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嘉峪关一中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生物试卷(理科)

下面关于细胞呼吸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绿藻细胞中有氧呼吸的酶存在于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内膜、线粒体基质

B.水果贮藏在完全无氧的环境中,可将损失减小到最低程度

C.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没有线粒体的细胞只能进行无氧呼吸

D.细胞呼吸中有机物的分解必须有水和氧气参与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细胞呼吸

A

【考点】细胞呼吸的过程和意义.

【分析】水果的储存一般在低氧、一定的湿度和零上低温条件下储存,这是利用了降低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的原理.

无氧呼吸包括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和有氧呼吸完全相同,因此在第一阶段能够释放能量,但是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不释放能量.

原核细胞没有线粒体,但是少数生物如硝化细菌、蓝藻、醋酸菌等也能进行有氧呼吸,是因为它们的细胞内含有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系统.

【解答】解:A、绿藻细胞是真核细胞,其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内膜、线粒体基质分别是有氧呼吸第一、三、二阶段的场所,因此其上存在有氧呼吸的酶,A正确;

B、水果储藏在完全无氧的环境中,将会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影响水果的品质,并且无氧呼吸消耗的有机物较多,B错误;

C、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原核生物细胞中没有线粒体,但是少数原核生物也能进行有氧呼吸,C错误;

D、无氧呼吸能分解有机物,但该过程中不需要水和氧气的参与,D错误.

故选:A

     

现有一瓶掺有酵母菌的葡萄糖液,吸进氧气的体积与放出二氧化碳的体积之比为3:5,这是因为(  )

A.有1/4的酵母菌在进行有氧呼吸

B.有1/3的酵母菌在进行有氧呼吸

C.有1/2的酵母菌在进行有氧呼吸

D.有2/3的酵母菌在进行有氧呼吸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细胞呼吸

B

【考点】细胞呼吸的过程和意义.

【分析】根据酵母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公式计算即可,酵母菌的呼吸作用方式可以用以下两个反应式来表示:有氧呼吸:C6H12O6+6O2 6CO2+6H2O+能量;无氧呼吸:C6H12O6 2C2H5OH+2CO2+能量,有氧呼吸时,二氧化碳和葡萄糖之比为61,无氧呼吸时则为21,据此解答.

【解答】解:根据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公式,有氧呼吸时,二氧化碳和葡萄糖之比为61,无氧呼吸时则为21,由于吸进氧气的体积与放出二氧化碳的体积之比为35,又有氧呼吸时氧气和二氧化碳之比为11,故无氧呼吸和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之比为 =21,故有的酵母菌参与有氧呼吸,有的酵母菌参与无氧呼吸.

故选:B

     

如图表示植物光合作用的一个阶段,下列各项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反应的场所是叶绿体的类囊体

B.C3生成C6H12O6需要[H]、ATP和多种酶

C.提高温度一定能促进C6H12O6的生成

D.无光条件有利于暗反应进行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

B

【考点】光反应、暗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和物质变化.

【分析】分析题图:图示表示植物光合作用暗反应阶段,该过程在叶绿体基质中进行,包括二氧化碳的固定:CO2+C52C3C3的还原:2C3C H2O+C5,其中C3的还原需要[H]ATP和多种酶参与.

【解答】解:A、图示表示植物光合作用暗反应阶段,该过程在叶绿体基质中进行,A错误;

BC3的还原需要[H]ATP和多种酶参与,B正确;

C、若图示是在最适温度条件下进行的,提高温度则会降低酶的活性,进而抑制C6H12O6的生成,C错误;

D、无光条件下,光反应不能进行,不能为暗反应提供[H]ATP,不利于暗反应的进行,D错误.

故选:B

     

在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收集到的滤液绿色过浅,其原因可能是(  )

①未加石英砂、研磨不充分       ②一次加入大量的无水酒精提取

③分次加入少量无水酒精提取     ④使用放置数天的菠菜叶.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捕获光能的色素和结构

D

【考点】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

【分析】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应选取新鲜的绿色植物叶片,提取色素时需要加入无水乙醇(或丙酮)、石英砂和碳酸钙,其中无水乙醇(或丙酮)的作用是溶解色素,石英砂的作用是使研磨更加充分,碳酸钙的作用是防止色素被破坏.

【解答】解:未加石英砂,导致研磨不充分,使色素的提取量减少,正确;

一次加入大量的无水酒精,使色素提取液浓度降低,正确;

分次加入少量无水乙醇不影响色素的提取,错误;

放置数天的菠菜叶叶片发黄,叶绿素含量减少,提取量也会减少,正确.

故选:D

     

如图表示某同学做“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的改进装置.下列与之有关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应向培养皿中倒入层析液

B.应将滤液滴在b处,而不能滴在a处

C.实验结果应是得到四个不同颜色的同心圆

D.实验得到的若干个同心圆中,最大的一个圆呈橙黄色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捕获光能的色素和结构

B

【考点】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

【分析】此实验装置是让培养皿中的层析液,通过灯芯扩散到定性滤纸上,在此过程中,让色素随层析液在定性滤纸上扩散,形成四个大小不同的同心圆;这样需要将滤液滴在距定性滤纸比较近的灯芯上,避免色素因扩散距离太远而造成色素带重叠.

【解答】解:A、分离色素的试剂是层析液,A正确;

B、将提取的色素提取液滴在a处,b处连接层析液,B错误;

C、结果能得到4个同心圆,从外向内分别是胡萝卜素(橙黄色)、叶黄素(黄色)、叶绿素a(蓝绿色)、叶绿素b(黄绿色),C正确;

D、胡萝卜素溶解度最大,扩散速度最快,则形成的圆最大,颜色是橙黄色,D正确.

故选:B

     

下图中,W、X、Y、Z四点中光照强度不能限制光合作用强度的是(  )

   

A.W、X              B.X、Y              C.Y、Z              D.Z、W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

C

【考点】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

【分析】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有:光照强度、温度、二氧化碳浓度等.其中光照强度主要是通过影响光合作用光反应阶段进行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

图中曲线看出,在曲线达到平衡点之前,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因素主要是光照强度;而曲线达到平衡点之后,限制光合速率的主要因素是二氧化碳的浓度.

【解答】解:分析曲线可知,W点时两条曲线均呈上升趋势,即此时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光合速率不断增强;

X点时,0.1单位二氧化碳浓度条件下的光合速率在上升,即此时的光照强度影响0.1单位二氧化碳浓度条件,但不影响0.3单位二氧化碳浓度条件;

YZ两点的光照强度相同,曲线中看出,两点时的光合作用强度均达到饱和点,即此时光照强度不能限制光合作用强度.

故选:C

     

如图表示德国科学家萨克斯的实验,在叶片光照24小时后,经脱色并用碘液处理,结果有锡箔覆盖的部分呈棕色,而不被覆盖的部分呈蓝色.本实验证明(  )

①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   ②光合作用需要光   ③光合作用需要叶绿素

④光合作用放出氧气      ⑤光合作用制造淀粉.

A.①②              B.③⑤              C.②⑤              D.①③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

C

【考点】光合作用的发现史.

【分析】本题考查对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淀粉)实验的理解.要点:光是制造有机物的必要条件;光合作用制造淀粉.实验步骤:

1)暗处理:把盆栽的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昼夜,目的是把叶片中的淀粉全部转运和消耗.

2)部分遮光:用黑纸片把叶片的一部分从上下两面遮盖起来,然后移到阳光下照射.

3)几小时后,摘下叶片,去掉遮光的纸片.

4)脱色:把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隔水加热,使叶片中的叶绿素溶解到酒精中,叶片变成黄白色.

5)漂洗、染色:用清水漂洗叶片,再把叶片放到培养皿里,向叶片滴加碘液.

6)观察:稍停片刻,用清水冲掉碘液,观察叶片颜色发生了什么变化.

【解答】解:实验现象:被黑纸片遮盖的部分没有变蓝色,见光部分变成蓝色.

现象分析:

1)见光部分可以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淀粉遇碘变蓝色.

2)一个叶片不同处理是为了设置对照.此实验中的变量是光照.

实验结论: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光合作用需要光.

故选:C

     

某校生物兴趣小组以玉米为实验材料,研究不同条件下光合作用速率和呼吸作用速率,绘制了如甲、乙、丙、丁所示的四幅图.除哪幅图外,其余三幅图中“a”点都可表示光合作用速率与呼吸作用速率相等(  )

甲                         乙

 

丙                     丁

A.图甲              B.图乙              C.图丙              D.图丁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

A

【考点】光反应、暗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和物质变化;细胞呼吸的过程和意义.

【分析】一般在曲线中光补偿点时,光合作用吸收的二氧化碳和呼吸作用释放的二氧化碳量相等,表示此时的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甲图中,光照下二氧化碳的吸收量为光合作用二氧化碳的净吸收量,该值表示的净光合作用量.

【解答】解:A、甲图中a点的含义是二氧化碳的吸收量等于释放量,表示净光合作用速率等于呼吸作用速率,此时光合作用速率大于呼吸作用速率,A错误;

B、乙图中a点后二氧化碳的含量降低,说明光合作用速率大于呼吸作用速率,故a点含义是光合作用速率等于光合作用速率,B正确;

C、丙图根据图中的曲线的含义可知,a点代表光合作用速率等于呼吸作用速率,C正确;

D、丁图中,a点二氧化碳的吸收量为0,说明此时的光合作用速率等于呼吸作用速率,D正确.

故选:A

     

将一棵重约0.2kg的柳树栽培在肥沃的土壤中,两年后连根挖出,称其干重大约为11kg,增加的这10.8kg主要来源于(  )

A.细胞所需的除C、H、0以外的大量元素

B.细胞所需的微量元素

C.大气中的O2

D.大气中的CO2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

D

【考点】光合作用的发现史.

【分析】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从而使植物增重,光合作用的原料是CO2H2O,产物是有机物和O2.有机物中C来自CO2H来自H2OO来自CO2O2O来自H2O,所以植物增加的有机物主要来自大气中的CO2

【解答】解:A、细胞所需的除CH0以外的大量元素,一般不能进入光合作用的产物中,A错误;

B、细胞需的微量元素,一般不能进入光合作用的产物中,B错误;

C、大气中的O2用于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C错误;

D、大气中CO2用于光合作用,进入有机物中,使植物增重,D正确.

故选:D

     

下列表示四种植物细胞的细胞周期,如果从四种细胞中选择一种用来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最好选用(  )

A.              B.              C.               D.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细胞的增殖

D

【考点】细胞周期的概念.

【分析】细胞周期包括分裂间期和分裂期,分裂间期时间长,分裂期时间短,图示表示时,应先是分裂间期,后是分裂期.此扇形图中,按顺时针方向,分裂间期为黑色部分段,分裂期为白色部分.

【解答】解: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时,主要是观察细胞分裂期时染色体的行为和数目变化,故从细胞周期的时间考虑,应选分裂期时期长的细胞观察,从扇形图中可知,D图中分裂期占的比例最大,故最好选用D细胞来观察.

故选:D

     

下列有关“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的实验现象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分生区的细胞体积较小,正方形,排列紧密

B.根尖的整体呈乳白色,尖端(根冠)略显淡黄

C.处于分裂前期的细胞均无核仁

D.向左下方移动装片,图象向右上方移动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细胞的增殖

C

【考点】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

【分析】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

1)取材:取根尖23mm

2)解离:

解离液:质量分数为15%HCl溶液和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溶液按11的比例混合

解离目的:使组织中的细胞分散开来

3)漂洗

漂洗液:清水

漂洗目的:洗去组织中的解离液,有利于染色

4)染色

染色液:0.01 g/mL0.02 g/mL的龙胆紫溶液(或醋酸洋红液)

染色目的:使染色体(或染色质)着色

5)制片:用镊子取出根尖放在载玻片上,加一滴清水,并用镊子尖把洋葱根尖弄碎,盖上盖玻片,在盖玻片上再加一片载玻片.然后,拇指轻轻按压载玻片,这样可以使细胞分散开来,再把盖玻片上的载玻片取下.

【解答】解:A、分生区的细胞体积较小,正方形,排列紧密,A正确;

B、根尖的整体呈乳白色,尖端(根冠)略显淡黄,B正确;

C、分裂前期的细胞中核仁逐渐解体,故处于分裂前期的细胞开始有核仁,C错误;

D、显微镜呈倒像,向左下方移动装片,图象向右上方移动,D正确.

故选:C

     

在细胞有丝分裂的分裂期开始时,如果它的染色体数为N,DNA含量为Q,则该细胞分裂后每个子细胞中的染色体数和DNA含量分别是(  )

A.N和Q              B.N/2和Q/2              C.N和Q/2              D.N/2和Q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细胞的增殖

C

【考点】有丝分裂过程及其变化规律.

【分析】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前后代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和DNA的含量是保持不变的.在有丝分裂后期,由于着丝点的分裂使染色体数目暂时加倍,而其他时期的染色体数目同正常情况一样.有丝分裂间期进行了DNA分子的复制,其含量在前、中、后期都比正常情况多一倍,到了末期由于一个细胞分裂成两个子细胞,DNA的含量又恢复正常.

【解答】解:有丝分裂的分裂期是从前期开始,由于分裂前期DNA和染色体已经复制,但染色体的着丝点没有分开,数目没有加倍.因此前期细胞内DNA数是体细胞的两倍,染色体数与体细胞相同;故体细胞的染色体数为NDNA的含量为Q/2,经有丝分裂产生的子细胞DNA数、染色体数与体细胞相同.

故选:C

     

细胞的全能性是指(  )

A.细胞具有全面的生理功能

B.细胞既能分化,也能恢复到分化前的状态

C.已经分化的细胞全部能进一步分化

D.已经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细胞的分化

D

【考点】植物细胞的全能性及应用.

【分析】每个细胞都含有该个体的整个基因组,这是细胞具有全能性的基础.在离体条件下,加上其他合适条件就可以使基因组基因表达,从而发育成某个器官或个体.

【解答】解:生物体的每个细胞都具有该生物全部的遗传物质,都具有全能性.细胞的全能性是指已经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

故选:D

     

关于细胞分化、衰老、凋亡和癌变的叙述错误有(  )

①个体发育过程中细胞的衰老对于生物体都是有害的

②正常细胞癌变后在体外培养可无限增殖

③由造血干细胞分化成红细胞的过程是可逆的

④癌细胞容易在体内转移,与其细胞膜上糖蛋白等物质减少无关

⑤人胚胎发育过程中尾的消失是细胞凋亡的结果

⑥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变异是细胞癌变的内因

⑦低温引起的细胞冻伤和死亡属于细胞坏死.

A.1种              B.2种              C.3种              D.4种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细胞的衰老和凋亡

C

【考点】衰老细胞的主要特征;细胞的分化;细胞凋亡的含义;细胞凋亡与细胞坏死的区别;癌细胞的主要特征;细胞癌变的原因.

【分析】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细胞衰老的特征细胞内水分减少,结果使细胞萎缩,体积变小;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质固缩,染色加深;细胞膜通透性功能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细胞色素随着细胞衰老逐渐累积;有些酶的活性降低;呼吸速度减慢,新陈代谢减慢.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程序性死亡的过程.细胞坏死是由外界环境因素导致的细胞非正常性死亡,对生物体不利.细胞癌变后增殖能力增强,细胞周期缩短.

【解答】解:个体发育过程中细胞的衰老对于生物体都是有益的,错误;

正常细胞癌变后在体外培养可无限增殖,正确;

由造血干细胞分化成红细胞的过程是不可逆的,错误;

癌细胞容易在体内转移,与其细胞膜上糖蛋白等物质减少有关,错误;

人胚胎发育过程中尾的消失是细胞凋亡的结果,正确;

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变异是细胞癌变的内因,正确;

低温引起的细胞冻伤和死亡属于细胞坏死,正确.

所以错误的有①③④

故选:C

     

人的头发基部的黑色素细胞衰老时,头发就会变白,其原因是(  )

A.细胞内水分减少              B.细胞膜通透性降低

C.细胞内酪氨酸酶活性降低              D.细胞的呼吸速度减慢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细胞的衰老和凋亡

C

【考点】衰老细胞的主要特征.

【分析】衰老细胞的特征:(1)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萎缩,体积变小,但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质固缩,染色加深;(2)细胞膜通透性功能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3)细胞色素随着细胞衰老逐渐累积;(4)有些酶的活性降低;(5)呼吸速度减慢,新陈代谢减慢.

【解答】解:人的头发基部的黑色素细胞衰老时,细胞内酪氨酸酶的活性就会降低,黑色素合成就会减少,头发就会变白.

故选:C

     

下面①~④为细胞分裂的染色体图象,一定表示减数分裂图象的是(  )

 

A.①与②              B.②与③              C.②与④              D.①与③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细胞的减数分裂与配子形成

B

【考点】细胞的减数分裂.

【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表示在纺锤丝的牵引下,一对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表示在纺锤丝的牵引下,一对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两侧;表示两对同源染色体分离;表示着丝点分裂后,染色体向细胞两极移动.

【解答】解:图中显示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说明细胞进行有丝分裂;

显示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两侧,是减数分裂特有的现象;

显示同源染色体分离,说明细胞正在进行减数第一次分裂;

显示着丝点分裂后,染色体向细胞两极移动,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都能进行.

所以能正确表示进行减数分裂的图象是

故选:B

     

减数分裂过程中,细胞内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染色体数目相同的一组是(  )

①分裂前的间期;②减Ⅰ前期;③减Ⅰ中期;④减Ⅰ后期;⑤减Ⅰ末期;⑥减Ⅱ前期;⑦减Ⅱ中期;⑧减Ⅱ后期⑨减Ⅱ末期.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④⑧              C.⑤⑥⑦⑧⑨              D.⑤⑥⑦⑨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细胞的减数分裂与配子形成

B

【考点】细胞的减数分裂.

【分析】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染色单体和DNA含量变化规律:

 

结 构/时 期

染色体数

染色单体数

DNA分子数

间期

2n

04n

2n4n

前、中期

2n

4n

4n

后期

2n

4n

4n

末期

2nn

4n2n

4n2n

前、中期

n

2n

2n

后期

n2n

2n0

2n

末期

2nn

0

2nn

 

【解答】解:分裂前的间期,染色体进行复制,但染色体数目不变,正确;

前期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正确;

中期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正确;

后期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正确;

末期染色体数目减半,此时染色体数目只有体细胞的一半,错误;

前期染色体数目只有体细胞的一半,错误;

中期染色体数目只有体细胞的一半,错误;

后期由于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短暂加倍,此时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正确;

末期染色体数目只有体细胞的一半,错误.

故选:B

     

图中的P和Q为处于不同分裂时期的两种动物细胞,都含有两对同源染色体.下列关于它们的叙述中错误的一项是(  )

A.图P细胞的同源染色体成对排列在细胞中央

B.图P细胞产生的子细胞染色体数目减半

C.联会只发生在图Q细胞,而不会发生在图P细胞

D.图Q细胞的染色体数与体细胞的染色体数目相同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细胞的减数分裂与配子形成

C

【考点】细胞的减数分裂.

【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P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

Q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整齐地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有丝分裂中期.

【解答】解:A、图中看出,图P细胞中的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的中央,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A正确;

B、图P细胞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发生分离,导致产生的子细胞染色体数目减半,B正确;

C、图P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的中期,发生了联会现象,而图Q进行有丝分裂,不会发生联会现象,C错误;

D、图Q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整齐地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有丝分裂中期,所以细胞的染色体数与体细胞的染色体数目相同,D正确.

故选:C

     

格里菲思和艾弗里所进行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证实了(  )

①DNA是遗传物质        ②RNA是遗传物质     ③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④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⑤糖类不是遗传物质   ⑥DNA能产生可遗传的变异.

A.①④⑤⑥              B.②④⑤⑥              C.②③⑤⑥              D.③④⑤⑥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A

【考点】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

【分析】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包括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其中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证明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多糖、RNA等不是遗传物质.据此答题.

【解答】解: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正确; 

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RNA不是遗传物质,错误;  

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错误;

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正确; 

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糖类不是遗传物质,正确;  

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能产生可遗传的变异,正确.

故选:A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关于在细菌体内合成蛋白质的错误叙述是(  )

A.原料和酶来自细菌而模板来自噬菌体

B.模板和酶来自噬菌体,核糖体和氨基酸原料来自细菌

C.指导蛋白质合成的DNA来自噬菌体,氨基酸原料来自细菌

D.指导蛋白质合成的DNA来自噬菌体,核糖体、氨基酸原料和酶由细菌提供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B

【考点】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

【分析】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吸附注入(注入噬菌体的DNA合成(控制者:噬菌体的DNA;原料:细菌的化学成分)组装释放.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

【解答】解:A、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中,原料和酶来自细菌,模板来自噬菌体,A正确;

B、模板来自噬菌体,酶、核糖体和氨基酸原料来自细菌,B错误;

C、指导蛋白质合成的DNA来自噬菌体,氨基酸原料来自细菌,C正确;

D、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中,只有DNA进入细菌,所以指导蛋白质合成的DNA来自噬菌体,核糖体、氨基酸原料和酶,由细菌提供,D正确.

故选:B

     

用同位素35S和32P分别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然后用标记的噬菌体做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进入细菌体内的成分有(  )

A.35S              B.32P              C.35S和32P              D.不含35S和32P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B

【考点】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

【分析】1、噬菌体的结构:蛋白质(CHONS+DNACHONP).

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吸附注入(注入噬菌体的DNA合成(控制者:噬菌体的DNA;原料:细菌的化学成分)组装释放.

【解答】解:噬菌体侵染细菌时,只有DNA进入细菌中,蛋白质外壳留在细菌外.因此,用同位素35S32P分别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然后用标记的噬菌体做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进入细菌体内的成分只有32P

故选:B

     

下列各图中,正确代表脱氧核苷酸的结构是(  )

A.              B.              C.              D.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DNA的结构和特点

C

【考点】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

【分析】脱氧核苷酸由1分子磷酸、1分子五碳糖和1分子含氮碱基组成,碱基和磷酸分别与脱氧核糖的1号碳原子、5号碳原子连接.

【解答】解:分析选项中的脱氧核苷酸的结构模型可知,C选项中的碱基连接在1号碳原子上,磷酸连接在5号碳原子上,可以正确代表脱氧核苷酸的结构.

故选:C

     

制作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模型时,发现制成的DNA分子的平面结构很像一架“梯子”,那么组成这架“梯子”的“扶手”、“扶手”之间的“阶梯”、连接阶梯的化学键以及遵循的原则依次是(  )

①磷酸和脱氧核糖 ②氢键 ③碱基对 ④碱基互补配对.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③①②④              D.①②④③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DNA的结构和特点

B

【考点】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

【分析】DNA分子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苷酸,脱氧核苷酸通过磷酸二酯键连接形成脱氧核苷酸链,DNA分子一般是由2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链组成的规则的双螺旋结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排列在内侧,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形成碱基对,且遵循AT配对、GC配对的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解答】解:由DNA分子的结构特点可知,DNA分子的平面结构很像一架梯子,组成这架梯子扶手是磷酸和脱氧核糖交替连接形成的;扶手之间的阶梯是由碱基对形成的;连接阶梯的化学键是氢键;遵循的原则是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故选:B

     

具有100个碱基对的1个DNA分子区段,内含40个胸腺嘧啶,如果连续复制两次,则需游离的胞嘧啶脱氧核苷酸(  )

A.60个              B.80个              C.120个              D.180个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DNA的复制

D

【考点】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DNA分子的复制.

【分析】已知1DNA分子区段具有100个碱基对,即200个碱基,其中含有40个胸腺嘧啶(T),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T=40个,则C=G=10040=60个.

【解答】解:由以上分析可知,该DNA分子区段含有60个胞嘧啶脱氧核苷酸.根据DNA半保留复制的特点,如果该DNA连续复制两次,需游离的胞嘧啶脱氧核苷酸数目=221×60=180个.

故选:D

     

构成DNA分子的碱基有A、G、C、T四种,因生物种类不同而不同的比例是(  )

A.                B.              C.              D.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DNA的结构和特点

A

【考点】DNA分子的多样性和特异性.

【分析】双链DNA分子中A=TG=C,则;而不同的DNA分子的比值不同,说明DNA分子具有特异性.

【解答】解:A、双链DNA分子中A=TG=C,对于不同的DNA分子的比值不同,说明DNA分子具有特异性,A正确;

B、双链DNA分子中A=TG=C =1B错误;

C、双链DNA分子中A=TG=C =1C错误;

D、双链DNA分子中A=TG=C==1D错误.

故选: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