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八中2018届高考适应性月考(五)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前不久,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公示,受理了某公司的个人征信业务申请。这意味着由央行牵头、数家企业联手的征信机构,又迈出筹建的关键一步,引发社会关注。建立国家级网络金融个人信用基础数据库,实现为中国人信用打分,这一中国金融业的大事,或将重塑中国的信用市场。。

近年来,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带来信用数据的激增。现代社会,信贷数据早已不止于银行流水,个人信用信息已汇成数据海洋。早在3年前,央行授予8家机构征信资格,鼓励积极探索。但实践发现,各市场主体对自己征得的信用信息有“独享”倾向;在“多头征信”架构下,数据的独立性、公正性及隐私性也存在问题。防止数据寡头、消灭数据孤岛,以更高级别的征信基础架构实现数据的互联互通,这正是把信用信息统一置于更高层级平台管理的初衷。

习总书记指出,要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健全符合我国国情的金融法治体系。个人征信体系不完善,信用服务市场就难以发展。一段时间内,“网贷”成为热门话题,大贷最终酿成悲剧者并不鲜见,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借新还旧、多头借贷。究其根源,正是企业难以有效获得个人信用信息,信用信息难以共享,相关征信产品供给严重不足。当互联网金融日益成为借贷的重要渠道,谁来及时高效地提供可靠的“信用分”?如果供给迟迟跟不上,不但“网贷”的病难以根治,互联网金融的风险也容易累积。而一旦相应体系得以确立,信用市场的交易成本将显著下降,互联网金融市场的健康度也将得以提升。

“惩戒失信者、鼓励守信者”,一套更完善的个人征信体系,也会促动更多人展开信用生活。过去几年,不少中国人绕过信用卡,一步迈入“网货”时代,实现了个人信用生活的跨越式发展。在传统的央行征信体系中,他们是无信用的“白户”,但立足互联网时代,他们的信贷数据已成为中国信用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未来,有信用分的年轻人不仅可以免押金享受单车等共享服务,也可更方便地租房租车,有互联网金融信用信息的农民也可以获得银行授信。使新旧信用体系相街接,让征信更好服务个人与社会发展,当是普惠金融的题中之义。

建立健全个人征信体系,不仅是在完善现代金融治理,也有利于推动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锅要(20420)》指出,“社会信用体系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社会治理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是加强和创新杜会治理的重要手段”。事实上,信息社会本身就是信用社会。当个体在信息时代被高度“信用量化”,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更接近“信用时代”。建立国家级的个人信用数据库,大踏步迈向信用时代,必将为国家治理提供更优质的资源、更有效的手段。

着力完善个人征信体系,大力发展覆盖全社会会的征信系统,以信立人、以信立国,一个优良信用环境必将更为可期,也必将有利于提升国家整体竞争力。

(摘编自《人民日报》《建好“信用时代”的基础设施一覆盖全社会的征信体系》)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建立国家级网络金融个人信用基础数据库,能够打破信息垄断,更好地实现信用数据的联通共享,降低信用市场的交易成本。

B. 日益成为借贷主要渠道的互联网金融,因为缺乏可靠的相关征信产品供给等因素而可能身陷困境,面临不断累积的风险。

C. 绕过信用卡迈入“网贷”时代,这本是时代的进步,但不少人遭遇了不准在传统的央行征信体系中查验信用度的尴尬。

D. 个体被高度“信用量化”,覆盖全社会的征信体系得以建立,是身处“信用时代”的重要标志。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建立国家级网络金融个人信用基础数据库取得重大进展,作者开篇对此持赞赏态度并对其未来抱有较高期待。

B. 文章通过对时代背景及征信实践中出现的相关问题的揭示,阐明了建立国家级网络金融个人信用基础数据库的必要性。

C. 文章从市场健康有序发展和个人更好地展开信用生活两个维度进一步阐明了建立健全个人征信体系的重要性。

D. 文章从推动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提升国家整体竞争力的角度强调了建立国家级网络金融个人信用基础数据库的重大意义。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如果从根源上解决了企业获取个人信用信息难、信用信息共享难等征信难题,大贷最终酿成悲剧的情况应该会有所改观。

B. 未来,如果通过支付宝、微信等手机软件进行按揭支付等行为,可能因为涉及信用问题而对你的生活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

C. 在互联网时代,互联网金融发展势头迅猛,传统信用体系有被快速赶超并取而代之的明显趋势。

D. 如果“信用时代”到来,人们对“义”与“利”的关系将有更深刻的理解,这得益于科技对道德建设的倒逼。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现代文阅读

1. A 2. D 3. C

1. 试题分析: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类题目的解题方法有这样几点:①根据要求确定提取信息的目标。②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在确定了提取信息的目标之后,要根据目标浏览全文,确定提取信息的区间。③准确寻找,筛选提取。筛选和提取信息类试题的答案均在文中,因此,及时找到选项在原文的位置,顺藤摸瓜,确定筛选范围。④仔细对照,正确判断。找准选项有关内容在原文的位置后,要把原文与选项对照,辨明正误。B.“主要”应为“重要”;C.“不准”应为“无法”且放在“查验”前;D.“身处‘信用时代”的重要标志”应为“建设信用时代的基础”。

点睛:这是一道考核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的题目,题干的表述一般为“对文章有关内容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或者“正确的一项”, 错误设置一般为答非所问、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无中生有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答题时注意阅读题干,找准区位,然后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

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筛选和提取信息类试题的答案均在文中,因此,及时找到选项在原文的位置,顺藤摸瓜,确定筛选范围。要把原文与选项对照,辨明正误。D项“建立国家级网络金融个人信用基础数据库”理解有误,改为“建立健全个人征信体系”。

3.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核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的题目,题干的表述一般为“对文章有关内容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或者“正确的一项”,错误选项的命制基本和考核概念的题目没有区别,答题时注意阅读题干,找准区位,然后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比如本题C项“传统信用体系有被快速赶超并取而代之的明显趋势”无中生有,文中没有论述。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散步

梁实秋

①《琅還记》云:“古之老人,饭后必散步。”好像是散步限于饭后,仅是老人行之,而且盛于古时。现代的我,年纪不大,清晨起来盥洗完毕便提起手杖出门去散步。这好像是不合古法,但我已行之有年,而且同好甚多,不只我一人。

②清晨走到空旷处,看东方既白,远山如黛,空气里没有太多的尘埃炊烟混杂在内,可以放心地尽量地深呼吸,这便是一天中难得的享受。据估计:“目前一般都市的空气中,灰尘和烟煤的每周降量,平均每平方公里约为五吨,在人烟稠密或工厂林立的地区,有的竟达二十吨之多。”养鱼的都知道要经常为鱼换水,关在城里的人真是如在火宅,难道还不在每天清早从软暖习气中挣脱出来,服几口清凉散?

③散步的去处不一定要是山明水秀之区,如果风景宜人,固然觉得心旷神怡,就是荒村陋巷,也自有它的情趣。一切只要随缘。我从前沿着淡水河边,走到萤桥,现在顺着一条马路,走到土桥,天天如是,仍然觉得目不暇接。朝露未干时,有蚯蚓、大蜗牛,在路边蠕动,没有人伤害它们,在这时候这些小小的生物可以和我们和平共处。也常见有被碾毙的田鸡野鼠横尸路上,令人触目惊心,想到生死无常。河边蹲踞着三三两两浣衣女,态度并不轻闲,她们的背上兜着垂头瞌睡的小孩子。田畦间伫立着几个庄稼汉,大概是刚拔完萝卜摘过菜。是农家苦,还是农家乐,不大好说。就是从巷弄里面穿行,无意中听到人家里的喁喁絮语,有时也能令人忍俊不禁。

④六朝人喜欢服五石散,服下去之后五内如焚,浑身发热,必须散步以资宣泄。到唐朝时犹有这种风气。元稹诗“行药步墙阴”,陆龟蒙诗“更拟结茅临水次,偶因行药到村前”。所谓行药,就是服药后的散步。这种散步,我想是不舒服的。肚里面有丹砂雄黄白矾之类的东西作怪,必须脚步加快,步出一身大汗,方得畅快。我所谓的散步不这样的紧张,遇到天寒风大,可以缩颈急行,否则亦不妨迈方步,缓缓而行。培根有言:“散步利胃。”我的胃口已经太好,不可再利,所以我从不跄踉地趱路。六朝人所谓“风神萧散,望之如神仙中人”,一定不是在行药时的写照。

⑤散步时总得携带一根手杖,手里才觉得不闲得慌。山水画里的人物,凡是跋山涉水的总免不了要有一根筇杖,否则好像是摆不稳当似的。王维诗:“策杖村西日斜。”村东日出时也是一样地需要策杖。一枚在手,无须舞动,拖曳就可以了。我的一根手杖,因为在地面摩擦的关系,已较当初短了寸余。手杖有时亦可作为武器,聊备不时之需,因为在街上散步者不仅是人,还有狗。不是夹着尾巴的丧家之狗,也不是循循然汪汪叫的土生土长的狗,而是那种雄赳赳的横眉竖眼张口伸舌的巨獒,气咻咻地迎面而来,后面还跟着骑脚踏车的扈从,这时节我只得一面退避三舍,一面加力握紧我手里的竹杖。那狗脖子上挂着牌子,当然是纳过税的,还可能是系出名门,自然也有权利出来散步。还好,此外尚未遇见过别的什么猛兽。唐玄奘大师“独静行禅,不避虎兕”,我只有自惭定力不够。

⑥散步不需要伴侣,东望西望没人管,快步慢步由你说,这不但是自由,而且只有在这种时候才特别容易领略到“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那种“分段苦”的味道。天覆地载,孑然一身。事实上街道上也不是绝对的闻无一人,策杖而行的不只我一个,而且经常的有很熟的面孔准时准地地出现。还有三五成群的小姑娘,老远的就送来木屐声。天长日久,面孔都熟了,但是谁也不理谁。在外国的小都市,你清早出门,一路上打扫台阶的老太婆总要对你搭讪一两句话,要是在郊外山上,任何人都要彼此脱帽招呼。他们不嫌多事。我有时候发现,一个形容枯槁的老者忽然不见他在街道散步了,第二天也不见,第三天也不见,我真不敢猜想他是到哪里去了。

⑦太阳一出山,把人影照得好长,这时候就该往回走。再晚一点便要看到穿蓝条睡衣睡裤的女人们在街上或是河沟里倒垃圾,或者是捧出红泥小火炉在路边呼呼地扇起来,弄得烟气腾腾。尤其是,风驰电掣的现代交通工具也要像是猛虎出柙一般地露面了,行人总以回避为宜。所以,散步一定要在清晨,白居易诗:“晚来天气好,散步中门前。”要知道白居易住的地方是伊阙,是香山,和我们住的地方不一样。

4.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作者在写作此文时已处晚年,但文中呈现出的生命状态是那么恬静、那么乐观,不管生命之舟划向何处,路上的诗意长存其心!

B. 本文结构上充分体现了“形散神聚”的特点,从散步的方法、作用、“去处”……到散步的时间,看似信手拈来,率性为之,实则处处表达自己的人生况味。

C. 六朝人喜欢服五石散,服用之后需急行出汗,方得畅快。这与“风神萧散,望之如神仙中人”大有异曲同工之妙。

D. 中国的散文历来讲究一种含蓄的美,提倡“哀而不伤,怨而不怒”,散步遇狗,“我只有自惭定力不够”正表现了这一特点。

5. 结合第③④两段,简要概括文中蕴含的作者的思想情感。

6. 散文大家梁实秋以“闲适小品”闻名于世,其文章别具一格,请结合原文简要分析其鲜明的语言表达特点。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现代文阅读

4. C

5. (1)恬然自适,随遇而安。(2)对农家生活的热爱。(3)对自由随性的追求。

6. (1)用词:大量引用古诗文,语言典雅,富有文化底蕴。

(2)语言风格:语言诙谐幽默(或:亦庄亦谐,风趣幽默)。第⑤段写各种狗的语言即可验证。

(3)修辞:使用比喻。第⑦段把现代交通工具比作猛虎出柙,“行人总以回避为宜”精要地传达出作者对现代不文明行为的反感。对比:养鱼换水与城里人“服几口清凉散”。

(4)句式:句式长短随性,自然天成,不事雕球,质朴老辣。

4.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C不是异曲同工,而是“一定不是在行药时的写照”。原文是“六朝人所谓“风神萧散,望之如神仙中人”,一定不是在行药时的写照”。

6.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整体赏析文章的语言的能力,题干给出了赏析的角度,从“语言表达特点”来赏析。分析语言的特点可从整体的语言风格、修辞手法、语言句式等角度来分析。本文修辞方面的特点有(1)引用。如《琅還记》云:“古之老人,饭后必散步。”元稹诗“行药步墙阴”,陆龟蒙诗“更拟结茅临水次,偶因行药到村前”。大量引用古诗文,语言典雅,富有文化底蕴。(2)比喻。如“尤其是,风驰电掣的现代交通工具也要像是猛虎出柙一般地露面了,行人总以回避为宜”,把现代交通工具比作猛虎出柙,“行人总以回避为宜”精要地传达出作者对现代不文明行为的反感。(3)对比。第四段主要是通过描写古代人行药后散步的状态和自己散步的状态进行对比,突出体现作者对自由随性的追求。

语言句式:句式长短随性,自然天成,不事雕球,质朴老辣。如“朝露未干时,有蚯蚓、大蜗牛,在路边蠕动,没有人伤害它们,在这时候这些小小的生物可以和我们和平共处。也常见有被碾毙的田鸡野鼠横尸路上,令人触目惊心,想到生死无常。河边蹲踞着三三两两浣衣女,态度并不轻闲,她们的背上兜着垂头瞌睡的小孩子”。

整体语言风格:诙谐幽默、亦庄亦谐。如:不是夹着尾巴的丧家之狗,也不是循循然汪汪叫的土生土长的狗,而是那种雄赳赳的横眉竖眼张口伸舌的巨獒,气咻咻地迎面而来,后面还跟着骑脚踏车的扈从,这时节我只得一面退避三舍,一面加力握紧我手里的竹杖。那狗脖子上挂着牌子,当然是纳过税的,还可能是系出名门,自然也有权利出来散步。还好,此外尚未遇见过别的什么猛兽。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是西南财经大学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与研究中心最早开展的全国大型抽样调查,旨在收集家庭的资产与负债、收入与支出、保险与保障、人口与就业等方面信息,全面追踪家庭动态金融行为。

根据2015年数据,中国家庭金融储蓄占GDP的比例在2014年达到了31.8%。但微观数据显示,并非家家户户都在存钱,我国的储蓄分布严重不均,真正在当年有储蓄的家庭只有60%,40%的家庭当年是入不出的。

有储蓄家庭比例

高收入阶层的储蓄率

 

2014

中国

美国

城镇

64.1%

收入阶段

平均储蓄率

在总储蓄中占比

储蓄率

农村

55.6%

最高5%

72.2%

50.6%

37.2%

全国

60.6%

最高10%

45.2%

62.4%

27.5%

 

 

最高25%

42.9%

77.1%

21.3%

 

西南财大经管学院院长甘黎认为,储蓄主要来源于高收入阶层这一现状说明,之前的消费刺激政策对于高收入阶层的作用有限。当前中国经济转型的一大困难是消费不足,以前普遍认为消费不足的原因是未来的不确定性所导致的消费意愿不足。这十年来我国社保制度已经有了大幅度的改善和好转,但这对促进消费并没有起到根本性作用。

材料二:

“我国的消费不足的根本原因并非消费意愿不足,而是收入分布的问题。”甘黎说,收入差距大既是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的自然结果,也是我国消费不足的根本原因。家庭低收入群体有较高的边际消费倾向,却通常入不出,提高他们的收入将对促进消费起到根本性作用。

甘黎建议对贫困家庭和低收入家庭给予大幅度的转移支付。他认为,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相对于一些国家来说已经很高了,如果扩大转移支付的比例,把钱转移到相对贫困的老百姓身上以后,他们把钱花出去,那中国经济遇到的困难就会迎刃而解。

查看解析   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李贤,字原德,邓人。举乡试第一,宣德八年成进士。景泰二年二月上正本十策,帝善之,命翰林写置左右,备省览。转吏部,采古二十二君行事可法者。曰《鉴古录》,上之。

英宗复位,命兼翰林学士,入直文渊阁,与徐有贞同预机务。未几,进尚书。贤气度端凝,奏对皆中机宜,帝深眷之。山东饥,发帑振不足,召有贞及贤议,有贞谓颁振多中饱。贤曰:“虑中饱而不贷,坐视民死,是因噎废食也。”遂命增银。

石亨、曹吉祥与有贞争权,并忌贤。诸御史论亨、吉祥,亨、吉祥疑出有贞、贤意,诉之帝,下二人狱。会有风雷变,得释,谪贤福建参政。未行,王翱奏贤可大用,遂留为吏部左侍郎。逾月,复尚书,直内阁如故。孛来近塞猎亨言传国玺在彼可掩而取帝色动贤言衅不可启玺不足宝事遂寝亨益恶贤。当亨、吉祥用事,贤顾忌不敢尽言,然每从容论对,所以裁抑之者甚至。

时岁有边警,天下大水,江南北尤甚。贤外筹边计,内请宽百姓,罢一切征求。帝用其言,四方得苏息。贤因请行宽恤之政,又请罢江南织造,清锦衣狱,止边臣贡献,停内外采买。帝难之。贤执争数四,同列皆惧。贤退曰:“大臣当知无不言,可卷舌偷位耶?”

初,御史刘濬劾柳溥败军罪,触帝怒。贤言御史耳目官,不宜谴。石亨谮贤曲护。帝浸疏贤,寻悟,待之如初。每独对,良久方出。遇事必召问可否,或遣中官就问。贤务持大体,尤以惜人才、开言路为急。

曹钦之反也,击贤东朝房,逼草奏释己罪。赖王翱救,乃免。贤密疏请擒贼党。得疏,帝大喜。裹伤入见,慰劳之,贤因言,贼既诛,急宜诏天下停不急务,而求直言以通闭塞。帝从之。门达方用事,锦衣官校恣横为剧患。贤累请禁止,帝召达诫谕之。达怙宠益骄,贤乘间复具陈达罪,帝复召戒达。达衔次骨,因袁彬狱陷贤,贤几不免。

宪宗即位,进少保、华盖殿大学士,知经筵事。是年春,日黯无光,贤言:“天时未和,由阴气太盛。自宣德至天顺间,选宫人太多,浣衣局没官妇女愁怨尤甚,宜放还其家。”帝从之,中外欣悦。五月大雨雹,大风飘瓦,拔郊坛树。贤言:“天威可畏,陛下当凛然加省,无狎左右近幸。崇信老成,共图国是。”

成化二冬卒,年五十九。帝震悼,赠太师,谥文达。

(节选自《明史·列传第六十四》,有删改)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孛来近塞猎/享言传国玺在/彼可掩而取/帝色动/贤言衅/不可启玺/不足宝事/遂寝亨/益恶贤。

B. 孛来近塞/猎亨言传国至在/彼可掩而取/帝色动/贤言衅不可/启玺/不足宝事/遂寝亨/益恶贤。

C. 孛来近塞/猎亨言/传国玺在彼/可掩而取/帝色动/贤言衅不可启/玺不足宝/事遂寝/亨益恶贤。

D. 孛来近塞猎/享言传国玺在彼/可掩而取/帝色动/贤言衅不可启/玺不足宝/事遂寝/亨益恶贤。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山东,指在山的东面。古代的“山东”专指崤山以东地区。

B. 御史,自秦朝开始,专门作为监察性质的官职,负责监察朝廷、诸侯官吏。

C. 疏,作为一种文体,是上给皇帝的奏章。如《谏太宗十思疏》。

D. 经筵,汉、唐以来帝王为讲论经史而特设的御前讲席。宋代始称经筵。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李贤很有学识。乡试考了第一,又能考中进士,所写正本十策常伴皇帝身边,编写了《鉴古录》给皇帝作为参考。

B. 李贤曾两次遭遇危险。曹钦谋反时,逼他起草奏章开释自己的罪行;门达因李贤进谏而借袁彬的案件陷害他,李贤几乎不免于难。

C. 李贤很受皇帝信任。无论是景泰年间,还是英宗复位以后,或者宪宗即位后,他都得到了始终如一的信任和重用。

D. 李贤善于进谏,他常借天象劝谏皇帝改正错误。而皇帝想禳灾时,日黯无光时,五月大雹大风时他都借机指出皇帝的错误。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贤因请行宽恤之政,又请罢江南织造,清锦衣狱,止边臣贡献,停内外采买。

(2)天威可畏,陛下当凛然加省,无狎左右近幸。崇信老成,共图国是。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文言文阅读

10. D 11. A 12. C

13. (1)李贤又趁机请求施行宽容和怜惜百姓的政策,又请求停止江南织造的事务,清理锦衣卫的案件,停止边臣所上的纳贡进献,停止内外采买的行为。

(2)陛下应当感到恐惧而加以反省,不要亲近左右侍从和受宠幸的人,要尊崇信任老成的人,共同谋划国家大计(国事)。

10.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断句。这种题型可用排除法。首先看句子中的名词或名词性词组,这些名词在句子中不是作主语就是作宾语,如表示人名的“孛、享、帝、贤”,再根据动宾式句式特点,可判断“孛来近塞猎/享言传国玺在彼……帝色动/贤言衅不可启……亨益恶贤。”,所以选D。原文标点是:字来近塞猎。亨言传国玺在彼,可掩而取,帝色动。贤言衅不可启,玺不足宝,事遂寝。亨益恶贤。译文:李来靠近边塞来打猎。石亨说传国玺在他那里,可掩击而夺回来。皇上动心了。李贤说不可开战端,玉玺不足为宝,这事就这样停下了。石亨更加记恨李贤。

点睛:对于文言断句类型的题目,不要急于答题,应当先诵读这个篇段,通过诵读,力求对全文的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找虚词、察对话 、依总分 、据修辞 、对称 、反复、辨句式。抓虚词看位置:①“夫、惟、盖、凡、窃、请、敬”等发语词和表敬副词,经常放在句首;句首的语气词“其、盖、唯、盍、夫、且夫、若夫”等前面可断句,常用于句首的相对独立的叹词,如嗟夫、嗟乎、呜呼等,前后都可断句;有些常用在句首的关联词,如“苟”“纵”“是故”“于是”“向使”“然而”“无论”“至若”“是以”“继而”“纵使”“然则”等前面大多可以断句;常在句首的时间词,如“顷之”“向之”“未几”“已而”“斯须”“既而”“俄而”等,也可以帮助断句。②“乎、哉、也、矣、欤、焉”等语气词经常放在句尾;句末语气词“也、矣、耶、哉、乎、焉、兮、耳、而已”等后面可断句。③“以、于、为、而、则”等连词经常放在句中。(2)对话、引文标志: 文言文的对话、引文常常用“曰”、“云”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第一次对话出现人名,以后就用“曰”而省略主语。关于利用虚词断句,这里有一个口诀,或许对同学们断句会有些帮助:“曰”后冒(:),“哉”后叹(!),“夫”“盖”大都在句前。 “于”“而”一般在句中,“矣”“耳”后面画圆圈(。)“耶”“乎”经常表疑问(?),“也”“者”作用要停顿。或句(。)或逗(,)表情形,各人位置要记牢。

11.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的熟记能力。A“山东”之“山”,可指崤山、华山、太行山、泰山等数种不同的山,而所指地域不尽相同。下面是以崤山为标准的“山东”。如《汉书》曾提到“山东出相,山西出将”。《鸿门宴》:“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过秦论》:“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1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C“得到了始终如一的信任”错,第三段中的“下狱”和第五段中的“渐疏贤”说明他也有被冤屈和疏远的时候。

13.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翻译句子的能力。要字字落实,直译为主。注意关键字词,(1)因:趁机;恤:体恤、怜惜;狱:案件;贡献:古今异义词,文中是“纳贡进献”。(2)省:反省;狎:亲近;图:谋划;国是:指国家的重大政策,可翻译为“国家大计(国事)”。

参考译文:

李贤,字原德,是邓县人。考取乡试第一名。宣德八年考中进士。景泰二年二月呈上端正国家根本的十条策略,皇帝认为很好,命令翰林写好后,放在自己身边,以备审阅。转到吏部任职,采编古代二十二位君主值得学习的事迹,命名为《鉴古录》,呈给皇帝。

英宗重新即位后,命他兼任林院学士,入文渊阁当值,与徐有贞一起参与机务。不久,他升为尚书。李贤气度端正凝重,奏对皇上都切中机宜,皇上非常宠爱他。山东闹饥荒,国家拨出赈济的财物不足,皇上召徐有贞和李贤来商议,徐有爽说赈济的财物多被官员中饱私囊。李贤说:“担心有人中饱私囊就不赈施抚恤,坐看百姓死亡,这是国噎废食啊。”皇上于是命增拨银两。

石亨、曹吉祥与徐有贞争权,他们都忌恨李贤。御史们弹劾石亨、曹吉祥,石、曹两人怀疑是出于徐有负、李贤的主意,便向皇上告状,把两人投进监狱。正好有风雷之变,他们获释,李贤被贬为福建参政。他还没动身,王翱上奏说李贤可当大任,就留下他为吏部左侍郎。过了一个月,恢复他为尚书,仍入内阁当值如常。宇来靠近边塞来打猎。石亨说传国玺在他那里,可袭击他们夺回玉玺来。皇上动心了。李贤说不可开启战端,玉玺不值得成为这样的宝贝,这事就算停止了。石亨更加恨李贤。当时石亨、曹吉祥当权,李贤国为顾忌而不敢把话说尽,但他常常从容回答皇上的提问,国此对石亨之辈也起了很大的抑制作用。

当时每年都有边警,天下发大水,长江南北尤其严重。李贤外筹划边防策略,内请宽恤百姓,废除国家的一切征敛。皇上采用他的建议,四方得以安宁,民力得到复苏。他又趁机提出实行宽容和怜惜百姓的政策,又请求停罢江南织造的事务,清理锦衣卫的案件,停止边臣所上的纳贡进献,停止内外采买的行为。皇上很为难。李贤坚持他的意见,连着四次向皇上争取,他的同事都很害怕。李贤退下后说:“作为大臣就应当知无不言,岂可闭口不言、尸位素餐呢?”

当初,御史刘濬弹劾柳溥败军之罪,触怒了皇上。李贤说御史是国家耳目之官,不宜谴责。石亨诬陷李贤曲护刘濬。皇上渐渐疏远了李贤,不久才醒悟,又待之如初了。他常常独自与皇上谈话,很久才出来。一有事情,皇上一定召他去问这样处理是否可行,或者派宦官去询问他。李贤务持大体,尤其以珍惜人才、广开言路为急务。

曹钦谋反的时候,在东朝房殴打李贤,逼他起草奏章开释自己的罪行。依靠了王翱的营救,才免于祸患。李贤秘密写奏章请求擒拿贼党。得到奏章,皇帝非常高兴。李贤裹了伤口觐见皇帝,皇帝安慰他。李贤趁机说道:贼人被诛杀以后,应该紧急下诏天下,停止一切不急的事情,求取直言来打通闭塞的言路。皇帝听从了他的意见。门达正掌握着朝政大权,锦衣官校恣意妾为,横行霸道,为祸甚大。李贤多次请求予以制止,皇帝召来门达进行告诫。门达依仗着皇上的恩宠更加骄横,李贤乘着某个时机详细地陈述了门达的罪过,皇帝又一次召见门达告诫,门达对季贤恨之入骨,借袁彬的案子陷害季贤,李贤几乎不免于祸。

宪宗即位,提升李贤为少保、华盖殿大学士,掌管讲解经筵事务。这一年春天,太阳黯淡无光,李贤说:“自然运行的时序不和谐,是由于阴气太盛。从宣德年间到天顺年间,选进的宫人太多,浣衣局中被没为官奴的妇女的忧愁怨怒尤其严重,应该放她们回家。”皇帝听从了。天下人都非常高兴。五月,下了大雹子,大风把瓦都刮飞了,把郊坛的树都拔了起来。李贤说:“上天的威怒是值得害怕的,陛下应当感到恐惧而加以反省,不要亲近左右侍从和受宠幸的人,要尊崇信任老成的人,共同谋划国家大事。”

成化二年冬天去世,终年五十九岁。皇上十分哀悼,追赠为太师,封谥号为文达。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注】

唐·李益

微风惊暮坐,临牖思悠哉。开门复动竹,疑是故人来。

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何当一入幌,为拂绿琴埃。

【注】争益和苗发、司空曙,都名列唐代“大历十才子”之中,彼此是诗友。

14. 以下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 竹是高洁之物,在微风动竹之夜,诗人想起诗友,意在表明自己与诗友都有高洁情怀。

B. 思而“临牖”,上承临窗暮坐;思而“悠”哉,下领抒发怀友之情的三联。就全诗所抒之情来看,“思”是全诗之眼。

C. “稍沾阶下苔”一句,既写出了傍晚霜露之重,又巧妙的写出了诗人生活清静简朴,少与人游。

D. 绿琴之上已生尘埃,是说已经很久不弹琴,意在表明诗人对尘世生活的心灰意冷。

E. 全诗先写微风惊醒自己,继写微风动竹坠露,终写望微风拂去琴上之埃。微风是结构全诗的线索。

15. 本诗颔联为人称道,请简要赏析其妙处。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诗词赏析

14. AD

15. 微风吹动,虚掩之门发出轻微的吱嘎声,竹叶摇动,簌簌作响,诗人借助以动衬静的手法,描绘出一幅幽静的画面。诗人运用想象的手法抒发思念之情。门动声,竹叶摇动声,实为风使然,但诗人却想象成是友人推门而入,穿林而过。这种误想,实是心中思友的自然反应。(也可答虚实结合)

14.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原诗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A项,“都有高洁情怀”牵强附会,可以有变成必然有。D项,绿琴生埃,是用知音的典故,意在表明友人久已不来,对友人的思念和对友人前来的盼望。

15.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赏析诗句的能力,可从手法、用词、内容、情感等方面来赏析。本题只要求赏析颔联。“开门复动竹,疑是故人来”意思是:他谛听着微风悄悄吹开院门,轻轻吹动竹丛,行动自如,环境熟悉,好像真的是怀想中的故人来了。然而,这毕竟是幻觉,“疑是”而已。首先手法有联想和想象,虚实结合,诗人运用想象的手法抒发思念之情。门动声,竹叶摇动声,实为风使然,但诗人却想象成是友人推门而入,穿林而过。这种误想,实是心中思友的自然反应。再结合上句“微风惊暮坐,临牖思悠哉”,诗从“望风怀想”生发出来,所以从微风骤至写起。傍晚时分,诗人独坐室内,临窗冥想。突然,一阵声响惊动了他,原来是微风吹来。可见还运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诗人借助以动衬静的手法,描绘出一幅幽静的画面。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甫在《春望》一诗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国都沦陷,山河依旧,春天来临却杂草丛生,且表现长安春日满目凄凉,传达出了诗人忧国伤时之情。

(2)王家卫的电影从拍摄到公映时间周期长,他又对拍摄的内容讳莫如深,《琵琶行》中有两句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恰好与此应景。

(3)在《劝学》中连用了“冰,水为之而寒于水”等五个比喻,论证了学习的意义在于能够提高自己,改变自己,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来阐述了“________________”的观点。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名言名句

(1). (1)国破山河在 (2). 城春草木深 (3). (2)千呼万唤始出来 (4). 犹抱琵琶半遮面 (5). (3)学不可以己

试题分析:名句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唤”“琵琶”“已”。要理解字义去记忆。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每句1分,句中有误该句不得分。要求学生养成回头望的习惯,避免笔误。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党中央明确提出建设廉洁政治的重大战略思想,强调全面从严治党,全面依法治国,以不懈的努力换得政治清明、河清海晏。

②洛宁县城关镇西街村城隍庙会上,锣鼓震天,瓦釜雷鸣,河洛大鼓传人孙克光的精彩表演吸引了四面八方前来赶会的群众。

③我们的生活中,总有一些人,对美好的、高尚的力量,要么视而不见,要么出言讥讽,要么肆意打压而对负面的信息则摇旗鼓噪,如蚁附膻。

④历代学者都很重视资料的整理,但若像1985年还出版了专著的孙楷第(1898-1986)那样皓首穷经,海内外学界实无二人。

⑤他这人平素爱出风头,工作华而不实,喜欢夸夸其谈,我任他自言自语,不落言筌,他独自发完议论,也就算了。

⑥《国家宝藏》讲述国宝的“前世今生”,在观众中引起热烈反响,成为了一档网红节目,一时间去各大博物馆参观的人趋之若鹜。

A. ①④⑤    B. ②⑤⑥    C. ②③⑥    D. ②③④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成语、熟语

B

试题分析:①河清海晏:黄河的水清了,大海也平静了,用来形容天下太平。正确。②瓦釜雷鸣,比喻无才无能的人占据高位,煊赫一时。使用错误。③如蚁附膻:像蚂蚁附着在有膻味的东西上,形容许多人纷纷追求某种恶劣的事物或依附有钱有势的人。正确。④皓首穷经:一直到年老头白之时还在深入钻研经书和古籍。正确。⑤不落言筌:不局限于言辞的表面意思,而有言外之意。褒贬失当。错误。⑥趋之若鹜:本意是指像鸭子一样成群跑过去。比喻许多人争着去追逐某些不好的事物。是贬义词,此处不合语境。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以往私有概念对人们是陌生和淡薄的,人们对私有财产的归属普遍缺乏安全感,现在《物权法》将为私有财产提供法律安全保障。

B. 当前,企业生产利润如何?投资方向会调整吗?记者日前在多省市展开调查,不少靠实业起家、仍依靠实业创新发展的企业家给出了肯定的答案。

C. 从地理关系的角度看,最明智的选择是建立亚欧非经济体,用高铁连接起所有陆上国家,让所有人都得益于中国的发展。

D. 这些车辆的日交通违法率曾高达10%,但自今年上半年大力开展“礼让斑马线”活动以后,其违法率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0.5倍。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病句考析

C

试题分析:A项主客颠倒,将“私有概念对人们”改为“人们对私有概念”,同时删去后一个“人们”。B项不合逻辑,“肯定的”改成“自己的”。D项错在“下降了0.5倍”,下降不能用倍数。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A. 中医院杨医生治好不少患者的顽疾,一位患者特地制作锦旗相赠,上写道:“杏坛高手,医者仁心。”

B. 面对多年未见的老同学,乡长不禁也“文绉绉”了起来:“穷乡僻壤,无以招待,略具薄酒,聊表芹意!”

C. 董杰与张红闹别扭,为了重回友谊,董杰说:“让我们握手言和,结为秦晋之好吧。”

D. 我们是多年的同窗好友,情谊深厚,现在你需要我的帮助,我一定玉成此事。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语言文字的运用

B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中国人说“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时常含鄙夷之情。然而,我以为,林子大了,①_____,否则就有违物种多样性的自然法则。况且,中国作为世界最大的林子,多有一些选择,多一些不被理解的“怪现象”,_____②。有的鸟唱歌收费,有的鸟唱歌不收费,等有一天收费的鸟没人听了,自然也会考虑降价,甚至赔本赚吆喝;③_____,涨成天价了,也颠覆不了日益扩大的公共空间。毕竟,网络时代已经来临,那些由经院和贵族垄断知识与真理的时代也早已一去不复返了。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语句衔接

①本来就应该什么鸟都有 ②未尝不是一种进步 ③哪只鸟唱得好了

试题分析:本题是一道语境补写题,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理清句间关系,再根据语境合理推导出所要填写的内容。具体到本题,如第一空之前主要是说人们不赞成“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根据后文“否则就有违物种多样性的自然法则”可知,“我”是赞成这种观点的,所以可填入“本来就应该什么鸟都有”。第二空前面主要是说“中国作为世界最大的林子,多有一些选择,多一些不被理解的“怪现象”是有好处的,所以可填入“未尝不是一种进步”。第三空根据前文的分号前后内容可知,前面讲的是“有的鸟唱歌不好听,就没人听,就会降价”,那么反之“唱歌好听的鸟,自然就涨成天价了”,所以最后一空可填“哪只鸟唱得好了”。

     

请参照文段中所举前一例句,合理进行逻辑推断,续写后面一个句子。

当下很多励志鸡汤,常被冠以一些商界名人的名义到处传播,给不同境遇的人以鼓励。当然,很多句子也存在矛盾,经不起推敲。譬如:

“你穷,是因为你没有野心”,然而,人有了野心,并不一定就真的不会穷了。“网络上面就一句话,光脚的永远不怕穿鞋的”,①____。“上当是因为自己太贪”,那么,贪心,是不是一种对成功的贪婪?“这个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永远不要走捷径!”,②____?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语句衔接

①但是,人光着脚,并不一定就真的敢肆无忌惮了。②那么,捷径,就一定不能成功吗?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仿句的能力。首先句式上相同,第一句应该采用转折句“然而……并不一定……”,第二句应该采用反问句“那么,……是不是……”。再看内容上,要结合前面的一句话光脚的永远不怕穿鞋的”“永远不要走捷径来分析,最后综合仿写为:①但是,人光着脚,并不一定就真的敢肆无忌惮了。②那么,捷径,就一定不能成功吗?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赏水观山,你可以跟随,走大众之路,看已辟之景,在轻松惬意中获得耳目之娱;你也可以独行,走别样的路,抑或是披荆斩棘,另开新途,你孤单疲乏甚至危险重重,但你却可能得到丰厚的回赠——那无人见过的绚丽风景。

其实,小到选职业,做学问,修身齐家;大到国家发展,民族前行,文化传承,只要有人活动的地就存在着跟随与独行。

关于跟随与独行,你有怎样的思考呢?请以“跟随与独行”为题作文。要求:明确文体,诗歌除外;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作文

最远的路属于孤独的灵魂

“想走得远,就结伴同行。”看到这句话,我想起了徐霞客。曾有一次,他因为执意想攀登华山最险的莲花峰,与劝阻他的向导告别,一个人走完了这条最远的路,留给全世界一个孤独却骄傲的背影。他仿佛在告诉我:如果你的路的确遥远,就一个人上路吧;最远的路属于孤独的灵魂。

想踏上最远的路的往往都是灵魂孤独的人。他们的梦想不是特立独行,就是巨大无朋,这决定了他们的征途遥远,超过了他们所能找到的绝大多数同伴;藏在这梦想背后的,是他们对世界与众不同的理解与爱。他们能感知到别人无法感知的东西:比如徐霞客,他从天涯海角的风光里感知到生命的激情,同样的风景对于向导来说可能没有意义;比如梵高,他从向日葵和麦田里看到的希望和热爱,对当时的艺术评论家而言不可理喻。

感到被人所不能感,这就是灵魂孤独的实质,也是他们踏上“最远”的逐梦之路的动因,而这些灵魂孤独的人想要走完这路,最重要的是守住自己的孤独。

个人对群体有与生俱来的依赖,会下意识的认为留在群体中是安全的保障。为什么有人说“想要走得远,就结伴同行”?因为群体能团结协作、公克难关,保护个体度过他们一己所不能度过的艰难险阻。

然而,群体的路不会太远,绝大多数人会在实现了他们所能感知的生命意义后停下来:得到财富,获取地位,受社会认可……就像社交网络“facebook”的创始人之一爱德华,在公司价值千万时就想把它卖给大网站。他就是“点到为止”停下脚步的“大部分人”。他不能理解另一位创始人扎克伯格要改变世界的孤独梦想。

要结伴而行吗?假如你凭着这个想法一开始就融入了群体,这个时候恐怕就只能“随以止”了--因为你对群体已经产生了依赖,你无法在面对孤独,一个人闯关涉险,一个人面对人生的恐惧可以轻而易举的把你压垮。一位想借助集体的力量躲避艰险,是你从一开始就出卖了自己的孤独,从此以后,你已经失去了孤独的能力。

最远的道路属于孤独的灵魂--不仅生而孤独,更要守住孤独。何必担心失去集体的庇护?经历过几次独自挣扎,你会发现,艰险也不过如此。一个人面对道路和挫折,成功与失败其实没那么可怕。唯有这样,你才能守住孤独,与他长久相伴,在属于你灵魂和命运的遥远征途上坚持下去。

最终你会走到属于你一个人的终点,实现你独特的认知决定的独特的价值,也许你会留给世界一个背影,那是灵魂的奖赏。

独自上路吧,最远的道路属于孤独的灵魂。

试题分析:本题是一道命题作文,写作的题目由材料中总结出来。对于命题作文,要抓住题目中的关键词。本题的作文题目是“跟随与独行”,是一个并列式短语,也是一个关系型作文题,写作的重点就是阐述“跟随独行”的关系。材料展示了“跟随”与“独行”的各自优点,“你可以跟随,走大众之路,看已辟之景,在轻松惬意中获得耳目之娱”;“你也可以独行,走别样的路,抑或是披荆斩棘,另开新途,你孤单疲乏甚至危险重重,但你却可能得到丰厚的回赠——那无人见过的绚丽风景”,提示语中还提到“只要有人活动的地就存在着跟随与独行”,所以二者并不是矛盾对立的关系,而是相互统一的关系,写作时可重点阐述什么时候应该“跟随”,什么时候应该“独行”。

“跟随”表面是说走大众之路,其实我们可以联想到“团结”“合作”等现象;“独行”表面是独自行走但我们可联想到“独立生活”以及在各行业有自己独到建树的人但最好的是关涉“跟随”,也突出“独行”,因为人生旅途中有时需要独行有时需要跟随,若能加入对“跟随”和“独行”的辩证思考可以酌情提高分数

【思路点拨】

(1)赞同“独行”的单独行动观点,比如徐霞客、乔布斯,他们的思想远远超出了他们所处的时代,他们所取得的成就也理所当然地处于时代的最前列

②赞同“跟随”的观点,比如Facebook创始人扎克伯格可谓一代天才,然而在创立的道路上,最初信奉单打独斗的他却举步维艰,只因他纵然是天才程序设计者,可在商业运作方面却难担大任,后来正是他与伙伴的合作同行,才缔造了如今鼎盛的社交网络.

③辩证地看待跟随与独行的关系,既要有开拓创新的勇气,敢于走别人之不敢走之路,又要重视合作的力量