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庐江三中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

“铁壁合围难突破,暮色苍茫别红都。强渡湘江血如注,三军今日奔何处……舵手一易齐桨橹,革命从此上新途。”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会议是(  )

A.中共一大

B.中共二大 

C.遵义会议

D.瓦窑堡会议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国共的十年对峙

C

遵义会议前,中共的重要会议和决策是在共产国际的领导和帮助下进行的。遵义会议上,中共在与共产国际联系中断的情况下,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与政策问题,妥善地处理了党内长期存在的分歧和矛盾,充分说明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故选C。

     

中共中央的一份文件中,有如下内容:中共愿为实现孙中山的三民主义而奋斗;取消一切旨在推翻国民党政权的暴动政策及活动,停止以暴力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实行民权政治等。这份文件产生的影响是(  )

A.三民主义成为国共合作政治基础        

B.中国共产党放弃对革命的领导权

C.找到了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        

D.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抗日战争

D

第二次国共合作。从材料“取消一切旨在推翻国民党政权的暴动政策及活动,停止以暴力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可以看出这是抗战时期,共产党主张国共合作的情况,主张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共同抗日。故选D。

     

著名史学家胡绳在《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一书中说:“从大革命失败到抗日战争前夕这十年,是中国共产党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坚持斗争并达到政治上成熟的时期。”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成熟”的表现有(  )

①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②探索中国革命道路

③摆脱共产国际干扰 ④正确处理国共关系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国共的十年对峙

D

新民主主义革命。革命统一战线正式建立于1924年,当时的中国共产党尚未成熟,革命正确的道路尚未找到,中共开始成熟的转折点是遵义会议,所以①项错误,故答案选择D项。

     

“国民党正规军进入上海前,首先到上海的是属于军统系统的忠义救国军。接下去就是‘鸡鹰满天飞,饿虎就地滚’,前者是指由重庆乘飞机前来的接收大员,后者是指原来潜伏上海而此时公开出面趁火打劫的‘地下工作人员’。上海市民痛心疾首的问道:‘难道这就是天亮了吗?’”这段文字让作者有感而发的背景是(  )

A.国民革命时期北伐部队进入上海        

B.国民党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

C.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进驻上海        

D.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逼近上海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抗日战争

C

抗日战争的胜利。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从材料“前者是指由重庆乘飞机前来的接收大员,后者是指原来潜伏上海而此时公开出面趁火打劫的‘地下工作人员’”可知,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进驻上海。所以答案选C。

     

毛泽东曾说:“这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这是蒋介石的二十年反革命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这是一百多年以来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这是一个伟大的事变。”这个“事变”是(  )

A.张学良、杨虎城发动的“西安事变”

B.日本侵略者发动的“七七事变”

C.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

D.彭德怀领导的“百团大战”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解放战争

C

解放战争。1947年6月,在解放战争中,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渡过黄河,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打破了国民党军队中原防御体系,威胁着国民党统治中心南京和武汉,成为国民党和帝国主义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

     

中国古代地方管理制度在更替与演变中不断的进步,对中国政治文明产生了深远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根据图一、图二,概括指出秦朝、汉初采取了哪些措施来管理地方。(3分)汉初实行的措施产生了什么后果?(2分)

材料二、北宋王朝建立以后,吸取汉唐的历史经验,为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防止地方割据,采取了一系列以分权和制衡为中心的地方行政管理制度改革措施。 ——屈超立《西南民族大学学报》

(2)结合所学知识,汉朝在加强中央集权方面有哪些“历史经验”?(2分)列举北宋“在以分权和制衡为中心的地方行政管理制度”中采取的改革措施。(3分)

(3)结合所学知识,秦、汉、宋三代在地方管理上共同的趋向是什么?(1分)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古代专制集权制度的综合运用

参考答案:

(1)秦:设郡县;修驰道;汉:郡国并行制。(3)

后果:地方势力威胁中央,导致七国之乱。(2)

(2)经验:推恩令;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置刺史。(2)

措施:文臣出任州郡长官;在地方设通判,监察州郡长官;设立转运使,消除地方割据的物质基础;剥夺地方节度使和武将权力(或设三衙和枢密院实现统兵权与调兵权的分离)(3)

(3)趋向:加强中央集权。(1)

试题分析:

考察古代中国中央集权的加强。

(1)看图片时注意它的图例,结合所学知为 秦朝的郡县制,西汉初的郡国并行制,汉初,随地方力量的增强,地方势力威胁中央,造成 王国问题;(2)汉武帝时实行推恩令,解决了王国问题,通过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实现思想的统一,来巩固政治上统一,设置刺史,加强对地方监督;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 施,结合所学回答即可。从秦到汉再到宋可以看出(3)中央集权不断加强,地方权力 逐渐削弱的趋势。

     

每个国家基于自己的历史和现实,其政治制度必然会有自己的特点。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首先是《权利法案》(1689),规定非经议会同意,国王不能停止实施任何法律和征收任何新税……第三是“三年法案”(1694),规定每三年必须召开一次议会,每届议会的任期不得超过三年……英国的王权还从来没有被套上这么多的“紧箍咒”。这个以往一直自以为只受制于上帝的权威,如今已完全受制于议会了,其神圣的光环已荡然无存。至此,国王的专权在英国已无可能。——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美国)《联邦宪法》的制定者们在热切希望建立强有力的中央政府的同时,一刻也没有放松对于一切形式的专制政治的警惕……现代民主政治的一些行之有效的制度性要素应运而生。这些制度性要素主要就是一套“地域和体制的双向平衡机制”,亦即通过各州与联邦政府的分权……,来实现各种政治权力之间的全面制衡,以防止任何一个政治势力单独控制全国的政治生活。——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由皇帝任命帝国宰相”……(皇帝)“有创制法律之权”……“皇帝有权召集、召开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以及使议会延期或结束。”——《德意志帝国宪法》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权利法案》使英国的王权发生了什么变化?18世纪中叶,英国王权是如何被进一步架空的?(2分)

(2)据材料二概括美国联邦制所体现的权力结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是如何通过“各州与联邦政府的分权”来实现政治权力的制衡的?(2分)

(3)从君主的权力方面谈谈材料一和材料三反映的政治体制有何不同,联系两国政治体制确立的背景分析其原因。(4分)

(4)如以上述材料作为研究性学习素材,请你为该组材料确定恰当的主题。(2分)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近代欧美政治制度的综合运用

参考答案:

(1)王权受到法律和议会的制约。形成责任内阁制,名义对国王负责,其实对议会负责。

(2)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联邦政府拥有大权,联邦权力高于各州权力;各州可以在不违背宪法的前提下制定地方法律,有一定的自治权。

(3)不同点:英国王权受到限制,德国皇帝权力至高无上。原因: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结束了封建专制统治;德国通过王朝战争完成统一,保留了封建残余。

(4)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

试题分析:

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确立与发展。

(1)要求阅读材料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权利法案》的内容。(2)回答第一问需抓住材料中的一些关键词语“建立强有力的中央政府”、“通过各州与联邦政府的分权”。第二问则结合所学知识来答。(3)从君主的权力方面来看,英国和德国明显不同。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沉重打击了封建势力,而德国由于是王朝战争完成的统一,所以容克贵族占主导,这就对德意志政体的确立有直接的影响。(4)三则材料分别体现了英、美、德三国的政治体制的特点,由此可得出这是有关西方民主政治的问题。

     

南京见证了风云变幻的中国近代史,今天,南京已成为著名的旅游胜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97年7月1日,位于南京下关的静海寺内悬挂起一尊大铜钟。钟的主体高1.842米……四周铸有许多“回”形图案……现在,每天前来参观的人络绎不绝……每年8月29日,社会各界人士都要组织一次盛大的撞钟仪式,重温历史,警钟长鸣。静海寺因为浓缩着中国近代厚重历史而成为南京这个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一景。——《光明日报》

材料二、中山陵是孙中山先生的陵墓,位于紫金山麓,坐北朝南,建筑宏伟。其祭堂的门楣上刻有“民族、民权、民生”横额。中山陵每年吸引观光游客达500万人次,2011年10月3日至5日3天里,该景区日接待量接近15万人次,创下日接待量的最高纪录。其中,来自海外的游客较之往年增加四成。

材料三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毛泽东(1949年4月)

(1)南京静海寺的大铜钟高1.842米,四周铸有许多“回”形图案,并选择在1997年7月1日悬挂,这跟哪两个历史事件有关?(6分)

(2)据材料二,分析中山陵成为旅游胜地的主要原因。(6分)

(3)毛泽东的诗词反映了哪一重要历史事件?有何伟大意义?(5分)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解放战争

参考答案:

(1)《南京条约》的签订、香港回归。

(2)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人们深切怀念孙中山的丰功伟绩;中山陵位于紫金山麓,建筑宏伟,属优质旅游资源。

(3)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意义:国民政府的反动统治覆灭,解放战争取得了基本胜利。

试题分析:

(1)可依据信息“1.842米”“1997年7月1日”,再联系与之相关的两个历史事件即可。(2)首先要明确中山陵市孙中山先生的陵墓,之所以成为旅游胜地一定与孙中山的历史功绩及该建筑宏伟有关。(3)依据“百万雄狮过大江”及图片反映的内容可知是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依据所学知识归纳其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