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双鸭山一中2015届高三9月月考地理试题Word版含解析

读“三幅经纬网示意图”,①~⑤各地地理坐标相同的是(   )

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③⑤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地图上的方向、比例尺、常用图例和注记

 

【知识点】 本题考查地图坐标的判读。

【答案解析】 1.B.

解析:①④在南半球,②在赤道,③⑤在北半球,①④在西经30°,所以相同的坐标,

③在30°E,⑤在90°E.只有B正确。

【思路点拨】会分析各种坐标图的判读是地理学的基本功,要学会判定东西半球、南北纬。

     

一架飞机从甲地(60°N,100°W)起飞,沿最近航线匀速飞行8小时抵达乙地(60°N,80°E)。据此回答2——3题。

2.飞机飞行航线(    )

A.一直不变   B.先向东北后向东南   C.先向西北后向西南   D.先向北后向南

3.这架飞机若以同样的速度,沿60°N纬线飞行,抵达乙地大约需要(    )

A.8小时         B.12小时       C.16小时        D.20小时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地图上的方向、比例尺、常用图例和注记

 

【知识点】 本题考查最近航线的选择。

【答案解析】 2.D 3.B

解析:2题,从甲地(60°N,100°W)到乙地(60°N,80°E)最近的距离是走大圆,而两地差180°,大圆的弧面距离就是向北到北极点,再向南到乙地,所以选D。

3题,甲地到乙地最近的距离,就是大圆的六分之一,用了8小时,而从甲地沿60°N飞行到乙地,走的路程恰好是四分之一大圆,所以用的时间是12小时。

【思路点拨】60°N是赤道大圆的一半,运用数学知识计算即可。

     

读下图回答第4题,图中①②③表示北半球三地黑夜长度随时间变化,其中甲、丙两日期分别达到极值24小时和0小时。

4.图示时间内长春地区正午旗杆影长变化正确的是(   )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知识点】本题考查太阳高度与影子的变化。

【答案解析】 4.B

解析:甲时间夜长24小时,所以是冬至日,长春影子最长,而丙日期夜长为0,即极昼,即夏至日,长春影子最短,所以B正确。

【思路点拨】太阳高度角越大,影子越短是解题的关键。

     

下图中图1为地球球面局部图,图中APB弧上太阳高度为0°,AQB弧上各地“坐地日行八万里”,   P、Q均位于所在弧的中点,PQ弧度数为100°。读图,回答5——6题。

5.若此刻全球同庆五一国际劳动节,且PQ弧位于夜半球,则图示区域在(    )

A.东半球                 B.西半球    C.北半球              D.南半球

6.若图2显示图1中某条弧线各点随地球自转线速度的变化,那么这条弧线是(     )

A.APB弧                  B.PQ弧     C. BQ弧                   D.AQB弧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地理

 

【知识点】本题考查地球晨昏线与经纬线的关系。

【答案解析】 5.D 6.B

解析:5题,APB弧上太阳高度为0°,则APB弧为晨昏线,AQB弧上各地“坐地日行八万里”,则AQB弧为赤道;PQ弧度数为100,则P点在南纬10°,或北纬10°,PQ弧位于夜半球,则P点位于南半球,(P若位于北半球,则PQ弧位于昼半球,与题不符)),此刻全球同庆五一国际劳动节,判定0点经线与国际日期变更线重合,图示区域与东西半球都不重合,只能选B.

6题,极点处自转线速度为0,PQ经过极点,所以PQ弧线各点自转线速度的变化与图变化一致,B正确。

【思路点拨】把局部图补充完全再去解题是关键。

     

植物的生长具有趋光性,光照条件较好的一侧生长较好。下图为某同学在我国西北某地旅游时所拍摄的一张相片。完成7——8题。

 

7.拍摄者位于树的(     )

A.东方      B.西方     C.南方       D.北方

8.拍摄时,该地的地方时可能是(     )

A.4:00     B.9:30     C.16:30    D.19:00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日出日落方向及影子朝向

 

【知识点】本题考查太阳与日影的关系。

【答案解析】 7.B 8.B

解析:7题,西北地区南侧树长势较好,而从图片看到树影朝西,所以拍摄者在树的西方,B正确。

8题,拍摄时,树影朝西,说明太阳在东方,是上午时间,最可能是9:30400还没日出。

【思路点拨】日出与日影的关系是应掌握的考点,要熟练运用。

     

读某地区等高线示意图(单位:m)和地形剖面图(单位:m),回答问题9——10题。

9. 左图中剖面线AB和MN的交点在右侧两剖面图上所对应的位置分别是

A. ①和③       B. ②和③       C. ①和④       D. ②和④

10. 若该区位于一个拟建水库的库区内,当最高蓄水位达海拔150米时,图示范围内将出现

A. 一个岛       B. 两个岛       C. 三个岛       D. 无岛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等高(深)线、等值线图和地形图

 

【知识点】本题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答案解析】 9.D 10.D

解析:9题,交点处是一个鞍部,AB向较高,②,MN向较低,选④,所以D正确。

10题,当最高蓄水位达海拔150米时,出现一个条状水带,无岛屿出现,D正确。

【思路点拨】鞍部比某两侧高,比另两侧低,是剖面图的典型特点。

     

下图中图4为某向斜山地形地质示意图。读图回答11——12题。

11.与M点的地形一地层关系相符的是(     )

12.与沿Y线相符的剖面图是(     )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风力作用

 

【知识点】本题考查地形和地质构造。

【答案解析】 11. B 12.A

解析:11题,因为是向斜山,则中部新,四周老且岩层弯曲,且受到了侵蚀,B最符合。

12题,因为是向斜山,所以岩层下拱,所以B正确。

【思路点拨】会根据岩层新老判定与地质构造的关系。

     

下图中图A示意我国西南某区域土地利用类型,图B为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13——15题。

13.形成图所在区域地形最主要的地质作用是

A.流水侵蚀        B.风力堆积    C.地壳水平运动    D.地壳垂直运动

14.图中古城所在地的表层岩石属于图B中的

A.①              B.②          C.③              D.④

15.该地地下洞穴形成的地质作用最有可能是

  A.地壳张裂作用    B.地层沉陷作用    C.风力侵蚀作用   D.流水溶蚀作用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地壳物质循环及对地表的影响

 

【知识点】本题考查地壳运动,地质循环和外力作用。

【答案解析】 13.D 14.A 15.D

解析:13题,图中湖泊的形成是地壳下陷的结果,所以是地壳的垂直运动,D正确。

14题,古城所在是泥沙沉积形成的沉积岩。而图B④是岩浆,③是变质岩,②是岩浆岩,①为沉积岩,所以A正确。

15题,图示地区多喀斯特地貌,溶洞的形成是流水溶蚀作用的结果,D正确。

【思路点拨】变质岩岩浆岩沉积岩都可以转化为岩浆所以④是岩浆;而变质岩与沉积岩互相转化,岩浆与岩浆岩互相转化,所以A正确,应熟记这个规律去解题。

补充:外力作用与地貌:

1)表现形式: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

2)流水作用:

侵蚀作用:坡面水冲刷地面下切形成沟谷、瀑布。

堆积作用:山区河流流出山口,碎石、泥沙堆积形成山麓冲积平原和河口三角洲。

3)风力作用。

侵蚀作用:在干旱地区、风吹蚀地表形成风蚀沟谷、风蚀洼地、戈壁和裸岩荒漠。

堆积作用:风沙堆积形成风积地貌。如:流动沙丘(迎风坡缓)、沙垄等。

     

读某地景观素描图,完成16——17题。

16.该地地质构造属于              (    )

A.断层      B.山岭      C.背斜      D.向斜

17.对该景观形成过程的推断,最合理的是

A.变质作用、冷却凝固、地壳上升、风化作用

B.沉积作用、固结成岩、地壳运动、变质作用

C.岩浆活动、冷却凝固、地壳上升、侵蚀作用

D.沉积作用、固结成岩、地壳运动、侵蚀作用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内力作用与地貌

 

【知识点】本题考查地壳运动和外力作用。

【答案解析】 16. C 17.D

解析:16题,岩层上拱且发生了弯曲,所以是背斜,C正确。

17题,岩层先沉积,后受到固结成岩作用,形成沉积岩,再受到内力作用,发生弯曲,最后受到外力侵蚀而成该图地貌。D正确。

【思路点拨】熟记背斜、向斜特点,会进行合理的推断是地质题型的能力要求。

     

2013年3月25日,国家主席习近平抵达南非政治中心比勒陀利亚,开始对南非进行国事访问。下图为非洲南部及附近地区某月的等压线图。读图,完成18——19题。

18.上图中,比勒陀利亚主要吹(    )

A.东北风           B.东南风          C.西南风                         D.西北风

19.下列对图中信息的解读中,正确的是(    )

A.此时,南非地区各地都处于降水丰沛的时期

B.该图为非洲南部及附近地区高空等压线图

C.该图为非洲南部及附近地区7月份海平面等压线图

D.此时正值南非地区夏半年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大气的水平运动

 

【知识点】本题考查等压线与季节的关系。

【答案解析】 18.B 19.D

解析:18题,风向的画法是由高压指向低压,南半球左偏,北半球右偏,所以是东南风,B正确。

19题,非洲南部陆地是低压,所以该地是夏季,D正确,最南部的好望角是地中海气候,正值少雨期,A错误;7月是南半球的冬季,C错误;该图是近地面的等压线图,B错误。

【思路点拨】风向的画法是由高压指向低压,南半球左偏,北半球右偏。夏季陆地形成低压,冬季形成高压是解题的关键。

     

1958年竺可桢在《中国的亚热带》一文中指出:我国亚热带北界接近34°N,即淮河、秦岭、白龙江一线直至104°E;南界横贯台湾中部和雷州半岛南部。完成20~21题。 

20.我国亚热带在34°N以南、104°E以西分布范围小,主要影响因素是(    )

A.纬度位置          B.地形            C.季风           D.海陆位置

21.北半球亚热带在我国分布总体偏南,是因为我国(     )

A.冬季气温南高北低          B.地形阻挡了夏季风深入西北

C.夏季南北普遍高温          D.冬季风势力强且影响范围广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及全球气候变化

 

【知识点】本题考查温度带及其影响因素。

【答案解析】 20.B 21. D

解析:20题,34°N以南、104°E以西,由于地势较高,气温较低,所以不是亚热带,是地形因素。

21题,亚热带在我国分布总体偏南,意味着我国较冷一些,即受到冬季风的影响。

【思路点拨】海拔高,气温低,所以青藏高原是高寒气候。而冬季风也影响气温的高低。

     

北半球西风气流受青藏高原阻挡,分为南北两支,冬季,西风气流南移,其南支气流沿青藏高原南缘向东移动,带来暖湿气流,读图,回答22——23题。

22.在我国,南支暖湿气流与北方南下冷空气势均力敌,相持不下,从而在昆明与贵阳之间形成

A.准静止锋         B. 冷锋           C. 反气旋             D. 暖锋

23. 在图示天气系统控制下,昆明可能出现的天气状况为

A. 阴雨连绵         B. 风和日丽      C. 晴雨无常          D. 暖锋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常见的天气系统

 

【知识点】本题考查锋面和天气状况。

【答案解析】 22.A 23.B

解析:22题,冷暖气流实力相当,是准静止锋,A正确。

23题,昆明受单一暖气团影响,所以风和日丽。B正确。

【思路点拨】锋面附近有多连绵降水,而受单一气团影响,一般天气晴朗。

     

读下图,回答24题

24.在图1中所示甲乙丙丁四地,年降水量由多到少的正确排序是(    )

A.甲乙丙丁       B.乙甲丙丁        C.丙丁乙甲        D.丁丙乙甲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大气的水平运动

 

【知识点】本题考查地形雨的形成。

【答案解析】 24.A

解析:北京有由东南向西北降水逐渐降低,且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所以甲>乙>丙>丁。

【思路点拨】我国降水由东南向西北降水递减,受地形的影响,各地一般都是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读下图,甲地(位置见图2)气温年变化较小,5—8月降水稀少。据此完成25——26题。

25.甲地气温年较差较小的主要原因是

A.海拔较高    B.纬度较低      C.距海较远     D.植被较好

26.甲地5—8月降水稀少的主要原因是

A.处于盛行西风的背风坡          B.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

C.受干燥的东北信风影响          D.受高纬干冷气流控制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三圈环流与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及其影响

 

【知识点】本题考查年较差和气压带风带。

【答案解析】 25.B 26. B

解析:25题,纬度越低,气温年较差越小,且是最主要的原因,所以B正确。

26题,58月副热带高气压带移动到这里,盛行下沉气流,所以降水较少。

【思路点拨】赤道地区年较差小,极地年较差大,副高影响某地,气流下沉,一般降水较少。

     

野外考察是发现和解决地理问题的重要方法。图是某地理兴趣小组在野外考察中拍摄的照片。读图,完成27——29题。

27.图中砾石滩常见于大河的   (    )

A.河源          B.凸岸         C. 凹岸          D.入海口

28.下列地貌形态的形成作用中,有与图2中使砾石变圆的作用类似的是(     )
  A.石笋          B.冰斗         C.风蚀蘑菇       D.花岗岩风化球

29.粒径分布是分析河流沉积物特性的重要指标。同们绘制了四幅直径2cm以上的砾石粒径统计图,其中能反应上图中粒径分布特征的是(     )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内力作用与地貌

 

【知识点】本题考查外力作用。

【答案解析】 27.B 28. C 29.D

解析:27题,砾石在凸岸沉积,而凹岸一般侵蚀。入海口处一般沙粒较小。

28题,砾石变圆是外力摩擦作用,石笋是溶蚀作用A错误,冰斗是冰川作用,B错误;

风蚀蘑菇是风力侵蚀、摩擦而成C正确;花岗岩风化球是风化作用D错误。

29题,上游水量较少,大颗粒少,随着水量的加大,大颗粒增加,到下游,又由于流速降低,携带能力下降,大颗粒减少。

【思路点拨】学会分析外力作用,熟悉一般的地貌,可以进行判定。

     

读下图,结合图文资料,回答第30题。

图4所示甲乙丙三地都是淤泥质海岸,且属于地壳持续下沉区。
30.经考证发现,近30年来,甲地海岸线基本稳定,乙地海岸线向海推进,丙地海岸线向陆地后退。形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因素是三地海岸的(      )

A、地貌形态      B、泥沙沉积量        C、河流密度        D、抗蚀能力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地壳物质循环及对地表的影响


【知识点】本题考查沉积作用。

【答案解析】 30.B

解析:海岸线受到海浪的侵蚀作用,若泥沙沉积作用大于侵蚀作用,则向海推进,若泥沙沉积作用小于于侵蚀作用,则向陆地推进,若泥沙沉积作用等于侵蚀作用,则不变。所以B正确。

【思路点拨】熟悉海口处的地貌作用是解题的关键。

     

材料一:斑头雁是食草性水禽,喜集群,飞翔能力强,有迁徙习性,其迁徙路线和时间相对固定。图16为斑头雁在亚洲地区的主要迁徙路线示意图。

材料二:斑头雁于3月中下旬到达青海湖开始营巢、产卵,6月中旬至7月中旬进入孵化高峰期,然后育雏、换羽,8月底开始迁出。图17为斑头雁从繁殖地迁至越冬地的实际观测路线及沿线停留地示意图,下表是青海湖附近某地多年平均气象观测资料。

图16

 

图17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全年

平均气温/℃

-7.4

-3.9

1.9

8.1

12.4

15.3

17.3

16.6

12.3

6.6

-0.3

-5.7

6.1

降水量/mm

1.2

2.2

7.0

19.0

43.0

59.2

88.2

74.0

54.4

20.5

3.9

1.2

373.8

(1)青海湖斑头雁繁育过程与当地气温变化的关系是________。

(2)斑头雁从青海湖到雅鲁藏布江一带迁徙过程的时空特点是________,沿途停留地的环境是_______。

(3)南亚地区是斑头雁重要的越冬地,其冬季温暖的原因是________。恒河河口湿地和印度河湿地的气候类型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

(4)从繁殖地迁往南亚越冬地的过程中,斑头雁可能面临的最严峻考验是________。(填写字母)

A.飞越唐古拉山口  B.飞越雅鲁藏布江河谷  C.飞越喜马拉雅山  D.躲避恒河河口风暴潮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及全球气候变化

 

【知识点】本题考查动物迁徙路径,气候形成的原因。

【答案解析】(1)3 月中下旬气温回升,湖面解冻,斑头雁飞回繁殖地;6、7 月份气温为一年中最高, 有利于孵化;8 月底以后气温开始逐渐下降,斑头雁开始南迁。

解析:动物迁徙一般春季返回,秋季南迁,所以斑头雁3 月中下旬气温回升,湖面解冻,斑头雁飞回繁殖地;6、7 月份气温为一年中最高, 有利于孵化;8 月底以后气温开始逐渐下降,斑头雁开始南迁

(2)历时长;距离远;多次停留高(原)寒(冷)湿地(河湖、沼泽等)

解析:穿过青藏高原,路程较远,时间较长,多次停留高(原)寒(冷)湿地(河湖、沼泽等)

(3)纬度低、海拔低;北部山地高原对寒冷气流的阻挡热带季风气候热带沙漠气候(热带干旱半干旱气候)

解析:气温的影响因素与纬度关系很大,印度纬度低,气温高,且受寒冷的冬季风影响较小。

(4)C

解析:斑头雁穿过了青藏高原,越过了喜马拉雅山,所以C正确。

【思路点拨】通过区域的考查,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植被浅沟常布置在城市道路两侧、不透水地面的周边和大面积绿地内等处,可与城市雨水管网或集水池相连,其表面一般种草进行覆盖。图12为植被浅沟示意图。
 

指出植被浅沟在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中的作用。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生物与陆地环境

 

【知识点】本题考查植被的作用。

【答案解析】收集雨水(提高雨水的利用率;增加可利用水资源量);补充地下水(增加下渗);净化雨水;减轻城市内涝;调节小气候(美化环境)

解析:植被浅沟地势较低,利于雨水的收集,有滤网起到过滤作用,能补充地下水,净化雨水;减轻城市内涝;由于植被的呼吸作用,可以调节小气候(美化环境)

【思路点拨】会分析图示的过程,及展开知识点的迁移是解题的关键。

     

图15示意洪涝年份鄱阳湖与长江相连河段的水位变化。读图回答问题。

(1)说出滨湖地区涝灾最可能发生的时间,简析产生涝灾的自然原因。(9分)

 

(2)简述滨湖农业区防治涝灾可采取的主要措施。(6分)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地球的海洋环境

【知识点】本题考查河水与湖泊水的互相补给。

【答案解析】(1)可能发生在6月~9月(夏秋季节)。地势低洼,排水不畅;6月~9月雨季,降水多且集中;河湖均处于高水位,且河流水位更高,湖水难于外泄,甚至河水倒灌入湖。

解析:夏季河水水量较大,可能形成洪涝灾害,一般河水补给湖泊水,地势低洼更容易发生洪涝灾害。

(2)完善抗洪排涝系统;合理退田还湖;培育、推广耐涝作物;调整耕作制度和土地利用方式,减少灾损面积;开展防灾减灾教育,提高监测预警水平。(答三点即可)

解析:预防洪涝灾害一般从工程措施、生物措施、社会措施等方面去答

【思路点拨】自然灾害一般从天不时,地不利,人不和去分析,而措施一般从工程措施、生物措施、社会措施去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