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遵义市航天高中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生物试卷

下列有关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酶分子是在基因的指导下、在核糖体上合成的

B.一种酶催化化学反应的种类与其空间结构有关

C.经高温处理的酶,加入双缩脲试剂后不会出现紫色

D.酶与无机催化剂都通过提高化学反应的活化能来起催化作用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酶

B

【考点】37:酶的概念;39:酶的特性.

【分析】1、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极少数酶是RNA.

2、酶的特性:高效性、专一性和作用条件温和的特性.

3、酶促反应的原理:酶能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4、影响酶活性的因素主要是温度和pH,在最适温度(pH)前,随着温度(pH)的升高,酶活性增强;到达最适温度(pH)时,酶活性最强;超过最适温度(pH)后,随着温度(pH)的升高,酶活性降低.另外低温酶不会变性失活,但高温、pH过高或过低都会使酶变性失活.

5、蛋白质中含有肽键,可与双缩脲试剂作用产生紫色反应.

【解答】解:A、化学本质是蛋白质的酶分子是在基因的指导下、在核糖体上合成的,而化学本质是RNA的酶不是,A错误;

B、酶的催化作用具有专一性且酶的结构决定酶的功能,一种酶催化化学反应的种类与其空间结构有关,B正确;

C、经高温处理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的酶,其空间结构被破坏,但分子中的肽键没有被破坏,在加入双缩脲试剂后仍会出现紫色,C错误;

D、酶与无机催化剂都通过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来起催化作用,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酶的知识,考生识记酶的概念和本质、明确酶的催化作用和双缩脲试剂鉴定蛋白质的原理是解题的关键.

     

在活细胞中,下列循环过程永不停止地进行着,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在②过程中,是由于远离A的高能磷酸键断裂而释放出能量

B.在绿色植物体内①的生理活动有光合作用、细胞呼吸

C.A1和A2应为不同物质,其作用底物不同

D.呼吸过程中,主要进行②过程,能量来自有机物化合物分解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ATP

D

【考点】3D:ATP与ADP相互转化的过程.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ATP的有关知识.

ATP又叫三磷酸腺苷,简称为ATP,其结构式是:A﹣PPP.A﹣表示腺苷、T﹣表示三个、P﹣表示磷酸基团.“”表示高能磷酸键.ATP是一种含有高能磷酸键的有机化合物,它的大量化学能就储存在高能磷酸键中.ATP水解释放能量断裂的是末端的那个高能磷酸键.ATP是生命活动能量的直接来源,但本身在体内含量并不高.ATP来源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叶绿体和线粒体.

【解答】解:A、过程为ATP的水解过程,是由于远离A的高能磷酸键断裂而释放出能量,A正确;

B、为ATP的合成,在绿色植物体内的生理活动有光合作用、细胞呼吸,B正确;

C、据图示可知,A1为催化ATP合成的酶,作用底物为ADP和磷酸,A2为催化ATP水解的酶.作用底物为ATP,C正确;

D、呼吸过程中,主要进行ATP合成过程,能量来自有机物化合物分解,D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能力.脂肪是生物体中良好的储能物质,糖类是生物体中主要的能源物质,ATP是生物体所需能量的直接能源物质,根本的能量来源是太阳能.

     

下列对某二倍体生物细胞分裂的相关图象分析正确的是(  )

A.b、c细胞均含有两个四分体

B.a、b细胞染色体数不同,染色单体数相同

C.a、b、c、d细胞可出现于同一器官中

D.b、c、d细胞均含有两对同源染色体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细胞的减数分裂与配子形成

C

【考点】61:细胞的减数分裂.

【分析】分析图解:图a细胞中具有同源染色体,并且染色体的着丝点分裂,因此属于有丝分裂后期细胞图;

图b细胞中同源染色体正发生分离,因此属于减一后期细胞图;

图c细胞中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并且具有同源染色体,因此属于有丝分裂中期图;

图d细胞中没有同源染色体,并且染色体着丝点分裂,因此属于减二后期细胞图.

【解答】解:A、b细胞中同源染色体已经分离,不存在四分体,有丝分裂过程中不存在四分体,A错误;

B、a细胞中有8条染色体、0条染色单体,b细胞中4条染色体、8条染色单体,B错误;

C、由于精原细胞既可以进行有丝分裂,又可以进行减数分裂,因此a、b、c、d细胞可出现于同一器官中,C正确;

D、d细胞中没有同源染色体,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结合细胞分裂图,考查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细胞分裂图象的识别,要求学生掌握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特点,能正确区分两者,准确辨别图示细胞的分裂方式及所处时期;解题关键能够识别图中细胞的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染染色体组个数等.

     

为研究高光照对移栽幼苗光合色素的影响,某同学用无水乙醇提取叶绿体色素,用石油醚进行纸层析,如图为滤纸层析的结果(Ⅰ、Ⅱ、Ⅲ、Ⅳ为色素条带).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强光照导致了该植物叶绿素含量降低

B.类胡萝卜素含量增加有利于该植物抵御强光照

C.色素Ⅲ、Ⅳ吸收光谱的吸收峰波长不同

D.画滤液线时,滤液在点样线上只能画一次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光合作用

D

【考点】3H:叶绿体结构及色素的分布和作用.

【分析】分析题图:滤纸条从上到下依次是:胡萝卜素、叶黄素、叶绿素a(最宽)、叶绿素b(第2宽),色素带的宽窄与色素含量相关.强光照和正常光照相比,明显叶绿素含量降低,类胡萝卜素含量增加,可见类胡萝卜素含量增加有利于该植物抵御强光照.

【解答】解:A、根据题图来看:强光照导致了该植物叶绿素含量降低,A正确;

B、强光照和正常光照相比,明显叶绿素含量降低,类胡萝卜素含量增加,可见类胡萝卜素含量增加有利于该植物抵御强光照,B正确;

C、色素是叶绿素a,是叶绿素b,叶绿素a和叶绿素b吸收光谱的吸收峰波长不同,C正确;

D、在分离色素实验中,画滤液细线时,需要重复画线,增加色素量,但操作应在前一次画线晾干后再进行重复操作,D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叶绿色的提取和分离实验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考查学生对于相关实验的实验原理、具体操作方法的掌握和应用.

 

     

下列有关细胞生命历程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细胞在生长过程中,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效率逐渐提高

B.一般来说,分化了的细胞将一直保持分化后的状态,直到死亡

C.细胞衰老导致细胞代谢水平降低,所有酶活性都降低

D.癌细胞的细胞膜上糖蛋白减少,不会影响信息传递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细胞的分化、衰老、凋亡和癌变

B

【考点】51:细胞的分化;55:衰老细胞的主要特征;5A:癌细胞的主要特征.

【分析】1、细胞表面积与体积之比与物质运输速率之间的关系:体积越大,相对表面积越小,物质运输的效率越低.

2、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细胞分化发生在生物体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是一种持久性变化,分化导致的稳定性差异一般是不可逆转的.

3、衰老细胞的特征:(1)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萎缩,体积变小,但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质固缩,染色加深;(2)细胞膜通透性功能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3)细胞色素随着细胞衰老逐渐累积;(4)有些酶的活性降低;(5)呼吸速度减慢,新陈代谢减慢.

4、癌细胞的主要特征:(1)失去接触抑制,能无限增殖;(2)细胞形态结构发生显著改变;(3)细胞表面发生变化,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等物质减少,导致细胞间的黏着性降低.

【解答】解:A、伴随着细胞的生长,细胞体积增大,但细胞的相对表面积减小,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的效率逐渐降低,A错误;

B、一般来说,分化了的细胞将一直保持分化后的状态,直到死亡,B正确;

C、细胞衰老导致细胞代谢水平降低,大多数酶活性都降低,C错误;

D、癌细胞的细胞膜上糖蛋白减少,影响信息传递,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有关细胞生命历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

 

     

如图表示一个DNA分子的片段,下列有关表述正确的是(  )

A.④代表的物质中储存着遗传信息

B.不同生物的DNA分子中④的种类无特异性

C.该图中‚是脱氧核糖或核糖

D.DNA分子中A与T碱基对含量越高,其结构越稳定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B

【考点】78: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

【分析】分析题图:图示表示一个DNA分子的片段,其中是含氮碱基、是脱氧核糖、是磷酸,共同构成的是脱氧核糖核苷酸.

【解答】解:A、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代表遗传信息,而是脱氧核糖核苷酸,不能贮存遗传信息,A错误;

B、不同生物的DNA分子都是由四种脱氧核苷酸组成,即不同生物的DNA分子中的种类无特异性,B正确;

C、图示两条链都含有碱基T,因此都是DNA链,其中的五碳糖是脱氧核糖,C错误;

D、A和T之间有2个碱基,C和G之间有3个碱基,因此DNA分子中C与G碱基对含量越高,其结构越稳定,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以DNA分子结构示意图为载体,考查DNA分子结构特点,要求考生识记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能准确判断图中各结构的名称,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9分)根据图回答某植物光合作用强度与呼吸作用强度之间的关系问题.

(1)甲图B 所示产生[H]的场所是     ;甲图C 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强度关系是     ;能使该植物叶肉细胞内有机物的质量增加的是甲图中的     (填写字母).

(2)乙图①是     结构,其上分布着     能完成对光能的吸收等;②是氧气,可参与反应及阶段是     .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

(1)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 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 D

(2)叶绿体的类囊体的薄膜(或基粒) 光合色素(或色素)  有氧呼吸第三阶段

 

【考点】3J:光反应、暗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和物质变化;3O:细胞呼吸的过程和意义.

【分析】植物在光照条件下进行光合作用,光合作用分为光反应阶段和暗反应阶段,光反应阶段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进行水的光解,产生ATP和[H],同时释放氧气,ATP和[H]用于暗反应阶段三碳化合物的还原,细胞的呼吸作用不受光照的限制,有光无光都可以进行,为细胞的各项生命活动提供能量.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解:(1)图B表示的是有氧呼吸,可以产生[H]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基质,图C呼吸作用释放的二氧化碳正好被光合作用利用,此时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能使该植物叶肉细胞内有机物的质量增加的是甲图中的D,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

(2)乙图的上发生水的光解,场所是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其上分布着与光合有关的色素,氧气参与的反应是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氧气与[H]结合生成水.

故答案为:

(1)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 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 D

(2)叶绿体的类囊体的薄膜(或基粒) 光合色素(或色素)  有氧呼吸第三阶段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光合作用过程中的物质和能量转化,意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难度适中.

     

(12分)科研人员在一定二氧化碳浓度和温度条件下,利用苹果树、梨树幼苗进行了一系列探究实验,得到结果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科研人员设计本实验的目的是     .

(2)据图分析,当光照强度小于0.4mmol光子/m2•s时,光反应中     的生成速率限制了光合作用速率;当光照强度大于0.7mmol光子/m2•s,限制光合作用速率的主要环境因素有     .

(3)光照强度为0.5mmol光子/m2•s时,苹果的CO2固定速率比梨高     μmol/m2•s.

(4)生产实践中,为提高经济效益在果树下套种适当的农作物,使植被的垂直结构复杂化,这样做的意义是提高了     .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

(1)探究不同光照强度对两种果树光合作用的影响(必须写出两个自变量)

(2)ATP和[H]二氧化碳浓度和温度

(3)1

(4)光能利用率(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的能力)

 

【考点】3J:光反应、暗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和物质变化.

【分析】分析曲线图可知,表示不同光照强度对苹果树和梨树光合作用的影响.在光照强度为0时,苹果树和梨树只进行呼吸作用,苹果树的呼吸速率为1μmol/m2•s.梨树的呼吸速率为2μmol/m2•s.当光照强度小于0.4mmol光子/m2•s时,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主要因素是光照强度;当光照强度大于0.7mmol光子/m2•s,光照强度增加,光合作用速率不再增加,说明限制光合作用速率的主要因素是二氧化碳浓度和温度.

【解答】解:(1)本实验的自变量有两个:光照强度和植物种类,因变量是光合作用速率.因此该实验是探究不同光照强度对两种果树光合作用的影响.

(2)据图分析,当光照强度小于0.4mmol光子/m2•s时,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主要因素是光照强度,光反应中ATP和[H]的生成速率限制了光合作用速率;当光照强度大于0.7mmol光子/m2•s,光照强度增加,光合作用速率不再增加,说明限制光合作用速率的主要环境因素有二氧化碳浓度和温度.

(3)据图分析可知,光照强度为0.5mmol光子/m2•s时,苹果的CO2固定速率为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8+1=9μmol/m2•s,梨的CO2固定速率为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6+2=8μmol/m2•s.因此苹果的CO2固定速率比梨高9﹣8=1μmol/m2•s.

(4)生产实践中,为提高经济效益在果树下套种适当的农作物,使植被的垂直结构复杂化,这样做提高了光能利用率.

故答案为:

(1)探究不同光照强度对两种果树光合作用的影响(必须写出两个自变量)

(2)ATP和[H]二氧化碳浓度和温度

(3)1

(4)光能利用率(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的能力)

【点评】本题结合曲线图,考查了不同光照强度对两种果树光合作用的影响,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兔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和计算能力,属于考纲理解层次的考查.

     

(10分)从基因型为AaBb(两对基因独立遗传)的某动物器官内提取出一些细胞,图甲为其中某细胞的分裂图象(B、b基因未标出),图乙表示有关细胞进行Ⅰ、Ⅱ两种方式的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组数目的变化(①~⑦表示不同区段).请回答:

(1)图甲所示细胞处于图乙中的     区段.

(2)细胞中染色体与DNA数目之比一定为1:2的是图乙中的     区段.

(3)图甲中同一条染色体上出现了A和a两个不同的基因,通过分析该细胞形成的子细胞种类,可以确定其原因:

若该细胞分裂最终形成4种基因型的子细胞,那么其原因是发生了     .

若该细胞分裂最终形成     种基因型的子细胞,那么其原因是发生了     .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细胞的减数分裂与配子形成

(1)

(2)

(3)交叉互换(基因重组) 3 基因突变

 

【考点】47: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61:细胞的减数分裂.

【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甲中:细胞内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但没有排列在赤道板上,所以细胞处于四分体时期;图乙中:过程表示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变化,其中表示有丝分裂间期、前期、中期;表示有丝分裂后期;表示有丝分裂末期.过程表示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变化,其中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

【解答】解:(1)图甲所示细胞中含有6条染色体、12条姐妹染色单体,处于图乙中的区段,即减数第一次分裂四分体时期.

(2)由于表示有丝分裂间期、前期和中期,在间期开始时DNA没有复制完成,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包括减数分裂前的间期,在其开始时DNA没有复制完成,所以细胞中染色体与DNA数目之比一定为1:2的是图乙中的区段.

(3)图甲中同一条染色体上相同位置上的基因应该相同,但图是出现了A和a两个不同的基因,由于体细胞基因型为AaBb,若该细胞分裂最终形成4种基因型的子细胞,那么其原因是发生了交叉互换.若该细胞分裂最终形成3种基因型的子细胞,那么其原因是发生了基因突变.

故答案为:

(1)

(2)

(3)交叉互换(基因重组) 3 基因突变

【点评】本题考查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能准确判断图甲中细胞的分裂方式及所处的时期;能准确判断图乙中各区段代表的生理过程及所处的时期,再结合所学的知识答题.

 

     

(13分)按照图示1→2→3→4进行实验,本实验验证了朊病毒是蛋白质侵染因子,它是一种只含蛋白质而不含核酸的病原微生物,题中所用牛脑组织细胞为无任何标记的活体细胞.

(1)本实验采用的方法是     .

(2)从理论上讲,离心后上清液中     (填“能大量”或“几乎不能”)检测到32P,沉淀物中     (填“能大量”或“几乎不能”)检测到32P,出现上述结果的原因是     .

(3)如果添加试管5,从试管2中提取朊病毒后先加入试管5,同时添加35S标记的(NH4)235SO4,连续培养一段时间后,再提取朊病毒加入试管3,培养适宜时间后离心,检测放射性应主要位于     中,少量位于     中.

(4)一般病毒同朊病毒之间的最主要区别是:病毒侵入细胞是向宿主细胞提供     (物质),利用宿主细胞的     进行     .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核酸

(1)同位素标记法

(2)几乎不能  几乎不能  朊病毒不含核酸只含蛋白质,蛋白质中磷含量极低,故试管2中提取的朊病毒几乎不含32P 

(3)沉淀物 上清液 

(4)核酸   核苷酸和氨基酸(原料) 自身核酸的复制和蛋白质的合成

【点评】本题结合实验图解,考查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注意的细节较多,如实验的原理、实验采用的方法、实验现象及结论,并能进行迁移应用,属于考纲理解和应用层次的考查.

 

【考点】73: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

【分析】解答本题时需要紧扣“朊病毒是蛋白质侵染因子,它是一种只含蛋白质而不含核酸的病原微生物”,再将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相关知识进行迁移应用.

【解答】解:(1)由图可知,本实验采用了同位素标记法.

(2)由于朊病毒不含核酸只含蛋白质,蛋白质中磷含量极低,故试管2中提取的朊病毒几乎不含32P.因此,从理论上讲,离心后上清液中几乎不能检测到32P,沉淀物中几乎不能检测到32P.

(3)朊病毒的蛋白质中含有S元素,如果添加试管5,从试管2中提取朊病毒后先加入试管5,同时添加35S标记的(NH4235SO4,连续培养一段时间后,朊病毒的蛋白质中含有35S;再提取朊病毒加入试管3,培养适宜时间后离心,由于朊病毒的蛋白质是侵染因子,因此检测放射性应主要位于沉淀物中,少量位于上清液中.

(4)一般病毒同朊病毒之间的最主要区别是:病毒侵入细胞是向宿主细胞提供核酸,利用宿主细胞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原料)进行自身核酸的复制和蛋白质的合成.

故答案为:

(1)同位素标记法

(2)几乎不能  几乎不能  朊病毒不含核酸只含蛋白质,蛋白质中磷含量极低,故试管2中提取的朊病毒几乎不含32P 

(3)沉淀物 上清液 

(4)核酸   核苷酸和氨基酸(原料) 自身核酸的复制和蛋白质的合成

【点评】本题结合实验图解,考查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注意的细节较多,如实验的原理、实验采用的方法、实验现象及结论,并能进行迁移应用,属于考纲理解和应用层次的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