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湖南省湘西州高考历史二模试卷解析版

《国语•郑语》记载了周宣王时的一首童谣:“恹弧箕服,实亡周国。”因此,周宣王在全国抓捕“恹弧箕服”,而有一对连夜逃跑的夫妇在路上捡到的弃婴,正是后来周幽王之妃褒姒。古人的这一记载意在说明(  )

A.西周的灭亡实属天意             

B.西周亡于童谣

C.童谣能预言历史发展             

D.宗法制遭破坏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考点:14: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解答:材料中“恹弧箕服,实亡周国”意思是那卖桑弓、箭袋的人,就是使周灭亡的人啊.而历史应验了童谣之语,卖桑弓、箭袋的夫妇收养的弃婴,正是烽火戏诸侯的周幽王之妃褒姒.说明西周的灭亡为天意.故A项正确.

西周是被少数民族犬戎所灭,故B项错误.

C项说法不符合史实,应排除.

材料中并没有反映有关宗法制的信息,故D项错误.

故选A.

     

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但其对“仁”的内涵没有定义,论语中大约有60多处说到“仁”,意义各有不同.这说明孔子的“仁”(  )

A.思想引领很不到位             

B.理论体系并不完善

C.是无指向的空洞理论             

D.是具体的行为规范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百家争鸣

考点:V9:孔子的教育思想.

分析:本题是考查孔子的主要思想主张.

解答:孔子提出核心思想“仁”,其本质目的是通过自我修养能自觉遵守“礼”的要求,并多次具体列举“仁”的要求,因此不能说思想引领不到位,更不能说是无指向的空洞理论,故排除A、C项.至于多次在论语中说到“仁”,是指在实际中达到“仁者爱人”规范要求,而不能理解其理论体系不完善,故排除B.

故选D.

     

清代的驿路(官路)通达各省省城及边疆的重要城市,如山西境内,“八十里乐平到柏平驿,五十里平定州平潭驿,八十里……”,在此基础上,晋商开辟出茶马之路。这表明(  )

A.政府十分重视保护长途贩运业

B.民间服务性行业已达较高水平

C.清朝官道修建有利于商业发展

D.市镇商业发达使抑商政策松弛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古代商业

考点:2P:明清时期的商业发展.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清朝商业发展的相关史实.

解答:根据题干中表述清代开辟官路通达各省,造就了晋商的茶马古道,可知材料反映的是清朝官道的修建有利于商业的发展,A项中的“十分重视保护”在题干中不能体现,BD项表述与题意不符.

故选C.

     

下面是近代部分上海和广州进出口贸易额统计表(单位:万美元).这反映出(  )

年份

广州

上海

年份

广州

上海

1844

3,340

480

1851

2,320

1,600

1845

3,840

1,110

1852

1,640

1,600

1846

2,520

1,020

1853

1,050

1,720

1847

2,530

1,100

1854

9,30

1,280

1848

1,510

750

1855

650

2,330

1849

1,930

1,090

1856

1,730

3,190

1850

1,670

1,190

 

 

 

A.近代中国农副产品出口贸易量剧增

B.鸦片战争使上海区位优势得到巩固

C.鸦片战争推动中国外贸格局的变化

D.近代中国的贸易结构正在发生变化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考点:91:鸦片战争.

分析:本题反映的是鸦片战争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解答:A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近代上海和广州进出口贸易总额的变化,表格看不出农副产品的信息.

B项错误,鸦片战争后上海进出口贸易总额是起伏不定的.

C项正确,鸦片战争前,只有广州十三行有权代表清政府对外贸易,鸦片战争以后上海等新通商口岸的贸易额逐渐增多,而广州贸易额相对减少,传统的外贸格局发生了变化.

D项错误,材料中并没有显示出贸易的物品种类,无法看出贸易结构是否变化.

故选C.

     

黄仁宇在总结国共两党的历史博弈时说:“毛泽东的成功归功于他打破城乡之间的沟通障碍…当毛泽东的话语延伸到小村落时,被孤立在城市的国民党绝对没有机会赢得中国.”据此可推知材料(  )

A.夸大了毛泽东话语的作用             

B.肯定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C.有意抬高毛泽东的政治地位             

D.认为国民党对农村统治薄弱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毛泽东思想

考点:IH:毛泽东思想.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

解答:从题干“打破城乡之间的沟通障碍”中可以看出是在肯定其“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即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故选B.

     

1960年初,毛泽东在比较中苏两国发展工业化的道路时说:“生产资料优先增长的规律,是一切社会扩大再生产的共同规律.”这表明毛泽东(  )

A.希望工业和农业均衡发展

B.主张有计划扩大农业生产规模

C.肯定了苏联经济发展模式

D.不否认重工业发展快于轻工业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毛泽东思想

考点:IH:毛泽东思想.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毛泽东思想.

解答:毛主席结合苏联和中国的经验讲生产资料优先增长的规律.他说:“生产资料优先增长的规律,是一切社会扩大再生产的共同规律.”.斯大林把这个规律具体化为优先发展重工业.斯大林的缺点是过分强调了重工业的优先增长,结果在计划中把农业忽略了.我们把这个规律具体化为:在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条件下,工农业同时并举.我们实行的几个同时并举,以工农业同时并举为最重要.”由此可以看出毛泽东还是主张优先发展重工业.

故选D.

     

1952年4月,周恩来在外交部第一次驻外使节会议的讲话中指出,就外交工作来说,是“以国家和国家的关系为对象的”,区别不同国家的“主要关键是对战争与和平的态度”,而不是国家的阶级属性.’周恩来的这一外交思想(  )

A.突破了“两大阵营”界限             

B.否定了“一边倒”的战略

C.运用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成为新中国外交指导原则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考点:FJ: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政策.

解答:建国初期我国的外交方针: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故B项错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是在1953年,故C项错误.我国建国初期确立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原则,故D项错误.从题干“区别不同国家的主要关键是对战争与和平的态度,而不是国家的阶级属性”可以看出A项正确.

故选A.

     

古希腊自然哲学家用单一的物质元素来解释世界本原,后来,苏格拉底等思想家则以思想作为解释世界本原的主要因素,并认为物质是占第二位的因素.这反映出(  )

A.自然哲学是西方人文主义最初体现

B.苏格拉底对世界的认识更加科学合理

C.古希腊哲学研究从自然向社会转变

D.客观真理是古希腊哲学家的共同追求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

考点:81:古希腊哲学.

分析:本题考查古希腊哲学,主要了解古代希腊哲学的发展过程.

解答:公元前7至前6世纪,哲学家们重视宇宙本原的研究,这个阶段的哲学被称为自然哲学.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哲学的重点由研究自然转移到了研究人和社会,以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为代表.故A、B两项都只反映了题干中的一个方面,不全面,故排除.D项在题干中无法体现,故排除,C项体现题中的过程,符合.

故选C.

     

威廉二世时期,德国对军队及其价值观的羡慕和崇尚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以致许多企业家大致按照军队方式经营生产…富有的资产家们在贵族军官中间为自己的女儿寻求女婿…以便提高自己的社会地位.这反映出德国(  )

A.是军人专制的政体             

B.军国主义氛围浓厚

C.民众普遍崇尚战争             

D.新旧阶层进行联姻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在欧洲大陆的扩展

考点:6H:德意志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近代德国资本主义政治体制的特点.

解答: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颁布,德国建立了君主立宪制国家,宪法赋予了君主以极大权力,确立了至高无上的皇权.通过三次王朝战争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德国具有浓厚的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色彩.从题干“德国对军队及其价值观的羡慕和崇尚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许多企业家大致按照军队方式经营生产”“富有的资产家们在贵族军官中间为自己的女儿寻求女婿”可以看出军国主义氛围浓厚.

故选B.

     

18世纪中后期开始,由于商业和工业扩张以及城镇化,英国的许多人从南部迁移到中部,市镇席位分配的不平等状况愈加突出.民间组织呼吁政府肃清选举中的不正当行为,重新分配选区票数,对获得选举权所需的财产资格做出统一规定.这些情况反映出(  )

A.光荣革命以来英国政权归属问题已解决

B.英国社会对工业资产阶级政权极为不满

C.工业革命加速了英国部分地区经济发展

D.英国公民的选举权没有得到法律的保护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第一次工业革命

考点:58:英国工业革命.

分析:本题考查英国工业革命,工业革命不但是技术发展史上巨大的革命,也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他不但对英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而且对其它资本主义国家以至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解答:A.英国内阁制行使行政权,材料没有提到行政权归属问题,故A项错误.

B.材料中提到“市镇席位分配的不平等状况愈加突出”和“选举中的不正当行为”,社会并没有对资产阶级政权极为不满,故B项错误.

C.材料说的是工业革命后,英国部分市镇慢慢发展,市政席位分配不平等状况日益突出,从而需要重新调整选区票数和对选举权重新规定,这些情况与C项表述相符,故C项正确.

D.英国公民选举权没有得到法律保护,材料未涉及也不符合史实,故D项错误.

故选C.

     

1953年2月2日,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要求国会通过决议,不承认过去与外国政府达成的秘密协定(指雅尔塔协定)”.这表明他(  )

A.坚持推行对苏“冷战”             

B.主张与苏联结成同盟

C.要牵制国会的立法权             

D.极力地维护两极格局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两极世界

考点:E2:美国霸权主义.

分析:本题以雅尔塔协定为切入点,考查学生对美国霸权主义的掌握,以及学生对材料分析和综合应用能力.

解答:“雅尔塔协定”全称《苏美英三国关于日本的协定》,是三国就苏联参加对日作战条件的秘密协定.雅尔塔协定建立在美国和苏联势力均势的基础上,就结束战争和安排战后世界政治等重大问题达成一系列协议和谅解.但是在二战后,由于国家利益、意识形态的冲突,美国放弃了战时与苏联的同盟.

材料中美国不承认过去与外国政府达成的秘密协定(指雅尔塔协定),说明美苏对抗,所以A项符合题意,而B项不符题意;美国实行三权分立,权力部门相互制约,但是材料的主要意思不是考查三权分立、分权与制衡,C项错误;美国真正的目的是称霸,所以D项错误.

故选A.

     

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制以专家组调解为中心,以争端解决机构审议、批准专家组建议或裁定为常规,以在特殊情况下争端解决机构授权和监控的贸易报复为强制实施的最后手段,日益取得了发展中国家的信赖.这表明争端解决机制(  )

A.推祟贸易报复,不具建设性

B.其宗旨是维护发展中国家利益

C.重程序建设,忽视法律功能

D.有助于国际经济秩序有序发展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经济全球化的世界

考点:EN:世界贸易组织的重要作用;EP: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

分析:本题考查经济全球化趋势和世贸组织.

解答:世贸组织(WTO)成立宗旨和基本原则就是通过市场开放、非歧视性和公平贸易等原则实现贸易自由化.并成立了贸易解决争端机制,WTO争端解决机制的基本原则是平等、迅速、有效、双方接受.因此世贸组织成立标志着世界贸易进一步走向规范化和法制化,促进了世界贸易的发展.

故A项“推崇贸易报复,不具建设性”与史实不符.其宗旨提倡非歧视性和公平贸易等原则,不存在保护发展中国家利益,故B项排除.WTO成立贸易解决争端机制体现法制建设,故C项排除.

故选D.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抖一 

面对深重的政治危机和社会危机,统治集团内一部分官僚、士人,开始对东汉政权的前途感到担忧。安帝、顺帝统治时期不断扩大太学规模,顺帝时太学生达三万余人。各地郡国学校也纷纷建立起来,史称“四海之内,学校如林”。这些太学生们同官价士大夫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太学也便成为反对外戚、宦官专权的中心,太学生运动深刻影响了东汉政局。

﹣﹣摘编自史仲文《中国全史》

材料二 

事件发生的近因为山东问题,既发之后,在未获满意解决之前,热血沸腾的学生自不甘罢休,政府的高压手段与硕固的态度,愈增加了他们的愤怒。5月5日,为援救被捕学生,继续要求惩办卖国官员,拒绝巴黎和约,实行罢课。上海、天津与留学日本的学生,以及南北名流、社会团体,一致支持。总统徐世昌为所震慑,将被捕学生释放,各校复课,学生得到初步的胜利……当日军蚕食华北诸省时,中国的领导人不能再保持和解了。未能阻止日本对华北的侵略,激发了学生组织公开反抗不准示威游行的禁令。1935 年12月9日,数千学生在北平游行,手持反日标语,并要求中国领导人停止内战及团结全国反对日本帝国主义。

﹣﹣摘映自《近代中国史纲》《剑桥中华民国史•下卷》

(1)根据材料一、二饼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东汉太学生运动和近代中国两次学生运动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饼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学生运动对当今社会造成的影响。结合中国近代现代历史,就学生运动谈谈你的认识。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五四运动

考点:9I:五四运动.

分析:

本题考查东汉太学生运动和近代中国两次学生运动.考查东汉太学生运动和近代中国两次学生运动的背景以及影响、对学生运动的认识.

解答:

(1)依据材料一“面对深重的政治危机和社会危机,统治集团内一部分官僚、士人,开始对东汉政权的前途感到担忧.安帝、顺帝统治时期不断扩大太学规模”等信息可以概括出东汉太学生运动的背景是外戚、宦官专权引发政治危机;统治集团内部有识之士的推动;太学规模扩大.依据材料二“近因为山东问题,既发之后,在未获满意解决之前,热血沸腾的学生自不甘罢休政府的高压手段与硕固的态度,愈增加了他们的愤怒”,联系所学知识可知,近代中国两次学生运动的背景是新文化运动带来的思想解放促成学生对政治的关心:列强侵华给中国带来了严重的民族危机;政府对外政策的软弱.

(2)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一“这些太学生们同官价士大夫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太学也便成为反对外戚、宦官专权的中心,太学生运动深刻影响了东汉政局”,联系所学知识可知,东汉时期,学生运动是对外戚、宦官专权的反抗.形成了对外戚、宦官专权的抨击浪潮;依据材料二“援救被捕学生,继续要求惩办卖国官员,拒绝巴黎和约…学生得到初步的胜利”、“1935 年12月9日,数千学生在北平游行,手持反日标语,并要求中国领导人停止内战及团结全国反对日本帝国主义”,联系所学知识可知,近代学生运动的影响是迫使政府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一二•九运动则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起到了推动作用.第二小问的认识可以从利弊两方面进行说明.如青年学生是社会最富活力的阶层之一,学生关注时政并积极参政提高了社会对时政的关注度,有利于政府妥善处理社会问题;同时学生缺乏社会经验,也应警惕一些别有用心之人对学生的利用.

答案

(1)东汉太学生运动:外戚、宦官专权引发政治危机;统治集团内部有识之士的推动;太学规模扩大.近代中国两次学生运动:新文化运动带来的思想解放促成学生对政治的关心:列强侵华给中国带来了严重的民族危机;政府对外政策的软弱.

(2)影响:学生运动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国家政策,影响国内政治走向.东汉时期,学生运动是对外戚、宦官专权的反抗.形成了对外戚、宦官专权的抨击浪潮;五四运动迫使政府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一二•九运动则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起到了推动作用.

认识:青年学生是社会最富活力的阶层之一,学生关注时政并积极参政提高了社会对时政的关注度,有利于政府妥善处理社会问题;同时学生缺乏社会经验,也应警惕一些别有用心之人对学生的利用.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以下是某学者参考了北美加拿大和北欧瑞典发展方向绘制的人类发展方向示意图。

材料反映了世界近现代社会发展中存在的多种关系,指出其中一种关系,并加以分析。(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经济全球化的世界

考点:EP: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

分析:

本题考查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考查生产力的进步推动社会组织结构的变化的理解.

解答:

本题是探究型历史试题.题干要求指出材料中反映的世界近现代社会发展中存在的其中一种关系,并加以分析,首先对材料进行解读,材料反映的是北美加拿大和北欧瑞典发展方向绘制的人类发展方向示意图,体现了世界近现代社会发展中存在的多种关系;其次选择其中一种,如生产力的进步推动社会组织结构的变化的关系;再对这一关系进行分析,分析时可以结合英国的圈地运动和工业革命的影响的角度进行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答案

关系:生产力的进步推动社会组织结构的变化.

分析:农业社会生产力低下,社会主要是由封建地主和农民阶级组成,社会生产较为单一,进入工业社会后,生产力有了明显的进步.社会阶层发生了分化,这在欧洲主要表现在英国的圈地运动和工业革命,它使一部分农民阶级转变为工人和中小生产者以及资产阶级,由于新兴阶级力量的壮大,资产阶级革命在欧洲爆发,新的社会组织结构(资木主义社会)逐渐形成.伴随着信息化的发展,工人阶级的整体认知水平也在不断提升,生成组织规模迅速扩大,跨国生成已经非常普遍,全球性生产与合作日益加强.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永贞革新,是唐顺宗永贞年间官僚士大夫王淑文等以打击宦官势力、革除政治积弊为主要目的改革。主张加强中央集权,反对藩镇割据,反对宦官专权,持续时间146 天,最后因俱文珍等人发动政变,幽禁顺宗,拥立太于李纯,改革终以失败而告终。

﹣﹣摘编自王觉仁《永贞革新:一场飘风骤雨的改革》

材料二 

韩愈在《永贞行》中认为革新派是“小人乘时偷国柄”;又直云:“夜作诏书朝拜官,超资越序曾无难。”王夫之在《读通鉴论》中指出:‘革德宗未年之乱政,以快人心,清国纪,亦云善矣。”806年,刘辟举兵造反;807年,镇海节度使李锜因不愿入朝,亦举兵造反;815年,节度副大使李师道派人刺杀宰相武元衡,并助吴元济与朝廷对抗,结果都被平定;唐宪宗元年起(公元806~820年),发生了持续多年的牛李党争。

﹣﹣摘编自张铁夫《论永贞改革的结局》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永贞革新的主要背景。

(2)根据材料二,指出韩愈、王夫之的观点,并对“永贞改革”进行评价。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改革历史专题

考点:MI:中国历史上的重大改革.

分析:

本题考查中国历史上的重大改革﹣永贞改革.考查永贞革新的主要背景、韩愈、王夫之对永贞革新的观点以及对永贞改革进行评价.

解答:

(1)依据材料一“唐顺宗永贞年间”、“打击宦官势力、革除政治积弊为目的”、“反对藩镇割据”等信息概括背景即可.

(2)依据材料二“革新派是‘小人乘时偷国柄’”可以得出韩愈的观点是认为改革是小人当权;依据材料二“革德宗未年之乱政,以快人心,清国纪,亦云善矣”可以得出王夫之的观点是认为改革有利于澄清吏治和拨乱反正.依据材料“以打击宦官势力、革除政治积弊为主要目的改革”、“改革终以失败而告终”、“镇海节度使李锜因不愿入朝,亦举兵造反”、“发生了持续多年的牛李党争”等信息,联系所学对“永贞改革”进行评价是永贞革新的日的是挽救唐朝统治危机,但由于改革很快失败,朋党之争、藩镇割据继续加剧,唐朝衰亡加快.

答案

(1)背景:唐朝末年,闲力衰退,统治地位风雨飘摇;宦官专权,藩镇割据,政治黑暗.

(2)观点:韩愈认为改革是小人当权;王夫之认为改革有利于澄清吏治和拨乱反正.评价:永贞革新的日的是挽救唐朝统治危机,但由于改革很快失败,朋党之争、藩镇割据继续加剧,唐朝衰亡加快.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 

18世纪末,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在法国广泛传播,年轻的拿破仑成了卢梭民主共和思想的崇拜者。从热月政变到雾月政变期间,拿破仑的民主共和思想没有进一步深化,相反他的思想中出现了内在的矛盾性和停滞性,民主的和专制的交错在一起。雾月政变后,拿破仑进一步向独载专创转化。随着个人权力的无限膨胀,拿破仑不但无限加强个人独断的特征,而且不断改变和破坏他早期建立的体创来放纵他个人独断。1804年,拿破仑称帝,这样,他的民主共和思想丧失殆尽。

﹣﹣郑佑断《拿破仑与华盛饭的民主共和思想之演化》

材抖二 

1897年,孙中山说:“余以人群自治为政治之极则,故于政治之精神,执共和主义。(共和主义)我国治世之神髓,先哲之遗业也。”孙中山视域下的“共和”与专创对立,跟他早年对中国国情的认识有关,认为中国属“异种”统治,且带有明显压迫和专制色彩,希望能“驭除鞑虏,恢复中华”。中华民国成立后,孙中山于对内对外宣言中依旧从与专制对立的角度强调“共和”。他在“临时大总统宣言书”中自称:“黾勉从国民之后,能尽扫专制之流毒,确定共和,以达革命之宗旨,完国民之志愿,端在今日。”

﹣﹣郭辉《孙中山的“共和”政制构想及其特征》

(1)根据材料一、二,分别指出拿破仑和孙中山对待“共和”的态度。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拿破仑和孙中山对待“共和”态度不同的原因。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民主历史专题

考点:P6:孙中山的民主思想;W9:拿破仑的评价.

分析:

本题考查拿破仑的思想和孙中山的民主思想.考查拿破仑和孙中山对待“共和”的态度及其态度不同的原因.

解答:

(1)依据材料一“年轻的拿破仑成了卢梭民主共和思想的崇拜者”、“拿破仑进一步向独载专创转化”、“他的民主共和思想丧失殆尽”可以得出拿破仑的态度是从崇拜共和思想到丧失共和思想;依据材料二“余以人群自治为政治之极则,故于政治之精神,执共和主义.(共和主义)我国治世之神髓,先哲之遗业也”、“孙中山视域下的共和与专创对立”可以得出孙中山的态度是认为共和是自治的法则;共和是我国传统思想精华;共和与专制相对立.

(2)依据材料一“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在法国广泛传播”可以得出拿破仑崇拜的原因是受到法国启蒙运动的影响;依据材料一“热月政变到雾月政变期间”,联系所学可知,拿破仑丧失的原因是怪政府软弱.大资产阶级要求建立独裁统治,维护革命成果;军事上的胜利使其个人权力欲望不断膨胀.依据材料二“(共和主义)我国治世之神髓,先哲之遗业也”、“跟他早年对中国国情的认识有关”,联系所学可知,孙中山的原因是受到国情、传统文化及西方民主思想的影响;孙中山具有不贪恋权势、百折不挠的个人品质.

答案

(1)拿破仑:从崇拜共和思想到丧失共和思想.孙中山:认为共和是自治的法则;共和是我国传统思想精华;共和与专制相对立.

(2)拿破仑原因:崇拜共和是因为受到法国启蒙运动的影响:丧失则是怪政府软弱.大资产阶级要求建立独裁统治,维护革命成果;军事上的胜利使其个人权力欲望不断膨胀.孙中山原因:受到国情、传统文化及西方民主思想的影响;孙中山具有不贪恋权势、百折不挠的个人品质.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1940年9月27日,日本与德国、意大利通过“闪电外交”,缔结三国轴心军事同盟,为德国和意大利在“欧洲新秩序”的领导地位和日本“东亚新秩序”的建立增加了新份量。同时,日军入侵法属印度支那,这是为封锁中华民国及阻止美国通过海防至云南之铁路线以运送军火、燃料及每月一万吨的物资而采取之行动,且这一行动有利于廷续实施桂南会战的作用。﹣﹣摘编自【英】李德•哈特《第二次世界大战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日本入侵法属印度支那的背景和目的。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日本入侵法属印度支那的影响。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战争历史专题

考点:T1:第二次世界大战;UG:印度支那问题.

分析:

(1)本题考查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应把握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的相关知识、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及印度支那问题.

(2)本题考查学生解读材料,分析理解材料以及调用所学知识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

解答:

第(1)小问背景,结合所学知识,德国的“闪电战”在欧洲取得成功;根据材料“日本与德国、意大利通过“闪电外交”,缔结三国轴心军事同盟”说明法西斯同盟形成;“为封锁中华民国及阻止美国通过海防至云南之铁路线以运送军火、燃料及每月一万吨的物资而采取之行动,且这一行动有利于廷续实施桂南会战的作用”说明其目的是阻断英国对华援助,实施桂南会战,独占中国.

第(2)小问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日本入侵法属印度支那影响有:使中国战场抗日形式恶化;促进美、英等国在经济上制裁日本,激化美日矛盾,导致太平洋战争的爆发.

答案

(1)背景:德国在欧洲‘闪电战”的成功;法西斯同盟的形成;中国战场陷入相持阶段.

目的:阻断英国对华援助.实施桂南会战,独占中国.

(2)影响:使中国战场抗日形势恶化德国的;促使美、英等国在经济上制裁日本.激化美日矛盾.终于导致太平洋战争的爆发.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亚历山大二世在位期间,颁布了很多法令,从政治、经济、军事、教育等诸多方面改变了俄国犹太人的悲惨境遇。亚历山大二世时期,俄国犹太人对政治的诉求开始表现出来,这不仅由于政府放松了对犹太人担任公职的限制,而且也与犹太人自身经济实力的增长和社会影响的扩大有关。这一时期,犹太资本迅速发展,并出现许多著名的资本家,如金茨堡家族和波利亚科夫兄弟。

西欧犹太人的解放促进了俄国知识分子阶层对犹太问题认识的转变。一批自由主义知识分子和政府官员希望俄国效仿西欧,给予犹太人以平等的地位和公民权。克里米亚战后,俄国社会面临的一系列危机,亚历山大二世决定转变策略,通过颁布宽容法令来达到同化犹太人的目的。亚历山大二世时期正值俄国改革时代,犹太人的价值和作用使亚历山大二世乐于采取宽容犹太人的政策,以便吸引更多的犹太人为俄国发展服务。亚历山大二世接受的教育富有人文主义色彩,这使亚历山大二世能够理性看待俄国境内的犹太人问题。

﹣﹣摘编自张礼刚等《试析亚历山大二世宽容由太人的政策》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亚历山大二世宽容犹太人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亚历山大二世采取宽容犹太人政策的影响。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改革历史专题

考点:M1:农奴制改革的背景.

分析:

本题考查中外历史人物评说﹣亚历山大二世.考查亚历山大二世宽容犹太人的原因、影响.

解答:

(1)依据材料“犹太人自身经济实力的增长和社会影响的扩大有关”、“西欧犹太人的解放促进了俄国知识分子阶层对犹太问题认识的转变,一批自由主义知识分子和政府官员希望俄国效仿西欧,给予犹太人以平等的地位和公民权”、“克里米亚战后,俄国社会面临的一系列危机”、“亚历山大二世时期正值俄国改革时代,”、“亚历山大二世接受的教育富有人文主义色彩”等信息可以概括原因.

(2)依据材料“犹太人的价值和作用使亚历山大二世乐于采取宽容犹太人的政策,以便吸引更多的犹太人为俄国发展服务”,联系所学可知,亚历山大二世采取宽容犹太人政策的影响是提高了犹大人的社会和经济地位;促进了俄国社会改革的进一步发展.

答案

(1)原因:犹太人自身经济实力和社会影响力的提高,受到西欧犹太人解放的影响;知识分子和政府官员的推动.克里米亚战争失败导致俄国危机重重;亚历山大二世所受到的人文主义教育影响;俄国改革的需要.

(2)影响:提高了犹大人的社会和经济地位;促进了俄国社会改革的进一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