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沙市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双周练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人愉快时面呈笑容,哀痛时放出悲声,这种内心情感也能在中国书法里表现出来,别的民族写字还没有能达到这种境地的。唐代韩愈说张旭善草书,“有动于心,必于草书焉发之”,“观于物,见……天地事物之变,可喜可愕,一寓于书”。张旭的书法不但抒写自己的情感,也表现出自然界各种变动的形象,但这些形象是通过他的情感所体会的,因而能形成情景交融的意境。

汉字的起始是象形的,书法家可以用字的结构来表达物象的结构和生气勃勃的动作,使写的字成为一种表现生命的艺术。元代赵子昂写“子”字时,先习画鸟飞之形,从中吸取对生命形象的构思,使“子”字有着鸟飞形象的暗示,成为一个表现生命的单位。书法家要想使字表现生命,就要用他所具有的方法和工具在字里表现出生命体的骨、筋、肉、血的感觉来。许慎说:“书者,如也。”书的任务是如,写出来的字要“如”我们心中对于物象的把握和理解。但这里并不是完全像绘画那样直接模示客观形体,而是通过较抽象的点、线、笔画来表现的。

中国人写的字,能够成为艺术品,使用毛笔是另一个重要原因。毛笔铺毫抽锋,极富弹性,所以巨细收纵,变化无穷,这是欧洲人用管笔、钢笔、铅笔及油画笔所不能比的。正是这个特殊的工具使中国人的书法有可能成为一种世界独特的艺术。中国书法用笔有中锋、侧锋,方笔、圆笔,轻重、疾徐等各种区别,皆是运用单纯的点画而成其变化,来表现丰富的内心情感和世界诸形相;就像音乐运用少数的乐音,依据和声、节奏与旋律的规律,构成千万乐曲一样。唐朝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里说张芝学习草书之法,“一笔而成,气脉通连,隔行不断”。石涛《画语录》也说,“人能以一画具体而微,意明笔透”,“一画之法立而万物著矣”。但这里所说的一笔、一画,并不真是一条不断的线纹,而是如郭若虚所言,“自始及终,连绵相属,气脉不断”。中国书画家正是运用这一笔的点画,构成万千的艺术形象,创造中国特有的书画艺术。

中国书法从一笔入手,但一笔不能摄万象,须要变动而成八法,才能尽笔画的“势”,以反映物象里的“势”。这“永字八法”由“永”字的笔画而来,为侧(点)、勒(横)、努(直竖)、超(钩)、策(提)、掠(长撇)、啄(短撇)、磔(捺)。这些笔画,悬腕中锋,运全身之力以赴之,笔迹落纸,反映着生命的运动,显示着力量。点,不称点而称为侧,是说它的“势”,左顾右瞰,欹侧不平。卫夫人说“点如高峰坠石,磕磕然实如崩也”,一点之力真是石破天惊。横画称为“勒”,是说它的势,牵缰勒马,跃然纸上。书法的“美”就是势、是力、是虎虎有生气的节奏,它倾向于壮美。

字由点画连贯穿插而成,点画的空白处也是字的组成部分,和笔画具同等的艺术价值。所以大书法家邓石如曾说书法要“计白当黑”,无笔墨处也是妙境!虚实相生,才完成一个艺术品。中国书法艺术里这种空间美,在篆、隶、真、草、飞白里有不同的表现,尚待我们钻研。

                                           (摘编自宗白华《中国书法里的美学思想》)

1.下列各项中,不符合本文作者所理解的“一笔”“一画”内涵的一项是(3分)

A.王献之的行草被称为“一笔书”,其代表作《中秋帖》字字相连,笔势连续不断,宛如滔滔江河,一泻千里,纵然偶有不连,但气势不断。

B.东汉书法家张芝将杜度、崔瑗等的草书笔法加以变化,创造“今草”。其草书之体势,一笔而成,气脉贯通,隔行不断,被称为“一笔飞白”。

C.南朝画家陆探微的“一笔画”将草书行笔运势的特点引入绘画,使绘画的线条彼此呼应,灵活运转,气脉相连,给人以浑然一体的艺术享受。

D.北宋画家戚文秀的《清济灌河图》中有一笔长线从画的边际起,通贯于波浪之间,随波曲折翻腾,绵延五丈余,却并没有扰乱整个画面中的其他线条。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张旭有动于心时就写草书,看到天地间各种可喜可愕的变化时也会寓之于书,这证明中国书法确实可以用来表现书写者的喜怒哀乐等情感。

B.中国人写的字有可能成为一种世界独特的艺术,使用毛笔是一个重要原因。毛笔的特点使其可以巨细收纵,变化无穷,这是管笔、钢笔、铅笔和油画笔所不能比的。

C.来源于“永”字笔画的“永字八法”,如高峰坠石、牵缰勒马,反映着物象里的“势”和生命的运动,显示着力量,使中国书法具有了壮美的倾向。

D.汉字点画间的空白处也是妙境,与笔画具有同等的艺术价值,二者虚实相生,使汉字成为一个艺术品,并在各种不同的字体里表现出不同的空间美。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汉字起始是象形的,书法家能从观察、感受各种生命形态中获得启发,这是中国书法有可能形成情景交融的境界,成为艺术品的一个重要原因。

B.“书者,如也。”书的任务就是如,因此书法家要像赵子昂写“子”字时习画鸟飞之形那样,通过模写客体的形象来准确表现文字所象之形。

C.中国书法与绘画、音乐等有相通之处,它们都是运用较少的基本元素,如笔画、线、条、乐音、等,加以千变万化,来表现丰富的内心情感和世界诸形相。

D.中国书法的用笔变化多样,讲究以笔画之“势”传达出物象之“势”,而悬腕中锋,有助于将全身之力集中于笔端,使柔软的毛笔能写出具有力度感的字。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语文

1.D

2.C

3.B

1.

试题分析:原文作者所理解的“一笔”“一画”“并不真是一条不断的线纹”。

【考点定位】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考核概念的题目的命题点注意集中在概念的内涵、外延,注意的错误主要是范围不当、偷换概念、无中生有、强拉因果、曲解文意、答非所问等类型。命题的方式经常是对文中相关概念的要点进行组合,或对文中的句子进行转换,或是改变文中句子之间的关系。此题D项曲解文意。1111]

2.

3.

试题分析:“书者,如也”的理解有误,“如”的意思是写出来的字要如我们心中对于物象的把握和理解,并不是直接模示客观形体,准确表现文字所象之形。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是点睛】这类题目重点集中在对文中的观点的正误进行考核,错误类型注意有无中生有,张冠李戴、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混淆范围、强拉因果等。考核的方式是改变句子含义从而出现选项的观点和文中的观点不一致,文中他人的观点和作者的观点混淆,对文中的观点概括错误等方式。此题B项曲解文意。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应詹,字思远,汝南南顿人,魏侍中璩之孙也。詹幼孤,为祖母所养。年十余岁,祖母又终,居丧毁顿,杖而后起,遂以孝闻。家富于财,年又稚弱,乃请族人共居,委以资产,情若至亲,世以此异焉。弱冠知名,性质素弘雅,物虽犯而弗之校,以学艺文章称。司徒何劭见之曰:“君子哉若人!”初辟公府,为太子舍人。赵王伦以为征东长史。伦诛,坐免。成都王颖辟为掾。时骠骑从事中郎诸葛玫委长沙王乂奔邺,盛称乂之非。玫浮躁有才辩,临漳人士无不诣之。詹与玫有旧,叹曰:“诸葛仁林,何与乐毅之相诡乎!”卒不见之。

    王澄为荆州,假詹督南平、天门、武陵三郡军事。及洛阳倾覆,詹攘袂流涕,劝澄赴援。澄使詹为檄,詹下笔便成,辞义壮烈,见者慷慨,然竟不能从也。天门、武陵溪蛮并反,詹讨降之。时政令不一,诸蛮怨望,并谋背叛。詹召蛮酋,破铜券与盟,由是怀詹,数郡无虞。其后天下大乱,詹境独全。镇南将军山简复假詹督五郡军事。会蜀贼杜畴作乱来攻詹郡力战摧之寻与陶侃破杜弢于长沙贼中金宝溢目詹一无所取唯收图书莫不叹之。元帝假詹建武将军,王敦又上詹监巴东五郡军事,赐爵颍阳乡侯。陈人王冲拥众荆州,素服詹名,迎为刺史。詹以冲等无赖,弃还南平,冲亦不怨。其得人情如此。迁益州刺史,领巴东监军。詹之出郡也,士庶攀车号泣,若恋所生。及敦作逆,詹与建威将军赵胤等击败之。贼平,封观阳县侯,食邑一千六百户,赐绢五千匹。上疏让曰:“臣虽忝当一队,策无微略,劳不汗马。乞回谬恩。”不许。以咸和六年卒,时年五十三。

                                         (选自《晋书·应詹传》,有删改)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会蜀贼杜畴/作乱来攻/詹郡力战摧之/寻与陶侃破杜弢于长沙/贼中金宝溢目/詹一无所取/唯收图书/莫不叹之

B.会蜀贼杜畴作乱/来攻詹郡/力战摧之/寻与陶侃破杜弢于长沙/贼中金宝溢目/詹一无所取/唯收图书/莫不叹之

C.会蜀贼杜畴作乱来攻/詹郡力战摧之/寻与陶侃破杜弢/于长沙贼中金宝溢目/詹一无所取/唯收图书/莫不叹之

D.会蜀贼杜畴作乱/来攻詹郡/力战摧之/寻与陶侃/破杜弢于长沙贼中/金宝溢目/詹一无所取/唯收图书/莫不叹之

5.下列词语的相关内容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左传》,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著作,传说作者左丘明,与《公羊传》、《谷梁传》并称为“春秋三传”。

B.《战国策》是西汉刘向所编著的国别体著作,含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韩、魏、燕、宋、卫、中山十二策。

C.累迁,表示官职多次调动。在古代,超迁、擢、陟、拔等表示官职的升迁,而谪、黜、窜、左迁等则表示降职贬官。

D.《通鉴纪事本末》为中国第一部纪事本末体史学著作。“纪事本末体”兼有纪传、编年二者优点,使“数千年事迹经纬明析”。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应詹从小多有不幸,十多岁时祖母去世,又遇居所倒塌,但他依然孝性不改,深受世人的肯定。

  B.应詹与骠骑从事中郎诸葛玫有旧交情,但当诸葛玫像乐毅那样背信弃义,就始终不愿意和他相见。

  C.应詹不仅军功颇多,而且以真诚之心来安抚少数民族,使“诸蛮”深受感动,在动乱的年代也保持了辖区的安定。

  D.应詹累建军功,受到了皇上的特别嘉奖,但应詹并不居功自傲,而是认为自己并无功劳,希望皇上收回对他的嘉奖。

7.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3分)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2)(3分)今闻购将军之首,金千斤,邑万家,将奈何?

  (3)(4分)物虽犯而弗之校,以学艺文章称。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语文

4.B

5.A

6.A

7.(3)他的财物即使被侵占,他也不会跟别人计较。他还以学术技艺和文章出名。

4.

【名师点睛】文言断句的题目,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这是基础,一般考核较少,大多集中在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不然句子就会支离破碎,相反两个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断开。选择题答题时注意选项的对比,然后结合文意进行分析。此题在断句时,一要注意主语的转换,二要注意几个关键词语在断句中的作用,如“寻”(不久,表时间的变化)、“一无”与“唯”的对应。

5.

试题分析:《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尽的编年体著作。

【考点定位】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名师点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宫殿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这类题目一般错误都比较明显,如此题《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尽的编年体著作。

6.

试题分析:“遇居所倒塌”是原文没有的意思,“居丧毁顿”的意思是他在“居丧”期间悲伤得身体都全垮了。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题目是文言文必考的题目,错误选项的设置多以人物、事件、时间、地点的错位为重点,有时会在一些词语的翻译上命题,因对词语翻译错误而出现误判,有时还涉及到文章写作手法的分析。内容的角度答题时注意分析选项涉及到的上下文,注意核实这些情节,手法上注意手法是否正确,效果分析是否合理。如此题选项A“遇居所倒塌”是原文没有的意思,“居丧毁顿”的意思是他在“居丧”期间悲伤得身体都全垮了。

7.

试题分析:重点词语:“犯”“校”“称”。

【考点定位】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参考译文】

应詹,字思远,汝南南顿人,魏侍中应璩 qú之孙。应詹幼年便成孤儿,得到祖母抚养。十余岁时,祖母又去世了,应詹为祖母服丧时痛不欲生,扶杖才能支撑而起,于是以孝顺闻名。家中财富很多,应詹年龄稚弱,便请同族人共居一处,把资产交付给他们,感情如同至亲,人们由此觉得应詹不同寻常。二十岁左右便知名,性情宽宏雅正,别人虽然有时冒犯他而他却不与人计较,以学艺文章著称。司徒何劭见到他说:“此人是个君子啊!”初次起用于公府,为太子舍人。赵王司马伦任他为征柬长史。司马伦被杀,应詹受牵连而被免官。成都王司马颖起用他为掾。当时骠骑从事中郎诸葛玫背弃长沙王司马义而投奔邺, 大谈司马义的过错。诸葛玫浮躁而有才气和论辩能力,临漳人士无不趋附他。应詹与诸葛玫是旧相识,感叹道:“诸葛仁林怎么像乐毅那样不忠诚呢!”始终没有去见诸葛玫。

王澄任荆州刺史,暂任应詹督管南平、天盟、亘噬三郡军事。盗堕倾覆时,尘詹挽袖捋臂流着热泪,劝说王澄前去援救。王澄派应詹撰写檄文,应詹提笔成文,辞义壮烈,见到的人都慷慨激昂,然而最终没有成行。天门、武陵山溪中的蛮人同时反叛,应詹讨伐降服了他们。当时政令不 一,诸蛮怨恨,共同谋划反叛。应詹召来蛮人首领,破铜券与他们结盟,由此当地蛮人对他心悦诚服,数郡都没有忧患。此后天下大乱,惟有应詹管辖的地区得以保全。百姓歌诵道:“遍地乱离,险为灰朽。侥幸之运,赖此应后。岁寒不凋,孤境独守。拯 救危难,恩重如山。润同江海,恩如父母。”镇南将军山简又暂任应詹督五郡军事。适逢蜀地贼人杜畴作乱,前来进攻应詹守郡,应詹奋力应战打败了贼军。不久与陶侃在长沙打败杜搜,贼军中满目金银财宝,应詹一无所取,惟收图书,人们无不为之感叹。元帝暂任应詹为建武将军,王敦又请求以应詹监管巴东五郡军事,赐爵颖阳乡侯。陈人王冲在荆州集结众人,早就佩服应詹之名,迎他作为刺史。应詹因王冲等人无可依仗,弃职返回南平,王冲也并无怨意。应詹就是如此深得人心。改任益州刺史,兼任巴东监军。

应詹离开郡城时,士人和普通百姓都趴在他的车上哭泣,好像怀念他们的父母。等到王敦叛乱,应詹与建威将军赵胤等人一起打败了叛军。叛乱平息后,应詹被封为观阳县侯,食邑一千六百户。应詹上疏推辞说:“我虽然愧为一队之任,但没有出一点计策,也未尝有汗马功劳,恳请收回过分的恩宠。”元帝不同意。应詹在咸和六年时去世,当时年纪是五十三岁。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11分)

同王徵君湘中有怀

张谓

八月洞庭秋,潇湘水北流。

还家万里梦,为客五更愁。

不用开书帙,偏宜上酒楼。

故人京洛满,何日复同游?

8.(5分)诗歌的颔联很有特色,历来被人称道。请简要分析。

9.(6分)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诗中的景物描写对抒发诗人的情感有怎样的作用?请简要分析。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语文

8.(1)颔联直抒胸臆,不事雕琢,然而却时间与空间交感,对仗工整而自然。(2)采用了虚实结合的写法,“万里梦”,点空间,魂飞万里,极言乡关京国之遥远,此为虚写:“五更愁”,点时间,竟夕萦愁,极言客居他乡时忆念之殷深,此为实写。

9.(1)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客居他乡时的寂寞,对家乡、亲友的殷切思念,渴望回到京城与友人相聚却难以如愿的无奈之情。(2)首联借景抒情,“洞庭秋”“潇湘水北流”凄冷景物不禁让人感怀,奠定全诗的感情基调,引出下文怀人念远之意。

8.

试题分析:注意从抒情方式和虚实结合的手法着手进行分析。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综合赏析诗句注意从意境的创设、构思的精巧、手法的运用和情感的表达的角度进行分析,此题注意从抒情方式和虚实结合的手法着手进行分析。

9.

【名师点睛】诗歌的情感分析的题目一直是考试的重点,但是考核的难度并不是太大,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知道答题的突破口,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还要主语诗歌的抒情方式,根据抒情方式分析情感。还要注意一般诗歌的情感都要求结合诗句分析,答题时不要只答出情感而放弃诗句。此题分析情感注意抓住诗中的表情达意的关键词语“万里梦”“五更愁”“故人”“何日”进行分析,分析首联的作用注意借景抒情的手法。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论语》中,指出学习与思考必须紧密结合的句子是:               ,             。

(2)《关雎》中明确小伙子殷切追求配偶的句子是:           ,            。

(3)《荆轲刺秦王》中易水诀别一幕,荆轲的那句歌词响彻古今:           ,            !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语文

(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2)窈窕淑女,君子好逑。(3)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试题分析:注意根据题干的提示确定诗句。

【考点定位】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

【易错警示】理解性默写的题目难度比根据上下文默写要难,首先要选准诗句,然后不要出现错别字,此题注意提示语中的“学习与思考必须紧密结合”“小伙子殷切追求配偶”“歌词”,这样就能准确的答出题目,注意“罔”“殆”“窈窕”“逑”的写法。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为荆棘而感恩

美灵

迎着11月的寒风,推开街边一家花店大门的时候,珊德拉的情绪低落到了极点。一直以来,她都过着一帆风顺的惬意生活。但是今年,就在她怀孕4个月的时候,一场交通意外无情地夺走了她肚子里的生命,她的丈夫又失去了工作。这一连串的打击令她几乎要崩溃了。

   “感恩节?为什么感恩呢?为了那个不小心撞了我的粗心司机?还是为那个救了我一命却没能帮我保住孩子的气囊?”珊德拉困惑地想着,不知不觉中来到一团团鲜花面前。

    “我想订花……”珊德拉犹豫着说。“是感恩节用的吗?”店员问,“您一定想要那种能传递感激之意的花吧?”

    “不!”珊德拉脱口而出,“在过去的5个月里,我没有一件事是顺心的。”

    “我知道什么对您最合适了。”店员接过话来说。

珊德拉大感惊讶。这时,花店的门铃响了起来。“嗨,芭芭拉,我这就去把您订的东西给您拿过来。”店员一边对进来的女士打着招呼,一边让珊德拉在此稍候,然后就走进了里面的一个小工作间里。没过多久,当她再次出来的时候,怀里抱满了一大堆的绿叶、蝴蝶结和一把又长又多刺的玫瑰花枝——那些玫瑰花枝被修得整整齐齐,只是上面连一朵花也没有。

    珊德拉狐疑地看着这一切,这不是在开玩笑吧?谁会要没有花的枝子呢!她以为那顾客一定会很生气,然而,她错了。她清楚地听到那个叫芭芭拉的女人向店员道谢。

   “嗯,”珊德拉忍不住开口了,声音变得有点结结巴巴的,“那女士带着她的……嗯……她走了,却没拿花!”

   “是的,”店员说道,“我把花都给剪掉了。那就是我们的特别奉献,我把它叫做感恩节荆棘花束。”

   “哦,得了吧,你不是要告诉我居然有人愿意花钱买这玩意吧?”珊德拉不理解地大声说道。

    “3年前,当芭芭拉走进我们花店的时候,感觉就跟你现在一样,认为生活中没有什么值得感恩的。”店员解释道,“当时,她父亲刚刚死于癌症,家族事业也正摇摇欲坠;儿子在吸毒,她自己又正面临一个大手术。我的丈夫也正好是在那一年去世的,”店员继续说道,“我一生当中头一回一个人过感恩节。我没有孩子,没有丈夫,没有家人,也没有钱去旅游。”

    “那你怎么办呢?”珊德拉问道。

“我学会了为生命中的荆棘感恩。”店员沉静地答道,“我过去一直为生活当中美好的事物而感恩,却从没有问过为什么自己会得到那么多的好东西。但是,这次的厄运降临的时候,我问了。我花了很长一段时间才明白,原来黑暗的日子也是非常重要的。”

     正在这时,又有人走了进来,是一个头顶光秃的矮个子胖男人。

   “我太太让我来取我们的‘感恩节特别奉献’——12根带刺的长枝!”那个叫菲利的男人一边接过店员从冰箱里取出来的用纸巾包扎好的花枝,一边笑着说。

   “这是给您太太的?”珊德拉难以置信地问道,“如果您不介意的话,我想知道您太太为什么会想要这个东西。”

    “哦,不介意……我很高兴你这么问。”菲利回答道。“4年前,我和我太太差一点儿就离婚了。在结婚40多年之后,我们的婚姻陷入了僵局。但是,我们总算把问题给解决了,我们又和好如初。这儿的店员告诉我,为了让自己牢记在‘荆棘时刻’里学到的功课,她总是摆着一瓶子的玫瑰花枝。这正合我意,因此就捎了些回家。我和我太太决定把我们的问题都写在标签上,然后把它们一一贴在这些枝子上,一根枝子代表一个问题。然后,我们就为从这些问题上所学到的功课而感恩!”

   “我诚挚地向你推荐这一特别奉献!”菲利一边付账,一边对珊德拉说。

   “我实在不知道我能不能够为我生命中的荆棘感恩。”珊德拉对店员说道,“这有点儿……不可思议。”

   “嗯,”店员小心翼翼地说,“我的经验告诉我,荆棘能够把玫瑰衬托得更加宝贵。人在遇到麻烦的时候会更加珍视命运的慈爱和帮助,我和菲利夫妇都是这么过来的。因此,不要恼恨荆棘。”

     眼泪从珊德拉的面颊上滑落,她抛开她的怨恨,哽咽道:“我要买下那12根带刺的花枝,该付多少钱?”

   “不要钱,你只要答应我把你内心的伤口治好就行了。这里所有顾客第一年的特别奉献都是由我送的。”店员微笑着递给珊德拉一张卡片。

    珊德拉打开卡片,上面写着:我的命运啊,我曾无数次地为我生命中的玫瑰而感谢你,但却从来没有为我生命中的荆棘而感谢过你。请你教导我关于荆棘的价值,通过我的眼泪,帮助我看到那更加明亮的彩虹……

    眼泪再一次从珊德拉的脸颊上滑落。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珊德拉遭遇了一场交通意外,失去了自己的孩子,她的丈夫也失去了工作,因此,她到花店买花,想要使自己的心情好起来。

B.不幸的遭遇使店员懂得了“生命中的荆棘”的价值,于是她开始售卖荆棘花束,为了招揽生意,她还决定第一年向顾客免费赠送。

C.菲利向珊德拉推荐这种“带刺的长枝”,是因为他和他的太太从“荆棘时刻”里学到了有益的东西,并且他们为此而感恩。

D.尽管店员一直向珊德拉推荐这种特别奉献的花枝,芭芭拉和菲利的经历也证明了花枝的意义,但珊德拉对此一直将信将疑。

E.这篇小说题为“为荆棘而感恩”,这里的荆棘表面上是指玫瑰花枝上的尖刺,其实暗指的是生活中遇到的一些挫折和苦难。

(2)“带刺的玫瑰花枝”对小说艺术表现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3)小说中店员这一形象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

(4)有人说珊德拉是小说的主人公,也有人认为店员才是小说的主人公。你同意哪种看法?请简要说明你的理由。(8分)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语文

(1)CE

(2)①它是贯穿整篇小说的线索,它串联起小说中四个人物的生活经历,也见证了珊德拉的心理变化过程。②它彰显了小说的主旨,昭示着苦难对于人生的意义,表现了为“生命中的荆棘”感恩的主旨。③它制造了悬念,引起了读者的阅读兴趣。(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答出“照应了题目”也可得分。)

(3)①乐于助人。她热情帮助那些遭遇不幸的人,不仅仅为了赚钱,只要顾客答应她“把内心的伤口治好就行了”。②乐观坚强。勇敢面对丈夫的去世,她明白“黑暗的日子也是非常重要的”。③懂得感恩。她“不仅为生活中的美好而感恩,更为生活中的不幸而感恩”。(如果答“善于经营”“善解人意”,也可酌情给分。)(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4)答案示例一:我认为主人公是珊德拉。理由:①这一人物贯穿小说始终;②小说从珊德拉的视角来叙述描写;③她的遭遇和心理变化过程,集中体现了小说的主旨——勇于面对人生的不幸,为“生命中的荆棘感恩”;④小说对珊德拉的描写最为充分。(每点2分,言之成理即可)

答案示例二:我认为主人公是店员。理由:①店员是联系其他三个人物的纽带;②她对自己人生遭遇的思考以及对别人的帮助,最能体现小说的主旨——勇于面对人生的不幸,为“生命中的荆棘感恩”;③是她帮助珊德拉等人走出人生困境;④她别出心裁地用带刺的玫瑰枝来抚慰不幸的人,而这正是小说的核心。(每点2分,言之成理即可)

【考点定位】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技巧点拨】文学类文本阅读5选2的题目,主要集中对文意、文章的主旨、文章的结构、人物形象的塑造等内容的考核,考核的方式基本有两种,一种是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另一种是对文章特色和手法的赏析,分析文意要读懂文章,主要是文意、主旨、情感、人物的心理表述不当,赏析一般为手法和特色概括不当,手法集中的小说的三要素上,主要考核人物塑造、情节安排、环境描写、标题的作用、结尾的特征等。选择题时往往错误的选项命制都是明显的不会引起争议的错误,即所谓的“硬伤”,在答题时注意寻找这些硬伤。此题的选项ABCD考核内容,选项E考核手法。其中ABD理解或分析出现偏差。

(2)试题分析:注意从小说的情节的推进、人物的塑造、主旨的标的和读者的角度进行分析。

【考点定位】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小说和散文中经常见到分析某个细节或某种物象在文中多次出现的作用的题目。回答这类题目首先在文中找到这些语句,然后结合文章的具体的内容进行分析。分析时小说主要从反应人物的心理、推动情节的发展和主旨的表达的角度进行分析,有时还是文章的线索。散文主要分析结构上的照应、线索,内容上的强调情感和文章的主旨。

【考点定位】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人物性格分析的题目应该首先从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肖像和其它侧面的描写中指出人物的性格,然后结合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即列举文中反应该性格特征的事例。注意主要性格和次要性格的区分,要概括和文章的主要情节相关的和文章的主旨行相关的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注意各点之间不要重合、不要相互包含,答题不要只简单的回答性格特征。此题从“乐于助人”“乐观坚强”“ 懂得感恩”的角度概括性格特征,然后列举具体的事例进行分析。

(4)试题分析:注意从小说的情节、人物的性格和主旨的角度进行分析。

【考点定位】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能力层级为探究F。

【名师点睛】小说的解读注意五位一体的原则,即“主题”“环境”“情节”“人物”“标题“五位要同时解读,分析一种要从其余的几个角度进行分析。分析主人公是谁,注意结合此人物和标题、情节、主旨方面的作用进行分析,还要分析其和另一个人物之间的关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吴文俊的数学世界

吴文俊小学时成绩平平,也没有显示出独特的数学才华,初中时数学甚至得过零分,高中时最喜欢的是物理而非数学,但他从小就对读书有浓厚兴趣,初中时国文成绩一直不错,尽管高三时物理得了满分,但教物理的赵贻经老师却看出了他的数学潜力,力荐他入数学系。正始中学决定,吴文俊必须报考数学系,才能得到每年一百块大洋的奖学金,加之他父母又不放心独子离开上海,吴文俊就进入了上海交大数学系,所谓“知之不如好之,好之不如乐之”,吴文俊向来是以兴趣为先导来读书的,因为他对物理有兴趣,甚至一度想要转系。是大三时教数学的武崇林老师帮助他摆脱了专业上的困惑,使他认识到数学的巨大魅力。

1940年,吴文俊从交大毕业,先后在育英中学、培真中学担任数学教员,直到1946年见到了影响他一生的恩师陈省身,他才由一个普通的中学数学老师成为数学研究所的专业研究员。对于吴文俊的数学研究,他的学生高小山总结说:“吴先生做拓扑研究,一下子就能抓住核心问题,为代数拓扑学的兴起作出了影响深远的贡献。他从事机器定理证明也是这样,极其敏锐地看出了信息时代数学的发展趋势,他的研究受到中国古代数学的启发,汲取了中国传统数学的养分。使用吴先生的方法,几乎所有数学定理的证明,都可以由计算机来完成,从而让人类把精力放到更加宏观的层面上去思考问题。”

对吴文俊来说,虽然最初选择数学是被动的,但综观其一生,数学已逐渐成为他生命的一部分。从事数学研究,吴文俊特别强调数学思维。他说:“要创新,就要独立思考,就不能总是跟着人家亦步亦趋,当然开始的时候参考借鉴也是必要的,牛顿就说过,他之所以获得成功,因为他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才能看得远,所以不能忽略学习,可是除了学习之外,还要能够独立思考,这是创新的必要条件。现在摆在中国面前的是,数学就要靠下一代、下下代在创新方面取得巨大成功,中华民族才可以得到复兴。”吴文俊自己的经历就是很好的例子。他在数学上的一些列成就,特别是他运用机械化思想来考察数学,发现了数学的不同侧面,并建立了新的模式,这全面得益于他的独辟蹊径。

对我国的数学基础教育,吴文俊也颇有心得。我国中学生多次在国际奥数竞赛中获奖,被当作我国数学教育成功的证明,但吴文俊更赞同丘成桐的观点:“奥数应该是一种建立在兴趣之上的研究性、高层次学习,中国的奥数学习过分关注海量题目,直接与考试、竞赛挂钩,对系统学数学不利。作为基础学科,应着重引导学习的兴趣,不应当过分追求功利。”吴文俊同样清醒认识到:“竞赛获奖固然可贵,但也不能看得过重,因为它不能代表学生对数学的深度理解,也不能有效地训练数学思维。”他认为,数学教育更重要的是培养数学的思维方式。

有人曾揶揄数学家迂腐,吴文俊不但不迂腐,而且兴趣广泛,内心充满童趣,他说:“我是个想怎样就怎样的人,想玩就玩,想工作了就会安安静静地工作,从不多想。”他喜欢看电影、读历史小说,也喜欢看围棋比赛。老伴说他“贪玩”,他却说:“读历史书籍、看历史影片,帮助了我的学术研究;看围棋比赛,更培养了我的全局观念和战略眼光。”

吴文俊37岁时就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四十多年后,他再次获得国家最高科技奖。如此长的学术生命,在数学界是非常罕见的。当记者提出疑问时,吴文俊反问道:“我为什么不能保持这么长的学术生命?”在他看来,学术生命是能够终生保持的,很多人做不到,那是他们自己的问题,应该自我反省。他特别强调研究数学要下扎实的工夫。他说:“外国许多数学家,尽管有的我非常佩服,可是我并不认同他们靠所谓巧思妙想研究数学的办法。应该根据客观实际具体分析,一切以事实为主。这是我主要的想法。”

                               (摘编自柯琳娟《吴文俊传》)

相关链接

①1974年,吴文俊转向中国数学史研究,从中得到启发,开创了具有中国传统数学特点的数学机械化之路。他提出的“吴方法”,继承和发扬了中国古代数学基于“计算”的传统,与通常基于逻辑的方法根本不同,首次试想了高效的几何定理自动证明。国际机器证明研究领域的权威人物S.穆尔说:“在吴文俊之前,机械化的几何定理证明处于黑暗时期,而吴的工作个整个领域带来光明。”(黄婷、邱德胜《数学大师:华罗庚、陈省身、吴文俊》)

②一般说来,吴教授的工作,都是独辟蹊径,不袭前人,富有创造性的。(陈省身为吴文俊颁发杰出科学家奖时的评语)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在上海交大读书期间,吴文俊因为对数学不感兴趣,曾一度想转到物理系,后来遇见一位高明的数学老师武崇林,他才打消了转系念头。

B.吴文俊清楚地看到信息时代数学的发展趋势,受到中国古代数学的启发,提出了用计算机实现数学定理证明的方法,作出了影响深远的贡献。

C.吴文俊能够清醒地认识到中国数学研究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期待着未来的中国数学家开拓创新,取得巨大成就,从而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

D.外国不少数学家只靠巧思妙想研究数学,尽管名气很大,吴文俊却并不认同他们的研究成果,而是坚持用自己以客观为主的方法研究数学。

E.吴文俊在拓扑学、机器定理证明、数学机械化等领域都取得了很多独创性成果,获得了国际数学界同行的高度任何与评价。

(2)吴文俊的数学研究为什么能够取得创造性成果?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

(3)对我国的数学基础教育,吴文俊有哪些心得?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6分)

(4)作为一位杰出的数学家,吴文俊对物理学、文学艺术等也有广泛的兴趣。请结合材料,就兴趣广泛与专业研究的关系进行分析。(8分)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语文

(1)E项3分,B项2分,A项1分,CD不给分。

(2)①遇到两个良师,一个发现他具有数学潜力,一个指点他摆脱专业的困惑。②敏锐地看出信息时代数学的发展趋势,汲取中国传统数学的养分。③开展研究根据客观实际具体分析,一切以事实为主。④他独立思考,独辟蹊径,不袭前人,富有创造性。(答对其中三点即可给满分)

(3)①奥数应建立在兴趣之上,属于研究性、高层次学习;②奥数学习过分关注海量题目和功利化,不利于系统学习数学;③数学着重引导学习的兴趣,不应当过分追求功利。

(4)①兴趣广泛,内心充满童趣,让专业研究充满活力和生机;②对物理学、文学艺术等有广泛兴趣,有利于打通文理隔膜和思维障碍而开阔专业研究的视野;③读历史书籍、看历史影片,帮助了他的数学研究;④看围棋比赛,更培养了他的全局观念和战略眼光;⑤兴趣广泛,有利于洞察时代发展背景下的专业研究趋势,汲取滋养专业研究的中国传统文化积淀。(答对其中四点,即可给满分)

【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实用类文本阅读5选2的题目,主要集中对文意、文章的主旨、文章的结构、文章特色和手法的赏析,分析文意要点和论述类文本阅读基本相同,注意“词语”“句子”“文段内容”和“主旨”的分析。赏析一般为手法和特色概括不当,多考核行文的语言风格,篇章的结构,引用等手法的运用。此题的选项均考核内容,其中ACD理解或分析出现偏差。

(2)试题分析:这是一道信息筛选的题目,答题时注意审清题干,然后锁定区位,概括文意作答,此题是综合筛选的题目,要立足原文,从主客观的角度进行概括。

【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信息筛选的题目,是实用类文本阅读必考的题目,有局部信息筛选和综合信息筛选,局部信息筛选集中在文章的某个段落,综合信息筛选集中在文章的某个部分或全文。答题时首先要求审清题干,确定试题的类型是局部信息筛选还是综合信息筛选,局部信息筛选要对对应的段落进行划分,提取关键词语。综合信息筛选注意对局部或全文内容的概括,重点注意各段的段首和短尾的句子。答题是注意提取文中的关键词语分析作答。如此题的题干是吴文俊的数学研究能够取得创造性成果的原因,通过题干看是一道综合信息筛选的题目,答题时要立足全文,对文章进行段落的划分,筛选文中的重要语句,注意从主客观的角度进行概括。

(3)试题分析:这是一道信息筛选的题目,答题时注意审清题干,然后锁定区位,概括文意作答,此题是综合筛选的题目,要立足原文,从兴趣培养的角度进行概括。

【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信息筛选的题目,是实用类文本阅读必考的题目,有局部信息筛选和综合信息筛选,局部信息筛选集中在文章的某个段落,综合信息筛选集中在文章的某个部分或全文。答题时首先要求审清题干,确定试题的类型是局部信息筛选还是综合信息筛选,局部信息筛选要对对应的段落进行划分,提取关键词语。综合信息筛选注意对局部或全文内容的概括,重点注意各段的段首和短尾的句子。答题是注意提取文中的关键词语分析作答。如此题的题干是吴文俊基础教育的心得,通过题干看是一道综合信息筛选的题目,答题时要立足全文,对文章进行段落的划分,筛选文中的重要语句,注意从兴趣培养的角度进行概括。

(4)试题分析:注意从兴趣的作用的角度回答,主要是让专业研究充满活力和生机,有利于打通文理隔膜和思维障碍而开阔专业研究的视野,帮助了他的数学研究,更培养了他的全局观念和战略眼光,有利于洞察时代发展背景下的专业研究趋势,汲取滋养专业研究的中国传统文化积淀。

【考点定位】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能力层级为探究F。

【名师点睛】探究的题目一般有两个方向,一是向内挖掘,一是向外延伸,向内挖掘的题目主要是概括传主的某些品质或者分析传主成功的原因,实际原因的主观方面也就是传主的品质。探究传主的品质有时给出品质,让考生在文中找具体的事例,有时需要先概括出品质,然后再结合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还有的是结合文章的标题或具体的语句进行探究,但基本的答题指向是一致的。这样的题目答题时首先概括出传主的品质,然后列举文章中的具体事件说明,不要脱离文本随意作答。向外延伸主要是针对文本提出自己的看法或对自己的启示,答题时首先明确自己的观点,然后结合生活中的事例进行论证,论证要围绕自己的观点进行,做到中心突出、简单明了。提出的观点要和传主的品质相关。此题属于向内挖掘的题目,首先提出观点,然后在文中提取相关的事例进行解说。

     

下列字词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百gě(舸)     zhēng(峥)嵘     寥kuò(廓)   微fú(夫)人

B.万户hóu(侯 )    挥斥方qiú(遒)  长gāo(篙)   zhèn(揕)其胸

C.青xìng(荇)    挑xìn(衅)      浮zǎo(藻)   fǔ(拊)心

D.dùn (炖) 肉     团jī(箕)         彳cù(亍)       厚wèi(遗)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语文

D

试题分析:chi彳chù亍

【考点定位】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能力层级为识记A。

【名师点睛】字音重点考核多音字、形声字、形似字、音近字、方言、生僻字等,多音字注意据义定音,此题均出自课本注意积累。

     

下列字词书写全对的一项是(   )(3分)

A.橘子州   鱼翔浅底    浪遏飞舟   贰于楚

B.稠怅     凄惋        漫朔       阙秦

C.瓦菲     忸怩        火钵       扼腕

D.麦槽     叱骂        氾南       箕踞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语文

C

试题分析:A 橘子洲B 惆怅 凄婉 漫溯D 麦糟。

【考点定位】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能力层级为识记A。

【名师点睛】字形题从表象上看主要考核双音节词语和成语,有时会考核三字的专业术语和熟语,从分类看主要考核音近字或形近字,音近字注意据义定形,形近字可以以音定形。运用的方法主要有对举、组词、读音、形旁辨形。

     

下列句子中划横线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想当初,慈禧太后的陵寝造得多么坚固,曾几何时,还是禁不住军阀孙殿英的火药爆破,落了个一片狼藉。

B.导演冯小刚把《集结号》中最重要的角色给了谷志鑫,其他演员几乎成了举重若轻的人物。

C.上届冠军挪威队以全胜战绩出线,表现十分出色,其卫冕雄心及雄厚实力令人刮目相看。

D.露卡在美国算是穷人,经常得到政府机构的接济和帮助,但她并不总是拾人牙慧,而是主动为社会做些好事。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语文

A1111]

【考点定位】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名师点睛】正确使用词语的题目,有实词成语和熟语,有时还考核虚词。实词注意从词语的含义、感情色彩、固定搭配、程度的轻重、运用的范围等角区分,成语注意望文生义、对象错配、褒贬误用、语法搭配、似是而非的角度分析,虚词注意分析连接的句子之间的关系和虚词的用法和意义是否相符。此题考核成语,B似是而非,C对象错配,D对象错配。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各地政府和监管部门,应加大隐患排查力度,督促企业落实好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坚决遏制类似事故不再发生。

B.目前我国的农产品保险主要以自然灾害险为主,而蔬菜价格险有助于减少市场价格波动给蔬菜种植户造成的经济损失。

C.生态文明建设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必然要求,对于满足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新期待、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D.小天使少儿艺术团的孩子日前走进北京市四季青敬老院,带去了精心编排的少儿舞蹈,老人们见到孩子们很开心,也演唱了《红梅赞》等革命歌曲。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语文

C

试题分析:A.不合逻辑,否定错误。B.“主要”和“以••••••为主”重复,D.有歧义。到底是谁“很开心”。

【考点定位】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名师点睛】不合逻辑是病句常见的类型,主要有并列不当、否定不当、主客倒置和不合生活事实。句子中出现“和”“等”或顿号注意查找因并列不当或不能包含等因素引起的逻辑错误。见到否定词语,反问句及表示否定意思的词语,查找因否定不当而造成的逻辑错误。见到“被”“受”“对”“对于”等表示主客关系的词语注意查找因主客倒置而引起的逻辑错误。此题A否定不当。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一个乡间老太太一针一线刺绣的鞋垫或枕套,为什么是诗意的?    ,   ;   ,   。   ,   。对这些现代物件“前世今生”的任何想象,都与诗意无关。

①从这针随心走、线随意牵而绣成的充满温情和想象的图案里

②只能想到密布着机床、检测仪器的车间和被资本雇佣的忙碌的操作者的手

③因为我们从这细密的针线、针脚中

④你从一把塑料椅子、一个新款手机那里

⑤可以体会到母亲的内心情感和古老的乡村风情

⑥可以感受到一个母亲的手纹和手温

A.③①⑥⑤④②B.③⑥①⑤④②C.④②①⑤③⑥D.④②③⑥①⑤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语文

B

【考点定位】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名师点睛】语句衔接的题目是课标卷必考的题目,有时是排序,有时是填写衔接句,有时选用关联词语,排序的题目主要从陈述对象的转换、关联词语的呼应、指代性词语的指代意义、和上下文的顺序照应、和空格前后的衔接等角度分析。填写衔接句主要从陈述对象的一致,虚词的运用,句式选用、情感基调、前后的逻辑顺序和音韵的和谐的角度选取。选用关联词语注意分析前后语句之间的关系,此题属于排序的形式,答题时首先从上述的角度找到1——2组紧密衔接的句子,据此初步得到答案,然后把答案带回原文进行进一步的检验。此题注意③⑥①⑤衔接紧密不能分开,因此选B。

     

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5分)

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流行语,网络热词则是互联网时代最普遍的副产品。与以往不同, ①,“来得快,去得更快”成为网络热词的集体宿命。“从前阅文章,后来读段子,现在看热词。”一位资深媒体人如此概括人们记录社会事件方式的变迁。流行文化  ②  ,“词时代”正乘着互联网有力的双翼开始自己的新纪元。当我们说起某起事件与人物时,脑中第一反应,不再是详实的过程或概括性的新闻标题,而是标记性热词。现在衡量一起社会事件、一档节目、一个名人,到底火不火,  ③  。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语文

①网络热词的更替速度令人眼花缭乱;②正在经历从文到段再到词的改变;③有无相关的网络热词成了硬指标。

【考点定位】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名师点睛】这是一道根据文意填空的题目,高考题目一般为科普类的说明性文字,文段表述结尾严密。要求填写的较为准确,这样就要注意上下文之间的关系,前后文之间的相互的提示和照应,尽量文中的词语组织句子进行填写,这样能够减小误差。111]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60分)

我们时时刻刻在与人打交道,进入高中以来,又认识了一些新同学、新老师,甚至在语文课本上也认识了不少个性鲜明的人物。

请以“我遇见了他(她)”为题目,写一篇真情实感的800字作文,不得抄袭。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语文

我遇见了她

因为想着去忘记,所以更加铭记。看见了她,一切伤口都撕裂开来。

放学了,轰轰的一下子都拥到走廊里去了,我望着如水的人群皱着眉头,一层一层的向下走。好不容易是到了三楼啊,又从那边奔涌过来一拨,人能占的体积更小了。我生气的看着这新来的一拨,无意中见了她。她还是那样,矮矮的小个子,长长的发亮的黑发,几缕肆意的搭在额头前面,还是那个倔强的样子。我的嘴角浮出一丝好笑,感情却泛滥开来。以前我们曾经那么好,现在她却和另外的同学一起有说有笑的挤在人群里。霎时,我有些惊慌,向后寻找老庞和小夏的影子。小夏在前面,我尽力的向前挤到她的身边,害怕它嘲笑我分开了一年了还没有找到朋友。但是费力的挤到的时候我又迟疑了,生怕小夕笑话我这么快就忘了她这个老朋友了。心情真复杂。还是独自的下去了,小夕也没有和我打招呼,装做没看见,已经习惯了的,可是还是很疼。

到了校门了,我和老庞分开向两旁走去,其实我想让她和我一起走的,可是放学时间短,走这边还有时间做作业,于是我就独自的向那边走了。小夕在前面和她的同学玩笑的走着,她的那些朋友我是认识的,原来刚开学还打招呼的时候她曾经介绍过的。我发笑,现在我们什么也不说了。因为生气我走的很快,几步就到了她们的后面,我犹豫着,不知道该不该去超过她们。我的脚步渐渐的慢下来,甚至有些向后退,真的不想让她看见,造成尴尬。后来我还是超过他们了。脚步很轻快,装做没有看见的样子,鬼知道我在不停的紧紧的拽着前面书包的拉环。到路口了,后面已经听不见什么了,我才转身向后看一眼,找找她,没有,或许她早走了--心里莫名的失落了好一会。

下午,两点。

我相信我是晚了,天!我快步跑向路口,又看见了她,确切的说是她的背影。她还是背着那个淡绿的书包,那个我们一起买的书包。夷?上午怎么没有看见?或许太紧张了,思绪太混乱了,而且以前她都是背那个米黄的书包的,当时我还很生气,她这么快就换书包了!可是我也换了,我的那个书包带断了,才发现我们之间的友谊这么脆弱。

太阳光下,马路上有两个匆匆的人影,前面是一个背着绿书包的小个子,后面是背着红书包的高个子,她迟疑着,脚步忽快忽慢,尽管上课铃已经在她们进校的时候响了。她们之间有很大的一段距离,谁也不回头。谁知道一年前,她们曾经嬉闹的走过。

【考点定位】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名师点睛】命题作文审题七法:(一)增补信息法(添枝加叶法)(“组词造句”)有一些命题作文题比较宽泛,有时让人摸不着边际,可以采用“增补信息法”,即在理解命题作文题的内涵和外延的基础上,在题目的前或后或中间加上限制词,增补新的信息或新的因素,(如果题目中有代词,则指出具体指代的内容、对象。)从而达到缩小外延、化大为小、化虚为实,明确范围、方便入题旨的目的。如“举手投足之间”是一个偏正结构的短语,题目所涉及的范围很广,在审题时,可以先把它当成是半命题作文,运用“增补信息法”,增补新的信息,将短语补充成一个句子,在补充完善中确定中心论点,然后取其一点入题。(二)明确重心法(审题眼)所谓“重心”是指命题作文题目中最能体现题旨的关键字词,也就是写作的重点。偏正结构的题型,其表意重心往往在“偏”的部分。考生在审题时要重点对表修饰或限制的“偏”的部分进行深入思考,才可能使自己的立意不走偏。如:“诗意地生活”其表意重心在“诗意”上,所以审题时就要紧扣“诗意”二字,“诗意”是什么?“诗意”不仅是诗情画意,更是一种心灵的和谐,是一种超越物质的心态,是一种乐观豁达的精神等。那么,“诗意地生活”就是用一种超越物质的心态或乐观豁达的精神去面对生活。如果考生眼睛只盯着中心词“生活”,而没有仔细思考修饰语(重心)“诗意”的含义,立意就会走偏。 (三)探究寓意法。(比喻象征联想法)寓意通常是指所指对象的比喻义或象征义,有些作文题目,除了直白说法以外,还有一种比喻说法或者象征说法,“探究寓意法”就是探究其比喻义或象征义的方法。对于寓意性的命题作文审题立意要注意两点:(1)寓意性的命题作文,当然可以写它的本义,但一般不是“就事论事”地写它的本义,而是重点写出它的寓意,即便你的作文要从其本义入手,但最终还得要写出它的寓意,这样才会使主题得到开掘。(2)寓意性的命题作文题往往是一种具体事物,因此,它的寓意就有一种开放性的特点。这就要求作者捕捉到自己最熟悉而又理解最深的一点去写作文。否则,就难以把作文写得情文并茂。这一类作文,命意的关键在于抓住命题中的核心词素,把抽象命题具体还原,再把具体概念抽象提升;或者把大话题从小处着手,小话题从大处引申。(四)追问法“追问法”就是通过对题目进行不同角度的提问来打开思路的方法。一般可针对题目提“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等问题,并自问自答。“追问法”可使考生多角度地审视题目,发散思维,最终使中心论点周密而深入。(五)化意为象法(化虚为实)有些命题作文题目或题目中的某个词语仅仅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这时,我们如果仅从抽象的概念出发来审题立意的话,就很难找到突破口。只要我们化抽象的概念为具体可感的形象或事物或事例就容易多了。此法称为“化意为象法”。(六)一分为二法“一分为二法”是辩证法的一种,唯物辩证法认为,任何事物都具有对立的两个方面,分析研究问题,既要看到它的这一个方面,又要看到它的另一个方面;既要看到正面,又要看到反面。只有运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分析问题,才能正确地认识问题,避免认识上的片面性。这就是“一分为二法”。(遇到“中性题目”时,要注意正反思维、辩证思维)(七)巧用材料法有的材料(提示语),蕴含着跟题目有关的丰富的信息。审题时就是充分探究材料,分清层次与角度,结合追问法、添枝加叶法等,明确写作的内容和范围。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人愉快时面呈笑容,哀痛时放出悲声,这种内心情感也能在中国书法里表现出来,别的民族写字还没有能达到这种境地的。唐代韩愈说张旭善草书,“有动于心,必于草书焉发之”,“观于物,见……天地事物之变,可喜可愕,一寓于书”。张旭的书法不但抒写自己的情感,也表现出自然界各种变动的形象,但这些形象是通过他的情感所体会的,因而能形成情景交融的意境。

汉字的起始是象形的,书法家可以用字的结构来表达物象的结构和生气勃勃的动作,使写的字成为一种表现生命的艺术。元代赵子昂写“子”字时,先习画鸟飞之形,从中吸取对生命形象的构思,使“子”字有着鸟飞形象的暗示,成为一个表现生命的单位。书法家要想使字表现生命,就要用他所具有的方法和工具在字里表现出生命体的骨、筋、肉、血的感觉来。许慎说:“书者,如也。”书的任务是如,写出来的字要“如”我们心中对于物象的把握和理解。但这里并不是完全像绘画那样直接模示客观形体,而是通过较抽象的点、线、笔画来表现的。

中国人写的字,能够成为艺术品,使用毛笔是另一个重要原因。毛笔铺毫抽锋,极富弹性,所以巨细收纵,变化无穷,这是欧洲人用管笔、钢笔、铅笔及油画笔所不能比的。正是这个特殊的工具使中国人的书法有可能成为一种世界独特的艺术。中国书法用笔有中锋、侧锋,方笔、圆笔,轻重、疾徐等各种区别,皆是运用单纯的点画而成其变化,来表现丰富的内心情感和世界诸形相;就像音乐运用少数的乐音,依据和声、节奏与旋律的规律,构成千万乐曲一样。唐朝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里说张芝学习草书之法,“一笔而成,气脉通连,隔行不断”。石涛《画语录》也说,“人能以一画具体而微,意明笔透”,“一画之法立而万物著矣”。但这里所说的一笔、一画,并不真是一条不断的线纹,而是如郭若虚所言,“自始及终,连绵相属,气脉不断”。中国书画家正是运用这一笔的点画,构成万千的艺术形象,创造中国特有的书画艺术。

中国书法从一笔入手,但一笔不能摄万象,须要变动而成八法,才能尽笔画的“势”,以反映物象里的“势”。这“永字八法”由“永”字的笔画而来,为侧(点)、勒(横)、努(直竖)、超(钩)、策(提)、掠(长撇)、啄(短撇)、磔(捺)。这些笔画,悬腕中锋,运全身之力以赴之,笔迹落纸,反映着生命的运动,显示着力量。点,不称点而称为侧,是说它的“势”,左顾右瞰,欹侧不平。卫夫人说“点如高峰坠石,磕磕然实如崩也”,一点之力真是石破天惊。横画称为“勒”,是说它的势,牵缰勒马,跃然纸上。书法的“美”就是势、是力、是虎虎有生气的节奏,它倾向于壮美。

字由点画连贯穿插而成,点画的空白处也是字的组成部分,和笔画具同等的艺术价值。所以大书法家邓石如曾说书法要“计白当黑”,无笔墨处也是妙境!虚实相生,才完成一个艺术品。中国书法艺术里这种空间美,在篆、隶、真、草、飞白里有不同的表现,尚待我们钻研。

                                           (摘编自宗白华《中国书法里的美学思想》)

1.下列各项中,不符合本文作者所理解的“一笔”“一画”内涵的一项是(3分)

A.王献之的行草被称为“一笔书”,其代表作《中秋帖》字字相连,笔势连续不断,宛如滔滔江河,一泻千里,纵然偶有不连,但气势不断。

B.东汉书法家张芝将杜度、崔瑗等的草书笔法加以变化,创造“今草”。其草书之体势,一笔而成,气脉贯通,隔行不断,被称为“一笔飞白”。

C.南朝画家陆探微的“一笔画”将草书行笔运势的特点引入绘画,使绘画的线条彼此呼应,灵活运转,气脉相连,给人以浑然一体的艺术享受。

D.北宋画家戚文秀的《清济灌河图》中有一笔长线从画的边际起,通贯于波浪之间,随波曲折翻腾,绵延五丈余,却并没有扰乱整个画面中的其他线条。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张旭有动于心时就写草书,看到天地间各种可喜可愕的变化时也会寓之于书,这证明中国书法确实可以用来表现书写者的喜怒哀乐等情感。

B.中国人写的字有可能成为一种世界独特的艺术,使用毛笔是一个重要原因。毛笔的特点使其可以巨细收纵,变化无穷,这是管笔、钢笔、铅笔和油画笔所不能比的。

C.来源于“永”字笔画的“永字八法”,如高峰坠石、牵缰勒马,反映着物象里的“势”和生命的运动,显示着力量,使中国书法具有了壮美的倾向。

D.汉字点画间的空白处也是妙境,与笔画具有同等的艺术价值,二者虚实相生,使汉字成为一个艺术品,并在各种不同的字体里表现出不同的空间美。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汉字起始是象形的,书法家能从观察、感受各种生命形态中获得启发,这是中国书法有可能形成情景交融的境界,成为艺术品的一个重要原因。

B.“书者,如也。”书的任务就是如,因此书法家要像赵子昂写“子”字时习画鸟飞之形那样,通过模写客体的形象来准确表现文字所象之形。

C.中国书法与绘画、音乐等有相通之处,它们都是运用较少的基本元素,如笔画、线、条、乐音、等,加以千变万化,来表现丰富的内心情感和世界诸形相。

D.中国书法的用笔变化多样,讲究以笔画之“势”传达出物象之“势”,而悬腕中锋,有助于将全身之力集中于笔端,使柔软的毛笔能写出具有力度感的字。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现代文阅读

1.D

2.C

3.B

1.

试题分析:原文作者所理解的“一笔”“一画”“并不真是一条不断的线纹”。

【考点定位】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考核概念的题目的命题点注意集中在概念的内涵、外延,注意的错误主要是范围不当、偷换概念、无中生有、强拉因果、曲解文意、答非所问等类型。命题的方式经常是对文中相关概念的要点进行组合,或对文中的句子进行转换,或是改变文中句子之间的关系。此题D项曲解文意。1111]

2.

3.

试题分析:“书者,如也”的理解有误,“如”的意思是写出来的字要如我们心中对于物象的把握和理解,并不是直接模示客观形体,准确表现文字所象之形。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是点睛】这类题目重点集中在对文中的观点的正误进行考核,错误类型注意有无中生有,张冠李戴、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混淆范围、强拉因果等。考核的方式是改变句子含义从而出现选项的观点和文中的观点不一致,文中他人的观点和作者的观点混淆,对文中的观点概括错误等方式。此题B项曲解文意。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应詹,字思远,汝南南顿人,魏侍中璩之孙也。詹幼孤,为祖母所养。年十余岁,祖母又终,居丧毁顿,杖而后起,遂以孝闻。家富于财,年又稚弱,乃请族人共居,委以资产,情若至亲,世以此异焉。弱冠知名,性质素弘雅,物虽犯而弗之校,以学艺文章称。司徒何劭见之曰:“君子哉若人!”初辟公府,为太子舍人。赵王伦以为征东长史。伦诛,坐免。成都王颖辟为掾。时骠骑从事中郎诸葛玫委长沙王乂奔邺,盛称乂之非。玫浮躁有才辩,临漳人士无不诣之。詹与玫有旧,叹曰:“诸葛仁林,何与乐毅之相诡乎!”卒不见之。

    王澄为荆州,假詹督南平、天门、武陵三郡军事。及洛阳倾覆,詹攘袂流涕,劝澄赴援。澄使詹为檄,詹下笔便成,辞义壮烈,见者慷慨,然竟不能从也。天门、武陵溪蛮并反,詹讨降之。时政令不一,诸蛮怨望,并谋背叛。詹召蛮酋,破铜券与盟,由是怀詹,数郡无虞。其后天下大乱,詹境独全。镇南将军山简复假詹督五郡军事。会蜀贼杜畴作乱来攻詹郡力战摧之寻与陶侃破杜弢于长沙贼中金宝溢目詹一无所取唯收图书莫不叹之。元帝假詹建武将军,王敦又上詹监巴东五郡军事,赐爵颍阳乡侯。陈人王冲拥众荆州,素服詹名,迎为刺史。詹以冲等无赖,弃还南平,冲亦不怨。其得人情如此。迁益州刺史,领巴东监军。詹之出郡也,士庶攀车号泣,若恋所生。及敦作逆,詹与建威将军赵胤等击败之。贼平,封观阳县侯,食邑一千六百户,赐绢五千匹。上疏让曰:“臣虽忝当一队,策无微略,劳不汗马。乞回谬恩。”不许。以咸和六年卒,时年五十三。

                                         (选自《晋书·应詹传》,有删改)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会蜀贼杜畴/作乱来攻/詹郡力战摧之/寻与陶侃破杜弢于长沙/贼中金宝溢目/詹一无所取/唯收图书/莫不叹之

B.会蜀贼杜畴作乱/来攻詹郡/力战摧之/寻与陶侃破杜弢于长沙/贼中金宝溢目/詹一无所取/唯收图书/莫不叹之

C.会蜀贼杜畴作乱来攻/詹郡力战摧之/寻与陶侃破杜弢/于长沙贼中金宝溢目/詹一无所取/唯收图书/莫不叹之

D.会蜀贼杜畴作乱/来攻詹郡/力战摧之/寻与陶侃/破杜弢于长沙贼中/金宝溢目/詹一无所取/唯收图书/莫不叹之

5.下列词语的相关内容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左传》,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著作,传说作者左丘明,与《公羊传》、《谷梁传》并称为“春秋三传”。

B.《战国策》是西汉刘向所编著的国别体著作,含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韩、魏、燕、宋、卫、中山十二策。

C.累迁,表示官职多次调动。在古代,超迁、擢、陟、拔等表示官职的升迁,而谪、黜、窜、左迁等则表示降职贬官。

D.《通鉴纪事本末》为中国第一部纪事本末体史学著作。“纪事本末体”兼有纪传、编年二者优点,使“数千年事迹经纬明析”。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应詹从小多有不幸,十多岁时祖母去世,又遇居所倒塌,但他依然孝性不改,深受世人的肯定。

  B.应詹与骠骑从事中郎诸葛玫有旧交情,但当诸葛玫像乐毅那样背信弃义,就始终不愿意和他相见。

  C.应詹不仅军功颇多,而且以真诚之心来安抚少数民族,使“诸蛮”深受感动,在动乱的年代也保持了辖区的安定。

  D.应詹累建军功,受到了皇上的特别嘉奖,但应詹并不居功自傲,而是认为自己并无功劳,希望皇上收回对他的嘉奖。

7.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3分)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2)(3分)今闻购将军之首,金千斤,邑万家,将奈何?

  (3)(4分)物虽犯而弗之校,以学艺文章称。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文言文阅读

4.B

5.A

6.A

7.(3)他的财物即使被侵占,他也不会跟别人计较。他还以学术技艺和文章出名。

4.

【名师点睛】文言断句的题目,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这是基础,一般考核较少,大多集中在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不然句子就会支离破碎,相反两个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断开。选择题答题时注意选项的对比,然后结合文意进行分析。此题在断句时,一要注意主语的转换,二要注意几个关键词语在断句中的作用,如“寻”(不久,表时间的变化)、“一无”与“唯”的对应。

5.

试题分析:《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尽的编年体著作。

【考点定位】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名师点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宫殿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这类题目一般错误都比较明显,如此题《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尽的编年体著作。

6.

试题分析:“遇居所倒塌”是原文没有的意思,“居丧毁顿”的意思是他在“居丧”期间悲伤得身体都全垮了。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题目是文言文必考的题目,错误选项的设置多以人物、事件、时间、地点的错位为重点,有时会在一些词语的翻译上命题,因对词语翻译错误而出现误判,有时还涉及到文章写作手法的分析。内容的角度答题时注意分析选项涉及到的上下文,注意核实这些情节,手法上注意手法是否正确,效果分析是否合理。如此题选项A“遇居所倒塌”是原文没有的意思,“居丧毁顿”的意思是他在“居丧”期间悲伤得身体都全垮了。

7.

试题分析:重点词语:“犯”“校”“称”。

【考点定位】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参考译文】

应詹,字思远,汝南南顿人,魏侍中应璩 qú之孙。应詹幼年便成孤儿,得到祖母抚养。十余岁时,祖母又去世了,应詹为祖母服丧时痛不欲生,扶杖才能支撑而起,于是以孝顺闻名。家中财富很多,应詹年龄稚弱,便请同族人共居一处,把资产交付给他们,感情如同至亲,人们由此觉得应詹不同寻常。二十岁左右便知名,性情宽宏雅正,别人虽然有时冒犯他而他却不与人计较,以学艺文章著称。司徒何劭见到他说:“此人是个君子啊!”初次起用于公府,为太子舍人。赵王司马伦任他为征柬长史。司马伦被杀,应詹受牵连而被免官。成都王司马颖起用他为掾。当时骠骑从事中郎诸葛玫背弃长沙王司马义而投奔邺, 大谈司马义的过错。诸葛玫浮躁而有才气和论辩能力,临漳人士无不趋附他。应詹与诸葛玫是旧相识,感叹道:“诸葛仁林怎么像乐毅那样不忠诚呢!”始终没有去见诸葛玫。

王澄任荆州刺史,暂任应詹督管南平、天盟、亘噬三郡军事。盗堕倾覆时,尘詹挽袖捋臂流着热泪,劝说王澄前去援救。王澄派应詹撰写檄文,应詹提笔成文,辞义壮烈,见到的人都慷慨激昂,然而最终没有成行。天门、武陵山溪中的蛮人同时反叛,应詹讨伐降服了他们。当时政令不 一,诸蛮怨恨,共同谋划反叛。应詹召来蛮人首领,破铜券与他们结盟,由此当地蛮人对他心悦诚服,数郡都没有忧患。此后天下大乱,惟有应詹管辖的地区得以保全。百姓歌诵道:“遍地乱离,险为灰朽。侥幸之运,赖此应后。岁寒不凋,孤境独守。拯 救危难,恩重如山。润同江海,恩如父母。”镇南将军山简又暂任应詹督五郡军事。适逢蜀地贼人杜畴作乱,前来进攻应詹守郡,应詹奋力应战打败了贼军。不久与陶侃在长沙打败杜搜,贼军中满目金银财宝,应詹一无所取,惟收图书,人们无不为之感叹。元帝暂任应詹为建武将军,王敦又请求以应詹监管巴东五郡军事,赐爵颖阳乡侯。陈人王冲在荆州集结众人,早就佩服应詹之名,迎他作为刺史。应詹因王冲等人无可依仗,弃职返回南平,王冲也并无怨意。应詹就是如此深得人心。改任益州刺史,兼任巴东监军。

应詹离开郡城时,士人和普通百姓都趴在他的车上哭泣,好像怀念他们的父母。等到王敦叛乱,应詹与建威将军赵胤等人一起打败了叛军。叛乱平息后,应詹被封为观阳县侯,食邑一千六百户。应詹上疏推辞说:“我虽然愧为一队之任,但没有出一点计策,也未尝有汗马功劳,恳请收回过分的恩宠。”元帝不同意。应詹在咸和六年时去世,当时年纪是五十三岁。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11分)

同王徵君湘中有怀

张谓

八月洞庭秋,潇湘水北流。

还家万里梦,为客五更愁。

不用开书帙,偏宜上酒楼。

故人京洛满,何日复同游?

8.(5分)诗歌的颔联很有特色,历来被人称道。请简要分析。

9.(6分)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诗中的景物描写对抒发诗人的情感有怎样的作用?请简要分析。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诗词赏析

8.(1)颔联直抒胸臆,不事雕琢,然而却时间与空间交感,对仗工整而自然。(2)采用了虚实结合的写法,“万里梦”,点空间,魂飞万里,极言乡关京国之遥远,此为虚写:“五更愁”,点时间,竟夕萦愁,极言客居他乡时忆念之殷深,此为实写。

9.(1)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客居他乡时的寂寞,对家乡、亲友的殷切思念,渴望回到京城与友人相聚却难以如愿的无奈之情。(2)首联借景抒情,“洞庭秋”“潇湘水北流”凄冷景物不禁让人感怀,奠定全诗的感情基调,引出下文怀人念远之意。

8.

试题分析:注意从抒情方式和虚实结合的手法着手进行分析。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综合赏析诗句注意从意境的创设、构思的精巧、手法的运用和情感的表达的角度进行分析,此题注意从抒情方式和虚实结合的手法着手进行分析。

9.

【名师点睛】诗歌的情感分析的题目一直是考试的重点,但是考核的难度并不是太大,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知道答题的突破口,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还要主语诗歌的抒情方式,根据抒情方式分析情感。还要注意一般诗歌的情感都要求结合诗句分析,答题时不要只答出情感而放弃诗句。此题分析情感注意抓住诗中的表情达意的关键词语“万里梦”“五更愁”“故人”“何日”进行分析,分析首联的作用注意借景抒情的手法。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论语》中,指出学习与思考必须紧密结合的句子是:               ,             。

(2)《关雎》中明确小伙子殷切追求配偶的句子是:           ,            。

(3)《荆轲刺秦王》中易水诀别一幕,荆轲的那句歌词响彻古今:           ,            !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名言名句

(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2)窈窕淑女,君子好逑。(3)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试题分析:注意根据题干的提示确定诗句。

【考点定位】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

【易错警示】理解性默写的题目难度比根据上下文默写要难,首先要选准诗句,然后不要出现错别字,此题注意提示语中的“学习与思考必须紧密结合”“小伙子殷切追求配偶”“歌词”,这样就能准确的答出题目,注意“罔”“殆”“窈窕”“逑”的写法。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为荆棘而感恩

美灵

迎着11月的寒风,推开街边一家花店大门的时候,珊德拉的情绪低落到了极点。一直以来,她都过着一帆风顺的惬意生活。但是今年,就在她怀孕4个月的时候,一场交通意外无情地夺走了她肚子里的生命,她的丈夫又失去了工作。这一连串的打击令她几乎要崩溃了。

   “感恩节?为什么感恩呢?为了那个不小心撞了我的粗心司机?还是为那个救了我一命却没能帮我保住孩子的气囊?”珊德拉困惑地想着,不知不觉中来到一团团鲜花面前。

    “我想订花……”珊德拉犹豫着说。“是感恩节用的吗?”店员问,“您一定想要那种能传递感激之意的花吧?”

    “不!”珊德拉脱口而出,“在过去的5个月里,我没有一件事是顺心的。”

    “我知道什么对您最合适了。”店员接过话来说。

珊德拉大感惊讶。这时,花店的门铃响了起来。“嗨,芭芭拉,我这就去把您订的东西给您拿过来。”店员一边对进来的女士打着招呼,一边让珊德拉在此稍候,然后就走进了里面的一个小工作间里。没过多久,当她再次出来的时候,怀里抱满了一大堆的绿叶、蝴蝶结和一把又长又多刺的玫瑰花枝——那些玫瑰花枝被修得整整齐齐,只是上面连一朵花也没有。

    珊德拉狐疑地看着这一切,这不是在开玩笑吧?谁会要没有花的枝子呢!她以为那顾客一定会很生气,然而,她错了。她清楚地听到那个叫芭芭拉的女人向店员道谢。

   “嗯,”珊德拉忍不住开口了,声音变得有点结结巴巴的,“那女士带着她的……嗯……她走了,却没拿花!”

   “是的,”店员说道,“我把花都给剪掉了。那就是我们的特别奉献,我把它叫做感恩节荆棘花束。”

   “哦,得了吧,你不是要告诉我居然有人愿意花钱买这玩意吧?”珊德拉不理解地大声说道。

    “3年前,当芭芭拉走进我们花店的时候,感觉就跟你现在一样,认为生活中没有什么值得感恩的。”店员解释道,“当时,她父亲刚刚死于癌症,家族事业也正摇摇欲坠;儿子在吸毒,她自己又正面临一个大手术。我的丈夫也正好是在那一年去世的,”店员继续说道,“我一生当中头一回一个人过感恩节。我没有孩子,没有丈夫,没有家人,也没有钱去旅游。”

    “那你怎么办呢?”珊德拉问道。

“我学会了为生命中的荆棘感恩。”店员沉静地答道,“我过去一直为生活当中美好的事物而感恩,却从没有问过为什么自己会得到那么多的好东西。但是,这次的厄运降临的时候,我问了。我花了很长一段时间才明白,原来黑暗的日子也是非常重要的。”

     正在这时,又有人走了进来,是一个头顶光秃的矮个子胖男人。

   “我太太让我来取我们的‘感恩节特别奉献’——12根带刺的长枝!”那个叫菲利的男人一边接过店员从冰箱里取出来的用纸巾包扎好的花枝,一边笑着说。

   “这是给您太太的?”珊德拉难以置信地问道,“如果您不介意的话,我想知道您太太为什么会想要这个东西。”

    “哦,不介意……我很高兴你这么问。”菲利回答道。“4年前,我和我太太差一点儿就离婚了。在结婚40多年之后,我们的婚姻陷入了僵局。但是,我们总算把问题给解决了,我们又和好如初。这儿的店员告诉我,为了让自己牢记在‘荆棘时刻’里学到的功课,她总是摆着一瓶子的玫瑰花枝。这正合我意,因此就捎了些回家。我和我太太决定把我们的问题都写在标签上,然后把它们一一贴在这些枝子上,一根枝子代表一个问题。然后,我们就为从这些问题上所学到的功课而感恩!”

   “我诚挚地向你推荐这一特别奉献!”菲利一边付账,一边对珊德拉说。

   “我实在不知道我能不能够为我生命中的荆棘感恩。”珊德拉对店员说道,“这有点儿……不可思议。”

   “嗯,”店员小心翼翼地说,“我的经验告诉我,荆棘能够把玫瑰衬托得更加宝贵。人在遇到麻烦的时候会更加珍视命运的慈爱和帮助,我和菲利夫妇都是这么过来的。因此,不要恼恨荆棘。”

     眼泪从珊德拉的面颊上滑落,她抛开她的怨恨,哽咽道:“我要买下那12根带刺的花枝,该付多少钱?”

   “不要钱,你只要答应我把你内心的伤口治好就行了。这里所有顾客第一年的特别奉献都是由我送的。”店员微笑着递给珊德拉一张卡片。

    珊德拉打开卡片,上面写着:我的命运啊,我曾无数次地为我生命中的玫瑰而感谢你,但却从来没有为我生命中的荆棘而感谢过你。请你教导我关于荆棘的价值,通过我的眼泪,帮助我看到那更加明亮的彩虹……

    眼泪再一次从珊德拉的脸颊上滑落。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珊德拉遭遇了一场交通意外,失去了自己的孩子,她的丈夫也失去了工作,因此,她到花店买花,想要使自己的心情好起来。

B.不幸的遭遇使店员懂得了“生命中的荆棘”的价值,于是她开始售卖荆棘花束,为了招揽生意,她还决定第一年向顾客免费赠送。

C.菲利向珊德拉推荐这种“带刺的长枝”,是因为他和他的太太从“荆棘时刻”里学到了有益的东西,并且他们为此而感恩。

D.尽管店员一直向珊德拉推荐这种特别奉献的花枝,芭芭拉和菲利的经历也证明了花枝的意义,但珊德拉对此一直将信将疑。

E.这篇小说题为“为荆棘而感恩”,这里的荆棘表面上是指玫瑰花枝上的尖刺,其实暗指的是生活中遇到的一些挫折和苦难。

(2)“带刺的玫瑰花枝”对小说艺术表现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3)小说中店员这一形象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

(4)有人说珊德拉是小说的主人公,也有人认为店员才是小说的主人公。你同意哪种看法?请简要说明你的理由。(8分)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现代文阅读

(1)CE

(2)①它是贯穿整篇小说的线索,它串联起小说中四个人物的生活经历,也见证了珊德拉的心理变化过程。②它彰显了小说的主旨,昭示着苦难对于人生的意义,表现了为“生命中的荆棘”感恩的主旨。③它制造了悬念,引起了读者的阅读兴趣。(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答出“照应了题目”也可得分。)

(3)①乐于助人。她热情帮助那些遭遇不幸的人,不仅仅为了赚钱,只要顾客答应她“把内心的伤口治好就行了”。②乐观坚强。勇敢面对丈夫的去世,她明白“黑暗的日子也是非常重要的”。③懂得感恩。她“不仅为生活中的美好而感恩,更为生活中的不幸而感恩”。(如果答“善于经营”“善解人意”,也可酌情给分。)(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4)答案示例一:我认为主人公是珊德拉。理由:①这一人物贯穿小说始终;②小说从珊德拉的视角来叙述描写;③她的遭遇和心理变化过程,集中体现了小说的主旨——勇于面对人生的不幸,为“生命中的荆棘感恩”;④小说对珊德拉的描写最为充分。(每点2分,言之成理即可)

答案示例二:我认为主人公是店员。理由:①店员是联系其他三个人物的纽带;②她对自己人生遭遇的思考以及对别人的帮助,最能体现小说的主旨——勇于面对人生的不幸,为“生命中的荆棘感恩”;③是她帮助珊德拉等人走出人生困境;④她别出心裁地用带刺的玫瑰枝来抚慰不幸的人,而这正是小说的核心。(每点2分,言之成理即可)

【考点定位】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技巧点拨】文学类文本阅读5选2的题目,主要集中对文意、文章的主旨、文章的结构、人物形象的塑造等内容的考核,考核的方式基本有两种,一种是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另一种是对文章特色和手法的赏析,分析文意要读懂文章,主要是文意、主旨、情感、人物的心理表述不当,赏析一般为手法和特色概括不当,手法集中的小说的三要素上,主要考核人物塑造、情节安排、环境描写、标题的作用、结尾的特征等。选择题时往往错误的选项命制都是明显的不会引起争议的错误,即所谓的“硬伤”,在答题时注意寻找这些硬伤。此题的选项ABCD考核内容,选项E考核手法。其中ABD理解或分析出现偏差。

(2)试题分析:注意从小说的情节的推进、人物的塑造、主旨的标的和读者的角度进行分析。

【考点定位】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小说和散文中经常见到分析某个细节或某种物象在文中多次出现的作用的题目。回答这类题目首先在文中找到这些语句,然后结合文章的具体的内容进行分析。分析时小说主要从反应人物的心理、推动情节的发展和主旨的表达的角度进行分析,有时还是文章的线索。散文主要分析结构上的照应、线索,内容上的强调情感和文章的主旨。

【考点定位】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人物性格分析的题目应该首先从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肖像和其它侧面的描写中指出人物的性格,然后结合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即列举文中反应该性格特征的事例。注意主要性格和次要性格的区分,要概括和文章的主要情节相关的和文章的主旨行相关的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注意各点之间不要重合、不要相互包含,答题不要只简单的回答性格特征。此题从“乐于助人”“乐观坚强”“ 懂得感恩”的角度概括性格特征,然后列举具体的事例进行分析。

(4)试题分析:注意从小说的情节、人物的性格和主旨的角度进行分析。

【考点定位】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能力层级为探究F。

【名师点睛】小说的解读注意五位一体的原则,即“主题”“环境”“情节”“人物”“标题“五位要同时解读,分析一种要从其余的几个角度进行分析。分析主人公是谁,注意结合此人物和标题、情节、主旨方面的作用进行分析,还要分析其和另一个人物之间的关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吴文俊的数学世界

吴文俊小学时成绩平平,也没有显示出独特的数学才华,初中时数学甚至得过零分,高中时最喜欢的是物理而非数学,但他从小就对读书有浓厚兴趣,初中时国文成绩一直不错,尽管高三时物理得了满分,但教物理的赵贻经老师却看出了他的数学潜力,力荐他入数学系。正始中学决定,吴文俊必须报考数学系,才能得到每年一百块大洋的奖学金,加之他父母又不放心独子离开上海,吴文俊就进入了上海交大数学系,所谓“知之不如好之,好之不如乐之”,吴文俊向来是以兴趣为先导来读书的,因为他对物理有兴趣,甚至一度想要转系。是大三时教数学的武崇林老师帮助他摆脱了专业上的困惑,使他认识到数学的巨大魅力。

1940年,吴文俊从交大毕业,先后在育英中学、培真中学担任数学教员,直到1946年见到了影响他一生的恩师陈省身,他才由一个普通的中学数学老师成为数学研究所的专业研究员。对于吴文俊的数学研究,他的学生高小山总结说:“吴先生做拓扑研究,一下子就能抓住核心问题,为代数拓扑学的兴起作出了影响深远的贡献。他从事机器定理证明也是这样,极其敏锐地看出了信息时代数学的发展趋势,他的研究受到中国古代数学的启发,汲取了中国传统数学的养分。使用吴先生的方法,几乎所有数学定理的证明,都可以由计算机来完成,从而让人类把精力放到更加宏观的层面上去思考问题。”

对吴文俊来说,虽然最初选择数学是被动的,但综观其一生,数学已逐渐成为他生命的一部分。从事数学研究,吴文俊特别强调数学思维。他说:“要创新,就要独立思考,就不能总是跟着人家亦步亦趋,当然开始的时候参考借鉴也是必要的,牛顿就说过,他之所以获得成功,因为他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才能看得远,所以不能忽略学习,可是除了学习之外,还要能够独立思考,这是创新的必要条件。现在摆在中国面前的是,数学就要靠下一代、下下代在创新方面取得巨大成功,中华民族才可以得到复兴。”吴文俊自己的经历就是很好的例子。他在数学上的一些列成就,特别是他运用机械化思想来考察数学,发现了数学的不同侧面,并建立了新的模式,这全面得益于他的独辟蹊径。

对我国的数学基础教育,吴文俊也颇有心得。我国中学生多次在国际奥数竞赛中获奖,被当作我国数学教育成功的证明,但吴文俊更赞同丘成桐的观点:“奥数应该是一种建立在兴趣之上的研究性、高层次学习,中国的奥数学习过分关注海量题目,直接与考试、竞赛挂钩,对系统学数学不利。作为基础学科,应着重引导学习的兴趣,不应当过分追求功利。”吴文俊同样清醒认识到:“竞赛获奖固然可贵,但也不能看得过重,因为它不能代表学生对数学的深度理解,也不能有效地训练数学思维。”他认为,数学教育更重要的是培养数学的思维方式。

有人曾揶揄数学家迂腐,吴文俊不但不迂腐,而且兴趣广泛,内心充满童趣,他说:“我是个想怎样就怎样的人,想玩就玩,想工作了就会安安静静地工作,从不多想。”他喜欢看电影、读历史小说,也喜欢看围棋比赛。老伴说他“贪玩”,他却说:“读历史书籍、看历史影片,帮助了我的学术研究;看围棋比赛,更培养了我的全局观念和战略眼光。”

吴文俊37岁时就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四十多年后,他再次获得国家最高科技奖。如此长的学术生命,在数学界是非常罕见的。当记者提出疑问时,吴文俊反问道:“我为什么不能保持这么长的学术生命?”在他看来,学术生命是能够终生保持的,很多人做不到,那是他们自己的问题,应该自我反省。他特别强调研究数学要下扎实的工夫。他说:“外国许多数学家,尽管有的我非常佩服,可是我并不认同他们靠所谓巧思妙想研究数学的办法。应该根据客观实际具体分析,一切以事实为主。这是我主要的想法。”

                               (摘编自柯琳娟《吴文俊传》)

相关链接

①1974年,吴文俊转向中国数学史研究,从中得到启发,开创了具有中国传统数学特点的数学机械化之路。他提出的“吴方法”,继承和发扬了中国古代数学基于“计算”的传统,与通常基于逻辑的方法根本不同,首次试想了高效的几何定理自动证明。国际机器证明研究领域的权威人物S.穆尔说:“在吴文俊之前,机械化的几何定理证明处于黑暗时期,而吴的工作个整个领域带来光明。”(黄婷、邱德胜《数学大师:华罗庚、陈省身、吴文俊》)

②一般说来,吴教授的工作,都是独辟蹊径,不袭前人,富有创造性的。(陈省身为吴文俊颁发杰出科学家奖时的评语)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在上海交大读书期间,吴文俊因为对数学不感兴趣,曾一度想转到物理系,后来遇见一位高明的数学老师武崇林,他才打消了转系念头。

B.吴文俊清楚地看到信息时代数学的发展趋势,受到中国古代数学的启发,提出了用计算机实现数学定理证明的方法,作出了影响深远的贡献。

C.吴文俊能够清醒地认识到中国数学研究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期待着未来的中国数学家开拓创新,取得巨大成就,从而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

D.外国不少数学家只靠巧思妙想研究数学,尽管名气很大,吴文俊却并不认同他们的研究成果,而是坚持用自己以客观为主的方法研究数学。

E.吴文俊在拓扑学、机器定理证明、数学机械化等领域都取得了很多独创性成果,获得了国际数学界同行的高度任何与评价。

(2)吴文俊的数学研究为什么能够取得创造性成果?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

(3)对我国的数学基础教育,吴文俊有哪些心得?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6分)

(4)作为一位杰出的数学家,吴文俊对物理学、文学艺术等也有广泛的兴趣。请结合材料,就兴趣广泛与专业研究的关系进行分析。(8分)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现代文阅读

(1)E项3分,B项2分,A项1分,CD不给分。

(2)①遇到两个良师,一个发现他具有数学潜力,一个指点他摆脱专业的困惑。②敏锐地看出信息时代数学的发展趋势,汲取中国传统数学的养分。③开展研究根据客观实际具体分析,一切以事实为主。④他独立思考,独辟蹊径,不袭前人,富有创造性。(答对其中三点即可给满分)

(3)①奥数应建立在兴趣之上,属于研究性、高层次学习;②奥数学习过分关注海量题目和功利化,不利于系统学习数学;③数学着重引导学习的兴趣,不应当过分追求功利。

(4)①兴趣广泛,内心充满童趣,让专业研究充满活力和生机;②对物理学、文学艺术等有广泛兴趣,有利于打通文理隔膜和思维障碍而开阔专业研究的视野;③读历史书籍、看历史影片,帮助了他的数学研究;④看围棋比赛,更培养了他的全局观念和战略眼光;⑤兴趣广泛,有利于洞察时代发展背景下的专业研究趋势,汲取滋养专业研究的中国传统文化积淀。(答对其中四点,即可给满分)

【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实用类文本阅读5选2的题目,主要集中对文意、文章的主旨、文章的结构、文章特色和手法的赏析,分析文意要点和论述类文本阅读基本相同,注意“词语”“句子”“文段内容”和“主旨”的分析。赏析一般为手法和特色概括不当,多考核行文的语言风格,篇章的结构,引用等手法的运用。此题的选项均考核内容,其中ACD理解或分析出现偏差。

(2)试题分析:这是一道信息筛选的题目,答题时注意审清题干,然后锁定区位,概括文意作答,此题是综合筛选的题目,要立足原文,从主客观的角度进行概括。

【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信息筛选的题目,是实用类文本阅读必考的题目,有局部信息筛选和综合信息筛选,局部信息筛选集中在文章的某个段落,综合信息筛选集中在文章的某个部分或全文。答题时首先要求审清题干,确定试题的类型是局部信息筛选还是综合信息筛选,局部信息筛选要对对应的段落进行划分,提取关键词语。综合信息筛选注意对局部或全文内容的概括,重点注意各段的段首和短尾的句子。答题是注意提取文中的关键词语分析作答。如此题的题干是吴文俊的数学研究能够取得创造性成果的原因,通过题干看是一道综合信息筛选的题目,答题时要立足全文,对文章进行段落的划分,筛选文中的重要语句,注意从主客观的角度进行概括。

(3)试题分析:这是一道信息筛选的题目,答题时注意审清题干,然后锁定区位,概括文意作答,此题是综合筛选的题目,要立足原文,从兴趣培养的角度进行概括。

【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信息筛选的题目,是实用类文本阅读必考的题目,有局部信息筛选和综合信息筛选,局部信息筛选集中在文章的某个段落,综合信息筛选集中在文章的某个部分或全文。答题时首先要求审清题干,确定试题的类型是局部信息筛选还是综合信息筛选,局部信息筛选要对对应的段落进行划分,提取关键词语。综合信息筛选注意对局部或全文内容的概括,重点注意各段的段首和短尾的句子。答题是注意提取文中的关键词语分析作答。如此题的题干是吴文俊基础教育的心得,通过题干看是一道综合信息筛选的题目,答题时要立足全文,对文章进行段落的划分,筛选文中的重要语句,注意从兴趣培养的角度进行概括。

(4)试题分析:注意从兴趣的作用的角度回答,主要是让专业研究充满活力和生机,有利于打通文理隔膜和思维障碍而开阔专业研究的视野,帮助了他的数学研究,更培养了他的全局观念和战略眼光,有利于洞察时代发展背景下的专业研究趋势,汲取滋养专业研究的中国传统文化积淀。

【考点定位】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能力层级为探究F。

【名师点睛】探究的题目一般有两个方向,一是向内挖掘,一是向外延伸,向内挖掘的题目主要是概括传主的某些品质或者分析传主成功的原因,实际原因的主观方面也就是传主的品质。探究传主的品质有时给出品质,让考生在文中找具体的事例,有时需要先概括出品质,然后再结合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还有的是结合文章的标题或具体的语句进行探究,但基本的答题指向是一致的。这样的题目答题时首先概括出传主的品质,然后列举文章中的具体事件说明,不要脱离文本随意作答。向外延伸主要是针对文本提出自己的看法或对自己的启示,答题时首先明确自己的观点,然后结合生活中的事例进行论证,论证要围绕自己的观点进行,做到中心突出、简单明了。提出的观点要和传主的品质相关。此题属于向内挖掘的题目,首先提出观点,然后在文中提取相关的事例进行解说。

     

下列字词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百gě(舸)     zhēng(峥)嵘     寥kuò(廓)   微fú(夫)人

B.万户hóu(侯 )    挥斥方qiú(遒)  长gāo(篙)   zhèn(揕)其胸

C.青xìng(荇)    挑xìn(衅)      浮zǎo(藻)   fǔ(拊)心

D.dùn (炖) 肉     团jī(箕)         彳cù(亍)       厚wèi(遗)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字音考析

D

试题分析:chi彳chù亍

【考点定位】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能力层级为识记A。

【名师点睛】字音重点考核多音字、形声字、形似字、音近字、方言、生僻字等,多音字注意据义定音,此题均出自课本注意积累。

     

下列字词书写全对的一项是(   )(3分)

A.橘子州   鱼翔浅底    浪遏飞舟   贰于楚

B.稠怅     凄惋        漫朔       阙秦

C.瓦菲     忸怩        火钵       扼腕

D.麦槽     叱骂        氾南       箕踞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字形考析

C

试题分析:A 橘子洲B 惆怅 凄婉 漫溯D 麦糟。

【考点定位】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能力层级为识记A。

【名师点睛】字形题从表象上看主要考核双音节词语和成语,有时会考核三字的专业术语和熟语,从分类看主要考核音近字或形近字,音近字注意据义定形,形近字可以以音定形。运用的方法主要有对举、组词、读音、形旁辨形。

     

下列句子中划横线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想当初,慈禧太后的陵寝造得多么坚固,曾几何时,还是禁不住军阀孙殿英的火药爆破,落了个一片狼藉。

B.导演冯小刚把《集结号》中最重要的角色给了谷志鑫,其他演员几乎成了举重若轻的人物。

C.上届冠军挪威队以全胜战绩出线,表现十分出色,其卫冕雄心及雄厚实力令人刮目相看。

D.露卡在美国算是穷人,经常得到政府机构的接济和帮助,但她并不总是拾人牙慧,而是主动为社会做些好事。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成语、熟语

A

【考点定位】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名师点睛】正确使用词语的题目,有实词成语和熟语,有时还考核虚词。实词注意从词语的含义、感情色彩、固定搭配、程度的轻重、运用的范围等角区分,成语注意望文生义、对象错配、褒贬误用、语法搭配、似是而非的角度分析,虚词注意分析连接的句子之间的关系和虚词的用法和意义是否相符。此题考核成语,B似是而非,C对象错配,D对象错配。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各地政府和监管部门,应加大隐患排查力度,督促企业落实好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坚决遏制类似事故不再发生。

B.目前我国的农产品保险主要以自然灾害险为主,而蔬菜价格险有助于减少市场价格波动给蔬菜种植户造成的经济损失。

C.生态文明建设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必然要求,对于满足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新期待、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D.小天使少儿艺术团的孩子日前走进北京市四季青敬老院,带去了精心编排的少儿舞蹈,老人们见到孩子们很开心,也演唱了《红梅赞》等革命歌曲。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病句考析

C

试题分析:A.不合逻辑,否定错误。B.“主要”和“以••••••为主”重复,D.有歧义。到底是谁“很开心”。

【考点定位】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名师点睛】不合逻辑是病句常见的类型,主要有并列不当、否定不当、主客倒置和不合生活事实。句子中出现“和”“等”或顿号注意查找因并列不当或不能包含等因素引起的逻辑错误。见到否定词语,反问句及表示否定意思的词语,查找因否定不当而造成的逻辑错误。见到“被”“受”“对”“对于”等表示主客关系的词语注意查找因主客倒置而引起的逻辑错误。此题A否定不当。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一个乡间老太太一针一线刺绣的鞋垫或枕套,为什么是诗意的?    ,   ;   ,   。   ,   。对这些现代物件“前世今生”的任何想象,都与诗意无关。

①从这针随心走、线随意牵而绣成的充满温情和想象的图案里

②只能想到密布着机床、检测仪器的车间和被资本雇佣的忙碌的操作者的手

③因为我们从这细密的针线、针脚中

④你从一把塑料椅子、一个新款手机那里

⑤可以体会到母亲的内心情感和古老的乡村风情

⑥可以感受到一个母亲的手纹和手温

A.③①⑥⑤④②B.③⑥①⑤④②C.④②①⑤③⑥D.④②③⑥①⑤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语句衔接

B

【考点定位】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名师点睛】语句衔接的题目是课标卷必考的题目,有时是排序,有时是填写衔接句,有时选用关联词语,排序的题目主要从陈述对象的转换、关联词语的呼应、指代性词语的指代意义、和上下文的顺序照应、和空格前后的衔接等角度分析。填写衔接句主要从陈述对象的一致,虚词的运用,句式选用、情感基调、前后的逻辑顺序和音韵的和谐的角度选取。选用关联词语注意分析前后语句之间的关系,此题属于排序的形式,答题时首先从上述的角度找到1——2组紧密衔接的句子,据此初步得到答案,然后把答案带回原文进行进一步的检验。此题注意③⑥①⑤衔接紧密不能分开,因此选B。

     

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5分)

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流行语,网络热词则是互联网时代最普遍的副产品。与以往不同, ①,“来得快,去得更快”成为网络热词的集体宿命。“从前阅文章,后来读段子,现在看热词。”一位资深媒体人如此概括人们记录社会事件方式的变迁。流行文化 ② ,“词时代”正乘着互联网有力的双翼开始自己的新纪元。当我们说起某起事件与人物时,脑中第一反应,不再是详实的过程或概括性的新闻标题,而是标记性热词。现在衡量一起社会事件、一档节目、一个名人,到底火不火, ③ 。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语句衔接

①网络热词的更替速度令人眼花缭乱;②正在经历从文到段再到词的改变;③有无相关的网络热词成了硬指标。

【考点定位】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名师点睛】这是一道根据文意填空的题目,高考题目一般为科普类的说明性文字,文段表述结尾严密。要求填写的较为准确,这样就要注意上下文之间的关系,前后文之间的相互的提示和照应,尽量文中的词语组织句子进行填写,这样能够减小误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