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3月份百题精练(1)历史

周代的棺椁制度有着明确的规定:“天子棺椁七重,诸侯五重,大夫三重,士再重”。考古发掘工作究明,有些大、中型墓,在椁室内置双重棺,可见记载大体上是可信的。随葬数量也是从天子到士依次递减。材料反映出的西周社会最主要的特点是                                                        (    )

    A.政治上实行分封制                     B.西周社会的宗法色彩浓厚

    C.贵族集团内部等级严格                 D.贵族阶层生活腐化,政治黑暗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C

贵族生活腐化是奴隶社会的一般现象,政治黑暗并没有从材料中直接反映出来,排除D;材料中规定的是棺椁礼制的等级序列,没有直接涉及分封制和宗法制,排除AB

     

西周的礼乐文明造成了中国古代国家的宗法专制特征,依靠族权和政权的结合来实现宗法专制。于是传统文化便有了伦理政治化和政治伦理化的倾向,家国同构,父为家君,君为国父,这样也就有了求忠臣于孝子之门的说法。在这种文化影响下产生的制度是                                                (    )

    A.军功爵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B

提取材料中的关键词“求忠臣于孝子之门”。察举制的选官制度一是孝,二是廉。与材料的标准相吻合。

     

柏杨在《中国人史纲》中写到:诸港口中,又以广州为集散地。前往西洋(东南亚、印度〕的商船,先由中国其他各小港口集中广州,作最后一次饮水食粮补充,然后出发。由西洋到中国的商船,也先到广州,再北上其他港口。为了处理这些商船的停泊供应,以及商品贸易和人员管理,中国政府在广州设立一个机构,名“市舶司”,首长称“市舶司使”,由广州地方首长兼任。这种情况,最早可出现于(    )

    A.汉朝             B.唐朝             C.明朝             D.清朝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古代商业

B

由“市舶司使”可知是唐朝

     

下列词文中反映宋代都市经济的是                                          (    )

    A.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B.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

    C.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D.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古代商业

A

A是指杭州的繁华B是反映了唐代长安整齐划一的棋盘式格局。

C是指宋代知识分子的精神风貌。D是指岳飞抗金未成的悲切之情。

     

斯宾诺莎的法律思想是建立在人性论基础之上的。他认为,社会之所以需要法律,是为了约束人们,使之听从理性的指导,而人并不是生来就能听从理性指挥的,因此,法律是人类本性的需要。以下中国古代先贤的思想与之有相似之处的是                                                  (    )

    A.朱熹                                 B.董仲舒         

    C.李贽                                 D.王夫之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

A

朱熹强调存天理灭人欲,要求人们放弃私欲,服从天理。从这个角度看与斯宾诺莎的思想有相同之处。(当然,两者的阶级属性有质的区别)

     

有学者总结了中国古代“二十四大发明”,其中有一现象发人深思:在这二十四项发明中,有四项出自史前、三项出自夏至春秋、七项出自战国秦汉时期,其他十项分属中古和近古,其中唐代两项,宋代六项,元明各一项,至清代便再也未出现任何原创性重大发明。下面分析不正确的是          (    )

    A.中国人的原创力在战国秦汉时期时达到巅峰状态

    B.唐代仍具盛世气象,宋代承前朝遗泽、经济发达,是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高峰时期

    C.元明已呈衰颓之象,有清一代虽号称有“康乾之治”,却昧于世界大势,不思进取亦无能进取,致酿成国弱民贫的百年落后局面

    D.以上现象不一定与所处时期社会发展状况紧密相关联的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科学技术

D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发展状况决定了我国古代科技的发展。

     

公元前5世纪,希腊的两个著名城邦雅典和斯巴达发生战争,结果,经济高度繁荣、准备十分充分的雅典被斯巴达打败。在总结雅典丢掉这场战争的原因时,著名的历史学家波里比阿认为:“一切事务成败的首要原因在于国家制度的形式。国家制度是所有设想和行动计划的源泉,也是其得以实现的保证。”根据材料,在波里比阿看来,雅典失败的原因在于                                                      (    )

    A.雅典贵族专制社会黑暗                 B.雅典社会制度的落后

    C.雅典直接民主制的弊端                 D.雅典社会矛盾的尖锐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C

雅典和斯巴达同是希腊城邦国家,都处于奴隶制阶段,排除AB;材料中说的是国家制度,不是社会矛盾,因此D项的说法不合适。

     

18 世纪30 年代, 东印度公司通过各种渠道每年从印度输往英国的资金达四百万英镑, 其中一百万是英国官商的私蓄和养老金等, 而另外的三百万是公司必须负担的“国内税”。上述材料表明           (    )

①东印度公司是殖民地财富的直接掠夺者之一

②东印度公司是政府授权的垄断性贸易公司

③当时英国存在官商勾结的情况

④当时的英国已经完成资本的原始积累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第一次工业革命

B

②材料无法体现,④错误

     

1787年2月,美国刚刚独立不久。一位历史学家这样描写当时的美国社会:邦联政府就像一个靠各州施舍过活的乞丐,是一个头脑听从四肢指挥的怪物。据此分析,当时美国社会面临的问题是      (    )

    A.生产力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           B.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

    C.社会存在同社会意识之间的矛盾         D.国家统一同分裂割据之间的矛盾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美国联邦政府

B

独立后的美国出现的一系列问题是上层建筑建设的滞后。根据“邦联政府”“靠各州过活”等否定A;材料中没有涉及社会存在和意识形态之间的矛盾,排除C;当时的美国是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权利分割的问题,而不是国家统一同分裂割据之间的问题。

     

19世纪上半叶,法国经过大革命的洗礼后,资产阶级的地位逐步确立,人权思想深入人心,尊重个性、强调自我、注重个人情感成为新的时代风尚。进而产生的是强调主观情感、追求个性表现的浪漫主义艺术。下列理解和说法正确的是                                                        (    )

    A.这一时期的重要代表是雪莱、德拉克洛瓦、塞尚

    B.偏重向外,朝对象感性世界开掘

    C.偏重内心,向自我心理探求,揭示复杂矛盾的内心

    D.偏重客观、揭露和批判社会现实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

C

A塞尚是印象画派的代表B现实主义偏重向外;浪漫主义偏重主观、表现,D 现实主义偏重客观、再现;

     

1853年,马克思在《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中说:“可以大胆预言,中国革命将把火星抛到现代工业体系的即将爆炸的地雷上……直接随之而来的将是欧洲大陆的政治革命。”而到了1862年夏,马克思在《中国纪事》一文中指出:“(太平天国)除了改朝换代以外,没有给自己提出任何任务。他们没有任何口号,给予民众的惊惶比给予旧统治者们的惊惶还要厉害。他们的全部使命,好像仅仅是用丑恶万状的破坏来与停滞腐朽对立,这种破坏没有一点建设工作的苗头……太平军就是中国人的幻想所描绘的那个魔鬼的化身。”马克思的观点发生这样鲜明的变化,其根本原因是马克思认为

    A.太平天国运动既不反对帝国主义也不反封建主义

    B.太平天国与清政府是腐朽与丑恶的对立,两者并无本质的区别

    C.“革命”的太平天国之战,不过是屡见不鲜的改朝换代的新尝试

    D.当时中国社会生活停滞,未有新的社会生产力和新的社会力量的必然产物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义和团运动和太平天国运动

D

太平天国成为改朝换代的工具,无法担负起建设新国家的重任。是因为太平天国本身不是新的生产力的代表。当时的中国处于封建社会的末期,社会发展停滞,也没有新的社会生产力的产生,也就不可能有新的社会力量的出现。

     

1898年,康有为在给光绪皇帝的奏折中说:“且今物质修明,尤尚机器,辫发长垂,行动摇舞,误缠机器,可以立死,今为机器之世,多机器则强,少机器则弱,辫发与机器,不相容者也;且兵争之世,执革跨马,辫尤不便,其势不能不去之。”康有为奏折的本质意图是     (    )

    A.表达了与大清帝国满洲贵族统治者誓不两立的坚决斗志

    B.追求西方资本主义民主政治,为维新变法奠定理论基础

    C.唯有剪掉辫子,方可有利于机械化大生产,有利于行军打仗

    D.把变衣冠作为学习现代文明,革除社会陋习的一项重要内容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维新变法

D

A错,B与材料无关,C为表面现象

     

在中国近代,五四时代的思想是非常活跃的。“五四时期对人格的尊严,对人的自由,对学术的独立探讨精神,这些价值正是当前我们开发社会资本,培养文化能力,发展有创见性的理论思维、道德理性和精神价值的必要条件”。五四时期,思想多元化局面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

    A.各种政治力量寻找中国未来发展的道路

    B.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根本变化

    C.当时的中国政府推行较为开明的文化政策

    D.帝国主义对华文化侵略的放松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新文化运动

A

辛亥革命的失败,引发人们对中国未来和中国革命道路更深的思索;新文化运动促进了思想解放,用什么方案拯救中国,各派政治力量主张各不相同,形成了五四时代思想多元的局面。五四时期,中国的社会性质和经济基础没有根本的变化,排除B;当时的中国政府文化专制的基本方针没有变,排除CD叙述错误。

     

梁启超把《二十四史》中有“传记”的人物籍贯列成表格,如下:

汉(百分比)

唐(百分比)

宋(百分比)

明(百分比)

陕西

14.96

21.60

3.34

4.51

河北

7.36

18.48

10.60

7.22

河南

31.43

17.68

17.58

6.94

浙江

2.4

2.78

6.65

14.51

广东

0

0.26

0.33

2.82

福建

0.15

0

8.8

5.19

    下列选项中不能反映材料观点的是                                            (    )

    A.帝都所在地人物往往特别多             B.地区分布呈现南升北降的格局

    C.人物的地区分布逐渐平均               D.政治中心逐渐南移的趋势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古代中国的中央集权制度

D

材料不能反应政治中心的变化。我国古代政治中心逐渐东移、北移。

     

1922年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分析了中国的政治经济状况,指出“各种事实证明,加给中国人民(无论是资产阶级、工人、农民)最大的痛苦的是资本帝国主义和军阀官僚的封建势力的统治,因此反对那两种势力的民主主义革命运动是极有意义的。”中共二大的分析

                                                                              (    )

    A.指出了中国革命的性质是社会主义革命

    B.认识到资产阶级在革命中的重要地位

    C.提出发动工人运动是当前工作的中心

    D.提出了发动国民革命运动的基本方针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B

资产阶级是民主革命的动力,这是中共二大提出来的。当时中国革命的性质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排除A;发动工人运动作为当前的中心工作是中共“一大”作出的,排除C;国民革命运动是第一次国共合作以后。

     

2011年2月17日,英国政府宣布了福利改革方案,其中的重要一项就是减少对长年依赖“低保”度日的懒汉们的津贴福利。而英国《每日镜报》却反驳政府道:“人人各尽其能,服务社会自然是好事,可老百姓并非都有这样的机会。”上述材料不能反映                        (    )

    A.英国政府要激励人们的进取心           B.英国社会存在失业问题

    C.英国政府要解决贫富分化问题           D.英国政府存在财政负担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C

C项介绍“减少”但并未介绍“重新分配”,所以与之无关

     

美国经济学家大卫·科兹认为:在苏联时代,通过合法的途径积累物质财富几乎是不可能的。非法积累了大量物质财富的苏联领导人总是担惊受怕,唯恐有一天被人发现或被起诉。大卫·科兹在分析前苏联解体的原因时认为                                          (    )

    A.无法根本摆脱斯大林模式               B.人民与政府矛盾激化

    C.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D.统治集团对个人利益的追逐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两极世界

D

A C与材料无关,B现象在材料中体现片面,D贪污者怕东窗事发,而推动解体

     

1974年6月,在美国的一再倡议下,除爱尔兰之外的欧共体8国与包括美国在内的北约15国首脑共同签署了被称为“新大西洋宪章”的“大西洋关系宣言”。宣言强调,美欧间要在“友好、平等和团结的精神”之上“保持密切的磋商、合作和相互信任”。对以上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

    A.“宣言”是在西欧经济实力和政治地位上升的背景下发表的

    B.美国力图通过此“宣言”,将西欧绑在“美苏冷战”的战车上

    C.发表此“宣言”的实质目的是要维护美国“一超多强”的超级大国地位

    D.“宣言”发表后,美国成功的遏制了西欧经济的崛起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区域集团化的发展

A

B与冷战无关,C与时间不符,D项错误

     

2011年初,埃及首都开罗不断发生群众示威,久掌政权的埃及总统穆巴拉克立即下台。继而,利比亚反对派推翻了上个世纪60年代末开始掌权的卡扎菲政府;这些反对派的背后,都有西方力量的支持。也门局势持续动荡;号称对“中东心脏”叙利亚和伊朗相继面对美欧的外来压力。你认为造成北非西亚地区局势动荡,除了经济和宗教上的原因以外,还有          (    )

①大国强权政治的存在

②冷战压抑下的民族问题的逐步暴露

③社会制度的矛盾

④政治民主化进程的滞后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历史文化常识

B

排除③,造成这一地区的争端的各种因素中,没有社会制度的因素;西方力量的插手说明大国强权政治的存在;穆巴拉克和利比亚属于长期掌握政权的强权人物,说明这一地区民主化进程的滞后;西亚和北非局势的长期动荡也是冷战时代下长期抑而不发的矛盾在两极格局后的暴露。

     

1955年亚非国际会议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形成了亚非人民团结一致、增进友谊的 “万隆精神”。你认为亚非会议成功的根本原因是                                            (    )

    A.周恩来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帝国主义和殖民力量的削弱

    C.中国等一批进步国家的参会             D.与会国家尊重了文明的多样性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D

亚非会议进行中,一些国家出于对共产主义的敌视,反对新中国。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得到了各国的赞同,在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的基础上,会议取得了圆满成功。A叙述错误;B属于外在的条件;中国等进步国家的参会是会议成功和进步性的重要保证和基本条件。

     

据有关资料显示:1967年至1976年的10年,中国工农业总产值年平均增长率为7.1%,社会总产值年平均增长率为6.8%,国民收入年平均增长率为4.9%。具体到各年,动乱最严重的1967年,工农业总产值比上年下降9.6%,1968年比上年又下降4.2%。其余各年均为正增长。如果上述史料真实可信,那么这一时期保持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是                    (    )

    A.稳定有序的社会环境                   B.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

    C.邓小平的“全面整顿”                 D.领导集团的团结奋进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经济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B

AD与史实不符,C项发生于1975

     

1992年,上海证券交易所15支上市股票价格三天之内暴涨570%……第二年初,全国大大小小的开发区增加到2700多个,是一年前的20多倍,……全国消费品价格平均上涨了13%,全国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上涨50%以上。对于这种经济现象说法准确的是                      (    )

    A.改革开放尤其是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后,中国经济发展迅速

    B.改革开放取得初步成果后,经济发展出现过猛、过热情况

    C.社会主义商品市场体系建立以后,经济建设出现了新高潮

    D.对外开放不断扩大,外资涌入使中国经济出现了异常发展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伟大的历史性转折和和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B

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始于1984年,C与时间不符,D片面

     

蒙太奇原义为“构成、装配”,用于电影方面有剪辑和组合之意,是电影艺术的重要表现方法。按蒙太奇的原则把两个以上的镜头组接在一起,产生一种转移对照物的效果,比如把情人相会与蜜蜂采蜜两个镜头连接在一起,就会使人自然联想到甜蜜的爱情。对以上材料分析正确的是

                                                                              (    )

    A.影片是由许多不同的镜头组成的,因此电影需要连续的拍摄完成。

    B.电影拍摄过程中,应按照创作构思,把不同的镜头有机地组接起来。

    C.不同的镜头的组合可以产生连贯、呼应、悬念、对比、暗示、联想等作用。

    D.电影是工业化的产物,必须有多人、多项分工才能完成。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

C

A依据材料影片可以分镜头拍摄因此电影需要不连续的拍摄完成。B依据材料电影拍摄后再进行剪辑。D电影是工业化的产物,但材料不能说明此观点。

     

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对其全球战略进行重大调整:改善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关系;从越南撤军;不再反对英法拥有独立的核力量;开启美日“友好外交的新纪元”。下列因素中,促使这一时期美国调整对外政策的主要原因是                                           (    )

    A.苏联军事力量的发展和对美遏制的加强

    B.多个力量中心的崛起和世界政治格局日趋多极化

    C.发展中国家的崛起和不结盟运动的发展

    D.联合国地位的日益提高和欧洲一体化进程的加快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世界多极化趋势

B

上个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是美国对外政策出现重大调整:同中国改善关系,调整同西欧和日本的政策,对苏以软弱和防御为特征。根源在于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加强。ACD三项是多极化的具体表现。

     

二战结束后许多历史学家认为:历史学必须从文字档案和文字档案造成的限制中解放出来,必须利用人类的一切创造物——语言、符号、农村的证据、土地制度、项圈等一切其他可利用的史料,广泛吸收其他学科——地理学、经济学、社会学、人类学的成果和方法。同时,又要防止把自己分割成许多各行其是的“专门化”部门。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看出正确的一项(    )

    A.扩展历史学的研究领域、扩大历史学家的视野

    B.历史研究由个体劳动,变成了集体劳动

    C.作为现代的历史学家必须把握某一时空的“总体”趋势

    D.提出了坚持传统的历史研究方法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历史能力的综合运用

A

A从第一句分析可知。B材料不能说明此观点。C二战后各学科飞速发展,历史学家们是无法把握某一时空的“总体”趋势D材料反映了提出具有挑战性的历史研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