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藕塘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

迪奥普斯一家住在梅加腊,公元前588年他想举家迁居雅典并取得公民权,根据当时雅典的政策,他达到目的最便捷的条件是自己有

A.栽种葡萄的技术

B.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C.大量的土地

D.高超的手工业技术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改革历史专题

D

试题分析:公元前588年是梭伦执政时期。为了解决人多地少、就业不足的问题,梭伦鼓励发展工商业,同时,他还制定法律,规定雅典公民必须让儿子学会一种手艺,并鼓励有技术的外国手工业者移居雅典城,授予他们公民权。故答案选择D项。

考点:本题考查梭伦改革的内容。

点评:关于梭伦改革的内容,不仅要注意其鼓励工商业的发展,更需要着重注意哪些措施奠定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基础。

     

北魏均田制实行后,文献中出现了“庄园”一词,被指圈占的成片土地。唐代均田制实行后,“庄园”一词的使用更普遍。这反映了均田制实施后

A.井田制得以恢复

B.不存在土地私有现象

C.仍存在土地集中现象

D.庄园由中央集中管理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改革历史专题

C

根据材料“唐代均田制实行后,‘庄园’一词的使用更普遍。”这说明均田制实行之后豪强地主依旧大肆兼并土地,这是土地集中的表现,故C项正确。井田制是土地国有制的一种形式,古代中国庄园经济主要是建立在地主土地所有制基础上的经济形态,而且也不存在井田制恢复一说,这与史实不符,排除A。“庄园”是地主土地私有制下的一种经济形式,排除B。“庄园”具有较强的独立性,“庄园”由中央直接管理与史实不符,排除D。

     

在战国变法运动中,有位人物提出了“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理”的思想主张,这位人物的思想属于

A.儒家思想

B.道家思想

C.法家思想

D.墨家思想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改革历史专题

C

试题分析:本题属材料型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弄懂材料的含义:只要利国、利民,可以不循陈规旧习,大胆进行改革。这是一种要求进行社会改革的思想,符合法家思想,故选C。

考点:商鞅变法的背景

点评:法家思想是春秋战国时期改革的重要思想理论。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奴隶社会瓦解、封建社会确立的社会大变革和转型时期,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发生重大变化。

1.经济上

铁器和牛耕的推广促进了生产力迅速发展。

井田制逐渐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逐步确立,地主经济不断发展。

2.政治上

周王室衰微,诸侯势力强大,分封制和宗法制、礼乐制度不断遭到破坏,奴隶主贵族逐渐没落。

诸侯之间争霸兼并战争频繁,战乱不断,国家由分裂逐步走向统一。

富国强兵的改革变法运动风起云涌,成为时代潮流。

新兴地主阶级不断发展壮大,登上政治舞台,开始掌握政权。

3.思想上:私学兴起,流派众多,形成了百家争鸣局面,尤其是法家学说成为改革的思想武器。

     

商鞅变法对后世经济发展影响最深远的措施是

A.废井田、开阡陌

B.奖励军功

C.重农抑商

D.建立县制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改革历史专题

C

试题分析:有信息是“经济”、“最深远”。A项虽然是经济措施,但不符合“最深远”的题意,A项排除;奖励军功有利提高军队战斗力、打击旧贵族等作用,B项排除;C项是经济措施,而且为历代封建王朝沿用,故C项正确;D项是政治措施,未能产生对后世经济发展影响最深远的措施,D项错误。

考点:商鞅变法的措施

点评:要明确题干中商鞅变法对后世经济发展影响最深远的措施中“经济”这一关键词,其中重农抑商对我国封建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并且一直延续到封建社会后期。

     

生活在商鞅变法时期的秦国平民能够提高自身社会政治地位的途径有

①勤奋劳作,努力耕织

②创办手工作坊,从事工商业活动

③英勇善战,争立军功

④努力读书,精通四书五经

A.①④

B.③④

C.①③

D.③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改革历史专题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解题时注意“错误”,回顾已学知识可知罗马法按阐述先后顺序为“习惯法—成文法—万民法”,《十二铜表法》能够得以颁布体现了平民所起的作用,在随着对外扩展的过程中,外邦人依然难以获得公民权,自然法是一种法律观念,据此分析可知①③的表述不合史实,故选C。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罗马法•罗马法的特征

     

商鞅变法强调轻罪重罚,韩非子对此评价说“夫小过不生,大罪不至,是人无罪而乱不生也”。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商鞅变法的这一原则

A.反映了当时法律制度不完善

B.目的是强化人民的法律意识

C.地主阶级不重视人权

D.商鞅对贵族决不妥协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改革历史专题

B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商鞅变法的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C、D两项说法存在绝对化,故排除。商鞅这种轻罪重刑只是一种法律原则或者理念,与法律制度健全与否没有关系,排除A项。注意理解韩非对这一原则的评价,即轻罪重刑可以使人民安于被统治,不会发生动乱,很明显是一种对人民的法律意识的培养,所以答案为B项。

考点:历史上重大变法·商鞅变法·商鞅变法的评价

     

在梭伦改革中能体现其倾向于平民的措施是

①颁布“解负令”

②发展工商业

③使公民大会成为最高权力机关

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②

D.①③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改革历史专题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历史现象的理解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明确三项措施的具体施行内容展工商业有利于获得人身自由的平民阶级的稳定.而公民大会成为最高权力机关能使所有包括平民在内的公民行使直接参与国家管理的权利。因此①②③均正确。故选A。

考点:梭伦改革

点评:梭伦改革是雅典走上了民主制的道路,推动了雅典的进步,也为人类创造了政治文明遗产,其改革中有很多是倾向于平民的措施,如颁布解负令,废除债务奴役制,公民不会再因为债务问题而沦为奴隶,发展工商业等这些措施也为民主政治的建立和发展奠定了阶级基础。

     

梭伦曾作诗说:“(我)进退维谷,有如孤狼在一群猎狗之中。”这主要是因为

A.雅典僭主政治的建立

B.贵族政治和氏族制度的残余

C.财产等级制度的缺陷

D.改革没有彻底解决贵族与平民的矛盾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改革历史专题

D

结合所学可知,梭伦改革没有消除贵族和平民之间的根本矛盾,贵族和平民对改革多有不满,梭伦成为矛盾的焦点,所以梭伦认为自己“犹如孤狼在一群猎狗之中”,D正确;梭伦出走后,雅典僭主政治的建立,A错误;材料反映的是贵族和平民对改革都不满,BC不是主要原因,排除。

     

公元前8世纪平王东迁后,朝野出现的现象是

①周室衰微,王命不行

②迁都频繁,异姓反叛

③列国内乱,诸侯兼并

④尊王攘夷,大国争霸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改革历史专题

C

平王东迁后,周王室衰微,逐渐失去对天下的控制,只是名义上的共主,故正确;平王东迁洛,一直没有变换都城,故错误;周平王东迁洛邑后,历史进入春秋时期,诸侯争霸兼并现象频现,故正确;周平王东迁洛邑后,历史进入春秋时期,尊王攘夷大国争霸是时局特点,故正确。所以①③④正确,故选C。

点睛:此题解答的关键是对东周的历史有所了解,周平王东迁洛邑后,东周开始,历史进入春秋时期,此时期的周王室地位削弱,对诸侯已失去了控制,与此同时,各诸侯间展开频繁的兼并战争,一些大国,利用尊王攘夷为借口,争做霸主。

     

成书于5世纪的《洛阳伽蓝记》记载:“自晋宋以来,视洛阳为荒土,……昨至洛阳,始知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仪富盛,衣物殷阜。”这段文字主要反映了

A.隋朝洛阳商业盛极一时

B.士族制度在中原得到发展

C.南朝统治下的洛阳经济得到恢复

D.北魏迁都洛阳后,促进了洛阳的繁荣兴盛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改革历史专题

D

题干中的“自晋宋以来”指的是东晋和南宋,另外,根据题干中的“成书于5世纪”可知,题干描述的时间为我国的南北朝时期。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隋朝是魏晋南北朝之后统一全国的朝代,南北朝时期的洛阳处于北朝统治范围内,故A、C项错误;士族指的是世代为官的名门望族,掌握着政治和文化方面的特权,主要组成部分是汉族地主阶级,南北朝时期,北方地区被北朝的少数民族政权统治,士族制度没有得到发展,题干中强调的是洛阳地区的士族还能够保持礼仪传统,而不是士族制度的发展,故B项错误;北朝的北魏孝文帝在位时推行改革,实行汉化政策,推动鲜卑族的封建化进程,改革的一项重要措施就是将都城迁到洛阳,这一举措促进了洛阳经济文化的发展,使得洛阳城出现了“礼义富盛,人物殷阜”的现象,故D项正确。

     

下列对雅典贵族政治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战神山会议是雅典贵族的议会

②最高行政长官为执政官

③建立了集体统治的法治原则

④维护了平民的利益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改革历史专题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雅典的贵族政治是贵族垄断政权的局面,平民的利益是不可能被维护的,所以说法错误。A项中含有,排除;B项中含有,排除;D项中含有,排除;①②③都是雅典贵族政治的特点,故本题答案选C项。

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梭伦改革·背景

     

古希腊历史学家普鲁塔克在其名著《传记集》中指出,“……全希腊人的公款,竟被从提洛岛弄了出来,为雅典一邦据为己有了……希腊真是受了奇耻大辱,她显然正遭到暴君的独裁统治。她眼见自己迫不得已献出的军费,竟被用来把我们的城市粉饰得金碧辉煌,活像一个摆阔气的女人似的,浑身载满贵重的宝石、雕像和价值累万的庙宇。”这说明在伯利克里时代雅典

A.民主只限于公民范围内

B.公职人员侵吞公款盛行

C.存在独裁统治

D.对内实行民主,对外谋求霸权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改革历史专题

D

试题分析:“全希腊人的公款”“为雅典一邦据为己有了”说明雅典对希腊其他城邦采取了霸权政策,而伯里克利时代雅典则达到了民主政治的顶峰时期,故选择D。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雅典民主政治•伯里克利时期的民主政治。

     

商鞅变法两次颁布《分异令》,强调“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旨在

A.鼓励发展小农经济

B.剥夺旧贵族的特权

C.培植新兴地主阶级

D.强化对地方的控制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改革历史专题

A

试题分析:据材料“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商鞅变法此举目的是分家立户,鼓励发展小农经济,故A正确。材料未涉及剥夺旧贵族的特权,故B排除。材料反映小农经济,不是培植新兴地主阶级,故C排除。材料无法体现强化对地方的控制,故D排除。

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商鞅变法·内容目的

     

按照土地收入和财产多寡划分公民等级并授予相应官职,是梭伦改革的重要措施。此措施的主要意义在于

①有利于工商业奴隶主参与政权

②促进了奴隶制国家的发展

③完善了雅典的民主政治制度

④使所有雅典人都能够参政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改革历史专题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梭伦改革。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工商业奴隶主的土地收入和财产多,工商业奴隶主是可以凭借经济优势参与政权的,“有利于工商业奴隶主参与政权”是正确的,梭伦改革促进了奴隶社会的进步也就促进了奴隶制国家的发展,“促进了奴隶制国家的发展”也是正确的,完善了雅典的民主政治制度的是伯利克里时期的改革而不是梭伦的改革,是不合题意的,由于雅典的民主是少数人的民主,并不是所有雅典人都能够参政的,是不符合题意的,①②是正确选项选A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B含,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C也含,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D既含又含,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A。

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梭伦改革•梭伦改革重要措施的意义

     

商鞅变法功不可没,但他本人却被贵族诬告谋反,惨遭杀害。在商鞅变法的措施中,直接损害贵族利益的是

A.重农抑商

B.统一度量衡

C.迁都咸阳

D.按军功授爵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改革历史专题

D

本题主要考查商鞅变法遭贵族反对的原因,注意关键词“直接损害”,A、B、C三项尽管在一定程度上对贵族利益有损,但并非直接损害,而按军功授爵废除了奴隶主贵族的世袭特权,对贵族来说有直接的利害关系,故选D项。

点睛:本题难易程度适中,解答本题首先要注意四个选项是否是商鞅变法的内容,二是要注意关键词“直接损害”,稍加分析就可以选出正确答案了。

     

促使梭伦决心消除社会动荡,振兴雅典城邦,进行改革的直接原因是

A.社会矛盾的尖锐

B.萨拉米岛危机

C.“疯诗人事件”唤起了人们的爱国精神

D.被授予“仲裁人”和“立法者”的权力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改革历史专题

B

萨拉米危机是导致梭伦改革的导火线,即直接原因,萨拉米危机充分暴露了雅典政府的腐朽无能,社会矛盾更加尖锐,在这种情况下,解决矛盾成为当务之急,因此必须改革,故答案选B。A是主要原因;C是梭伦为夺回萨拉米斯岛的一次行动;D指梭伦获得了改革的权力,从而开始改革。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注意题干的限定词“直接”原因,注意直接原因、主要原因和根本原因的区别。直接原因是最直接引发事件的偶然性因素(导火线、借口等);主要原因包括引发事件的主观、客观各方面重要因素;根本原因指历史趋势(生产力发展、时代要求)+主观需要等。

     

梭伦堪称雅典第一个平民领袖,主要是因为

A.建立了集体统治的法制原则

B.形式上承认雅典公民的平等权利

C.创立了最早的比例代表选举法

D.开创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完善时代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改革历史专题

B

本题考查学生对梭伦改革内容的理解。根据题干第一个平民领袖,主要是他使公民享有一定的权利。结合而所学知识B项是它的主要原因。所以选B。

     

春秋时期,秦穆公久闻百里奚贤名,以五张羊皮将他赎回,解除其奴隶身份,并拜为上大夫。百里奚辅佐穆公内修国政、外图霸业,使秦异军突起。由此可见当时秦国

A.等级观念逐渐消亡

B.贵族政治出现松动

C.践行儒家用人之道

D.军功爵制遭到破坏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改革历史专题

B

题干中秦穆公将百里奚用五张羊皮赎回,并未以重任只是一个特殊现象,不能反映等级观念逐渐消亡,但可以看出贵族政治已经有所改变,故排除A而选择B;秦穆公的做法并不是践行儒家的用人之道,而是采用法家的用人主张,故排除C;D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故排除。

     

秦惠文王即位后,商鞅遭迫害出逃至一客栈投宿,客栈主人不敢收留,说:“商君定有法律,谁让没有凭证的旅客住宿,谁就要连坐的。”商鞅只得逃往魏国避难。这个“作法自毙”的故事说明

A.商鞅之法已经深入民心

B.商鞅本人遭民众切齿痛恨

C.守旧贵族反攻倒算

D.商鞅对秦国没有贡献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改革历史专题

A

材料“商君定有法律,谁让没有凭证的旅客住宿,谁就要连坐的”说明商鞅的法令已经为人民所熟知,A正确;B材料无从体现,排除;C与材料信息不符,材料与守旧贵族反攻倒算无关,排除C;商鞅变法是秦国实现富国强兵的重要原因,D与史实不符,排除D。

     

下列与北魏均田制相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A.将全国土地重新分配给农民

B.将政府掌握的无主土地归农民所有

C.将地主多占的土地分配给农民

D.获得土地的农民承担租、调和徭役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改革历史专题

D

试题分析:主要考查北魏均田制的概念。北魏均田制是国家把政府掌握的无主荒地分配给农民,农民无所有权,需要向政府交纳租税,承担一定的徭役和兵役。死亡者或年满70岁者,露天归还国家,桑田为世业,身死不还官。故选D。根据以上分析ABC项均错误。

考点:均田制

点评:均田制是封建国家把无主的土地分给无地或者少地的农民耕种,让他们承担徭役和赋税。北魏实行的均田制就是其中典型的代表。通过实行均田制,无地或者少地的农民得到了一定的土地从而缓和了社会矛盾,同时增加了政府的收入。随着土地兼并的盛行,均田制走向瓦解。

     

某地出土一件重要的文物方升,器壁三面及底部均刻铭文,左壁刻:“十八年……大良造鞅,爰积十六尊(寸)五分尊(寸)壹为升。”器壁与柄相对一面刻“重泉”二字。底部刻秦始皇二十六年诏书:“廿六年,皇帝尽并兼天下诸侯……乃诏丞相状、绾,法度量则不壹歉疑者,皆明壹之。”从方升所刻铭文中我们能够断定

A.商鞅是我国古代方升的发明者

B.秦统一后仍用商鞅规定的度量标准统一全国的度量

C.秦始皇对商鞅变法进行了修正

D.秦始皇完成统一后又在全国颁布了新的度量衡标准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改革历史专题

B

方升是商鞅任“大良造”时所颁发的标准量器。方升底部加刻秦始皇二十六年诏书,证明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仍以商鞅所规定的制度和标准统一全国的度量衡,故B正确,A、C、D不符合题意,排除。

     

北魏冯太后说:“立三长,则课(税)有常准,赋有恒分,苞荫之户可出,侥幸之人可止。”此制度的实施改变了北魏初期的社会现象是

A.豪强地主隐匿人口逃避赋役

B.官吏没有俸禄吏治腐败

C.鲜卑贵族排斥汉族地主参政

D.鲜卑贵族拒绝移风易俗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改革历史专题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纵观整个材料不难发现,“苞荫之户可出,侥幸之人可止”说明此制度实施改变了北魏初期的隐匿人口逃避赋役的社会现象,侥幸之人不能再侥幸了,苞荫之户不能再苞荫了。所以本题答案是A。

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北魏孝文帝改革·改革的背景

     

下列变法措施与结果对应,符合史实的是

 

变法措施

结果

A

商鞅变法:户籍什伍制,连坐法,奖励耕织和奖励军功。

“行之十年,秦民大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

B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二一九法令

促进俄国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实现了近代化。

C

戊戌变法:设立农工商总局

促进民族资本主义迅速发展

D

明治维新:殖产兴业

没有实现传统产业的现代化和工业化

A.A

B.B

C.C

D.D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改革历史专题

A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商鞅变法实行户籍什伍制,奖励耕织和奖励军功,这些措施使秦国社会稳、国力增强,“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即反映了这一后果,故A选项正确;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还保留了很多不彻底性,故“实现了近代化”的说法过于绝对,故B选项错误;戊戌变法中设立农工商总局的措施最后被废除,故没有促进民族资本主义迅速发展,故C选项错误;明治维新殖产兴业的措施实现了传统产业的现代化和工业化,故D选项错误。故选A。

     

雅典某一机构虽然始终保持选举制,且可连选连任,但在很长的时期内并不给最高长官薪俸,这就决定了贫穷公民很难当选。因此,这一机构实则有利于上层分子掌握国家实权。这个机构是

A.公民大会

B.五百人会议

C.陪审法庭

D.十将军委员会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改革历史专题

D

材料“保持选举制,且可连选连任”“不给最高长官薪俸,这就决定了贫穷公民很难当选”“上层分子掌握国家实权”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机构是指十将军委员会,故D项正确;A项不实行选举制;BC项不能“连选连任”。

点睛:材料“保持选举制,且可连选连任”“不给最高长官薪俸,这就决定了贫穷公民很难当选”“上层分子掌握国家实权”是解题的关键。

     

关于梭伦改革前的情况,亚里士多德这样说“如果他们无力支付地租,他们和他们的孩子都将失去自由”。这不能反映出梭伦改革前

A.平民处境艰难

B.奴隶处境艰难

C.债务奴隶制威胁平民自由

D.为解决这一问题,梭伦颁布“解负令”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改革历史专题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