好的朋友也应该有距离,太热闹的友谊往往是空洞无物的”“待人是否诚实无欺,最能反映一个人的人品是否光明磊落”分析可知,能诚信待人,而义能在交往中保持合适距离之人。

     

根据以下材料,选好角度,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问题不限,诗歌除外。

有些路看起来很近,走下去却很远。有些路看起来很远,走下去却很近。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作文

十字路口

有些路看起来很近,可是走下去却很远,坚持不住的人永远走不到头,如芥草点燃后只会飘散尽在天空海阔中。

我们不富裕所以活的快乐,我们有感情所以身心受伤,我们成绩差所以被冷,我们不美丽所以笑的自然。我们生命有独特美丽所以有着各种的十字路口。

马戏团的小丑或许是最令人记得却又最令人遗忘的角色,脸上的油彩遮住了皱纹,头顶的帽子盖住了白发,面具下的眼泪没人知道,观众只会在意表演是否精彩,是否值回票价,小丑是否是真的小丑。我们以小丑为快乐,却没人会去想着小丑的快乐从何而来,可能有人会说无聊,有人说傻。那些为我们带来快乐的人,往往都是不快乐的人。

小丑卸了妆以后走在十字路口上,谁会上前拍一下他的肩膀,嘿一声说你上次扮演的小丑真不错,或许没有,小丑在走错路口撞得鼻青脸肿的时候,谁会为他加油鼓舞,然后不计较的再次欣赏。或许没有,小丑在辛勤努力的时候晒下的汗泪,一次次在谁会知道然后伸手援助,或许没有。因为小丑在我们心里只是小丑。

小丑再美只是小丑,十字路口,谁会陪他再回首。换来多少笑脸和欣慰,早已淡忘的记忆,时光正在流,快乐正在走,多少梦长久,小丑也会有脆弱的时候,小丑也有沮丧的原因,但他始终一无所有,十字路口,谁去陪他一起走,还是风花雪月随流。

我们身边有着我们不曾感觉到的小丑,他们默默得为我们提供着快乐,陪我们一起走,我们应该记住他们,感谢他们,

我们需要爱,没有爱的指引,小丑的旅程将永远悲惨;相处需要爱,爱就像调味料,使素不相识的人的心酝酿得紧紧连系;生活需要爱,爱让生活永远充满光明。指导我们走过一个个十字路口。

十字路口,淡忘曾受过的伤,那只是一面阻挡的墙壁,既然是墙壁我想是可以打破的,不要迷惘,踏过碎片,丢下忧伤,去寻找真正的理想。每一滴汗水都折射出一个多彩的世界,每一双眼睛都嵌进一个多彩的世界,每一条泛着清丽的旋律的小溪都闪烁着美的光辉。小丑用美丽的心来看待人世的繁华多彩,也能细细品味那无处不在的美。

真正点亮生命的不是辉煌的成功,而是美好的希望。我们其实都是小丑,在带给别人快乐的时候自己也能更加快乐。这才是十字路口后最正确的风景。

试题分析:注意题目中的“路”,然后辩证的分析“远”和“近”,然后分析如何走完,“远”的路“近”就要有信心,“近”的“远”就要不要骄傲。然后综合起来进行立意。

立意:这是一道名言警句类材料作文。名言警句,是指一些名人说的,写的,历史纪录的,经过实践所得出的结论或建议,以及警世的比较有名的言语。广泛上来说就是有意义,向人们揭示一定的道理的话,名人所说的谚语、格言等都可以叫名言警句。这类新材料作文,命题者往往提供与写作者道德修养或学习生活的某一方面紧密相关的名言警句(一句一段或几句几段)作为作文题,审题的关键在于理解给予的名言或话语的深刻含意。名言警句富含深邃的哲理,其含义往往是含而不露,具有很强的隐喻性或象征性。如果就事论事,就只能触及皮毛,得到一个肤浅的认识,想要渗透其中深层的哲理,就要善于由表及里,深入挖掘内在含义,从中悟出与生活相关的道理,构思时可就人生的某一个侧面写出自己的哲理思考,行文时可巧借意象作为载体以形象说理,以此作为立论的切入点。名言警句材料作文的审题,一般要注意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1.捕捉关键语句。新材料作文一般由材料和要求组成,关键语或出现在材料中,或设置在要求里,抓住这些关键语就可以把握材料主旨,准确理解材料及命题意图。新材料作文中的关键语往往是命题者在陈述对象、突出中心时特别强调或反复出现的词句,是命题者或材料中有关评议性语言,它往往透露出命题者的情感倾向,考生只要留心揣摩不难窥出其中端倪。2.注意由表及里。抓名言警句的关键词句,结合社会时代背景解读名言警句,由表及里把握名言警句中所蕴含的哲理,及其隐含义,挖掘出喻意。 3.善于由此及彼。在名言警句隐含义的范围内,由此及彼,结合社会现实多角度立意。 如果是多则名言警句,审题时要善于全面准确,从不同的名言警句中挖掘其内在的相同点,在相同之处立意;也可以“抓住一点,不及其余”从中选择一个角度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