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金山区金山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按要求填空。

(1)花近高楼伤客心,______________。(杜甫《登楼》)

(2)______________,更那堪,冷落清秋节!(柳永《雨霖铃》)

(3)鸟雀呼晴,______________。(周邦彦《苏幕遮》)

(4)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以“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写王朝的盛衰兴亡;李白《登金陵凤凰台》写王朝盛衰兴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名言名句

(1). 万方多难此登临 (2). 多情自古伤离别 (3). 侵晓窥檐语 (4). 吴宫花草埋幽径 (5). 晋代衣冠成古丘

【详解】试题分析: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难”“”“幽”要理解字义去记忆。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

按要求选择。

     

你的好朋友在一次重大考试中受挫,你想要送他一句话,下列句子最合适的一项是(  )。

A.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B.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C.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D.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诗词赏析

B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语言表达能力。需要结合语境内容,理解选项诗句的意思,筛选出合适的内容。A项,适合用于送别友人。B“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意思就是实现理想的那一天会来到的,到那时我将大显身手,大展宏图。适合用来激励友人。C项,比喻别国的贤才可为本国效力,也比喻能帮助自己改正缺点的人或意见。D项,春草明年再绿的时候游子你能不能回归,对送别友人的担忧。故选B。

     

某校举行了一场小型义卖活动,当地报刊记者对此进行了采访,发表了一篇新闻稿。以下标题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义卖活动如期举行》    B. 《今天真是因吹斯汀》

C. 《情满天下爱溢乾坤》    D.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语言文字的运用

D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语言表达能力。需要结合语境内容,理解标题的意思,筛选出合适的内容。“义卖活动”是一种公益活动,是奉献精神的体现。A项,没有体现出奉献精神;B项,“因吹斯汀”是英语“有趣的”的英译,很多人不理解,作标题不合适;C项,小型义卖活动不能体现情满天下爱溢乾坤的意义;D项,合适。故选D。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礼制国家的形成

①汉朝被称为“礼制国家”,荀子的礼治论对此发挥了巨大作用。

②司马迁《史记·叔孙通列传》记载,汉朝建立后第五年,由于国家的创立者刘邦本身并非出身自王公贵族阶级,年轻时没有机会参与任何战国国家或秦朝的朝廷仪式,又因嫌厌繁琐的法规,刚成立的汉朝在皇帝出席的场合,也缺乏适当的国家仪礼。再加上汉朝的诸侯、廷臣,大多数都以战功出身,他们也不知该如何在朝廷内举动进退。因此,每逢朝廷群臣聚会,他们常出现“饮酒争功,醉或妄呼,拔剑击柱”的丑态。

③刘邦越来越厌恶朝廷的无秩序状态,此时原为秦臣,后来投降刘邦的儒者叔孙通,察觉到刘邦受不了这样的状态,遂建议刘邦:以长乐宫落成的纪念仪式为机会,建立严格的朝廷礼仪。刘邦答应了。于是,叔孙通在他一百多位门人之外,还征求鲁国三十位儒生,为刘邦准备一场壮观又严肃的礼仪。到了当天,在整场礼仪进行的严肃气氛中,“自诸侯王以下莫不振恐肃敬”。一些仍然闹事的大臣立刻被御史拉走离场。如此,诸臣“竟朝置酒,无敢谨哗失礼者”。

④典礼结束之后,刘邦在喜悦之际不禁喊出:“吾乃今日知为皇帝之贵也!”刘邦原来痛恨儒者,然而此次机会却完全改变了刘邦对儒学的看法。______ ,借着此次机会,刘邦完全体会到能否建立“礼制”,将会是稳固汉朝皇权之关键。此时也注定了汉朝儒学“国教化”的命运。“礼制国家”的蓝图并非叔孙通发明的。

⑤那么,这个蓝图的制作人又是谁呢?

⑥从叔孙通的时代过了七八十年,在司马迁写《史记》时,他阐述统治天下的八种纲要。这八种大纲按顺序分别为“礼”“乐”“律”“历”“天官”“封禅”“河渠”“平准”。“礼”被安排为其首,显然便代表在司马迁的脑海里,“礼”就是汉朝之存续与建立最需要的一种原理。甚至如其开头所宣扬,认为“礼”为“宰制万物,役使群众”的“美德”,“礼”不但是每个人个体生存的最高规范,同时也是将秩序与安宁带给整体生物世界和人类社会的最高原理。这应该是司马迁将“礼”列为八纲之首的原因。

⑦在司马迁的思考中,“礼”具体的功能是什么呢?《史记》“八书”的“礼书”,首 段赞扬“礼”的重要,第二段叙述礼制从战国时期到现在(即汉武帝)的整个过程。接着,以剩下三分之二的篇幅,说明“礼”的意义与内容,而这部分的论述竟几乎都可在《荀子》中找到。事实上,在没有直接摘录《荀子》的前面三分之一的内容中,若我们考虑第二段所叙的,从秦朝到汉朝历代皇帝间礼制的演变是荀子逝世之后发生的事,再扣除整篇前后有一些司马迁本人对“礼”的重要性发的感叹,司马迁关于“礼”功用的论述基本上都是依《荀子》的内容写成。如果《史记·礼书》中的内容能代表汉朝礼制的理论依据,那么我们可以进而推论:_____________________。

⑧由于汉朝逐步引进礼制,后来的王朝也仿效汉制,故礼制奠定了中国社会和国家运作方式的基础,并延续了两千多年。不仅如此,荀子礼治论具备超过“一王朝”“一国家”的框架视野,涵盖整个人类社会的历史与生存方式,这让“礼”的重要性不因汉朝的消失而减缩,反而让中国知识分子透过不同的礼制论重新表述“礼”的重要性。只是荀子在此方面的莫大贡献被逐渐遗忘了。

4. 请概括第②段的主要内容。

5. 第③段叙述叔孙通的建议及落实情形,对此分析和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刘邦意识到秩序对统治的重要,因而采纳了叔孙通的建议。

B. 前朝儒生叔孙通深通国家仪礼,帮助刘邦初步确立了礼制。

C. 叔孙通用仪式规范群臣的进退举止,进而规范其社会行为。

D. 庄严典礼震慑了饮酒争功的群臣,全面阻止了他们的叛乱。

6. 联系上下文,填入第④段划线处恰当的一项是(  )。

A. 确切地说    B. 退一步说

C. 也就是说    D. 总的来说

7. 请结合前文内容,补充第⑦段末尾“推论”的内容。

8. 对第⑧段在全文中的作用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收束全文,强调荀子礼治思想对中国社会和国家的深远影响。

B. 感叹荀子礼治论方面贡献被人遗忘,呼唤建立现代礼制社会。

C. 呼应首段,突出荀子礼治论对汉代建立“礼制国家”的意义。

D. 统摄前文,得出荀子礼治论具有超越国家和时代作用的结论。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现代文阅读

4. 刘邦出身平民不熟悉仪礼,大臣战功出身也不懂礼仪,因此汉朝建立之初缺乏国家礼仪的规范,朝廷呈现无秩序的状态。 5. D 6. C

7. 汉朝礼制的原理就是来自《荀子》的礼治论。 8. B

【4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需要总体理解语段内容,抓住关键语句概括。立足文本第②段的主要内容结合“刘邦本身并非出身自王公贵族阶级……也缺乏适当的国家仪礼”“再加上汉朝的诸侯、廷臣,大多数都以战功出身,他们也不知该如何在朝廷内举动进退”分析可知,注意对主要事件概括,汉初的朝廷礼仪,原因是“刘邦”和“群臣”的因素,据此进行概括

【5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首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第③段叙述叔孙通的建议及落实情形,对此分析和推断,D项,结合文本第③段内容分析,“全面阻止了他们的叛乱”无中生有。故选D。

【6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重点考查语言的连贯能力。命题者在题干所给文段中挖掉一句话,然后设计四个句子,选出最恰当的一项。C项,根据文意后面的内容是对前面的内容的解释,应该填“也就是说”。故选C。

点睛:此类题目要在快速阅读整段文字,初步感知大体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根据上下文的句子结构、逻辑顺序等来分析、推理、判断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

【7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本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补充第⑦段末尾“推论”的内容,需要联系上下文内容补写。结合上文内容“如果《史记•礼书》中的内容能代表汉朝礼制的理论依据”,根据文章的结尾的内容“只是荀子在此方面的莫大贡献被逐渐遗忘了可以断定,结论是“汉朝礼制的原理就是来自《荀子》的礼治论”。

【8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本语段作用分析。第⑧段在全文中的作用分析试题错误设置的方式主要是“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混淆范围”“无中生有”“偷换概念”等类型,答题时注意对全文的综合理解这是一篇学术论文,只是介绍相关内容,“呼吁建立现代礼制社会”属无中生有。故选B。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天空的道路

傅菲

①到瓢里山,已是傍晚,雪花铺在草坪上,一片银白。瓢里山,一个漂浮在水上的名字,一座誉为候鸟天堂的内湖小岛,它就像悬挂在鄱阳湖白沙洲上的一个巨大鸟巢。岛上没有酒店,向导把我送到他的一个叫鲅鱼的朋友家夜宿。

②我是个热爱城市生活的人,尤其我居住的小城,信江穿城而过,山冈葳蕤,但我还是像患了周期性躁郁症一样,不去乡间走走,很容易暴躁——我不知道城市生活缺少了什么,或者说,心灵的内环境需要一种什么东西来填充。今年二月,我正处于这种焦灼的状态,一场意外的雪,给了我去鄱阳湖的理由——去看一场湖光雪景,群鸟歌舞。

③被范仲淹誉为“小南海”的瓢里山,屋舍稀落,掩映在“白”树从中。树是槐树和香樟,高大、浓密,从视野里喷涌而出,像披戴雪花编织的帽子,远远望去,仿佛是一片在银色湖面上游弋的船帆。白鹭、天鹅、鹳、鹤,不时惊起,俯冲低空,与灰茫茫的天空、白皑皑的草地融为一体。鲅鱼的房子是用鹅卵石砌的,房顶用密密匝匝的芦苇盖实,屋后的小院通往一片开阔的鱼塘。鲅鱼对我的意外造访,很是兴奋,说:“僻壤之地,喝点酒驱驱寒吧。”鲅鱼的房子不大,有四个房间。我们喝酒的厅堂摆了三只塑料桶,和一辆破旧的自行车,壁上悬着一个马灯和一个可以戴在头上的矿灯。塑料桶里分别放着田螺、泥鳅和小鱼。鲅鱼说,这些是给客人吃的。西房是卧室,有一个书橱,满满地排列着有关鸟类的书,还有一个药橱,放着药瓶和纱布。

④鲅鱼四十五六岁,戴一副黑边眼镜,土墩一样厚实,皮肤黝黑,手指短而粗,他一边喝酒一边说起他自己的事。他原来在城里的一个文化单位上班,经常陪一些摄影家到瓢里山采风。有一年冬天,他听说一个年轻人为了抓那些猎鸟的人,在草地上守候了三夜,在抓人时被盗贼用猎枪打死,身上布满密密麻麻的硝孔。之后,鲅鱼选择了这里,在年轻人当年蒙难的地方,盖了这片陋舍,辞了职,离了家,与鸟为邻,与湖为伴。湖边的夜晚,犹如糨糊,浓稠,黏湿。呼啦啦的风扑打着门窗,窗外银白蒙蒙,那是寂静和落寞的颜色。东边的房子里传来嘎嘎嘎的鸟叫声,鲅鱼说,那是鹳饿了。鲅鱼提着鱼桶,往东房走去。我也跟着去。东房铺了一张床,床上有四只鸟,鸟的身上穿着旧衣服缝制的小袄,样子有点滑稽。鲅鱼说,这几只鸟都是受过伤的,怕冷。他又说:“不同的鸟叫声不同,体形和颜色也不同。天鹅形状似鹅,呃呃呃地叫,像歌女练声,体形较大,全身白色,上嘴分黄色和黑色两部分,脚和尾都短,脚黑色,有蹼。白鹭羽毛白色,啊啊啊,叫声里透露出一种孤独。鹳嘴长而直,羽毛灰色或白色或黑色。鹤头小颈长,叫声尖细,嗨嗨嗨,羽毛灰色或白色。”

⑤这四只鸟,像失散离家的孩子,一看见鲅鱼,就像见了双亲,格外亲热——伸长脖子,张开细长的嘴,一阵欢叫。我辨认得出,这是三只鹳和一只白鹤,它们就是鲅鱼的客人吧。鲅鱼把小鱼一条条地送到“客人”的嘴里,脸上游弋着捉摸不定的微笑。他一边喂食一边抚摸这些“客人”的脖颈。鲅鱼说,这四只鸟已经养了一个多月,伤口愈合了,但体质还没恢复,等过了雪季,阳春通暖,它们就可以回归自然,回到它们的另一个故乡。他的声调是散淡的,夹裹着幸福的忧伤。

⑥这个夜晚注定是漫长的——不是因为雪夜的惆怅和荒野的孤寂。我甚至想象不出,候鸟迁徙到西太平洋的时候,他是怎样生活的。他会不会一边割草养鱼,一边默念着时光,等待候鸟的来临?瓢里山的等待一年比一年荒老,这样的荒老是一种坚韧,也是一种信仰。我反复咀嚼鲅鱼说的一件事:2000年冬,鲅鱼救护了一只丹顶鹤,养了两个多月,日夜看护,到迁徙时放飞了,第二年十月,这只丹顶鹤早早地来了,整天在院子里走来走去,鲅鱼一看到它,紧紧地把它抱在怀里。以后每年,它都在鲅鱼家度过一个肥美的冬季。去年,丹顶鹤再也没来,鲅鱼失魂落魄,还为此喝闷酒,醉过不止一回。

⑦第二天早晨,太阳彤红地升起,浑圆、壮阔,映衬着无边的雪光,鸟群遮蔽了天空,鄱阳湖的涛声远远传来,依然令人惊骇。鸟声此起彼伏,像音乐的海洋。我想起泰戈尔老人的话:上岸之前,我们是陌生人;来到你的岸上,我是你的宾客;离开你的岸,我们是朋友。

⑧那一只只鸟,就像一团团白色的火焰,在燃烧。天空布满了鸟的道路,大地上也一样。

(有删改)

9. 请分析第①段中加点的“巨大鸟巢”这个喻体的妙用。

10. 第③段较为详尽地写了鲅鱼的房子及陈设,试分析这样写的用意。

11. 文章最后一段意蕴丰富,请联系全文,从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进行赏析。

12. 请评析本文所表现的思想情感的意义。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现代文阅读

9. “巨大鸟巢既形象地写出了小岛的外观特征,又呼应前句中“候鸟天堂”,突显其栖息功能,更暗含下文作者对鲅鱼精心呵护鸟儿壮举的褒扬之意。

10. 直陈房子及陈设的简陋,展现鲅鱼生活之艰苦,暗示了鲅鱼悉心看护鸟类公益事业的忘我精神。

11. 前一句,运用比喻形象而生动地描绘了群鸟在朝霞映衬下飞舞的壮美景象,预示着蓬勃的生命力;后一句既展现了鸟回归自然的自由之美,又赞美了鲅鱼们的大爱给鸟儿、给人类自己拓宽生命之路,也隐含深沉的呼吁之意。此段以诗意的文字收束全文令人回味,点明题意,结构也更为严谨。

12. 本文满怀深情地褒扬了一位环保人士的坚守寂寞,呵护候鸟的大爱情怀。鲅鱼的离群索居,甘受艰苦与孤寂所换来的内心宁静、淡泊和大爱回归,对于当下社会急功近利、浮躁空虚的公众都具有很好的启示教育作用。

【9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比喻喻体作用的分析和理解,考生要注意从表层上分析为小岛的外貌特点,从深层分析要注意联系文本的中心,是为了褒扬文中主人公的壮举。

【10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段落写法的分析类试题,考生要注意从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入手分析,从外在上可以理解为主人公生活的简陋,从文本深层可以分析为主人公对保护鸟类事业的忘我精神。

【11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段落作用的理解类试题,考生要注意从结构和内容两个角度作答本题,从结构上是对全文的总结和对标题的点明,从内容上是对主人公爱鸟护鸟事业的高度认可,“一团团白色的火焰”正是人们内心的追求。

【12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本的主题探究类试题,考生要注意牢牢抓住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作答,根据对内容的理解可以作答为褒扬主人公爱鸟和保护生态事业,同时也体现了主人公甘于寂寞的高贵的品质。

点睛:概括文章的主旨的题目,注意联系文章的内容,散文的特征是形散而神聚,首先要对相对散乱的形式进行整理,最后到一点,这样就要对文章进行简单的段落划分,看文章都描述了哪些事情或精致,分析写这些的目的是什么,然后找到文章的神,文章的神一般集中在开头、结尾和中间行文中表情达意的句子中,找到这些就找到神。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山花

唐·钱起

山花照坞复烧溪,树树枝枝尽可迷。

野客未来枝畔立,流莺已向树边啼。

从容只是愁风起,眷恋常须向日西。

别有妖妍胜桃李,攀来折去亦成蹊。

[注]钱起(722—780),字仲文,吴兴(今浙江省湖州一带)人。玄宗天宝十年(751)进士,历任校书郎、考功郎中、翰林学士。有《钱考功集》。烧溪:红花映照在水中,似火烧,使溪水显出一片火红。

13. 这首诗共有几联对仗?正确的一项是(   )。

A. 一联    B. 二联    C. 三联    D. 四联

14. 这首诗以花喻人,以下对所喻之人的推断最合理的一项是(   )。

A. 落魄才子    B. 隐居高士    C. 被贬官员    D. 山村思妇

15. 本诗是怎样表现山花之美的?请结合其体内容加以赏析。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诗词赏析

13. B 14. B

15. 答案示例:首联正面描写,写出山花色彩艳丽、分布广阔,让人陶醉沉迷。颔联侧面烘托,野客未来,流莺已至,写出山花之美的吸引力。颈联通过写自己赏花的心理感受来表现山花之美。唯恐风起花落,往往到黄昏都不舍离去,可见山花之美。尾联通过与桃李对比(或化用典故)来赞美山花美胜桃李,并和桃李一样有“下自成蹊”的魅力。

【13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格律诗对仗的具体内容,首先是上下两句平仄必须相反,其次是要求相对的句子句型应该相同,句法结构要一致,如主谓结构对主谓结构,偏正结构对偏正结构,述补结构对述补结构等。有的对仗的句式结构不一定相同,但要求字面要相对。再次,要求词语所属的词类(词性)相一致,如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等。结合诗句内容“野客”“流莺”“未来”“已向”“枝畔”“树边”“立”“啼”分析,颔联对仗,以此类推可知,颈联也对仗,故选B。

【14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这首诗以花喻人,对所喻之人进行推断,需要结合诗句内容分析。“野客未来枝畔立,流莺已向树边啼”,足见花的吸引力已达到人与物共感的地步。从容只是愁风起,眷恋常须向日西”,从心理感受的层次进一步渲染花的迷人程度。别有妖妍胜桃李,攀来折去亦成蹊”,最后以“胜桃李”作出明确的判断,并且如同桃李一样,“下自成蹊”,这对处山间僻野且无名分的山花而言,其感召力其实已远远超过桃李。这首诗真正含义实际上是以山花比喻隐居高士。故选B。

【15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明确手法,结合诗句内容分析,点明表达效果等。“山花照坞复烧溪,树树枝枝尽可迷”,正面描写一句已写出山花色彩之艳丽异常,且分布的范围极为广阔,正是因此,树树枝枝都使人陶醉沉迷“野客未来枝畔立,流莺已向树边啼”,侧面烘托足见花的吸引力已达到人与物共感的地步。“从容只是愁风起,眷恋常须向日西”,从心理感受的层次进一步渲染花的迷人程度。“别有妖妍胜桃李,攀来折去亦成蹊”,对比,最后以“胜桃李”作出明确的判断,并且如同桃李一样,“下自成蹊”,这对处山间僻野且无名分的山花而言,与桃李对比其感召力其实已远远超过桃李。

【点睛】第一步,指出运用了哪种手法。第二步,分析怎样运用了这种手法。第三步,简析这种手法在塑造形象和表情达意中作用。诗歌的表达技巧 1、修辞方法:比喻、拟人、设问、反问、借代、对偶、夸张、衬托、用典、化用、互文、反复等。 2、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描写、抒情。 抒情:可分为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情景交融)。 描写:可分为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明暗结合、正侧结合、粗笔勾勒、白描工笔;乐景写哀、哀景写乐等。 3、表现手法:赋、比、兴;抑扬变化、铺陈描写、象征、联想、衬托、对比、想象、联想、照应、托物言志等。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谏太宗十思疏

唐·魏征

①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②凡百元首,承天景命,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岂取之易守之难乎?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心不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③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以怒而滥刑。总此十思,宏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并用,垂拱而治。何必劳神苦思,代百司之职役哉?

16. 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盖在殷忧(_______)        (2)诚能见可欲(_______)

17. 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简能而任之   简:简化

B. 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  物:事物

C. 虽董之以严刑  董:督责

D. 念高危,则思谦冲以自牧 冲:冲动

18. 下列加点虚词的含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①克终者盖寡           ②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

B. ①根不固而求木之长     ②而况于明哲乎

C. ①岂取之易守之难乎     ②臣闻求木之长者

D. ①而况于明哲乎         ②青取之于蓝

19. 把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凡百元首,承天景命,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

(2)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

20. 下面对这两段文字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第一段提出了全文要阐明的人君必须“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的主旨。

B. 第一段用两个比喻,先从正面喻证治国必积德,再从反面说明德不厚国不可长治久安。

C. 第二段指出了历代帝王不能善始善终的根本原因是忽视了人民的力量。

D. 第二段以历代帝王为例说明打天下容易,守天下难的道理。

21. 本文采用了多种论证方法,请结合文章任选其一并阐述其作用。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文言文阅读

16. (1). 深切地 (2). 如果,果真 17. C 18. A

19. (1)(历代)所有的帝王,承受上天的重大使命,开头做得好的实在很多,能够坚持到底的大概很少。

(2)选拔有才能的人而任用他,挑选好的意见而听从它。 20. D

21. 比喻论证或对比论证,举例论证。

【16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词语的意思。实词类题目答题的方法有“结构分析法”“语法分析法”“形旁辨义法”“套用成语法”“套用课本法”,解答此题要注意上下文,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文中去,依据上下文的语意来推导之,应该很容易判断出来。殷”修饰“忧”,表示程度,译为深切地;“诚”,结合后面内容“则思知足以自戒”分析,译为如果。

【17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词语的意思。解答此题要注意上下文,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文中去,依据上下文的语意来推导之,应该很容易判断出来。A“简”,结合“能”分析,译为选拔;B“物”,结合“傲”分析,译为他人;D“冲”,结合“谦”分析,译为谦虚故选C。

【18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对于文言虚词类题目,要着眼“意义”和“用法”两点,“意义”是就表意而言的,“用法”是就词性而言的。解答此题时,需要逐项分析。A两个“盖”都表推断语气;B两个“而”,都是连词,前一个表转折,后一个表递进;C两个“之”前一个代词,后一个结构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D两个“于”,介词,前一个“对于”,后一个“从”。故选A。

【19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1)“元首”译为帝王(古今异义词);“承”译为承受,“景”译为重大;“实”译为实在;“可”译为能、能够;“盖”译为大概。(2)“简”译为选拔、挑选;“能”,才能的人(形容词活用为名词);“而”,连词,表示承接;“善”,好的意见(形容词活用为名词);之”,代词,它。

点睛:准确翻译文言句子的方法:①要在语境中理解句子。无论何种句子,都不能脱离语境去理解,要注意作者的基本观点和感情倾向。要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②要注意词类活用、通假字这些文言现象,对这些文言现象的正确理解和把握,是翻译好文言文语句的前提。③对句子中难懂的地方,不能采取忽略或笼统翻译的办法去逃避,而应该前后推导,认真理解。④要善于调动已学知识进行比较,辨析异同。特别是对一词多义、古代文化知识的积累,有助于我们把握文言词语在句子中的具体用法和含义。本题中的重点词语在课文中出现过,平时多加注意积累。

【20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D项,第二段以历代帝王为例说明打天下容易,守天下难的道理。这并不是作者要说明的观点。故选D。

【21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论证方法分析。常见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等。答题格式:明确论证方法,结合文本内容分析,点明作用。比喻论证、正反对比以及举例的论证方法。先用比喻正面论述“固本”才能“木长”,“浚源”才能“流长”,“德厚”才能“国安”;再继续用比喻从反面论述,反之,国不能安。第二段还以历史为鉴,举例论证应当居安思危。

【点睛】参考译文:

我听说想要树木生长,一定要稳固它的根;想要泉水流得远,一定要疏通它的源泉;想要国家安定,一定要厚积道德仁义。源泉不深却希望泉水流得远,根系不牢固却想要树木生长。道德不深厚却想要国家安定,我虽然地位低见识浅,(也)知道这是不可能的,更何况(您这)聪明睿智(的人)呢!国君处于皇帝的重要位置,在天地间尊大,就要推崇皇权的高峻,永远保持政权的和平美好。如果不在安逸的环境中想着危难,戒奢侈,行节俭,道德不能保持宽厚,性情不能克服欲望,这也(如同)挖断树根来求得树木茂盛,堵塞源泉而想要泉水流得远啊。

(古代)所有的帝王,承受了上天赋予的重大使命,他们没有一个不为国家深切地忧虑而且治理成效显著的,但大功告成之后国君的品德就开始衰微了。国君开头做得好的确实很多,能够坚持到底的大概不多,难道是取得天下容易守住天下困难吗?过去夺取天下时力量有余,现在守卫天下却力量不足,这是为什么呢?通常处在深重的忧虑之中一定能竭尽诚心来对待臣民,已经成功,就放纵自己的性情来傲视别人。竭尽诚心,虽然一在北方,一在南方,也能结成一家,傲视别人,就会使亲人成为陌路之人。即使用严酷的刑罚来督责(人们),用威风怒气来吓唬(人们),(臣民)只求苟且免于刑罚而不怀念感激国君的仁德,表面上恭敬而在内心里却不服气。(臣民)对国君的怨恨不在大小,可怕的只是百姓;(他们像水一样)能够负载船只,也能颠覆船只,这是应当深切谨慎的。疾驰的马车却用腐烂的绳索驾驭,怎么可以疏忽大意呢?

做国君的人,如果真的能够做到一见到能引起(自己)喜好的东西就要想到用知足来自我克制,将要兴建什么就要想到适可而止来使百姓安定,想到帝位高高在上就想到要谦虚并加强自我约束,害怕骄傲自满就想到要像江海那样能够(处于)众多河流的下游,喜爱狩猎就想到网三面留一面,担心意志松懈就想到(做事)要慎始慎终,担心(言路)不通受蒙蔽就想到虚心采纳臣下的意见,考虑到(朝中可能会出现)谗佞奸邪就想到使自身端正(才能)罢黜奸邪,施加恩泽就要考虑到不要因为一时高兴而奖赏不当,动用刑罚就要想到不要因为一时发怒而滥用刑罚。全面做到这十件应该深思的事,弘扬这九种美德,选拔有才能的人而任用他,挑选好的意见而听从它。那么有智慧的人就能充分献出他的谋略,勇敢的人就能完全使出他的力量,仁爱的人就能散播他的恩惠,诚信的人就能献出他的忠诚。文臣武将争先恐后前来效力,国君和大臣没有大事烦扰,可以尽情享受出游的快乐,可以颐养得像赤松子与王子乔那样长寿,皇上弹着琴垂衣拱手就能治理好天下,不用再说什么,天下人就已经都有教化了。为什么一定要(自己)劳神费思,代替臣下管理职事,役使自己灵敏、明亮的耳、眼,减损顺其自然就能治理好天下的大道理呢!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叶子肃诗序

明·徐渭

人有学为鸟言者,其音则鸟也,而性则人也,鸟有学为人言者,其音则人也,而性则鸟也。此可以定人与鸟之衡查看解析   详情

阅读下材料,根据材料作文。

当今世界,“富有”成为成功的代名词。有人说:“能决定我们是否富有的,不是我们已经得到的,而是我们尚未拥有的;关键在于你的眼光和态度。”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3)不要写成诗歌。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作文

眼光成就富有

托尔斯泰曾说:“世界的一切变化都是由光明和黑暗构成的。”我们的眼光决定着我们看懂的变化是光明还是黑暗。当今世界,“富有”成为成功的代名词。人们趋向于用一个特定的标准来衡量自己所得到的的是否符合“富有”这一标准。殊不知,能决定我们是否富有的,并非所得,而是尚未拥有;能成就富有的,并非标准,而是眼光。

眼光提供多元角度来看待富有。有人把“富有”仅仅局限于物质,从而追求金钱上的满足,将金钱上的不断得到看作为富有,从而让利吞噬自己,精神匮乏地陷入泥沼。这显然没有成就富有。张爱玲作为名门闺秀,没有选择用金钱打扮自己,而是选择读书。她不沉浸于自己生来就得到的物质生活,而是不断追求尚未拥有的文学素养。她用多元眼光看待富有,从而跳出物质富有的泥沼,成就了精神富有。若你生来贫困,那这世界上还有许多你尚未拥有的,在这点上,你便是富有的。抛去既定标准,用多元眼光看待富有。

眼光让我们拥有高瞻远瞩的能力,从而成就富有。有人因为自己所得许多而沾沾自喜,觉得自己足够富有,从而丧失了人生志向,便也不算的上是精神富有,而有人却将眼光放远,不断追求更高的理想在追求中成就了富有。感谢关注“沈姐的语文课堂”微信公众号!欢迎转发欢迎分享!这里有魔都最新的中高考语文资料!滴滴打车CEO程维原本是阿里巴巴的高级职员,他本可以依靠每月不低的薪酬生活,但却选择创业,成就自己的事业。他讲打车软件从不被看好到打入海内外市场,其中艰辛不言而喻。如果不是他看到自己尚未拥有的眼光,他的人生价值也将随打车软件的空白而空白。

生命的价值不在于它的长度,而在于它的深度。当你处在一个局促的格局中时,将眼光放远,专注于那许许多多尚未得到的,尽量撑大自己的格局,切莫做井底之蛙;当你已经达到某个“富有”的标准时,将眼光放远,想想自己还有什么未完成,还有什么要追求,从而不留遗憾。感谢关注“沈姐的语文课堂”微信公众号!欢迎转发欢迎分享!这里有魔都最新的中高考语文资料!眼光让我们客观地看待所得和所失,“富有”不在于得到多少,在于你得到的是否满足了你最长远的眼光。

人生是一本只能翻阅一次的书,不应草草翻过,而要用眼光细细品味,研究出深远的价值,成就出它的富有。

试题分析:本题属于材料作文。材料主要围绕“富有”展开,“富有”成为成功的代名词,其实这个观点是应该反驳的,主要围绕“富有”的内涵分析,可以是物质方面的,更应该注重精神方面的;“能决定我们是否富有的,不是我们已经得到的,而是我们尚未拥有的”,我们应该不断追求,寻求新的进步。“关键在于你的眼光和态度”,应该树立长远的眼光,心态和眼光的重要性等

点睛:在材料作文中,材料在文章中的使用,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一般来说,引用材料有两种形式,即直接引用和间接引用(化用)。根据文体的不同,使用材料也有不同,一般而言,写成议论文,开头最好引述材料,以便更好地提出自己的观点;其他文体也不能完全脱开材料,要在恰当的地方直接和间接引用一下材料,否则容易造成于材料疏远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