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通海一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份考试历史试卷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最终形成的标志是下列哪个条约的签订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鸦片战争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知识的识记能力。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辛丑条约》的签订使清政府成为了洋人的朝廷,清政府成为洋人侵华的工具,从而也就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最终形成,所以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能是D而非其他的条约。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辛丑条约》

     

“(三省六部制下)三分相权,扩大了议政人员的名额,收到了集思广益的效果。各部职责有明确的分工,有利于皇帝的集权与政令的贯彻执行,提髙了行政效率。”这表明三省六部制

A.使君主专制统治空前强化

B.充分发挥了国家机构的效能

C.有效的限制了皇权的滥用

D.具有三权分立政治的民主性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B

依据材料“各部职责有明确的分工,有利于皇帝的集权与政令的贯彻执行,提髙了行政效率”可知三省六部制充分发挥了国家机构的效能,B正确;A是清朝设立军机处的影响,排除;封建社会时期,皇权至上,材料也无法体现“有效的限制了皇权的滥用”,C错误;三省制是君主专制前提下的权力分配,谈不上真正的民主性,故排除D。

【名师点睛】

解题的关键信息是:各部职责有明确的分工,有利于皇帝的集权与政令的贯彻执行,提髙了行政效率。

     

据《论美国的民主》一书记载:“在美国,正像只有一个立法机构可以立法一样,只有一个法院可以解释法律。因此,在这两个主要点上,美国比旧法兰西王国还要集权,”这主要表明近代美国

A.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相结合

B.立法和司法机构相互配合

C.联邦政府具有集权性

D.民主共和制具有专制色彩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美国联邦政府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美国联邦制的相关内容。依据材料可知,牺牲部分民众或州的权利,来保障自由权利的实现,故C项正确。A项材料讲的是集权,故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立法与司法的配合,故排除;D项说法错误,故排除。

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美国共和制·联邦制

【名师点睛】关于美国民主共和政体的确立,从命题角度上看,美国独立战争中的启蒙思想及影响、1787年美国宪法的内容理解仍是高考命题重点;从题型上看选择题出现的可能性大,多种形式的材料解析逐渐增多。考主观题也有一定的可能性;从内容上看,应该美国联邦制共和政体确立的过程和特点,注意把启蒙思想、英美代议政治、法德日代议制、工业革命、中国近现代政治制度的探索等内容结合思考;在复习时可与热点联系起来:奥巴马与国会在2011年夏季“美国债务上限调升”上的争端和最后的解决。

     

美国1787年联邦宪法规定,参议院的议员名额每州不论大小,均为两名。众议院议员名额则按各州人口比例分配,5个黑人折合3个人来计算南方各州的人口总数。上述规定体现了

A.权利平衡思想

B.民主共和思想

C.民族平等思想

D.主权在民思想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美国联邦政府

A

试题分析:参议院的议员名额每州不论大小,均为两名。众议院议员名额则按各州人口比例分配,这是为了平衡大州和小州的利益而采取的一项折中措施,因此它体现的是大州和小州权益的平等;B.民主共和思想,D.主权在民思想单从这则材料中看不出来;C.民族平等思想,与题干中“5个黑人折合3个人来计算南方各州的人口总数”不符。故此题应选A项。

考点:美国政体

点评:1787年宪法体现的原则。(1)分权制衡原则:美国政府由立法、行政、司法三个平等独立的部门组成,三权分立,互相制约。(2)民主(主权在民)原则:由人民选举代表管理国家,以代议制为基础;总统和国会议员都由民选产生,实行任期制;1789年增加10条修正案,规定人民的基本权利。三权分立也体现了民主精神。(3)联邦制原则:美国国家结构实行联邦制中央集权原则。联邦政府权力是各州赋予的,但联邦的地位高于州的地位,同时各州也有处理本州范围内部事务的权力。(4)共和制原则:宪法废除贵族头衔和世袭职务,规定所有的公职向人民开放,总统和国会议员都是民选的;国家和政府应该为公共利益服务,不为个人谋利益。

     

19世纪70年代,(法国)农民已经习惯了共和国,他们反对君主派搞政变,工人群众对于共和制的态度更为鲜明。对于这种情况,君主派中比较清醒的人也是能认识到的,他们曾无可奈何地说:“我们是君主派,但法国不是。”材料反映了

A.民主共和逐渐成为人心所向

B.工人和农民联合反对君主派

C.共和政体在法国最终确立了

D.君主派与共和派斗争很激烈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在欧洲大陆的扩展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法国民主共和制的认识。由材料关键信息“(法国)农民已经习惯了共和国”、“工人群众对于共和制的态度更为鲜明”等,材料主旨即在强调“法国的民主共和逐渐深入人心”,A项符合材料的描述。材料没有提及工人和农民联合问题、君主派与共和派的斗争,排除BD;也无从体现共和政体在法国确立,排除C。故选A。

考点: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法国民主共和制的确立·进程

     

香港中学历史教材《新理论中国历史·中四上》中“周代封建”提到:“在封建制度下,周天子具有‘一尊’的统治地位,诸侯必须服从天子的命令。”书中的“封建制度”在我们大陆历史教材的提法是

A.分封制

B.封建社会

C.君主专制

D.中央集权制度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A

试题分析:封建制度在古代有两种含义:一是封邦建国,即分封制;另一种是封建社会(秦—清),很显然题干中指的是西周的分封制;君主专制、中央集权都是我们一般所说的封建社会、即秦汉元明清等,故选A

考点:分封制

点评:关于分封制,还可以考查分封的目的、对象、权利和义务以及作用:周天子把土地和人民分封给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诸侯有为周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的义务,治理诸侯国,保卫国家。同时,诸侯在自己的封疆内,又对卿大夫实行再分封。卿大夫再将土地和人民分赐给士。卿大夫和士也要向上一级承担作战等义务。这样层层分封下去,形成了贵族统治阶层内部的森严等级“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分封制巩固了西周的疆域,扩大了统治基础。

     

英国著名历史学家约翰·索利说道:“如今有个趋势,人们怀念她的民主制度,并将其视为所有现代民主制度的源头。”“她的民主制度”在下列哪一人物执政时期发展到顶峰

A.梭伦

B.克利斯提尼

C.伯利克里

D.孙中山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古代希腊民主政治

C

【详解】“现代民主制度的源头”是古代雅典,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是伯利克里时期,C正确;梭伦改革是民主政治奠定基础时期,A错误;克利斯提尼是民主政治确立时期,B错误;材料中说明的是雅典民主政治,孙中山不符合,D错误。

     

下列有关北伐战争的表述正确的有

①吸取了国民革命运动失败的教训

②以孙中山提出的新三民主义为政治基础

③体现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

④以“打倒列强、除军阀,统一中国”为目标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国民革命

D

【详解】北伐战争是国民大革命高潮事件,并不是吸取了国民革命运动失败的教训,错误;国民大革命是以孙中山提出的新三民主义为政治基础,正确;新三民主义体现出““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正确;北伐的目标是“打倒列强、除军阀,统一中国”,正确,选择D符合题意。

     

2009年,红岩革命纪念馆展出了一本泛黄的手抄本,封皮上有“参政员毛泽东在渝市之动态民国三十四年八月二十六日至九月卅日”的字样。当时“参政员毛泽东在渝市”参与讨论的主要问题是

A.促进国共联合抗战

B.开展国民革命运动

C.建立何种政治体制

D.与各民主党派协商建国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民主历史专题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读信息的能力。解题关键是“民国三十四年”,即1945年,渝是重庆,由此推断讨论的主要问题是反对内战,建立民主共和国,答案为C。ABD项时间不符。

考点: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近代中国的民主思想与反对专制的斗争•抗日战争胜利前后人民群众反对国民党独裁统治的斗争

     

下列各项最能体现美国1787年宪法“分权与制衡”原则的是

A.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相互制约

B.总统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还是联邦军队总司令,战时行使独裁大权

C.美国公民享有宗教信仰、言论……保留和携带武器等自由

D.总统和众议院议员由选民选举产生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美国联邦政府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1787年宪法。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美国1787年宪法“分权制衡”是指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相互制约。所以答案选A。

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美国共和制的确立·1787年宪法

     

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的大门,“打开大门”主要是指

A.外国人可以在中国居住

B.中国被迫开放五处通商口岸

C.中国失去了香港岛

D.传教士可以在中国传教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鸦片战争

B

试题分析:1839年中英鸦片战争爆发,1840年中英签订《南京条约》赔款2100万银元,割香港岛、协定关税,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故打开国门即开放口岸。

考点: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鸦片战争•南京条约的内容

     

18世纪中叶,一位英国内阁成员在议会发言中说:“诸位都知道,媾和与开战的权力是由国王掌握的……我们的宪法始终表明,国王在决定和平与战争时有权利让议会参与,也有权利不让议会参与。没有哪位明智的国王真的会冒险不让议会参与。”这表明在当时的英国()

A.光荣革命成果受到侵蚀B.立宪政体未能阻止国王专权

C.内阁依旧为国王所控制D.国王仍旧保留某些名义权力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英国君主立宪制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英国的君主立宪制。材料信息体现的是18世纪中叶时英国国王还掌握媾合与开战的权力,但是“没有哪位明智的国王真的会冒险不让议会参与”,也就是说国王必须要让议会参加才能行使媾合与开战的权力。本题表明的现象是当时英国国王仍旧保留某些权力,但是必须让议会参见才能行使。实质上说明了在君主立宪制下,国王成为“统而不治”的“虚君”。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D项。由材料信息可知,关荣革命的成果并没有受到侵蚀,故A项错误;材料信息没有体现出国王专权,故B项错误;此时责任内阁制已经形成,国王不能控制内阁,故C项不符合史实。

【考点定位】欧美代议制的确立和发展·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君主立宪制下国王权力

     

1991年8月1日,台湾“国家统一委员会”通过一个政策文件声称:“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之原则,但双方所赋予之涵义有所不同……台湾固为中国之一部分,但大陆亦为中国之一部分。”材料表明“国统会”

A.坚持“一个中国”

B.反对“一国两制”

C.赞同“九二共识”

D.图谋“一中一台”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祖国统一大业

A

试题分析:材料体现的是一个中国的原则,两岸均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大陆和台湾都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故答案选A。材料没有体现一国两制,排除B项;材料的时间是1991年,还没有九二共识,故排除C项;“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之原则,但双方所赋予之涵义有所不同……台湾固为中国之一部分,但大陆亦为中国之一部分。”表明台湾和大陆不会分割,故D项错误,排除。

考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和国家统一·现代中国的国家统一·两岸关系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学生对两岸关系的认识。旨在考查正确解读材料并在认再现所学相关知识的能力。祖国统一是历史的潮流,在一国两制方针的指导下,成功的收回了对香港、澳门的主权,台湾海峡两岸的关系也在迅速的发展。以九二共识为基础,加强两岸的交流与合作,对于推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

     

有学者评价:“它凝结了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的心血,又经过反复讨论、修改,所以得到了全国各方面人士的一致拥护。”据此判断,“它”是指()

A.《双十协定》B.《论联合政府》

C.《共同纲领》D.《论十大关系》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获取信息及准确推理的能力,题干中“凝结了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的心血”是解题的关键,突出了社会各阶层,且得到了“全国各方面人士的一致拥护”,由此分析备选项可以得出应该是《共同纲领》,联系已学知识可知《共同纲领》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会议制定的历史文献,具有临时宪法的性质。这一次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具有双重性质,既行使人民代表大会职能,又具有统一战线性质,体现了代表的广泛性,能够得到全国各方面人士的一致拥护,C符合题意;《双十协定》是国共两党就抗战胜利后国家走向的谈判结果,与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无关,排除A;《论联合政府》是抗战即将胜利时,中共关于政权建设的单方设想,既不能说凝结了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心血,也不能说得到全国各方面人士的一致拥护,排除B;《论十大关系》主要是在中共内部总结建国以来领导社会主义建设初步经验的基础上由毛泽东结合苏联建设的经验教训集中概括出来的,与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关系并不密切,另外《论十大关系》涉及的利益关系在当时并不是没有矛盾,不能说“得到了全国各方面人士的一致拥护”,排除D。故选C。

【考点定位】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共同纲领》

     

2010年浙江省在全国率先推广“村务监督委员会”制度。这个模式被学术界形容为“三权”分立,它在村支部的领导权、村委会的行政权之外,另设立村务监督委员会,以监督村干部执行村务。这一举措最主要的意义在于

A.实现权力的制约与平衡

B.实现所有村民直接处理村委会事务

C.巩固家庭联产承包成果

D.探索完善基层村民自治制度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

D

试题分析:依据所学及材料可知,本题涉及的是村委会的基层民主,村委会的改进,是基层民主的表现,是农民自我管理、自我监督的表现。村委会的相关内容是基层民主的体现,是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探索。分析选项,D符合题意。

考点:现代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和祖国统一·现代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基层组织建设

     

2011年3月19日法英美展开对利比亚的军事行动,利比亚多处军事和民用目标遭到导弹袭击,造成平民伤亡,建筑设施严重毁坏。这表明

A.世界形势和平与动荡并存

B.美国极力构筑单极世界

C.多极化格局的形成很漫长

D.霸权主义仍在影响和平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

D

本题考查的是对影响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因素。根据题干提示“法英美展开对利比

亚的军事行动”说明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仍然是影响国际局势紧张的主要因素。

     

从1954年至1982年,我国先后颁布了四部宪法,其中具有中国特色的、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需要的是

A.1954年宪法

B.1975年宪法

C.1978年宪法

D.1982年宪法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

D

1982年全国人大通过了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一部具有中国特色的、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需要的宪法。故答案为D项。其他三部宪法的颁布不是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排除A、B、C项。

     

丘吉尔呼吁美国人在与苏联的对抗中,不要忘了联合英国人;实现“英语国家兄弟般的联合”,以阻止苏联势力和共产主义的“无限扩张”。这一呼吁

A.迎合了美国的战略意图

B.加深了美英双方的矛盾

C.表达了英国的称霸企图

D.道破了苏联称霸的企图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两极世界

A

试题分析:二战后西欧普遍衰落,美国成为头号资本主义国家,企图领导世界,但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限制了美国称霸世界,丘吉尔联合英国遏制苏联的主张符合美国的意图,故A项正确;从“不要忘了联合英国人;实现“英语国家兄弟般的联日”可知是要美英联合减少矛盾,故B项错误;二战后英国实力下降,追随美国,丧失领导世界的能力,故C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美英联合壮大资本主义阵营,而不是强调苏联称霸世界,故D项错误。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美国的战略意图

【名师点睛】文字型材料选择题是最常见的一种类型。这些材料包括历史文献、历史人物的言论、诗词等,例如本题就是历史人物的言论,它的选择方法和其他材料性试题一样,必须首先读懂材料,即理解材料的本来意思,然后将材料所涉及到的知识与课本“挂钩”,借助课本知识进行选择。

     

《社会主义研究》杂志1986年第3期载文指出:“巴黎公社基本上是按照蒲鲁东(法国小资产阶级思想家)的地方自治原则和布朗基的空想共产主义思想建立起来的一个城市自治政权。”这反映出巴黎公社

A.是一次有组织有计划的无产阶级革命

B.是真正意义的社会主义性质政权

C.缺乏成熟的无产阶级革命理论的指导

D.建立了工农联盟政权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D

试题分析:本题以对巴黎公社的评价切入考查巴黎公社失败的原因,以及材料信息的获取与分析理解能力。关键信息:法国政论家,经济学家,小资产阶级思想家。巴黎公社这一次无产阶级的伟大尝试,其思想之一是法国小资产阶级思想家蒲鲁东的地方自治原则,说明其缺乏成熟的无产阶级革命理论的指导,C项正确。A项“有组织有计划”的说法错误;B项说法错误,因为巴黎公社最终失败;巴黎公社建立了无产阶级政权,并从政治和经济两个方面采取了相关措施,D项说法错误。

考点:解放人类的阳光大道·国际工人运动的艰辛历程·巴黎公社

【名师点睛】巴黎公社的失败是必然的。根本原因:19世纪70年代,不论是生产力水平还是无产阶级的政治威信,还没有达到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的程度。具体原因:公社缺乏统一的革命政党的领导;没有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没有经验可供借鉴;没有接管法兰西银行,没有得到农民的支持。

     

“美国援助欧洲的目的……不是同共产主义作斗争,而是同经济失调作斗争,因为经济失调很容易使一切极权主义运动在欧洲社会浑水摸鱼,现在俄国共产主义正要钻这个空子。”材料表明美国的“欧洲复兴计划”

A.具有鲜明意识形态色彩

B.在经济援助计划之外进行军事渗透

C.以复兴西欧经济为最终目标

D.在两极格局中争取占据优势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两极世界

A

【详解】依据所学,二战后,美国为稳定资本主义遏制社会主义,对欧洲进行援助,即马歇尔计划。该计划是杜鲁门主义在经济领域的运用,实际上是以经济手段来达到控制西欧国家和遏制苏联的目的,带有鲜明的意识形态的色彩,故A项正确,C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军事渗透”,故B项错误;D项材料中没有体现出。所以答案选A。

     

1988年日本《产经新闻》报道世界将由某一个国家取代美国而负起牵引世界经济的责任。在这个新的主角亮相之前,世界经济将继续发生混乱……但目前在世界上靠得住的只有日本。对此理解准确的是日本

A.经济高速发展

B.继续追随美国

C.积极谋求政治大国地位

D.试图称霸世界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世界多极化趋势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题干和所学知识的联系能力。题干可知本题时考查的是日本开始谋求摆脱美国,独立发展,排除B;而题干并没有体现A,排除;剩余两项根据题干反映的信息可知更准确的是C。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日本的崛起

     

习近平在讲话中强调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经之路。下列中国的各项民主制度最能反映讲话主旨的是

A.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一国两制”的基本国策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B

试题分析: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制定了新中国第一部宪法,正式以根本法的形式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以人民当家作主为宗旨。所以B项正确。

考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对于巴黎公社的最终失败,马克思说:“为了避免篡夺政权的嫌疑,它们失去了宝贵的时机……去进行公社的选举,而组织公社的选举等等又花费了许多时间。”这段材料主要说明了

A.巴黎公社的失败是必然的

B.巴黎公社的选举是不合时宜的

C.公社领导者缺乏斗争经验

D.巴黎公社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C

本题考查学生对巴黎公社知识的理解。材料主要反映了巴黎公社失去了大好机会。

说明他们缺乏斗争经验。所以选C。

     

下面是关于马歇尔计划的两幅漫画,比较两图,你得出的认识应该是

左图美国漫画(图中人物上有“欧洲”字样

右图苏联漫画(图中中文由俄文译成)悬崖下面反映欧洲一片荒凉景象)

A.左图真实反映美国推行马歇尔计划的动机

B.右图客观全面地反映了马歇尔计划的影响

C.出于各自宣传目的,都不具有史料价值

D.只有多角度观察,才能更加接近历史真相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两极世界

D

试题分析:图一没有体现美国要控制西欧的真实目的,故A项错误;图二反映的是马歇尔计划的实质,不是影响,故B项错误;虽然出于各自宣传目的,但都具有一定史料价值,故C项错误;只有将两幅图片综合起来才能全面地了解历史的真相,故D项正确。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马歇尔计划

     

自西藏自治区成立以来,区人大主任、区政府主席由藏族公民担任。20世纪50年代以来,中国政府向西藏投入400多亿元;1954年以来,中央和其他省市克服种种困难,援助西藏建设了62项工程。这表明在西藏得到了真正贯彻落实的政策和原则是

A.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

B.民族区域自治,各民族共同繁荣

C.民族团结,各民族经济平等

D.民族区域自治,各民族政治平等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D

试题分析:“自西藏自治区成立以来,区人大主任、区政府主席由藏族公民担任”体现了民族区域自治;“中国政府向西藏投入400多亿元”“援助西藏建设了62项工程”体现了民族共同繁荣。因此选B.

考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民族区域自治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