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阜阳市太和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学情调研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诚”是中国传统社会的一个基本价值,融汇于政治、经济、文化、道德、艺术和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孟子说:“君子养心莫善于诚,致诚则无它事矣。”永嘉学派的叶适说:“是故天诚覆而地诚载,惟人亦然,如是而生,如是而死。”王夫之说:“诚与道,异名而同实者也。”在一些哲学家和思想家那里,诚已经具有了自然规律的意义,甚至被幻化为化生万物的精神实体。我们今天进行诚信文化建设,要善于面对和运用传统文化这个巨大的价值资源和历史现实。从总体上看,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脉是儒家的社会伦理文化,但它不是孤立存在的,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诚”是这个文化体系的一个核心价值,具有轴心性。《礼记》中说,“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

具体地说,从社会价值论角度看,我们研究诚信文化建设应该重视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个体价值主体性的涵育。“正心诚意”,诚信、真诚、诚实是个体人格育成的必备品质,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离不开诚的品质。诚是一种目的性价值,而不是工具性价值,是现代人格建设的构成性因素。诚即良知真心、赤子之心、天地良心。诚的反面是虚假和欺骗,主体责任的缺失和泯灭。朱熹说,“诚者,真实无妄之谓,天理之本然也”。诚的本义是真,可以从真实、真诚和真理三个层面挖掘诚的价值意蕴。一个高尚、伟大和充满理想的人格一定是以真实、真诚和追求真理为基础和底色的。我们需要把“三真”熔铸到新时代新型人格的塑造中。

二是价值主体间的融通性。与传统社会的封闭、稳定、确定、连续不同,现代社会是一个高度开放、流动、变化、断裂和不确定的社会,我们正经历着由熟人社会向陌生人社会、由身份社会向契约社会的深刻转型,传统的诚信价值体系面临着深刻的挑战。当代诚信文化建设有助于主体间增进可交流性、可合作性、可识别性和可确证性。没有现代性的诚信体系,人格的稳定性、连续性、可预期性将不复存在,碎片、断裂、虚假的主体人格将使主体之间的交往和社会价值运行无法展开。

三是社会价值主体性重建。诚是现代社会治理体系建设的基本价值原则。科学完善的市场经济体系是必须以现代诚信体系建设为支撑。我们必须把传统文化中的“诚”提炼升华为现代文明中的诚信价值,使其融入现代法治体系、经济运行体系、社会治理体系和文化建设体系。有了完备的诚信体系建设,我们的社会才可能是一个安全、和谐、自由、公正、美好、幸福的社会。互联网、大数据、高级算法和各种智能管理系统为现代诚信体系建设提供了越来越强大的物质基础和技术支撑,这是问题的一个积极方面。另一个应该警惕的方面是,诚信技术体系建设中个体价值主体性和完整性的保护,包括对个体人格价值的尊重、自由价值界限的守护、生命价值的看护和隐私等个人权利的保护。没有这个方面,现代文明社会中很多美好的事物将不复存在,我们将离马克思主义所设想的“自由人联合体”的理想社会越来越远。

应该说,我们今天倡导和加强诚信文化建设不但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而且具有得天独厚的文化资源优势。然而,反观现实,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面向未来、面向世界、面向人类的中国诚信文化建设也一定程度上存在着传统遗失、现代性缺失和审美迷失的危险,我们需要以更大的参照系、更长远的目光、更深的理论层次、更宽广的胸怀,审视今天的现实,判断和选择未来的路径。

(摘编自庞井君《新时代诚信文化建设的社会价值论意蕴》,《人民论坛》2018年3月)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诚”已被人们幻化为化生万物的精神实体,渗透于政治、经济、文化、道德、艺术和社会生活各个方面。

B. “诚”的本义是真,一个高尚、伟大和充满理想的人格必须具备良知真心、赤子之心、天地良心等优秀品质。

C. “诚”是指现代社会主体之间的交往和社会价值运行存在可交流性、可合作性、

D. 与传统的诚信价值体系不同,现代诚信体系建设有互联网、大数据、高级算法和各种智能管理系统为其提供强大的物质基础和技术支撑。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立足社会价值的角度,从三个方面论述了研究现代诚信文化建设应该重视的问题。

B. 文章引用孟子、朱熹等人的名言意在阐明“诚”是中国传统社会的一个基本价值。

C. 文章对比分析了现代社会与传统社会的不同,由此论述建立现代诚信体系的重要性。

D. 文章从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两个方面,论述了倡导和加强诚信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现代诚信文化建设离不开以儒家的社会伦理文化为核心价值的中国传统文化。

B. 现代人格建设必须要在人格的塑造中融入真实、真诚和追求真理等构成性因素。

C. 传统的诚信价值体系正面临着深刻的挑战,促使现代社会发生了深刻的转型。

D. 只要有了完备的诚信体系建设,就能建设一个安全、和谐、自由、幸福的社会。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现代文阅读

1. A 2. B 3. B

【1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A项中“‘诚’已被人们幻化为化生万物的精神实体”范围扩大,原文是“在一些哲学家和思想家那里,诚已经具有了自然规律的意义,甚至被幻化为化生万物的精神实体”。故选C。

【2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论点、论据、论证以及论证结构等的把握,同时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B项中引用朱熹的话意在阐明诚和真的关系。故选B。

【3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A项,“以儒家的社会伦理文化为核心价值的中国传统文化”错,原文意思是“儒家的社会伦理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脉”;C项曲解文意,原文是“现代社会是一个高度开放、流动、变化、断裂和不确定的社会,我们正经历着由熟人社会向陌生人社会、由身份社会向契约社会的深刻转型,传统的诚信价值体系面临着深刻的挑战”;D项绝对化,原文是“有了完备的诚信体系建设,我们的社会才可能是一个安全、和谐、自由、公正、美好、幸福的社会”。故选B。

【点睛】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类题目,错误设置一般为答非所问、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无中生有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答题时注意阅读题干,找准区位,然后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类题目的解题方法有这样几点:①根据要求确定提取信息的目标。②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在确定了提取信息的目标之后,要根据目标浏览全文,确定提取信息的区间。③准确寻找,筛选提取。筛选和提取信息类试题的答案均在文中,因此,及时找到选项在原文的位置,顺藤摸瓜,确定筛选范围。④仔细对照,正确判断。找准选项有关内容在原文的位置后,要把原文与选项对照,辨明正误。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小事       萧红

公园门口站着一个笑吟吟的老头,正是黄昏时候,夕阳在树梢闪着光辉,夕阳照满园里园外,拿着“派司”①,推着小车的孩子大人都是从那个转门进去。里面睡着孩子的小推车是从旁边那个宽门口进去的。

同样,那老头也是拿着“派司”,可是就不同了,他仍是站在门外笑,并不进来。

我们进了园门回头看时,他为什么笑呢?守园门的巡捕用一根竹杆点着孩子的脚,那孩子大概是老头的孙儿。

“哼!你就穿这个鞋子,你不穿袜子,外国人看到不许。”那巡捕还作了个鬼脸,把嘴唇向上一兜,把眼球向上一翻,我们站得近,所以那巡捕翻眼球翻到发白的程度,我们都看见。

我从前还不知道这个,我问我的同伴:

“怎么!外国人还管到穿袜子不穿袜子?”

“不行啊!不穿袜子就不让进的。”同伴答我。

我根据这话马上就找到例证:推车的保姆不穿袜子,外国孩子不穿袜子,漂亮女人不穿袜子。

“这不是吗?这不是都没穿袜子吗?”我就指着树下穿高跟鞋的女人。

“嗳!穿袜子,不穿袜子不是这样说。”

“那么怎样说呢?”

“‘不平’,这就叫‘不平’。”

再回头看时,那老头仍站在园门外,还是站得那样近,只要伸手推转一下转门就可以进来,就可以连孙儿也带进来。

老头看一看自己是不是拿着和别人一样的那么一个长方浅蓝色的纸片!大概他自己不相信这护照是好用的,他仔细的摸一摸,那是和别人一样,外面套了一片硬壳。

“好用的,好用的。”他把“派司”又放进衣袋去。

但是他仍不能进来,同时被夕阳拖长的连孙儿的影子也进了园门,那光着脚的,推着车子的保姆就踏着老头的影子走进园门。和孙儿一般高的外国孩子也光着脚,踏着孙儿的影子跑进去。巡捕没有去问其余的孩子,也不用竹竿去敲打其余的孩子们赤光的脚。

老头,他微微的露着笑脸,挟着羞容,望着这有趣而不得见的公园,他更加憧憬了吧!和孩子一般地,听说里面有水池,满池的金鱼呢!

孙儿站在身边,并不像别的孩子一般遇了不满意的事就闹起来,他看一看公公,再看一看巡捕。

我们走得远了,再回头看时,那老头已不见了。

再走几步,草地上摆着藤椅,也是老头,带着眼镜,就坐在藤椅上喝汽水。

“这边就喝汽水,也是老头,站在园门外的也是老头……”

我的同伴说:“老头与老头之间不同如是。”

“嗳呀!”我叹息出来。

“进不了公园这是小事,没饭吃的,被杀的……”

“杀是听说惯了,一个公园看看就不许……”

“就要的是这股‘劲’吗?穿草鞋进公园有多么不体面,阔人和外国人不愿意看。”我的同伴说。

我想了又想,并不是因为那老头赤脚,假若他穿一双用金丝绞成的“草鞋”,那么也可以进的?他的鞋是用草做的,是用不值钱的东西做的。

同时证明那老头也是不值钱,不值钱的人,逛公园也罢,不逛公园也罢!

小事,这就是小事。

(《时事新报》1935年8月4日)

【注】①派司:指厚纸印成的或订成本儿的出入证、通行证、护照等。

4.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一开头就写老头的“笑吟吟”,既表现了老头和善的性格,也同看守园门的巡捕形象形成了鲜明对比。

B. 小说用两大段文字详细地叙述“我”和“同伴”的对话,主要目的在于表现“我”爱思考和爱较真的性格。

C. 作者在小说结尾处用“不值钱的人,逛公园也罢,不逛公园也罢”一句反语,表达自己愤怒已极的感情。

D. 小说采用第一人称,不仅可以用亲眼所见证实故事的真实性,还有助于发表议论,表达作者观点。

5. 小说多次写到“派司”,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说明。

6. 小说以“小事”为题,有哪些方面的考虑?请结合作品进行分析。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现代文阅读

4. B

5. ①“派司”是出入证、通行证、护照等,小说开头写老头拿着派司,是为了说明这老头同样是可以进入公园的。②小说第二次写“那老头也是拿着“派司”,可是就不同了,他仍是站在门外笑,并不进来”,既是为了设置悬念,激起读者的阅读欲望,同时也是为了给下文写“不平”做好铺垫。③小说第三次写老头看自己的派司,嘴里念叨着“好用的”,再一次强调了“不平等”,让读者这对老头所受的不平等待遇产生强烈印象。

6. ①能不能让没穿袜子的老头进入公园,的确是件小事;②但那些没穿袜子的外国人的保姆和孩子能进公园,说明当时崇洋媚外、歧视中国人的现象是何等的严重。③作者以“小事”为题,是反语,表现了作者对当时崇洋媚外、其实中国人的现象的愤恨。

【4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解答本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人物、语言、观点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B项分析鉴赏错误,小说这样写,主要目的应该是在于突出巡捕讨好外国人、歧视中国人的奴颜媚骨,反映作者的愤怒心情故选B。

【5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的能力。本题题干要求分析小说多次写到“派司”,这有什么好处。这是对小说中物象作用的考查。回答此题,注意题干中“多次”的关键词,应该先把文中所有“派司”的描写找出来,然后应该从“派司”这个道具对表现小说主题、揭示人物性格和发展故事情节等方面的作用进行分析。如人物方面:“派司”是出入证、通行证、护照等,小说开头写老头拿着派司,是为了说明这老头同样是可以进入公园的。情节方面:小说第二次写“那老头也是拿着“派司”,可是就不同了,他仍是站在门外笑,并不进来”,既是为了设置悬念,激起读者的阅读欲望,同时也是为了给下文写“不平”做好铺垫。主旨方面:小说第三次写老头看自己的派司,嘴里念叨着“好用的”,再一次强调了“不平等”,让读者这对老头所受的不平等待遇产生强烈印象。

【6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的作用。题干要求分析小说以“小事”为题,有哪些方面的考虑。此题是对标题含义及其作用的考查,回答此题,关键要点在于对“小事”的认识和对作立场的观点的把握,答题时要注意结合小说的主旨进行分析。如能不能让没穿袜子的老头进入公园,的确是件小事;但那些没穿袜子的外国人的保姆和孩子能进公园,说明当时崇洋媚外、歧视中国人的现象是何等的严重。所以作者以“小事”为题,是反语,表现了作者对当时崇洋媚外、其实中国人的现象的愤恨。

【点睛】“物象”作用归纳

如果小说中引入特别重要的物件,它的主要作用是突出人物性格,揭示深化主题等。有时反复出现,串起相关情节,从而成为文章的线索,兼有使结构更加严谨的作用;渲染环境,或者具有象征意义。我们一般可以从下面四个角度进行梳理归纳:

1.对情节的作用

推动情节的发展;串联起相关的情节,成为文章的线索;为下文做铺垫、伏笔等作用。

2.对主要人物的作用

通过对物象的象征意义来把握主要人物的形象特点,或者通过对物象的叙述和描写,侧面衬托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形象,使主要人物的性格更加鲜明。

3.对环境的作用

若物象属于自然环境的一部分时,主要作用是渲染气氛,奠定基调。

4.对主题的作用

使小说的内容更加充实,深化、升华文章的主题,增添小说的艺术感染力。

【注意】1.要结合文本内容具体分析物象的作用,先要注意物象类别与特征。

像“太阳”“雪”“竹”“梅”等物象属自然环境中的一部分,本身就具有环境描写的作用,特别注意它在渲染气氛、铺设背景中的作用;

像与人物密切相关的物象,特别注意它在表现人物中的作用。

2.要注意它出现的位置,尤其是反复出现的位置,要紧紧结合其上下文分析。

3.不是所有小说中的物象都具有以上的所有作用,也不是只要考物象题就考它的四个作用,有时只考一个或两个方面,答题时应注意命题特点和要求来作答。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中央环保督察启动“回头看”:严禁“一律关停”、“先停再说”等敷衍做法

近日,第一轮中央环境保护督察整改情况开展“回头看”将启动,地方出现环保“一刀切”行为将被严肃问责。

同时,环境部强调,为防止一些地方在督察进驻期间不分青红皂白地实施集中停工停业停产行为,影响人民群众正常生产生活,生态环境部专门研究制定《禁止环保“一刀切”工作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请各中央环境保护督察组协调被督察地方党委和政府抓好落实。

《意见》要求,中央环境保护督察组将把环保“一刀切”作为生态环境领域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典型问题纳入督察范畴,对问题严重且造成恶劣影响的,严格实施督察问责。

《意见》指出,督察进驻期间,被督察地方应按要求建立机制,立行立改,边督边改,切实解决人民群众生态环境信访问题,切实推动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查处到位、整改到位、问责到位。在整改工作中要制订可行方案,坚持依法依规,加强政策配套,注重统筹推进,严格禁止“一律关停”“先停再说”等敷衍应对做法,坚决避免集中停工停业停产等简单粗暴行为。

对于不同的问题,环境部要求要有不同的应对方式。对于工程施工、生活服务业、养殖业、地方特色产业、工业园区及企业、采砂采石采矿、城市管理等易出现环保“一刀切”的行业或领域,在边督边改时要认真研究,统筹推进,分类施策。对于具有合法手续且符合环境保护要求的,不得采取集中停工停产停业的整治措施;对于具有合法手续,但没有达到环境保护要求的,应当根据具体问题采取针对性整改措施;对于没有合法手续,且达不到环境保护要求的,应当依法严肃整治,特别是“散乱污”企业,需要停产整治的,坚决停产整治。对于督察进驻期间群众环境信访问题,既要推进问题整改,也要注重政策引导,在整改工作中尽可能避免给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带来不良影响。(凤凰网2018年5月28日)

材料二:环保“钦差”升级后 这些地方撞到枪口上

根据安排,第一批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回头看”共组建6个中央环境保护督察组,组长由朱之鑫、吴新雄、黄龙云、马中平、张宝顺、朱小丹等担任,副组长由生态环境部副部长黄润秋、翟青、赵英民、刘华等担任,采取“一托一”或者“一托二”的方式,分别负责对河北、河南,内蒙古、宁夏,黑龙江,江苏、江西,广东、广西,云南等省(自治区)开展“回头看”督察进驻工作。

第一批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回头看”进驻一览表

组别

组长

被督察地方

进驻时间

值班电话

邮政信箱

中央第一环境保护督察组

朱之鑫

河北

2018年5月31日-6月30日

0311—87801028

石家庄市邮政信箱638号

河南

2018年6月1日-7月1日

0371—65603600

郑州市70号专用邮政信箱

中央第二环境保护督察组

吴新雄

内蒙古

2018年6月6日-7月6日

0471—6960015

呼和浩特市2588号邮政信箱

宁夏

2018年6月1日-7月1日

0951—5986000

银川市第18004号邮政信箱

中央第三环境保护督察组

黄龙云

黑龙江

2018年5月30日-6月30日

0451—84010912

哈尔滨市第450号邮政专用信箱

中央第四环境保护督察组

马中平

江苏

2018年6月5日-7月5日

025—83585266

南京市1420邮政信箱

江西

2018年6月1日-7月1日

0791—88918612

南昌市3622邮政专用信箱

中央第五环境保护督察组

张宝顺

广东

2018年6月5日-7月5日

020—87766710

广州市713信箱

广西

2018年6月7日-7月7日

0771—5577276

南宁市2018-6号邮政专用信箱

中央第六环境保护督察组

朱小丹

云南

2018年6月5日-7月5日

0871—63886001

昆明市第98号信箱

 

第一批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进驻情况(人民网,2018年6月9日)

材料三:新一轮环保督察释放了什么信号?  专访生态环境部政研中心主任吴舜泽

经济观察报:如何理解环保与经济这“两本账”?

吴舜泽:按照中央要求,在生态环境保护上,一定要算大账、算长远账、算整体账、算综合账,不能因小失大、顾此失彼、寅吃卯粮、急功近利。

第二轮环保督察肯定会很大程度上解决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因为不解决环境问题的经济账从根本上讲是不经济的、不可持续的。

中国和世界的实践证明,解决环境问题从来没有脱离经济、超越经济发展阶段。需要注意的是,在生态环保上,我们已有足够的经济能力多还旧账、少欠甚至不欠新账,所谓“两本账”完全可以合并考虑,算大账、算长远账。要通过依法常态化严格监管,公平对待所有市场主体。严格监管各类排污企业,本质上不会增加较长时期内的社会总成本,只是调整环境成本在时空上的利益分配格局和生产关系。

实际上,环保督察对经济社会有长期综合正效益,有利于腾出环境容量,以优化投资环境,发展一批生态型特色产业和资源能源高效利用产业,培育新动能和新增长点。这些发展趋势与国家宏观调控方向完全一致,为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夯实了基础,符合高质量发展要求。

可以说,依法严格监管影响的只是那些对人民美好生活带来负效果的不良增长和危害国家长远发展的“黑色”增长。而解决突出环境问题,不仅会促使经济取得新进展,还可以实现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近年来,中国环境与经济形势面临诸多新问题,尽管生态环境在持续改善,但部分地区、行业的污染状况还存在恢复性波动和反弹,所以今后仍需更加严格的环保执法力度,多从算大账、长远账角度考虑。这应是第二轮中央环保督察重点关注的深层次问题。 (《经济观察报》2018年4月28日)

7.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生态环境部研究制定《禁止环保“一刀切”工作意见》,是为了防止一些地方为应付中央督察而实施集中停工停业停产行为,影响群众的正常生产生活。

B. 一些地方所采取的“一律关停”“先停再说”等“一刀切”行为,属于生态环境领域内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典型问题,全都将被严格实施督察问责。

C. 在网上公布各中央环保督察组的进驻地及各组组长姓名、值班电话和邮政信箱,是为了更好地进行阳光操作,有利于群众举报一些地方的敷衍行为。

D. 环境保护同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能通过环保督察得到很大程度的解决,不解决环境问题就难以有可持续发展的经济,环保督察对经济有长期综合正效益。

8.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环保“一刀切”之所以是生态环境领域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的典型问题,是因为对不同问题应有不同方式应对,要尽量避免给群众生产生活带来不良影响。

B. 从材料二和材料三可以看出,中央环保督察为了更加严格环保执法力度,采取了相应措施来应对部分地区、行业还存在的污染状况恢复性波动和反弹。

C. 解决环境问题虽然不能脱离经济,不能超越经济发展阶段,但我国现在经济能力已经足够考虑环保账和经济账,让我们多还旧债,少欠甚至不欠新债。

D. 从长期看,环保督察对经济社会有长期综合正效益,有利于优化投资环境,发展一批生态型特色产业和资源能源高效利用产业,不会增加社会总成本。

9. 以上三则材料中,凤凰网同人民网、《经济观察报》报道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有这种不同?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现代文阅读

7. B 8. D

9. ①凤凰网的报道侧重在概述《禁止环保“一刀切”工作意见》的主要内容,这是为了让读者知道第一轮中央环境保护督察整改情况开展“回头看”的目的。②人民网的报道侧重在告知中央环保督察组各组所负责的督查地以及各组组长姓名和值班电话举报邮箱等,以便群众监督和举报;所以用表格加文字说明的形式。③《经济观察报》的报道侧重在记述吴润泽对《经济观察报》记者所提问题的回答,这是为了向读者作权威介绍,说明新一轮环保督察的必要性,指出新一轮环保督察的意义在于传达出中央今后仍将继续加大更加严格的环保执法力度。

【7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此类试题回答时需注意,筛选和提取信息类试题的答案均在文中,因此,及时找到选项在原文的位置,顺藤摸瓜,确定筛选范围。要把原文与选项对照,辨明正误。B项,此项犯以偏概全错误,相关内容在材料一原文是“对问题严重且造成恶劣影响的,严格实施督查问责”。故选B。

【8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此类试题回答时需注意,筛选和提取信息类试题的答案均在文中,因此,及时找到选项在原文的位置,顺藤摸瓜,确定筛选范围。要把原文与选项对照,辨明正误。D此项错在遗漏信息,相关内容在材料三,原文是“本质上不会增加较长时间内的社会成本”,此项表述掉了“本质上”和“较长时间内”两个限制语故选D。

【9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这是一道信息筛选的题目,此类试题答题时要注意审清题干,然后锁定区域,概括文意作答,此题是综合筛选的题目,要立足原文。注意题干中“报道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的要求,首先明白题干重点“报道的侧重点”,就是要概括出每一则材料的主要信息;第二步,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即找出材料如何体现报道的侧重点的,所以作答时可以采用事例和观点相结合的形式。答题时,首先要抓住各则材料内容的不同,然后再根据这些不同并结合材料的不同标题分析其中的原因。如材料一中主要是就《禁止环保“一刀切”工作意见》的主要内容进行阐述;材料二中主要是就中央环保督察组各组所负责的督查地以及各组组长姓名和值班电话举报邮箱等用表格加文字说明的形式进行阐述的;材料三《经济观察报》的报道侧重在记述吴润泽对《经济观察报》记者所提问题的回答。

【点睛】对于筛选概括性的题目,一定要注意审题,先从题干中找到答题的方向,然后在题干的指引下到文中找答题的区域。解答这类题的步骤一般如下:第一,粗读全文,看这篇文章主要谈什么问题,或者说了件什么事。第二,以段(句)为单位仔细审读,然后用一句简明的话把段意标示出来。第三,分析段落(句子)之间的内在联系,划分文章层次。具体做法可找段落中的明显信息,如开头总起句、中心句、结尾总结句、承上启下过渡句等,它们往往就是段意的提示。另外,还有段落的抒情句或议论句等。第四,无明显的信息的段落,应该通读全文(段),找出概括性的语句关键词语,分析合成段意。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李遂,字邦良,丰城人。弱冠,从欧阳德学。登嘉靖五年进士,授行人。历刑部郎中。锦衣卫送盗十三人,遂惟抵一人罪,余皆辨释。东宫建,赦天下。遂请列“大礼”大狱诸臣于赦令中,尚书聂贤惧不敢,乃与同官卢蕙请于都御史王廷相,廷相从之,事虽报罢,议者嘉焉。

俄调礼部,忤尚书夏言。因事劾之,下诏狱,谪湖州同知。屡迁广东按察使,释囚八百余人。进山东右布政使。江洋多盗,遂迁右佥都御史提督操江。军政明,盗不敢发。俺答犯京师,召遂督苏州军饷。未谢恩,请关防符验用新衔。帝怒,削其籍。

三十六年,倭扰江北。廷议以督漕都御史兼理巡抚不暇办寇,请特设巡抚,乃命遂以故官抚凤阳四府。三十八年四月,倭数百艘寇海门。遂乃命副使刘景韶、游击丘升扼如皋,而身驰泰州当其冲。时贼势甚盛,副将邓城之败绩,指挥张谷死焉。贼知如皋有备,将犯泰州,遂急檄景韶、升遏贼。连战丁堰、海安、通州,皆捷。贼沿海东掠,遂令景韶、升尾之,而致贼于庙湾。通政唐顺之、副总兵刘显来援,贼大败走,以余众保庙湾。庙湾贼据险不出,攻之月余不克。遂令景韶塞堑、夷木压垒陈,火焚其舟,贼乘夜雨潜遁。官军据其巢,追奔至虾子港,江北倭悉平。帝大喜,玺书奖励。贼驻崇明三沙者,将犯扬州。景韶战连胜,围之刘庄。会刘显来援,遂檄诸军尽属显。攻破其巢,追奔白驹场,贼尽殄。时遂已迁南京兵部侍郎。论功,予一子官,赉银币。御史陈志勘上遂平倭功,前后二十余战,斩获三千八百有奇。

江北池河营卒以千户吴钦革其帮丁,殴而缚之竿。遂已召拜兵部左侍郎,以言官荐擢南京参赞尚书,镇抚之。营卒惑妖僧绣头,复倡讹言。遂捕斩绣头,申严什伍,书其名籍、年貌,系牌腰间,军乃戢。越四年,以老致仕。

遂博学多智长于用兵然亦善逢迎帝将重建三殿遂奏五河县泗水中涌大杉一此川泽效灵为圣主鼎新助帝大喜由此益眷遇卒,赠太子太保,谥襄敏。

   (选自《明史卷二百零五》,有删节)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遂博学多智长/于用兵然亦善/逢迎帝将重建三殿/遂奏五河县泗水中涌大杉一/此川泽效灵/为圣主鼎新助/帝大喜/由此益眷遇/

B. 遂博学多智/长于用兵/然亦善逢迎/帝将重建三殿/遂奏五河县泗水中涌大杉/一此川泽效灵/为圣主鼎新助/帝大喜/由此益眷遇/

C. 遂博学多智/长于用兵/然亦善逢迎/帝将重建三殿/遂奏五河县泗水中涌大杉一/此川泽效灵/为圣主鼎新助/帝大喜/由此益眷遇/

D. 遂博学多智/长于用兵然/亦善逢迎/帝将重建三殿/遂奏五河县泗水中涌大杉/一此川泽效灵/为圣主鼎新助/帝大喜/由此益眷遇/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行人,官职名,明代设行人司,掌管传旨,册封、抚谕等事。

B. 东宫,指古代皇宫中的一种建筑,借指居住东宫的皇帝接班人。

C. 诏狱,指九卿、郡守一级的高官有罪,需皇帝下诏才能系狱的案子。

D. 言官,负责监督官员并与向皇帝进谏的官员,官职一般并不很高。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李遂办案认真,不随意治罪。他在担任刑部郎中时,将锦衣卫送来的十三个罪犯只用一人抵罪,还放走八百多囚犯。

B. 李遂善于用兵,多次打败倭寇。在倭寇侵犯泰州时,他指挥部队在丁堰、海安、通州等地作战,接连取得胜利。

C. 李遂治军有方,军纪严明。当妖僧绣头蛊惑士兵时,他抓捕斩杀了绣头,同时申严纪律,让军士都挂上腰牌。

D. 李遂也有喜欢奉迎皇帝的缺点。在皇帝要重建三殿时,他称颂泗水中涌现的一棵大杉树是山川献给英明皇帝的礼物。

13. 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乃与同官卢蕙请于都御史王廷相,廷相从之,事虽报罢,议者嘉焉。

(2)御史陈志勘上遂平倭功,前后二十余战,斩获三千八百有奇。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文言文阅读

10. C 11. D 12. A

13. (1)李遂于是和同官一起向都御史王廷相请示,王廷相听凭他们这样做,事情虽然宣告结束(没有成功),但议论此事的人们都赞美他。

(2)御史陈志核实奏上李遂平定倭寇的功劳,前后二十余次战斗,杀死、俘虏三千八百多倭寇。

【10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把句子代入原文,结合语境理解句子的大概意思,然后要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如本题中,“博学多智”是“遂”的谓语,其后应断句。介宾短语“于用兵”是形容词“长”的补语,其后应停顿;转折连词“然”作为停顿标志,之前也应停顿。据此可排除A、D两项。比较B、C两项,数词“一”作为“大杉”的后置定语,不能同后面的“此”相连,于是得出答案。故选C项。

【11题详解】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此类文化常识题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此题D项错误可根据文中“遂已召拜兵部左侍郎,以言官荐擢南京参赞尚书”一语推断得知:李遂是因为言官的推荐才由兵部左侍郎这个已经比较高的职位升任到南京参赞尚书这个更高的职位的,可见言官的官职是比较高的。正确的解释颖该是:言官,权力较大、有时连皇帝也无可奈何的官员,主要负责监督与上谏。故选D。

【12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考生应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然后与选项进行比较分析。A项错误在于错乱时空:放走八百多囚犯不是在担任刑部郎中时,而是在担任广东按察使时。故选A。

【13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文言翻译要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同时注意字字落实。翻译后的句子要通顺,不能出现病句。第一句得分点:请:请示;报罢:宣告结束(没有成功);议者:议论此事的人们赞美。第二句得分点:勘:核实;上:名词作动词,上奏;斩获:杀死、俘虏;奇:零头数

【点睛】对于概括归纳文章内容的题目,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①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②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

 

参考译文:

李遂,字邦良,丰城人。二十岁那年,跟从欧阳德学习。考中嘉靖五年(1526)进士,被授予行人的官职。历任刑部郎中。锦衣卫送十三个强盗来治罪,李遂只用一人抵罪,其他的都被他分辨事实后释放。确立太子时,大赦天下。李遂请求将“大礼”这件大案的各位大臣都列在赦令中,尚书聂贤恐惧不敢,李遂于是和同官一起向都御史王廷相请示,王廷相听凭他们这样做。事情虽然宣告结束(没有成功),但议论此事的人们都赞美他。

不久李遂被调到礼部,冲撞了尚书夏言。夏言就借一件事弹劾他因而遭下诏狱,被贬任为湖州同知。李遂又逐渐被升职为广东按察使,在位期间释放囚徒八百多人。李遂升任山东右布政使。当时江洋多盗贼,李遂被调任右佥都御史提督操江。他军政严明,盗贼都不敢生事。俺答侵犯京师,朝廷征召李遂督苏州军饷。他没有向皇上谢恩,就请求关防验符使用新的官衔。惹得皇帝恼怒了,削去了他的官籍。

嘉靖三十六年(1557),倭寇侵扰江北。朝廷讨论说因督漕都御史兼理巡抚,没有时间对付敌寇,请求特别设置巡抚,于是命李遂用原官身份巡抚凤阳四府。嘉靖三十八年(1559)四月,倭寇数百艘船侵犯海门。李遂于是命令副使刘景韶、游击丘陛扼守如皋,而自己亲驰泰州首当其冲。当时敌贼声势非常强盛,副将邓城抵御敌人被打败,指挥张谷战死。敌贼知道如皋有准备,准备侵犯泰州,李遂急檄令刘景韶、丘升遏止敌贼。接连在丁堰、海安、通州作战,李遂都打了胜仗。敌贼沿海向东掠去,李遂下令刘景韶、丘升尾随其后,并且在庙湾招引敌贼。通政唐顺之、副总兵刘显前来支援,敌贼大败逃走,用剩下的敌贼保庙湾。庙湾敌贼占据险要不出,进攻了一个多月,还不能攻克。李遂命令刘景韶堵塞堑要、砍树木压平垒阵,用火焚烧的人的船只,敌贼乘夜雨潜逃。官军占据敌人的巢穴,追赶敌人到虾子港,江北的倭寇全部被平息。皇帝大喜,用玺书奖励官兵。驻扎在崇明三沙的敌人,准备侵犯扬州。刘景韶与他们交战,连连取得胜利,将他们围困在刘庄。等待刘显来支援,李遂下檄令诸军都归刘显指挥。部队攻破敌人巢穴,将敌贼追赶到白驹场,敌贼全部被歼。这时李遂已迁任南京兵部侍郎。评定功劳,对他的一个儿子赐予官职,赏赐银币。御史陈志核实奏上李遂平定倭寇的功劳,前后二十余次战斗,杀死、俘虏三千八百多倭寇。

江北池河营的士兵因为 千户吴钦革除他们的帮丁,就殴打吴钦并将他缚在竿子上。这时李遂已被召封为兵部左侍郎,因言官推荐而提升为南京参赞尚书,这件事就由他来镇压安抚。营卒被妖僧绣头所惑,又散布流言。李遂将绣头捕住杀掉,再三向队伍申严纪律,书写军士的姓名籍贯,年龄相貌,系牌腰间,军士才止息。过了四年,李遂因年老辞官退休。

李遂博学多智,长于用兵,但他也善于逢迎。皇帝准备重新建造三殿,李遂奏说五河县泗水中涌现大杉一棵,这是川泽效灵,为助圣主鼎新革故,皇帝大喜。从此皇帝更加宠爱李遂。死后,赠太子太保,谥号襄敏。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塞上听吹笛高适

雪尽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14. 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这首七言绝句,诗、画和音乐完美结合,描绘了一幅优美动人的塞外春光图,边塞诗中含有几分田园诗风味。

B. 诗歌的后两句与李白的“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意境不同,李诗写思乡情,高诗表戍边意。

C. 诗中的“梅花何处落”问得很巧妙,既呼应雪净月明的实景,又委婉含蓄地表达了思念家乡的强烈感情。

D. “梅花何处落”还巧妙运用了通感的手法:战士由听曲而想到故乡的梅花之落,强烈的思乡感情呼之欲出。

15. 诗的写景有“虚景”和“实景”之分。请具体说说这首诗写了哪些虚景和实景。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诗词赏析

14. B

15. 诗的前两句写的是实景,是诗人眼见耳闻之景:胡人居住的边塞地区,冰雪已经消融 ,傍晚,放牧的马群陆续归来;一轮明月升起,清辉洒满大地,羌笛悠悠,在戍楼间响起。后两句写的是虚景:将“梅花落”三字拆用,嵌入“何处”二字,构成一种虚景,仿佛风吹的不是笛声而是落梅的花片,它们四处飘散,一夜之间梅花洒满关山。

【14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原诗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回答此类题目首先审题,题干要求选出“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这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然后判断正误。B项错误是“意境不同”的说法,两诗意境相近,表达的都是思乡之情。故选B。

【15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核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此类试题答题时先审清题干,确定答题区间;然后浏览文本确定答题要点;最后根据要求组织答案回答此题,首先要明白所谓“虚景”和“实景”的意思,在诗歌中,所谓“实景”指的是诗词中诗人眼见耳闻之景,所写的是实实在在的景物;所谓“虚景”,不是眼前实在的景物,而是心中所想的景物。所以本题就是考查实写和虚写的手法。本首诗前二句写的是实景:胡天北地,冰雪消融,是牧马的时节了。傍晚战士赶着马群归来,天空洒下明月的清辉。开篇就造成一种边塞诗中不多见的和平宁谧的气氛。三四句写:在如此苍茫而又清澄的夜境里,不知哪座戍楼吹起了羌笛,那是熟悉的《梅花落》曲调啊。“梅花何处落”是将“梅花落”三字拆用,嵌入“何处”二字,意谓:何处吹奏《梅花落》?将“梅花落”拆用,又构成梅花开满关山的虚景,呼应雪净月明的实景,委婉含蓄地表达了内心思念家乡的强烈感情。仿佛风吹的不是笛声而是落梅的花片,它们四处飘散,一夜之中和色和香洒满关山。这首七言绝句,由雪净月明的实景写到梅花纷飞的虚景,虚实相生,搭配和谐,共同营构出一种美妙阔远的意境。

【点睛】虚实结合是古诗词重要的艺术手法之一。所谓“实”,是诗词中可以通过视觉、听觉、触觉等具体捉摸到的部分;所谓“虚”则是指诗词中表现的存在于人的思想意识之中的部分。具体地说,古典诗歌中的虚实结合有如下几种情况。

一、写景为实抒情为虚

人们常用“虚由实生,实仗虚行,以实为本,以虚为用”来分析诗歌中的虚和实关系,其实,这里的虚是指情、志、理,而实是指情、志、理所依托的景物。

二、物象为实想像为虚

空白手法是中国传统绘画艺术中一种常见的表现手法,艺术家通过画面上的物象启示观众,充分调动观赏者的想像,重现艺术的美好境界。如八大山人画一条生动的鱼,齐白石画一对的鲜活的虾,纸上别无他物,但我们却能感到满眼碧波。这里运用的就是空白的手法,使画面显得空灵而有韵味。古典诗词中也有许多这样的例子,读者在鉴赏中可以根据自己的经验,通过想像补充画面内容,从而获得审美的体验。

三、正面为实侧面为虚

诗人在描写景物,正面描绘景物的特征即可,但当有时景物的特征难以正面表达,或诗人着意追求一种委婉含蓄的美时,他们会采取侧面描写的方法,进行烘托或暗示,从而达到表现景物的目的。这种侧面描写其实也是一种虚实结合的写法。

四、形象为实抽象为虚

情感是一种抽象的事物,诗人常用比喻的手法,通过对具体景物生动形象的描写来表达自己抽象的感情。这是虚实结合的又一种情况

五、当前为实过去为虚

古典诗歌中,诗人在描写当前景况时,常插入作者经历过的,或是历史上发生过的景象,通过今昔对比来表达诗人内心的情怀。这也是一种虚实结合,当前景象为实,已逝景象为虚。

六、现时为实将来为虚

古典诗词中有不少诗句是设想未来之境,诗人以它来对当前之景当前之情进行对比或烘托,来抒发心中的情怀,这也是一种虚实结合。

七、己方为实对方为虚

这种写法与前一种有些相似,都是在借设想写当前,但不同之处在于前一种设想着眼于时间,后一种设想着眼于对方,故有人称之为“对写法”。

八、客观为实主观为虚

严格地说,写过去、写未来、写对方都是主观之景,这里为了阐释的方便,我们用“主观之景”来特指诗词中所描绘的梦境、仙境、誓愿等等。通过写梦境、仙境来抒发感情、表达理想的诗词,最有名的当数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这些诗句写出了神仙世界的吉祥与美丽,反衬了现实世界的凶险和丑恶,表达了诗人对现实世界的憎恶。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①在刘禹锡的《陋室铭》中,以“交往之雅”来表明“陋室”不陋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

②毛泽东在《沁园春·长沙》中表现了词人年轻时意气奔放,强劲有力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

③《荆轲刺秦王》 中表现燕国君臣同仇敌忾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名言名句

(1). ①谈笑有鸿儒, (2). 往来无白丁。 (3). ②书生意气, (4). 挥斥方遒。 (5). ③士皆瞋目, (6). 发尽上指冠。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名句的默写能力。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鸿”“”“瞋”等,要理解字义去记忆。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尽管中美已就经贸问题开展多轮磋商,力图解决分歧、实现双赢,但白宫依然置双方已经形成的共识于不顾,执意抛出500亿美元征税清单,挑起了世界前两大经济体之间的贸易战,既损害双边利益,也破坏世界贸易秩序。

自从挑起贸易争端至今,美方的反复无常不仅损耗和挥霍了自己的国家信誉,也让中国进一步认清了特朗普政府蛮横无理、自私任性的面目。中方早就有言在先,中国不希望打贸易战,但绝不惧怕贸易战。至于美国看似意外的举动,中国已做好准备,有足够的能力和决心回击这场强加给我们的贸易战:一方面,同等规模、同等力度的征税措施已经上路,将给美方以痛击;另一方面,美方征税清单落地之日,就是双方磋商达成的所有经贸成果        之时。

贸易战没有赢家,整个世界都将为美国单边主义错误行径买单。近期,美国挥舞着贸易战的大棒,随意砸向其它国家,充分暴露出特朗普政府对去全球化和反对贸易自由化的        。在美国眼里,国际贸易规则就是华丽的外衣,需要时拿来穿穿,不需要时就脱下裸奔。美国可以肆意妄为,但世界经济和国际贸易由不得、经不起这样反复折腾,中国必须与各国一道,(                 )。

为了解决贸易不平衡等问题搞贸易战,既损经济,更输道义,不符合全球利益。破坏多边贸易体系只会使各国倒退到各自为战、        的旧博弈模式。由美国发起的这出贸易战闹剧,已经把多边贸易秩序推向危险的悬崖边,唯有全世界有识之士共同抵制、携手合作,才可能拨正世界经济发展的航向。

从坚定选择改革开放那一天起,中国就决心要在世界经济的海洋里搏击风雨,也见惯了前进路上的         。美国的贸易保护主义大棒,既阻挡不了中国经济稳定向好的发展态势,更改变不了中国大踏步推进改革、扩大开放的既定方向。

17.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关于美国的举动看似意外,中国已做好准备,有足够的决心和能力回击这场强加给我们的贸易战

B. 对于美国的举动看似意外,中国已做好准备,有足够的能力和决心回击这场强加给我们的贸易战

C. 对于美国看似意外的举动,中国已做好准备,有足够的决心和能力回击这场强加给我们的贸易战

D. 关于美国看似意外的举动,中国已做好准备,有足够的能力和决心回击这场强加给我们的贸易战

18.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给好战者还以颜色,对这种不负责任的行为进行坚决反击,让好事者接受教训

B. 对这种不负责任的行为进行坚决反击,给好战者还以颜色,让好事者接受教训

C. 让好事者接受教训,对这种不负责任的行为进行坚决反击,给好战者还以颜色

D. 给好战者还以颜色,让好事者接受教训,对这种不负责任的行为进行坚决反击

19.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 付诸东流       抱残守缺       以邻为壑        惊涛骇浪

B. 功败垂成       抱残守缺       嫁祸于人        烟波浩渺

C. 付诸东流       故步自封       嫁祸于人        惊涛骇浪

D. 功败垂成       故步自封       以邻为壑        烟波浩渺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成语、熟语

17. C 18. B 19. A

【17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核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此类试题答题时应先浏览选项,排除有明显错误标志的句子,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可首先找出画横线句子语病所在。此句毛病有:关联词语“至于”用错、“能力和决心”词序不当,应为“决心和能力”。照此思路可知,A句毛病是:“关于”应改为“对于”,“看似意外”是修饰“举动”的,应置于“举动”之前。B句毛病是:“看似意外”应置于“举动”之前,“能力和决心”应调整为“决心和能力”。D句毛病是:“关于”应改为“对于”,“能力和决心”应调整为“决心和能力”。故选C。

【18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是一道语境补写题,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理清句间关系,再根据语境合理推导出所要填写的内容。应注意上下文语境和各选项句式以及叙述主体的衔接。此题各选项中都有代词短语“这种不负责任的行为”,代词短语应紧接连在其所指代的词语之后,由此可知应排A、C、D三项。故选B。

【19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此类试题答题时要熟记所有成语的含义,然后结合语境弄清所用成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暗示信息。结合语境正确分辨近义成语,辅以排谬法。“付诸东流”比喻希望落空,成果丧失,前功尽弃,好像随着流水冲走了一样。“功败垂成”的意思是事情在将要成功的时候遭到了失败。语境是“成果”,应用“付之东流”;“抱残守缺”形容思想保守,不求改进。“故步自封”比喻守着老一套,不求进步。语境强调的是“做法”,用“故步自封”;“以邻为壑”原意是将邻国当作沟坑,把本国的洪水排泄到那里去;后比喻把困难或 灾祸推给别人。“嫁祸于人”的意思是把自己的祸事推给别人。语境强调的是困难和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关系,用“以邻为壑”。“惊涛骇浪”比喻险恶的环境或尖锐激烈的斗争。“烟波浩渺”形容烟雾笼罩的江湖水面广阔无边。语境为“险恶的环境”,用“惊涛骇浪”

【点睛】语境补写答题技巧:

第一步:把握文段语脉,定位句子关系。

先初读语段,搞清整个语段或前后句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特别要注意关联词语,注意规律总结。明确补写的句子是总领下文的总起句,还是承上启下的展开句,还是对内容做出总结的总结句。

第二步:根据上下语境,注意合理推导。

考生要根据上下文提供的条件或者语境进行分析比照,从而合理地推断出所补写的内容。补写时需考虑陈述对象和话题的统一性,表述句式的合理性等。

第三步:检验补后内容,确保语意连贯。

检查补写后内容是否符合题干要求、语言是否连贯、有无语病、是否简洁等。要防止草率审题,盲目机械地答题,如果发现问题要及时纠错。最好在写好后代入原文读一读,看看是否真的连贯、贴切、严密。

     

李华读大学时,曾收到一位家乡长辈的资助,下面是他给这位家乡长辈的一封信中的一段话,其中有5处用词不得体,请指出并加以改正。

您的信已收到,寄来的家乡特产我只好笑纳。看到这些东西,我又忆及您对我这位小辈一贯的关心和爱戴,真是不胜感激。至于您托我为令郎联系租房一事,我定会鼎力相助,请您放心。过几日,我将托人惠赠给您一件礼物,相信您会喜欢。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语言文字的运用

①“笑纳”应改为“愧领”。②“位”应改为“个”。③“爱戴”应改为“爱护”。④“鼎力相助”应改为“尽力而为”。⑤“惠赠”应改为“奉送”。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这是一道考查语言得体的题目,语言得体主要有文体得体和语体得体。文体得体注意一般应用的格式的规定,语体得体注意说话者的身份,对象的身份,重点注意谦辞敬辞的运用。①“笑纳”只能用于请对方接受自己的东西。②“位”是敬词,不能用于自己。③“爱戴”不能用于别人对自己。④“鼎力相助”指别人对自己的大力帮助。敬辞,一般是用于请人帮助时的客气话。⑤“惠赠”是敬词,不能用于己方。

【点睛】所谓“得体”,就是根据内部语境(上下文)和外部语境(语言交际的各种情境条件,如:时间、地点、场合、对象、目的、话题、使用语言流露出的情感色彩等)选用恰当的语句来表情达意表达方式适合特定的语境,包括文体色彩、语体色彩(口语与书面语)、感情色彩(褒义与贬义)、交际目的、交际场合、交际对象、交际手段的差异,还要注意敬词、谦词的使用(用语要注意礼貌的要求)、转述语言得体等等。语言表达得体:一要思索在某种特定的语境中能说什么,不能说什么;说什么好,说什么不好;怎样说有分寸,怎样说没有分寸;怎样说效果好,怎样说效果不好。二要考虑说话人的地位、身份、文化素养、生活阅历等方面的差异;更要考虑听话人的诸多情况三要根据不同的交际场合,选择不同的表达方式,做到有的放矢、准确得体、恰到好处。

     

下图是某校文学社活动的框架图,请把这个框架图的内容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

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130个字。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语言文字的运用

文学社活动分校内和校外两部分,目的都在于提高文学素养和实践能力。校内活动包括读书会和创作交流会、课本剧表演盐和话剧表演、中秋诗会和感恩诗会等,都在课外活动时间举行;校外活动包括微电影拍摄、作家访谈和其他文学社交流、社员采风等,都在节假日举行 。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图文转化的能力。流程图是用结构式图表,将事物或某些概念连接起来,要求答题者根据这种结构关系,特别是箭头方向所表达的意思,用语言将所示内容表述出来。本题应先仔细观察图形,弄清图中各圆框之间的归属关系,然后再组织答案。此题根据题干可知是某校文学社活动的框架图,主要的要素有校内活动包括读书会和创作交流会、课本剧表演和话剧表演、中秋诗会和感恩诗会等,都在课外活动时间举行;校外活动包括微电影拍摄、作家访谈和其他文学社交流、社员采风等,都在节假日举行。根据框架图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

【点睛】流程图解题基本方法 :

1、解读时先确定叙述顺序。

2、方框里的词语不能被遗漏。

3、注意箭头走向,不能违背这一顺序。

4、若横线上出现词语,属于概念间(环节间)发生关系的方式,不能遗漏。

5、适当增补字词以便衔接连贯。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微信、支付宝、滴滴打车等的出现,使电信业、银行业、出租车行业等面临挑战,许多曾经稳定的职业已经消失或行将消失。

材料二:大数据、人工智能时代,催生了许多新兴行业,出现了大量诸如数据分析师、色彩搭配师、公共营养师等新职业。

材料三:手机问世后,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习惯,使有线电话、传统纸媒乃至纸质钞票都受到极大挑战冲击。

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表达你的联想和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作文

顺时代大潮,扬人生风帆

时代大潮奔流入海,个人的发展正处于历史的三峡,其间水域开阔却也暗潮涌动。

在瞬息万变的新时代语境下,再有远见的智者也难以望到尽头,再有定力的老者也难以忽视这滚滚而来的波涛汹涌!就如何在当下时代规划职业生涯,我有以下浅见:

包容开放,取精去芜,发现丰富多样的人生选择。信息技术的爆炸式崛起,将时代列车推向生死时速的快车道。我们不难发现许多新兴产业一夜勃起,“共享经济”曾几何时还被轻视和嘲笑,“大数据”的到来也一度被定为痴人说梦……还有无数如今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行业,都实现了从零到繁的突跃。这就意味着,此时此刻正有无数仍不知名的事物,很有可能在明天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由此观之,怀有一颗包容的心,接受了解新兴职业,将给我们的人生规划带来更多选择。

创新求异,勇于改变,跟上时代发展的快节奏。作为中国人,我们格外清楚墨守成规、因循守旧的弊病,“闭关锁国”的惨痛教训时刻警醒着我们“原地踏步就是退步”的通俗道理。作为人民出版社前身的商务印书馆就是顺应时代潮流,敢于创新发展的典型范例。从最初只印书不出书的小商务所,发展为今日的行业巨头,期间还遭遇敌军四次炮轰,它的成功不仅是创新驱动带来的发展生机,更重要的是坚持为国民提供思考力的不变信念。从中,我们可以发现,在当下时代的繁华多样中,创新的是形式与方法,不变的是初心与本质。

最后,求同存异,不妄自菲薄全盘否定传统行业,应当是在新时代新产业环境下需要我们始终牢记的。正如“章丘铁锅”的意外走红,“磨刀手艺人”的惊世之作,以及“吹糖人”、“皮影戏”的经世不衰,都彰显了传统行业所承载的文化内涵与民俗风尚的绝对魅力。这是当下再高新的产品所无法取代的魅力。它们一直存在于人们记忆的最深处,是心中最柔软的部分。这样的职业,绝不能被轻视,更不能被同化!而我们所要做的是给它们包上时代的外衣,例如纪录片的播出或与科技的融合。总之,我们应该铭记老行当的绝对意义,避免追求新生产业而舍弃根本,丢失初心。

时代大潮川流不息,发展道路四通八达。我们当扬起人生风帆,或逆流勇进,碰撞激情火花;或顺流而下,行稳致远!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的能力。本题是一则材料作文,三则材料既相对独立,又相互关联。我们先对三则材料的大意作一个梳理:

材料一主要叙述的是旧职业面临挑战,材料二主要叙述的是新职业兴起,材料三主要叙述的是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习惯的改变。综合三则材料,不难发现:材料围绕的核心话题是“职业”,背景是“时代的变化”,矛盾的焦点是“如何看待新职业与旧职业”。

根据材料涵义,结合题目提供的发言稿主题,本文的立意的方向可大致确定为“在新时代飞速发展,社会日新月异的大背景下,作为一名高中生,该如何看待新旧职业,从而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

重点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一、哪些旧职业是容易消失的?旧职业的消失会给社会带来怎么样的影响?

二、哪些新职业是伴随着新时代产生的?这些新职业的兴起有什么意义?

三、哪些旧职业或者说传统工艺是不应该消失,需要我们坚守的?

四、作为一名高中毕业生,在职业生涯规划时需担当哪些社会责任?理清楚这几个问题,文章的立意构思就水到渠成。

【误区提醒】三则材料是一个整体,立意应该建立在综合三则材料涵义的基础

【参考立意】立意1:拥抱新时代,面向未来规划职业,避免成为时代发展的炮灰。

立意2:坚守老传统,价值永流传。老行业淡出人们的视线,并非真正意义的消亡,很多老行业只是从生活必需变成了文化审美。

立意3:将对立的两面合二为一,用科技点亮传统老行业,老行业、 老职业之所以老而经久不衰,尤其经历史沉淀永不褪色的精华,然而在口口相传和经验传递的的农耕时代,常常由于天灾或人力因素而消逝,。我们可以借助科技的力量,传播的力量,让老行业走到更多人面前,焕发出新的光彩。

立意4:选择新行业,心怀老传统。无论时代怎么发展,科技怎么演变,我们都不应沦为工具的奴隶,人类最古老、最传统的行业,莫过于对人类心底真善美的需求。

【点睛】材料作文审题方法:

第一步:概括现象(是什么)

第二步:分析现象(为什么)

现象反映了什么,观果思因,透过现象看本质。

第三步:如何解决(怎么办)

第四步:确定立意

切入点要小,选择自己熟悉的或感触较深的,有素材积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